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一個了,一也不立,就成爲一體了。我不曉得剛才大家念“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谛...”,是不是把你的心進入菩薩的智慧,菩薩智慧就是你現前的一念心。如果你有這個觀照,乃至于說這個想法吧!你有這個想法,你是真正紀念文殊師利菩薩。
這話怎麼講?例如釋迦牟尼佛升座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當維那師,佛升了座之後,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鍾聲偈,鍾聲偈唱完了,佛下座了。佛本來升座說法的,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鍾聲偈,佛並沒說話,佛爲什麼就下座了呢?那文殊師利菩薩這個鍾聲偈唱的什麼呢?“法筵龍象衆”,說今天到法會的這些個都是龍相,形容詞,都是大菩薩。“當觀第一義”,什麼是第一義?“谛觀法王法”,要你入理的來審察觀察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佛就下座了。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鍾聲偈,佛就把法說完了,佛就告訴與會大衆,你們觀見了沒有,佛的第一谛是什麼?“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
因爲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就想到這個偈子,這樣來紀念文殊師利菩薩,那我們就把我們所念的經,乃至每天所行的,你谛觀一下子。谛觀,如實的觀。我們講了幾年華嚴經,我想大家可能體會到吧!說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說到最後是什麼?無說。佛說了演法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一句話也沒說,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唱的鍾聲偈,“谛觀法王法”,把佛所說的法你好好觀想一下子,你觀想知道“法王法如是”。是什麼樣子呢?那我們大家再說回來,這個咱進入不了,咱們就從苦集滅道,就是二重因果,一個世間法的因果,一個出世間法的因果。因爲這種甚深的義,就像佛說完了華嚴經的時候,衆生沒法進入,佛才從菩提場到鹿野苑給五比丘說,這才從頭說起,說因果法,說十二因緣,逐漸的說到性空緣起。我剛才跟大家講的有些個完全是性空的道理,在體性上沒有言說,也沒有想像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這種義理一切衆生沒法領受,佛再從苦集滅道開始給衆生說。
說到現實的情況,那我們就希望今天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大家給當前社會上的一切衆生消業,求文殊菩薩智慧幫他們消業。衆生是在有門入手的,現在衆生在苦難當中,求佛菩薩加持。衆生達不到最高境界,先給他斷苦吧!求佛菩薩加持,斷一切衆生苦難。例如世間沒糧食吃,希望佛菩薩加持,讓一切衆生都有糧食吃;一切世間沒有水喝,希望菩薩加持,求菩薩加持有水喝。這把它又翻回來了,不是衆生能領略的,得從衆生的分中能領略。
我們這個含義可以回觀一下子,我們現在普壽寺的組織情況。我們從最初來,頭一項不是考了,有很多道友剛考進來,那你還得從戒律入手,先學規矩,學在生活當中你該怎麼樣做,一步一步地又從頭來吧!完了最後才能達到我前頭講的那些話。不是一進門就能懂得那個道理。先從你的行爲,口裏說的,不要說妄言、绮語、兩舌、惡口的話;身體所做的,不要做殺盜淫的事;心裏所想的,不要起貪瞋癡念。那就一步一步的來,從頭做起。等到最後了,進入文殊菩薩智慧,你才知道一切法無常。
爲什麼?本來就沒有。有什麼常?有什麼斷?因此我們現在大家學的,就知善去惡,那種深義是你修善法才能達到的,不是一下就能進入的。從日常生活起吧!現在很多道友感覺著,特別我們在家道友,乃至我們出家道友,心安不下來。這個心安不下來,指的是不能依著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的方法去做,就叫心不安。這個不安各有各的境界相,怎麼叫各有各的境界相?我們在社會上,社會的動態,一切生活的情況,使你心不安。但是我們出家道友在寺廟裏頭,在這清淨環境裏頭,該安吧?也不安,這個就是細惑了,比在家道友們心裏頭不是粗惑引起的,說內在煩惱。在家多是外頭的外界煩惱,在我們修道者有他內在的煩惱。
很多道友問我,說:無緣無故的心裏不安,爲什麼?我只能說:業障發現。你過去的業障現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給你做障礙,所以你心裏不安。那你怎麼辦?你認識它了,安一安吧!當你這個時候,心不安的時候,不要打坐,也不要參禅。做什麼?讀誦大乘,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誦大乘。第二個好的方法,磕頭、禮拜,以動製動。當你心裏不安的時候,煩惱來了,這是動態,依著動態的法門,或者拜、讀誦大乘來降伏它。這時候你還去打坐,容易入魔,煩惱愈來愈重,讀誦大乘就減少了。再不出坡、勞動,勞動,有意義的才勞動,出坡幹什麼?搬磚運瓦。
過去晉朝時候有個賢人陶侃,他一天早晨起來,就搬一百塊磚搬到外頭去了,晚上回來,他又把一百塊磚搬進來了。別人看見他跟瘋子一樣,什麼事沒有,就搬進來搬出去。有個人這樣問我,他說:幹什麼?我說:他斷煩惱。這叫斷煩惱的方法。我們不必來搬磚,你煩惱來了,爬黛螺頂,或者一步一個頭磕上去,或者朝五個臺;朝完了,業障也消了,煩惱也好了,你就安定了。
佛跟我們說的法門很多很多,得看你是什麼煩惱。過去大善知識,你一請他,他就知道你應該怎樣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你的煩惱。當你一用,把這段克服過去了,煩惱輕了,智慧就長了。所謂智慧長,煩惱輕,有了智慧了,就用智慧一照,它就不現行了。所以我們每天師父們在這住了十年了、八年了、二十年了,爲什麼?磨練!過去有這句俗話,“不受磨,不成佛”。這個磨不是魔障的魔,磨練!磨練你的心。我們這有些個老道友,看著很平平靜靜的,他經過一、二十年在佛門中磨練,不容易!
我出家七十八年了,還有兩年就八十年了,我感覺到磨練的還不行,現在就是業障發現了,腿也不聽使喚,手腳都不聽使喚。病吧?沒病啊!沒病,它就指揮不動,沒有以前靈活,我就給定爲我自己的業障發現。那業障發現怎麼消?頭幾天我剛把五個臺朝完了。怎麼消?朝臺啊!自己消不了,消不了怎麼辦?請文殊菩薩幫著消,到臺頂上拜拜,特別拜中臺說法臺。你看,文殊菩薩在那說法,你去聽聽法吧!或者你跟我說:我什麼也沒看見?那還業障障住了,沒有業障你就發現了,文殊菩薩在中臺說法不停的了。
我這回朝中臺,我回想起如瑞法師帶著我們道友那回全寺爬中臺,爬的大家那個汗流,晚上到什麼時候才都回來。我們是走上去的,可沒有坐車,走上去的,走上去,走回來,我們陸陸續續的回來,夜間十點多鍾才有回來。幹什麼?咱們瘋了?不是的,消業障!如果大家感覺業障還沒消了,那不能單獨行動,你在家裏頭拜佛可以,乃至念文殊師利菩薩也可以。
今天是文殊菩薩聖誕,大家就消業障念文殊師利,或者我剛才進來聽見大家念“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谛字多念一下,“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念到沒氣了,谛不上來了,就差不多了!“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這個谛就消業障,谛谛谛谛谛...,一直消業障。這是我在西藏我的上師跟我講的,說你要學語言,先不要學,幹什麼,念“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這“嗡阿惹巴紮那谛”咒的含義非常廣,所以就不講了,“嗡阿惹巴紮那谛谛谛谛谛...”,就念一個谛。谛是什麼?就是心,文殊菩薩心,我的心,跟文殊菩薩都結合了,跟一切十方諸佛的心結合一起。希望我們今天在座大家,把你的心跟文殊師利菩薩心,跟十方諸佛的心,結爲一體,谛谛谛谛谛...。
好,今天就講到這。
《夢參老法師于文殊菩薩聖誕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