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法师于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梦参老法师于文殊菩萨圣诞开示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授,就是做一个最听话的弟子。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怎么做,不是我们刚才大家念,念是回忆,念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我们去做,那就是最听话、最孝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所教授我们怎么样做,我们去如法而做。这是纪念圣人最好的方法,听他的话,照他嘱托去做。

  那文殊菩萨教我们做什么呢?嘱托我们什么?教我们第一个是厌离世间。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是想,有出家的,还有没出家在家的,四众弟子都要想离苦得乐。离苦得乐就是解脱,那你就应该照着菩萨教导认识认识这个世界;当你认识这个世界之后,生起一种厌离心,要脱离这个世界,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苦,要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苦难,乃至咱们认为幸福的,其实也都是苦难都要认识清楚,这样我们就没有贪恋心,就能生起出离心。

   光出离心还不够,你还得发大悲心。自己出离了,把我们所认识这个世界的苦难给一切众生讲,让一切众生也脱离这些苦难。这就发出离的同时还要大悲,这两种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学习,我们就学习文殊师利菩萨,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时候,你厌离心是不会强的。有了智慧,认清楚这个世界全是苦的。

   但是这个苦怎么来的?是你召感来的。尽管我们每天道友们都在学出离法、都在修行,但是心,我们自己明白,被过去的业,现在所起的惑;因为过去的业果,对你的心,你降伏不了的,知道是苦了,别再召感了。这苦是现在受的果,这苦果怎么来的呢?你过去造的因所积聚的。我们想离苦,先断因,别再造了!知苦断集,知道苦,但是我们的心我们降伏不了它。

   我们虽然闻见法了,由过去的善根,今生得遇着胜法,闻到法了。佛法,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离苦的方法;离苦的方法,就是你别再造因了,没有因就没有果。现在我们就是不能够按照大士教授我们的断集,别再造因了。由于我们智慧力不够,烦恼断不了。为什么断不了?因为你心里头天天还在起惑,起惑是因,还在造业。假使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这种乱象,都是过去造的业,那我们现在别造了。业是果,那别再造因了。但是现在今天在我们这个法堂之内的道友们,都知道断集,不造业了。知道是一回事,真正心里不起念、不造业的功夫还没到。

   要能够止心不起念,一切的恶念没有;没有恶念,当然不会感恶果,也能把过去的恶果,集善因,从善因来消灭过去的恶果,就是现在我们的生老病死。但是你心里一天的想什么,那就是起的业。我们想尽在三宝当中,念佛念法念僧,每天都这个。当然这是善念,善念能转变过去的恶果。如果不能转变,我们要修行什么呢?但是你转的力量够不够。

   例如我们现在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谛...”是什么呢?消灭我们过去一切的恶果,用文殊师利菩萨智慧转变我们的惑,转变我们的业,都把它转成善业。“嗡阿惹巴扎那谛”就是成佛的因,以这个因得到成佛的佛果。但是这是个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假使大家功夫用得深的话,从早到晚,你自己观照你的心在想什么?

   如果你把你的心念束缚到一定程度上,过去我们有的道友用过这样的方法,我小时候也用过,当你预备一张清净的纸,起个恶念你点个黑点,起个善念点个红点,那你就这么记吧!一天点下来,看是红点多、黑点多。假使如果你的善念多,恶念没有了,你的因已经成熟了,容易开智慧,这是一种检验自己的方法。如果你能记得到我一天除了给三宝诵经念佛念法念僧之外,其他的念头没有,一切贪爱的心都没有,渐近道矣!这时候你的心跟道相结合了。

   我们念经的时候是不是善念呢?读诵大乘当然是善念了,这是念经念的功德。但是经上所说的什么话,那是教我们做的,不是光念念就完了的。你再进一步把你所念的经,就是佛教授我们,让我们去做的。经,就是佛跟我们说话,佛跟我们说话教我们怎么样做,怎么样去断烦恼,怎么样去证菩提。那我们做的如何,这就是进一步了。光读诵不行,得思惟,思惟经上所教我们做的。就是佛说的话,教我们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想,口里怎么样去说。在你念经时候,你口里念的大乘佛法,念的佛的教授,口业是清净的。身业,当你念经坐那个地方,或者跪到那个地方去,身业清净。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意念,咱们的思想。我自身检查,我个人是这样子的。这一部经念下来,回顾一下,好多妄念夹杂里头,不是从头到尾清清净净的按佛所说的去观想。

   弥陀经教我们要一心不乱,不但一个时候一心不乱,而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咱们检查一下子吧!就是你念弥陀经的时候,从头到尾你中间有妄念,你不是一心。那不是违背佛的教导了吗?一天如是,不能天天如是。你今天念弥陀经的时候打了些妄想,自己诃责,向佛忏悔。明天再念的时候,应该愈来妄念愈少,这叫有进步了。而念的经,经上佛所教我们做的,我们的思想就照着佛教我们做的去做,那绝对就成功了;成功的意思就是解脱了,了了生死了。

   如果你能这样做的时候,烦恼绝对断除。如果没有这样做,那念是念的功德,你对这部经只有读诵的功德;读诵的功德只是人天福报,不能证道。我们念金刚经的时候,金刚经里头说的你功德很大很大,但那不是了生死。金刚经所说的最重要的,就是须菩提请问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说我这个心住不下来,怎么样使我心能安住?就是不动念。那我们降伏不了,我不能让我的心,一心的常念佛、常念众生。常念众生,就是要利益众生;常念诸佛,就把诸佛的佛法传达给众生,让众生依着佛教。那这个心为什么住不住?所以他请问佛云何住、云何降伏。佛告诉他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个金刚经就这么一个意义,乃至于般若部门全是这个意义。

  那我们就检查我们的心有没有住?住在什么地方?怎么样降伏?假使说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没有境,这个心怎么生?不生了,无生。这就究竟了,不但一切烦恼不生,一切善念也不生。

   就是说我们平常用功念经的时候,你自己问问自己心,在这个时候生心没有?生的是什么念头?心有念,有念就是妄;心到无念,无念就是真,这就靠你自己的功力了。乃至于你礼拜,就是读诵大乘乃至礼拜的时候,你心在想什么?像我们最初求的时候,观想佛像,我礼到文殊师利菩萨,观想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加持我。在我们最初开始用功磕头礼拜的时候,注重有相法门,等到最后你拜到深入的时候,能礼的我不存在了,所礼的相也不存在了,达到无我无人。这就是咱们拜忏时候,“能礼所礼性空寂”,它的体性是空寂的,在这个时候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你能礼的心,所礼佛的心,合为一体。能礼是感,所礼的佛是应,就叫“感应道交难思议”,不可想像了。乃至于没有能礼,也没有所礼,为什么?性空寂,体性是空的。这是高深了,这种境界我们现在还达不到。但是你的心,能礼的心跟所礼的佛,就是你的观想力跟佛加持力相通了,所以不可思议,“感应道交难思议”!

   在这个时候,你为你自己求成佛、求消灾免难,效果是非常殊胜。给人家回向,道友们求你让给回向,不论他求任何事物,你应当以无心来应一切有心,效果非常大!这个道理恐怕我们道友一时达不到;但是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这——能礼所礼性空寂,能念所念性空寂,能说所说性空寂,一切什么无能无所,体性是空寂的。

   如果大家纪念文殊师利菩萨以这种心纪念,能纪念的心跟所纪念的文殊师利菩萨一心,无能无所,心心相契,这就是不可思议了,这叫“感应道交难思议”!不是我们想像得到,也不是我们妄想去想,你所求的功德是无量的。无论大家读任何经卷,要以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来读经。那怎么读呢?就是我们念心经的时候,照!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当你无论念哪部经,使你的智慧照。这个照里头没分别。所以过去古德他在短暂时间念经,或在一个小时之中,他念了一部华严经,或者念一部法华经,或者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他不是口念,也不是心里想,他是照!

   照的含义,就是我们大家每天都念心经,念完心经没体会到照的含义,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不论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无论哪一位菩萨,他不是用的分别心,他用的是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智者是照,没有分别。咱们现在有能有所、有取有舍、有求有应。但是以文殊菩萨的智慧说,无能所;无能所才能得感应,感即是应,应即是感。就是道和心,道者就是心,咱们的心,跟文殊师利菩萨的心,跟诸佛的心,合为一体。道交,没有交,道是通的,这才叫道交难思议。就是你在修行、礼拜、念经、读诵的时候,都是文殊菩萨智慧,只是照而已!无能无所,无圣无凡。如果这样来纪念文殊师利菩萨,你是真继承文殊师利菩萨了。

  

   我们作法会即是没作法会,作法会是形相,文殊智慧不是形相的。刚才我进来,我看大家念“嗡阿惹巴扎那谛谛谛谛...”,就是谛。谛是什么意思?文殊师利菩萨心,跟一切众生心,跟十方无量诸佛心,就是谛谛谛谛...。谛,就是没有,万法皆空,唯此一心,心亦不立,就是谛。当咱们念谛谛谛谛谛...的时候,咱们心跟文殊师利菩萨心化…

《梦参老法师于文殊菩萨圣诞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