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生活學▪P2

  ..續本文上一頁:“忍耐、忍耐,除了忍耐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報告老師。”老師聽了也說:“忍耐一點嘛!”“又是忍耐”。他不服氣,“去找師父”,就是來找我了,我也沒有別的辦法,我只有說:“忍耐一點嘛。”他聽了說:“爲什麼要忍耐呢?”其實,世間上所有的事情,唯有忍一口氣風平浪靜,能忍,萬事都可消除。忍、忍,這個有什麼意思?哎,忍不吃虧,這個人笑我、罵我、侮辱我、傷害我......,彌勒菩薩說:“不要計較,不要認真,這種窮凶極惡的人,我鬥不過他,善有人欺,天不欺,再過幾年你再看他。”你就曉得,這個忍的利益有多大了。

   第四點要跟各位講的,在目前這種複雜的社會裏確實是很重要的,就是學習溝通。有人說,現在時代進步,物質文明,科學發展,發明了飛機、大炮、輪船......我覺得,這些對世界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生最高明的,就像聯合國,要學習溝通。人和人之間因爲溝通而相互了解,因爲溝通才會互助和平。我覺得溝通,是我們現在每一個人要想求生于這種複雜的社會裏,是一個很專門的學問,我記得,這一次剛到香港,就有一個年青人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有時候兩個人,爲了利益爭執起來,他叫我讓他,我吃虧,實在有些不服氣。雖是好朋友,爲什麼你要得我那麼多利益?你說不讓他,對他、對我都不好,讓與不讓,很爲難,請問有什麼辦法能兩全其美?”我說:“這種彼此利害關系,只有相互溝通,雙贏,皆大歡喜,那是溝通學裏最高明的一種。”剛才講的,你能忍則忍,不能忍也讓他不吃虧,就像剛才說的生忍。在佛門裏面流傳一個故事,信徒到寺院裏來拜佛,香燈師都要敲大磬,噹,噹,噹。有一次信徒拜過後,就拿香花、果品去供養佛祖,大磬就生氣了,它就向佛祖抗議說:“你是銅做的,我也是銅做的,信徒都把香花、水量供養給你,卻來打我,說什麼:“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這個太不公平了”。佛祖一聽,說的不錯呀!不過他是佛祖,很有智慧,他就安慰大磬說:“大磬呀,不要有什麼不平啦,你要知道,我雖然也跟你一樣是銅做的佛像,但是我當初受到的苦難,頭上多了一塊,被人敲呀、打呀;耳朵多了一塊,被人挖呀、刻呀,千錘百煉,種種的苦難我都熬過去了,現在做了佛祖,信徒當然就來拜我啦;你呢,就是忍耐不住,信徒才敲打你一下,你就不服氣,趕緊叫起來:“吭,吭,吭,”當然你就不能跟我比啦!”有兩個武士要比賽射箭,有一個盾牌,這個武士在這面看盾牌是黑色的,那個武士在那邊看盾牌是白色的,兩個人就爭執,一個說是黑色的,一個說是白色的,爭到最後,慢慢的互相交流、溝通,了解到盾牌的兩面,一面是黑色的,一面是白色的,本來都沒有錯,但是由于不知道,就有了很多的是非,很多的爭執。所以,這個世間上,誤會在溝通裏是很麻煩的障礙。現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所謂兩岸叁地,彼此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因爲都如兄如弟嘛!你要硬是把它執著是黑的、白的,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各位香港的同胞們!你們過去在英國的統治時候,不錯,經濟也繁榮,生活也很好,香港東方之珠,是“金雞蛋”。但是現在回歸到中國,也不差。就如同我這一次到香港來,聽到一個名詞叫作“自由行”。假如以後大陸開放自由行,多少人從中國大陸帶財富到香港來,所以香港和大陸的溝通,必定是前途無限。我很羨慕香港,我在臺灣,也很願意祝福,海峽兩岸都如兄如弟,應該加強溝通。

   第五點,學習放下。人生像一個皮箱,有用的時候,要把它提起;不用的時候,你要把它放下。應該提起的時候你不提起,不積極、不勇敢,就沒有生命力。應該放下的時候你不放下,拖著那麼重的行李、皮箱在手上,會很自在嗎?佛陀有一次在講經,有一個外道他想一想,還是信奉佛陀的教法比較好,他就帶了兩盆花,去見佛陀,供養佛陀。到了以後,佛陀就指著他說:“放下!”他趕快把手上的一盆花放下。佛陀說:“放下!”他趕緊把另一盆花放下。佛陀又說:“放下!”他說:“哎,佛陀!我都放下了!還要我放下什麼呢?”佛陀就跟他說:“我叫你放下你思想裏的執著、身心裏的執著,兩盆花放下太簡單了。你思想中的成見、執著不放下,我的佛法怎麼能灌注到你的身心裏去呢?”現在人類,一般我看最愚癡的就是說理,他對自己的道理一點都不肯放下。你看,一個人遲到了,會議遲到了,或者什麼事情遲到了,你就不必說理由了,直接就說:“對不起,我遲到了。”他不是這樣,他一定會說:“哎呀,我剛要出門,來了一個電話;又來了一個朋友;天又下雨了;車子又堵塞.......”他都有理,你的理,遲到,你都沒有理了。我們見到一個人,問他:“你吃飯了嗎

  ”很簡單地回答:“吃過了,或者沒吃過。”他不是這樣講,卻說:“剛才,十一點鍾,我正在准備要吃飯的時候,哎呀,忽然來了什麼事情......講了好半天。”到最後問他:“你究竟吃飯沒有呀?”他不肯說出來,爲什麼?他要說出很多保護自己吃或者沒有吃的理由,他才肯說出來,他太過保護自己了。讓我們人生這麼多歲月白白過去了,我覺得這很無聊。理由不一定能保護自己,我剛才講的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很多佛教徒念阿彌陀佛,爲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基督教徒祈禱,爲什麼?讓上帝帶到天堂。假如是阿彌陀佛或上帝,真的到了這個人的面前說:“喂,我現在帶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喂,我帶你上天堂。”你一定嚇一大跳,“哎呀,阿彌陀佛,上帝呀,我的兒子還沒有結婚呢,我的女兒還沒有嫁人呢,我現在還不行啊。”世間上的榮華富貴,人世間的你我他等,親族、愛情、金錢,不要當然不行,不過,君子取財,取之有道,就是愛情也要合理、合法。一些不當的,你不放下,爲了一句話,氣得不吃飯;爲了人家一個臉色,就把門關上不出來,這何苦呢?這麼一點點的小事都放不下,剛才講了,人一點擔當都沒有,沒有力量,這個人生多麼脆弱,不會很幸福快樂的。

   第六點,要學習感動。你們看電影、電視的時候,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你會感動的流淚嗎?見到別人的好人、好事,你會不歡喜嗎?還是很歡喜、很感動的。人有個劣根性,不容易感動。比方說,看到人跌了一跤,趕快說:“哎呀,跌痛了沒有?”他看到了,“哎呀,一個元寶!”很歡喜。人家跌倒了你歡喜什麼?他就是沒有感動的心。我們看到人家得到好處、幸福,我們也很歡喜;看到人家做好人、好事,都很感動。有感動啊,這就是一個愛心、一個菩提心。我自己本身,一生幾十年的歲月,就想到,多少人的事情、語言讓我感動,那怎麼辦呢?我也要努力,一定要想方法,讓別人感動。所以,見到別人的好人、好事感動,不會嫉妒、不會幸災樂禍,在人格上會有成長、會有進步。感覺到自己要給人家感動,就努力呀、勤勞呀、犧牲呀、奉獻呀,也覺得自己的修行、道德在成長。所以,人和人相互感動,都要彼此學習。不少的青年人問我:“爲什麼每次聽到梵呗、誦經,唱“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就要流淚呢?”我說:“很好呀,有感動,表示你有佛性、你有佛心呀!”假如沒有佛性、沒有佛心,再有什麼東西都不會感動,別說音樂、藝術不感動,就是什麼好事他都如如不動。除了感動,我也在想,從生長以來,宇宙之間,世界之上,所有的士農工商、所有的人等,都跟我結緣。比方說,我要買面包、燒餅、油條,住旅店、坐計程車,他們都跟我結緣,那怎麼樣報答呢?我也要跟人結緣!這世間上,最美好的就是:我跟你結緣,你跟我結緣,彼此是緣起緣滅,有緣才能生存。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像我們大家,過去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在佛世或者哪一位祖師前面必定結過善緣,今天能在紅磡體育館聚會,所以,因緣不可思議!什麼因緣都能感動,什麼感動都可以結緣。因此,學習感動,這也是提升我們人格的進步、升華!

   第七點,要跟各位講的是:學習生存。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生存下去。爲了要生存,要維護身體的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假如身體不健康,讓家人、朋友都不放心,那何苦呢?所以維護自己的健康,也是孝親、安慰家人的很好的行爲。爲了生存,當然要學習勤勞、學習積極、學習待人的禮貌,因爲這樣大家才能接受我。前不久,我到歐洲去,忽然臺灣大雨、水災泛濫,我就打電話,到受災的地方問:“你們安全嗎?”他們就說:“哎呀,一點水災,一點臺風,都習慣了。”爲什麼?因爲要生存,對于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幫助、利益,我們當然很感謝。但是每一種東西不都完全是美的,有好的,有不如意的,爲了生存,我們都習慣于防震、防泥石流、防水災等等,甚至于防盜、防壞人,因爲要生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爲了生存,你一定要知道:你所相處的因緣很重要,你要讓人家接受,就是要有好因好緣;假如你的所行、所作,讓人都不接受,都變成不好的因緣,那你的生存就有了障礙了。所以,怎麼樣能生存的順利?大家都希望要順利、如意,那你給人家順利、如意了嗎?你有改善自己的行爲嗎?所以,在世間上要生存,先必須得到別人的歡喜,對別人的認同,別人對我們欣賞,你必然會獲得自在。我覺得做一個人,先要讓我們全家的老少、叁代、四代、親族接受我,然後,再怎麼樣製造我們這個家庭、讓整個社區,也喜歡我們這一家。我自己是很努力這樣做的,不僅是居住的社區,而且遠處的人,只要跟我來往,讓他們也能接受我。當然,人也不能做的太好,太好人也嫉妒、障礙,不客氣說,我一生爲了求好,遭遇的麻煩也很多,不過沒有關系,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像我每年到香港來,做一次講座,我…

《佛教的生活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星雲大師談素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