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
如蘆葦相依相靠,缺一即倒。
除了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無此誓願。
阿彌陀佛怎麼與我一體呢?就在六字名號中與我一體。六字名號一方面是佛的正覺,一方面是我等的生命,是我等的往生,一體呀!阿彌陀佛離開了我們的往生,他不能成佛;我們離開了阿彌陀佛,只有六道輪轉,這個叫一體不離。
離開了我,你能過日子;離開了你,我能過日子;那就不叫一體了。
缺了我們十方衆生的往生,阿彌陀佛就站不住,就倒掉了;缺了阿彌陀佛的正覺,我們凡夫更不用說,怎麼往生啊?所以,這就叫一體不離。
或有人講:“阿彌陀佛成佛了,是他的事,我的往生還要自己慢慢修,慢慢積累淨土資糧。”── 不了解淨土宗的真實義!除了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無此誓願,哪一尊佛有這樣發願的,說“十方衆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沒有!所以,阿彌陀佛稱爲“佛中之王”。因爲阿彌陀佛對我們一心的召喚,所以我們今天一心歸命。媽媽對兒女不慈愛,兒女會依靠媽媽嗎?媽媽心心念念照顧兒女,兒女才對媽媽一心仰靠。阿彌陀佛兆載永劫爲我們發願、爲我們修行,呼喚我們,把他正覺的生命和我們的往生結爲一體,所以,我們今天才一心歸命阿彌陀佛。
不是我們虔誠,是阿彌陀佛慈悲。有人說:“我很信佛,我對佛很虔誠,可是,我這麼虔誠,阿彌陀佛也沒給我現光、現花讓我看看……”言下之意,多少有點怪罪阿彌陀佛,這就是凡夫,沒有看到佛了。凡夫念佛的心是假的,佛念凡夫的心是真的,就像孩子憶念媽媽趕不上媽媽憶念孩子。
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如共命鳥,兩命一體,互相依存。
“南無阿彌陀佛”稱爲“機法一體”,“機”指衆生,“法”指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裏面,有佛的生命,有我們的生命,不能分開的,叫“機法一體”。我們的生命,仰仗佛的正覺去往生;佛的生命,成就我們的往生而成正覺,所以叫機法一體,不能分開。
你怎麼會離開“南無阿彌陀佛”呢?六字名號之外沒有佛,沒有我們的往生,一切都沒有了。就像共命鳥,兩頭一身,這個死了,那個也死了。我們和阿彌陀佛是互相依存的。
謗佛的嫌疑
阿彌陀佛的誓願說:“你稱念我的名號,如果不往生,我不成佛!”好了,我們念了佛了,如果他的光明不能攝取不舍,我們落到地獄裏去了,他的誓願就虛假了,怎麼能成得了佛啊?所以,本願的緣故,念佛一定攝取不舍。
也因爲本願裏講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機法一體的關系,所以,我們念佛必然往生。這乃是佛的本願成就、名號的保證,不是我們在這裏講大話,“我念佛一定往生!”是佛給我們壯了膽,背後有靠山,就敢講這個話。
蓮友之間常會有這樣的對話:
“某某人哪,你修行很好啊,每天念叁萬、五萬,那你往生差不多吧!”
“豈敢豈敢,我的修行還差得遠,往生還沒有把握。”
講這個話,有謗佛的嫌疑。這話如果給天主教、基督教的人聽到了,大牙都笑掉了,“你們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有什麼不可思議?一天念叁萬五萬還不能到淨土,有啥了不起的?我們上帝就很慈悲,我們很容易就到天堂去了。”
背在肩膀上
《大經》中敘述阿彌陀佛的悲願而言:
爲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爲之重擔。
“庶類”就是指十方衆生;“不請之友”就是我們還沒邀請,阿彌陀佛主動爲我們發願;“荷負”就是肩挑背馱,阿彌陀佛把衆生背在肩膀上。
我想起一則基督教的故事,很有啓發意義。說是有一個基督徒,死後上升天國,在天國向下面觀看,看見他一生走過的足迹,他發現無論他走到任何地方,都有兩雙腳印。上帝跟他說:“另外一雙腳印是我的,我隨時陪伴著你。”基督徒很高興,繼續往前看,他突然發現某一時期只有一雙腳印,他一想:哦,那一段時間是我最苦惱的時候。他就對上帝埋怨道:“上帝呀,我最痛苦的時候,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好像抛棄了我,你看,只有一雙腳印了!”上帝跟他怎麼說呢?“我的孩子,那一雙腳印是我的,那個時候,我已經把你背在肩膀上了。”
如果我們依此來比照的話,阿彌陀佛“荷負群生,爲之重擔”,總是把我們背負起來,並不是說我煩惱重了、罪業深了,佛反而把我們抛棄了。
臨終關懷
有的蓮友擔心說:“我這樣念佛,不知道臨終四大分離的時候,也不清淨,也沒正念,這個時候,不知道佛來不來?”
在《阿彌陀經》裏邊,佛告訴我們:“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衆生臨終的時候,是升沈的關鍵,也是最痛苦、無奈、絕望的時候,這個時候,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大慈攝受的力量就更加顯得不可或缺,而阿彌陀佛必然在這個時候和菩薩大衆現其人前。越是在煩惱深重的時候、越是在病苦的時候、越是在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當然越加關心了!所謂“患難見真情”,如果是真心的朋友,越是在困難的時候,他就會越關心你、照顧你。阿彌陀佛照顧我們,平常用光明攝取不舍,怎麼可能臨終的時候舍我們而去呢?大家盡管放心!
衆生的兒子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于諸衆生,視若自己。
阿彌陀佛對待我們,就像純孝之子侍奉父母,“純孝”,至誠之孝,他把自己當成衆生的兒子,這就是大菩提心。又說把我們衆生看作自己本身一樣。
我們設想一下,我們在座的各位,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你一看,你的父母還在這個世界造罪,還在受苦受累,你父母也在念佛,你又有救度他們的力量,你能不救他們嗎?你是不是會說“雖然你是我的父母,但是因爲你們念佛沒有清淨,即使能救你,我也不救你”── 這是不可能的。
阿彌陀佛有救度我們的力量,把我們看作他的父母,誰忍心自己的父母掉到地獄裏去呀?
沒有彌陀的救度,我們是步步接近地獄。阿彌陀佛當然不忍心了,所以,“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又把衆生看作自己本人一樣,“于諸衆生視若自己”。這要怎麼理解呢?佛有無量悲智,和我們感同身受,如果我們自己擔心:“哦,我怕這樣不能往生,如果有什麼辦法使得我往生決定,那就好了。”這種想法,正是彌陀所要解決的,這才說“視若自己”,我們所擔心的,正是彌陀所要解決的,而且是已經解決的。
救世法王
心或不堪常行施 廣濟貧窮免諸苦
利益世間使安樂 不成救世之法王
這是法藏菩薩的願心,說:如果我的心不堪常行布施、不能濟度十方罪深業重的衆生、不能使他們免除輪回之苦、不能使世間一切貧苦衆生得到安樂的話,那我就不成爲救度世間的法王。
阿彌陀佛是“救世之法王”,有人說:“講得好像阿彌陀佛跟救世主一樣……”確實,經文就這麼說的。
因緣法
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不是說用一種神奇的、莫名其妙的方式。佛的救度是通過他的願心、通過他的名號,所以,佛法永遠是站在因緣法的角度。阿彌陀佛發大誓願攝受衆生,這是我們往生的根本保證。但是,凡夫如果不念佛、不願往生,也不能往生啊!所以,我們念佛、願往生,自然獲得往生,這是佛教的因緣法。
急迫的心情
輪回諸趣衆生類 速生我刹受安樂
“在六道當中輪轉的衆生,速速讓他們往生我的安樂淨土!”
“速”字體現出阿彌陀佛救度衆生是何等急迫!哪裏還能等得及呀?“衆生在六道輪轉當中苦惱無比,讓他們快速到我的淨土來,享受清淨法喜法樂,因爲這些衆生是我的父母、是我的親友、是我自己”──因爲這樣的心情,要快速救度我們。
所以,阿彌陀佛這尊佛不同于一般的佛,我們看到的佛像都是坐著的,阿彌陀佛的像是站著的,寶手常垂。在《觀經四帖疏》裏邊,善導大師說:佛德尊高,不能像一般人一樣舉動隨便;阿彌陀佛度衆生,爲什麼不坐著,而是站著呢?代表什麼含義?因爲衆生時時造罪,六賊相隨,八苦相燒,萬事不如意,但是又不明了佛法的道理,因惑造業,造業受苦,致使“叁惡火坑,臨臨欲入”,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的火坑就在我們腳下。阿彌陀佛很慈悲,大悲不忍,這個時候,如果不馬上把我們救起來,看著看著就要墮到地獄,所以,阿彌陀佛“立撮即行”,站在那個地方,抓住我們,就讓我們到淨土去,來不及坐下來等待。這就是善導大師解釋阿彌陀佛之所以站著,他的悲心所在。可見得佛心是多麼慈悲!
比如說奶奶帶小孫子上街,大街上車那麼多,如果奶奶坐在旁邊,二郎腿翹著,小孫子在街上跑,她放心嗎?她還不如站著,跟在後面,一有情況,馬上保護。
阿彌陀佛不能坐在那裏等待,而是要直接把我們救度出去。所以,看到佛像,要知道佛的慈悲。而且佛像一只腳往前伸,一只手往下垂,這就是彎腰提攜救拔的姿勢 ── 不是我們去央求彌陀,是彌陀彎腰下來拯拔我們。
唯有彌陀一佛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衆生
阿彌陀佛要度盡的是哪種衆生呢?是阿鼻地獄的衆生。阿鼻地獄是最深、最重的地獄,這樣的衆生都要度起來,何況還沒有墮入阿鼻地獄的衆生呢?就更要度了,他不能等待你墮落下去之後才救度。
爲衆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爲廣大衆生打開佛法的寶藏,將佛法的功德布施給我們。“功德寶”就是六字名號,把六字名號這功德法寶布施給所有衆生。
消除叁垢冥 廣濟衆厄難
“叁垢”就是貪嗔癡,有貪嗔癡,就有叁惡道,阿彌陀佛的修行、他的誓願的功德,要把這些消除掉,使衆生脫離輪回的厄難。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阿彌陀佛用誓願的力量,把惡道關閉。一個人到臨終的時候,六道輪回就現前了,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可是,我們雖然造了叁途六道的業因,但是卻不受叁途六道的惡果,爲什麼?因爲阿彌陀佛“閉塞諸惡道”,把惡道的門都堵住了,怎麼堵住了?阿彌陀佛站在那個地方,分身無數,擋住不讓你過去,然後將通往極樂淨土的門打開,我們就從這條道路到淨土去。
這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阿彌陀佛“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令諸衆生,功德成就。
“清白之法”,清淨、潔白之法,沒有染汙。我們衆生所造的業都是黑業;阿彌陀佛是清白之法,也就是六字名號。阿彌陀佛將無上功德惠施給我們,利益我們,讓我們功德成就。我們沒有功德,阿彌陀佛用他的功德讓我們功德成就。他怎麼讓我們功德成就呢?他修成“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回施給我等。所以,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則“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已經成就了!不要等我們慢慢修。阿彌陀佛修成這六個字,是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修行,是以菩薩的清淨願心,發起廣大無邊願行,成就六字名號功德。以我們染汙的心,修到什麼時候,能修到六字名號功德?所以,我們領受阿彌陀佛爲我們成就的六字名號功德。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爲作大安。
我發誓要成佛,我成佛,要普行這個偉大的誓願,我的誓願是什麼?要讓一切恐懼、苦惱的衆生,得到徹底的安樂。
阿彌陀佛成佛的目的是爲了什麼?把我們看作是他的父母,把我們看作是主人一樣,把我們看作是布施的對象,“廣濟貧窮免諸苦,利益世間使安樂”,“常運慈心拔友情,度盡阿鼻苦衆生”,“輪回諸趣衆生類,速生我刹受安樂”,“爲衆開法藏,廣施功德寶”,“消除叁垢冥,廣濟衆厄難”,“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令諸衆生,功德成就”,“一切恐懼,爲作大安”……他成佛的目的都在這裏。阿彌陀佛成佛,不是爲了他自己成佛,是爲我們的往生而成佛,第十八願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心心念念是爲了我等愚惡衆生,我們最大的恐懼,就是怕不能往生,“修行沒有力量怎麼辦哪?臨終沒有正念怎麼辦哪?……”這等等的恐懼,阿彌陀佛早就知道,“衆生稱念,必得往生”,絲毫不用擔心。
故知:阿彌陀佛不但將我們看成他自己,甚至將我們看成他的父母,爲我們承擔曠劫以來所負業債。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不把娑婆世界的業債還清,想得解脫,不可能。現在,阿彌陀佛爲我們償還,我們就清清淨淨到淨土去。阿彌陀佛怎麼爲我們償還呢?
他爲我們開法藏,使我們成就功德,
現世脫離貧苦,免除厄難,一切恐懼,轉爲大安;
未來往生安樂淨土,永離六道輪回。
如是悲願,諸佛雖多,唯有彌陀一佛而已。
雖然有十方無量佛,各發不可思議誓願,但是只有彌陀一佛才有這樣的悲願。
故諸佛菩薩中,唯有彌陀與衆生緣份最深、最親、最近。
所以,諸佛菩薩中,跟我們最有緣分的,就是阿彌陀佛。這也是我們“一向專念”的來源。
《念佛勝易 第五章 衆生緣深 唯有彌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