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勝易 第二章 超世本願 唯說念佛▪P5

  ..續本文上一頁己是愚癡之身,就可以老實念佛了。一個人爲什麼不老實念佛呢?就認爲自己有智慧、有修行,比人家強,他就不老實念佛,也看不起念佛這個法門。他如果知道自己的一切不能救度自己,只有念佛一條道路,就老實念佛了。

   法然上人又說:“我法然是黑白不辯之童子,善惡不知之愚人,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得生極樂。”黑白善惡都分不清 ── 這是破除我們心中的執著見解,一切是非不在心中挂礙,就只知道一件事:唯信稱念必生而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是真正的大智慧。我們就是知道的太多了,就不知道念佛。

   法然上人

   法然上人是什麼樣的人物呢,可能各位不知道。法然上人十幾歲就出家,在日本依善導大師思想創建淨土宗,整部《大藏經》,一生讀破五遍(《大藏經》我們有沒有誰讀過一遍的? 《大藏經》好幾千卷,所有的佛法經典都在裏邊),叁論、天臺、華嚴等各宗各派的學者都拜訪遍了,而各宗各派的高僧、學者沒有一個不給他豎大拇指的,“哎呀,你怎麼這麼高的智慧!你來學我們這個法門吧,以你爲法門主。 ”當然法然上人都沒有接受,他一直在思惟凡夫出離之道。後來,讀到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他才確定下來淨土門。他的智慧和影響都是第一流的,他創建淨土宗之後,專修念佛的法門迅速普及朝野,上自王公大臣,下到愚夫愚婦,莫不信仰。

   淨土最上根

   法然上人雖然廣學聖道的種種法門,最後離開聖道的修行,而進入淨土的法門,所以他才講:如果要靠智慧了脫生死,那我就不要離開聖道修行了。

   進入淨土門,有再大的智慧,還不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去往生?所以,有的人就覺得有點吃虧,“哎呀,我這麼大的智慧,跟老太婆一樣念佛?”好像虧了一點,這樣的人,真的沒有智慧。所以,古德講: “千悟萬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號。”再怎樣開悟,你悟不到這個程度,你不屑念佛,認爲吃了虧,那你沒有悟。“悟後不願念佛,管保老兄未悟。”你說你開了智慧,但是不願意念佛,管保你老兄沒有開悟。這些話說得都很實在。

   淨土門裏邊,不是以學問、智慧、文化、知識來判斷是不是上根,就看你對念佛往生的信心,雖然一字不識,但是聽說念佛必然往生,就願意念佛,這個叫最上根 ── 我們在座的各位,一定有這樣的最上根。

   我在廣州碰到一位老居士,她不識字,很苦惱,但是一聽說念佛必然往生,非常高興,常行念佛,從晚到早,從早到晚,這就是淨土的最上根。有些人呢,讀過很多經教,心中疑團很重,有種種想法,不是那麼純樸,這樣看,那樣看,反覆思惟,反覆辯解,慢慢慢慢地,才相信阿彌陀佛本願,和那個不識字的老太婆比,那是下根了。

   佛法並不在于文字知識的多少。像六祖大師一字不識,聞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他是禅宗上上根。

   淨土門也一樣,一字不識,一說念佛必然往生,馬上就相信,相信就念佛,一輩子不改變,上根!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錄音帶,還不能相信,當然就是下根了。

   心散亂將如何

   明遍僧都問法然上人曰:“雖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上人答曰:“應知:心雖散亂,稱佛名者,乘佛願力,必得往生!

   生于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猶如受生人界,則有目鼻。

   所謂“舍散心而往生”,無有是理;

   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

   凡夫之心,何能無散亂?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僧都是大法師,明遍僧都是天臺宗的學者,他專門來拜訪法然上人,他說:“我雖然念佛,但是心裏散亂,妄念不能克服,怎麼辦?”(我想各位都有這樣的心。)

   法然上人回答說:“心雖然散亂,但是能夠稱念佛名,靠佛的願力,必然往生。”就像前面講的“二河白道喻”,雖然有貪嗔煩惱,貪心火焰也很猛烈,嗔心波浪也很洶湧,就是散亂的心、煩惱的心,但是無礙往生。

   上人接著說: “生于欲界散地之人(叁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要想達到色界、無色界,必須有禅定功夫,而欲界稱爲散地,散地衆生就是散亂心),都是散亂心,就好像一個人投胎爲人,就有眼睛,就有鼻子。如果說 “舍掉散心再來念佛往生”,沒有這個道理,因爲欲界的衆生都是散亂心,散心念佛人的往生,才體現彌陀的本願,才體現彌陀的慈悲。凡夫的心怎麼能做到沒有散亂呢?也正因爲這樣,所以叫做易行道。”

   那我們都想錯了,舍掉散心去往生,那有這個道理呢?就好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回去把你的病治好了,再來看!”沒有這個道理呀,因爲生了病,所以才來醫院看病。正是因爲我們散亂,所以念佛往生,道理就是如此的。如果說舍掉散亂心,成就禅定功夫才能往生,就不是易行道,也不是殊勝本願,也不是凡夫所能堪。

   當代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他的道德、學問都相當好,修持也很好,他到九十多歲就說:在這個世界,凡夫想達到一心不亂的工夫是假的,說自己達到很短暫的功夫成片 (或者說清淨心),都已經是把自己誇大了,不可能的事!這是他一輩子精進修學,到九十幾歲所講的話。我們想想看,以他那樣的根機都做不到,那我們談什麼呢?

   法然上人說得非常清楚:“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凡夫之心,何能無散亂?亦唯如此,故名易行。”明遍僧都聽法然上人這麼一講,就很感動,給上人頂禮,就回去一向念佛了。明遍僧都轉身出去之後,法然上人講:明遍僧都所問的問題,是個多余的問題,這個問題爲什麼要問呢?本來就是這樣念佛往生的。

   (可是我們往往就因爲這個問題在心中産生很大的障礙,沒有必要!以阿彌陀佛本願不可思議,十方衆生稱念名號,必然往生。)

  

   兩大優點

   彌陀所選擇之本願念佛,殊勝的同時,

   也是能使一切衆生平等往生報土的容易;

   不論愚癡卑賤、一文不知,人人都能。是故本願念佛,殊勝簡易。

   不光殊勝,也很容易,我們衆生都能做得到。我們仰靠佛的誓願來念佛往生,就這兩大優點:殊勝、簡易。

  

  

《念佛勝易 第二章 超世本願 唯說念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