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能了!在罪業上、因果上,甚至造成家人、親戚朋友的痛苦。你就這麼殘忍,不顧別人的感受嗎?我們佛光山在日本富士山下本棲湖附近,建了一個本棲寺,本棲寺旁邊有一個自殺森林,森林裏經常有人在那裏自殺,一年都有幾百人進去自殺。森林裏樹木參天,沒有陽光、暗暗的,在裏面死了,沒有人進去收屍,也沒有人敢去。只有到十月、十一月,冬天樹葉落盡了,警察才用繩子系著,慢慢的進去找死人的骨頭。你爲什麼想不開呢?我看到樹林的外面牌子上寫了字:“你可以再想一想,要再往前走嗎?你的家人、還有很多可愛的東西、還有許多事情未了,你仔細想一想,再等一等好嗎?”雖然是簡單的幾句話,對自殺者也應該算是個警鍾!自殺、一時想不開,你幫助他、救他一下,他過一會,想法就不一樣了,他不會輕易的迷糊,走上絕路自殺。當今這個社會,愚昧的人士很多,我們大家要提高愛心,給這許多一時迷惑的人士,幫助一下,助他一臂之力,不要自殺,好死不如賴活。我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要想自殺,我們大家應該提高愛心,對社會、許多的人,要給予一些愛,這是義務,也是責任。
第六個問題,剛才講過“隔陰之迷”,那麼死亡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希望大師能爲我們詳細介紹,死亡之後會遇到什麼?
星雲大師:死亡以後的真相,我在想,死了以後的人,比我們活著的人要好一些。像我們現在活著,有這個身體,這也等于是一個屍體,我們每天背著這個屍體在做活動,負擔也很重。假如說人死了,沒有這個身體了,這個身體又成了另外的物質,那個不死的精神,比我們現在人還好。他可以穿牆入壁,沒有阻礙。甚至于他現在想要到北京、到日本的東京,即刻就到了,因爲他是精神的作用,就沒有什麼阻礙。我覺得那不是很自由嗎?我記得幾十年前,在《讀者文摘》上有一篇文章提到:有一個地方發生了車禍,車子上的四個人全部死亡了,這時候警察、村民都圍著觀看,大家都覺得奇怪,這個車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車禍呢?這個人怎麼會這樣死呢?大家就在討論,警察還用科學儀器在測定、鑒定。死者當中的一個人,竟然就站在旁邊說:剛才的車禍是怎麼樣、怎麼樣發生的,我們是怎麼樣死的。因爲是他精神作用在講話,旁邊的人都不知道。講話的死者就很生氣說:“喂!我是權威,我是親自參與的,我現在告訴你們,你們不聽,你們在那妄自爭論,是什麼意思?”他講話別人不知道,因爲他沒有肉體、沒有身體。所以死亡了以後,假如是我們的親人,他不應該說是一下子就離開了,應該他還是與我們常相左右。所以死亡後的情況,第一個是,肉體死亡後,他全身的痛苦都沒有了。所以,一死,就好像解脫自在了。因此,死亡呀,他不會一下就離開,是我們看不到而已。佛教不講靈魂,我們用通俗的話說,他的神識還會和我們同在一起的。死了以後,人到哪裏去,據記載,假如是生到善道,它有一個隧道,是白色的光,通過它,可能就升到天上了,或者再來人間了;假如隧道是很黑暗的,你進去了,那就不是很好了。在經典裏面記載,人死的時候,從他身上最後的熱度,也可以測知他到哪個地方去了。比方說:“頭頂上最後有熱度,這個人一定會生天;如果說最後腹部還是熱的,那就墮落了;如果人死了以後,膝蓋、腳板底熱度最後才沒有的,那必定墮地獄、畜生”。有的大善、大惡的人,他此處死,彼處即刻就生了。如果說一般的人,不能即刻生,一個禮拜,這七天,會轉世的。在佛法裏面,“七”這個數字是很奇妙的,如果七天不能往生,七七四十九天,所謂的“中陰身”,他一定會找到一個歸宿,就是到哪裏去生了;四十九天不能往生,後面就難以預定了。“往生”就是死了以後到哪裏投生,有的是憑業力--好的、不好的,很強的業力把他引導到什麼地方去;有的是憑著意念,平時記住什麼,對哪裏的印象很深刻,比如淨土宗念佛、念佛,主要的就是在往生的那一刻,哎呀!“阿彌陀佛!”能夠記住一念,可能就往生淨土了。大家可能會說,那我們平常就不必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了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念一句就好了,就怕你到了那個時候沒有習慣,記不得念這麼一句“阿彌陀佛!”
第七個問題,對親人臨終時的關懷與幫助。現在社會進步,人類都會互相關懷,不一定親友,就是不相識的人,到了人生要緊的時刻,也講究關懷、幫助,所以問到臨終的關懷,還有生前的契約。假如萬一我在死下來的時候,有人幫助嗎?找個地方訂下生前契約,所以這樣的問題,我想現在的人應該要多一些了解。臨終的關懷,最重要的,我們和他接觸的人,要有會善說好的語言,比方說:“你要很歡喜啊!你一生好有成就啊!你放心吧,如果世緣還沒有了,你會再健康起來的;如果世緣了了,要放下,到佛國去也很好啊!你看,你的面前不是有一尊佛像嗎?好莊嚴啊!你有看到他嗎?”說一些給他安慰的、歡喜的話,雖然他自知大限已到,可能會要死了,你也要說一些安慰吉祥的話。但是有的人不會說話,人家才一點感冒住院,他就說:“哎呀!感冒很危險的,會轉爲肺炎呀!我的朋友前天就去世了。”除了說一些好的語言之外,一定要讓他住的地方通風、冷暖適中,他喜歡的人,在他的左右旁邊照顧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一個臨終的人,要讓他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他容易顛倒,胡思亂想,舍不得,對死亡痛恨,不接受,他好像覺得我不應該死。在掙紮以後,會慢慢的接受,這個時候要讓他的身體感到舒服,不要讓他痛苦,生嗔恨心。當然方便的話,有一些佛教梵呗、音樂、偈語、念佛的音聲,在他身邊慢慢地讓他聽慣了,熟悉這許多莊嚴、清淨、美好的聲音,現在錄音機很方便。他平時歡喜的什麼事、什麼人、什麼東西,當然不要引起他的貪心,不過偶爾在他的耳邊、眼前示現一下,他會微微的感到接受、安心,這也很好。有的老人家,怕他的百年之後,子女不孝順,不按照他需要的意思去做,他就與另外的社團或什麼機構訂立“生前契約”,在人間,這個契約究竟效力有多大?當然我們不否認在法律上的效力,可是在他死亡的時候,那許多契約都很有效力嗎?付托的人、最信賴的人,可能比契約重要。現在有預立遺囑,我覺得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可以及早預備遺囑,世緣沒了,你可以常常換嘛,所以我覺得立遺囑還是很好的。
第八個問題,生死是有痛苦的,用什麼方法可以了生脫死呢?
了生脫死,了脫生死,你們有看過什麼人了生脫死的嗎?不過你把了生脫死局限的看成是成仙、升天或者是奇異的瑞相,那是比較不容易的。我們不要把了生脫死的範圍局限的很小,其實,照我的想法,世間上了生脫死的人很多了。我舉些例子說,第一點,對生存的滿足,對死亡的不畏懼,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就是了生脫死了。第二點,在生的時候,能有一些力量幫助別人,給別人得到歡喜、安樂,這也是在了生呀!如果說,自己死亡了,還有一些好的語言給人引用,還有一些好的道德給人懷念,還有一些功勞讓人贊美,所謂“叁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可以留在這個世間,這也是了生脫死了。第叁點,可以在很自然的狀況下死亡,也沒有什麼貪戀、留戀、顛倒;或者他也能夠想到乘願再來。我自己就許願:“我來生再做和尚”。假如我真的能再來做和尚,我也了生脫死了!第四點,感到自己在生命結束時,以我身口意的行爲,不至于墮到地獄、惡鬼、畜生等惡趣;我多少善的行爲的力量,會助長我能可以往生佛國,那就了生脫死了!第五點,覺得我能可以生到善趣,好的地方,心中充滿著善念、光明啦,不會淪落惡趣,不會輪回了,不至于墮落了,這就是了生脫死了。照我這樣講,我們能可以了解生死、安排生死,或者是了生脫死,生死不就是平常事嗎?我們講了生命、講了生死,明天我們用另外的角度,不同于社會一般的生活,我們談生活學,明天再見!
爲社會大衆祈願文:
慈悲做大的佛陀!
我們是一群虔誠皈依您的弟子:
有的人在工廠企業單位服務
有的人在公教軍警機關工作
有的人是家庭主婦
有的人是退休閑居
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完美
我們也時時感到人生苦難頻繁
佛陀!慈悲偉大的佛陀!
今天我們各界人等齊聚在您的座前
向您祈願:
偉大的佛陀
要我們人人成佛
我們不敢有此奢求
不過我們所要祈求的
是讓我們能成爲好人。
讓我們斷盡煩惱
我們不敢奢望達到
但是我們所要祈求的
是讓我們少煩少惱。
慈悲偉大的佛陀!
希望仰仗您的慈光庇照
讓我們的勞工能努力工作,增加生産
爲國家做出最偉大的貢獻
讓我們的農夫能勤于耕種,改良品種
使民衆免于衣食的匮乏
讓我們的商家能研究發展,將本求利
爲人群提供最大的方便
讓我們的教師能愛護子弟,作育英才
使社會擁有無窮的希望
讓我們的父母能慈愛子女,誠實守道
爲後輩樹立良好的模範
慈悲偉大的佛陀!
希望我們所有的人等
在您慈母覆護之下
人人謹守叁皈,奉行五戒
人人盡心去惡,努力行善
人人深信因果,忏悔業障
人人廣結善緣,福利社會。
慈悲偉大的佛陀!
希望我們各行各業
在您的慧日庇照之下
每一個人都能修口修心,正己正人
每一個人都能敦親睦鄰,齊家治國
每一個人都能懂得緣起真理,相互依存
每一個人都能奉行八正道,正常生活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們將自己的心聲虔誠上達于您
祈求您能加持全世界的人類息滅貪嗔愚癡
勤求戒定智慧
祈求您能促進全法界的衆生學習尊重包容
彼此和合無诤
慈悲偉大的佛陀!
請您接受我們至誠懇切的祈願。
請您接受我們至誠懇切的祈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佛教的生死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