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合掌人生▪P12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就燒我們的房子,在門外圍滿了稻草,眼看就要把她燒死。那個日本人正要擦火柴時,剛好另一邊有個日本兵大聲地叫喚他,他趕緊放下火柴,跑上前去。外婆就趁這“千鈞一發”之際,逃開這場火劫。

  兩天後,外婆不放心家裏被燒得怎麼樣,想回家看看。那時候我十歲,我跟外婆說,我跟她去。外婆最初不答應,但禁不起我的央求。我和外婆一起回到家。都過了大半個月後了,家裏的屋子還在燒著,爲什麼呢?因爲有黃豆、米谷在悶燒。

  後來日本人又來把外婆抓去,我在後面追趕,日本人就踢我、打我。她近六十歲的老人,日本人抓她去煮飯。我二度和外婆失散,認不得路,回不到逃難的棲身處,自此過著流浪亂走的日子。

  當年我才十歲,和外婆走散了,心裏很想念外婆,但很奇怪沒有害怕。因爲,只要回想和外婆住在一起的清晨夜晚,外婆買回的燒餅油條,外婆在如豆的燈下,安詳地誦著經文的聲音,這些畫面和音聲具有強大的力量,讓我感覺外婆還陪在我的身邊。

  這一路上,我看見了很多的死人,人間無數悲慘的情況。你問我當時吃什麼,我現在也不記得了。可能沿路有善心人,給我一點米粥吧。亂世的悲歌,不是現在太平歲月的我們可以想象的。那時候,我看到一條狗,在吃死人,把整個死人的內髒掏出來,啃著咬著。死人肚裏的腸子都沒有了,只剩下兩只手、兩條腿、一個頭。江面上,露出一具屍體,頭朝下,兩只腳朝上。我心裏想,怎麼會這樣?再看下去,看到一堆一堆的屍體,也不腐爛。因爲是冬天,都冰凍了。

  正文 四、外婆(8)

  過了幾天,外婆找到了我。外婆說,她給日本人丟到河裏去,好在外面穿著棉襖,沈不下去。流著流著,外婆抓到一條船的鐵絲,就在叫叁民橋的地方,看到一個幫日本人翻譯華語的同鄉,她急忙地向他揮手,那個人看到浮沈在大運河的外婆,趕快向日本人示意,說外婆是他認識的長輩。日本人就幫忙把我外婆拉了上來。

  抗戰時期,外婆爲了愛護家族,誓守家園,差點葬身火窟。外婆逃出家鄉找到我們藏身的水車棚,後來,又被抛到大運河。外婆逃過“火劫水難”兩大災禍,似乎冥冥之中有神明的保佑。而我想,這是外婆平時助人爲善,才可能有奇迹的發生。

  這些點點滴滴的往事,多年後,我才發覺,外婆在訴說時,平靜無奇,好像在說別人家發生的故事。一個不識字的婦女,卻具有無比的勇敢和智慧。爲了家庭,爲了親情,走過暗暗的長路。如果不是她的信仰給她依靠,如果不是她對家庭的責任,她怎能當下決斷,要疏散家族,要我們不要“同歸于盡”。現在憶想起來,對外婆除了有深重的敬佩,還有一份感恩不舍的心情。

  當時,日本人在我們家鄉見人就殺,後來由地方上的士紳組成的“維持會”,出來跟他們交涉、協調,要他們不要再殺人,答應供給日本人所需,這樣才停止無辜的殺戮。

  戰火稍微平息後,眼見住房都燒掉了。母親賣了一塊田,建了一排大約六間的草屋。家裏沒幾個人,外婆就跟我們一起住。

  我應該是在那個時候,學會了“不怕”。不怕鬼,怕人;不怕死人,怕活人。我在死人堆裏都能夠跟他們睡覺。我的勇敢、沈穩,除了時代的洗禮,戰爭的磨煉之外,應該還要再加上外婆的“身教”。

  經曆這種艱苦的生活再加上外婆的影響,讓我很勤奮。最初是撿鐵釘來賣,還能賣一點錢。後來就撿桃核、杏核,可以賣給藥房做藥。也撿洋片(香煙盒裏的鐵片,可以把香煙撐持住),洋片上都畫了一些曆史故事。現在“金玉滿堂”教材卡片的構想(爲弘法布教的圖文教材,有十二套,一千二百張卡。有法語、古德語錄、菜根譚、祈願文等),也是有一點來自這洋片的構想。

  那時候兒童的遊戲,就是把桃核、杏核拿來玩,還有像丟手帕、老鷹抓小雞,官兵抓強盜……小孩總會貪玩,有時候遲歸了,心也會慌,會怕被大人責怪。外婆總是站在門口等我,昏暗的天色下,我的外婆像黑夜裏的燈塔,指引著我。

  正文 四、外婆(9)

  “洗手,吃飯去!”

  外婆沒一句呵斥,從未有疾言厲色,只問我吃飽沒有,關心我的衣服穿得夠暖否。

  外婆擅長做腌醬菜,因此家裏經年累月都不用去外面買菜。那時候,生活貧瘠到甚至看到油就想喝一口,現在富裕的生活,沒有油水是怎樣的日子,大家是想象不到的。沒有油水,吃什麼都會刮到胃,澀澀的不好吃。

  我早晨撿狗屎,傍晚去拾牛糞,狗屎做肥料,牛糞做燃料,賣給人家。那時候能賺錢,我心裏也很高興。賺的錢,外婆要我交給母親,因爲母親要供應全家生活所需。我賺了錢,外婆要我給母親,外婆教我要報答父母恩,要我懂得母親的辛苦。

  以前我不敢將這件事告訴人,覺得拾牛糞撿狗屎,是一些卑賤的事。現在敢說了,因爲,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環保行爲,更是教導小孩如何懂得“人間生活不易”,能爲家庭分擔負擔、能自立工作,才是有尊嚴的人生。

  外婆爲人公平公正,人家有什麼事,都來請她評個理。她有這種能量,人家跟她講什麼,她講一下,大家都能歡歡喜喜地回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大舅母很不孝順,常常對我外婆大聲說話、忤逆、無理,鄰居看不下去,和她說:“你的大媳婦非常不孝哦!”外婆很溫和地回答說:“不會啊!她對我很好呀,有時候我去她家裏吃飯,她會請我上座,還幫我夾菜。”此時,我的大舅母正在門外,聽到了外婆的話深受感動,後來脾氣改了很多。因此,我在佛光山大悲殿外刻《普門品》的壁畫:“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若人持刀槍來了,慈悲對他,刀槍就沒有了,說的就是我外婆的故事。

  我的外婆是大腳,穿青布衣,一個何其平凡渺小的老太婆,她雖渺小如宇宙的微粒浮塵,但在我的心裏,卻有如巨星的光輝。

  外婆陪我走過戰火,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爲命,四處流浪逃難。看見那些屍體,就想起一句話:“當初永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路邊的死人,都被野狗吃了,很可怕。外婆怕我心靈受傷害,就告訴我“面對死亡,不要驚慌”。

  正文 四、外婆(10)

  外婆的一生,她從信仰裏得到安住身心,從慈悲裏面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外婆常常贊美我“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李家的這一棵樹,就看你這顆李子紅了”。意思是,看一個人小的時候怎樣,就知道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了,也是鼓勵我要上進的意思。

  我十二歲出家後,二十二歲時曾和外婆見過一面,這之後就沒有再見過外婆。一九八一年,我和弟弟國民在美國見面。他說,外婆在我離開大陸不久後就往生了。料想不到,二十二歲那年一會,竟是和外婆天人永隔。

  記得最後一次看到外婆,她坐在一棵樹下,手裏一面做著針線——那麼年老了,還是閑不住。一面跟我講:“我的身後事,靠你那幾個舅舅是沒有指望了,希望我把後事都交代給你。”我那時候年輕,不懂什麼叫後事,不過心裏想,外婆交代的事我一定照做。想不到,海峽兩岸一相隔就是數十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但是,就算隔了多久的歲月,外婆安詳的面目,慈悲的言行,都清楚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據大陸的家人說,外婆是在一九四九年後的叁四年間往生的。

  我當時將五千美元,托國民弟返鄉時爲外婆建塔紀念。一九八九年回鄉探親,國民弟未遵守我的托付爲外婆建塔,只蓋了個紀念堂。紀念堂中間有他剛逝世的妻子秀華的遺像。我爲外婆感到委屈,外婆疼愛我們的情義,幫助多病的媽媽照顧我們的叁餐,難道這個恩惠,我們可以不回報嗎?記得有首詩寫著:“記得當初我養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這是天下父母心,難道後代兒孫,連起碼反哺親恩的心都沒有了嗎?

  因爲想念至極,有次做夢終于夢到了她老人家。

  我對著來來往往的路人,焦急地詢問:“有看到我的外婆嗎?”我到了一間寬大而破舊的屋中,在一個壁櫥裏見到了外婆。她面黃肌瘦,好像不願再看這世事滄桑,雙目緊閉,面無表情。我向前握住外婆的手,外婆微微地張開眼,像是很意外的樣子,她從櫥櫃裏一步一步走出來,沈默地對著我,只是搖頭歎息。我想,外婆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只是旁邊站了人。那是慧龍、道悟、楊慈滿等,我支開他們。外婆說:“人間有不同的人,樹上結不同的果子……”再沒說什麼,就快步在雲霧裏飄散了。我立即大叫:“外婆!外婆!”

  正文 四、外婆(11)

  醒來,我才知是一場夢,這也是外婆唯一一次入夢來。

  二 七年,寒山寺贈送“和平鍾”時,我寫了一首詩:“兩岸塵緣如夢幻,骨肉至親不往還;蘇州古刹寒山寺,和平鍾聲到臺灣。”

  寫這一段,不禁想到與外婆楊柳樹下一別竟成永訣,不禁淚眼潸潸。

  至于外婆葬在哪裏,只有以一句“踏破茫海無覓處,不知何處葬外婆”來形容了。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們沒有外婆,我們都要餓死的。

  我的父親應該是在我十歲時外出經商,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在南京大屠殺中殉難。那時候,如果沒有外婆的扶助,多病的母親是養不活我們的。

  我外婆有一弟二妹,有一位也是出家的比丘尼,我們叫她“師公”,我也曾在她的庵堂住過一個月。還有我出生不久後,拜一個庵堂的比丘尼做師父,因爲按照家鄉習俗,小嬰兒拜個“師父”比較容易平安長大。

  十八歲那年,我這位嬰兒期的比丘尼師父,請托外婆,一定要和我見一面。我不肯,和外婆說:“我是比丘,不能認比丘尼做師父。”外婆似乎聽不懂我的說明,還是再叁地要我和這位比丘尼師父見一面。我無法推辭掉外婆的好意,只好退讓一步。我告訴外婆說:“我可以和她見面,但不要和她說話。”這段和我嬰兒期的比丘尼師父十八年後再見的情景,已渺渺不複記憶了。因爲我的心中裝滿了外婆溫厚的話語,還有她信守對人承諾的…

《合掌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