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苦難。同時都要行禅定意,禅定意就是得到空,證得空谛功德。而且在我們受施者,我們吃飯的僧人,先就作觀想,這叫禅定意,還得給人做功德。觀想,什麼想法呢?看我們那齋堂門口寫著一記功多少,就是這個飲食來處很不容易,想想這供養東西的功德,量,大小。再回想回想我自己的修行,就是回想我自己的修行功力到了什麼程度了,是不是我證了果了?我斷了惑了?或者我讀誦大乘,我能有力量給給施主?或者我自己持戒,清淨嗎?毀犯了嗎?這樣才能應供,應人家給的東西。
同時還要防心,心不要起貪瞋癡念。在吃飲食當中,還有什麼貪瞋癡念嗎?那個好的你要吃得心裏歡喜,不好的不愛吃了。就是含到嘴裏,吐是不行的,吐不出來,不准吐。哪個在齋堂吃飯,不好吃吐出來?那可不行。這就是不要犯過錯。心裏頭不要胡思亂想,不要起貪心。同時把所吃的飯食當藥。我們有病,什麼病?餓,不吃就餓。餓了,你怎麼修行?吃了,就把肚子填飽了,不餓了。飲食就是療你身體的,讓它好去行道。第五種,你爲了成道才受這個飲食,就爲了藉飲食而修成道。這叫五觀法。那個屋子裏進去吃飯,叫五觀堂。你到那裏頭去吃飯,你先得修五觀,不是到那拿起就吃。你們參加過堂的道友都知道,你看我們和尚吃飯時,到那裏念了,法事做完了,還得想,心存正念,不去分別飲食的好壞,味道合我的味道不合我的味道,就是這樣子。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衆。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比丘,還有這些大菩薩衆,皆大歡喜。經佛教導之後,這就是此經主要的這個法度衆生,讓衆生報答父母的恩,依佛的教導來修行。這是佛說的。佛說完了之後,目犍連是當機衆,他跟這些與會的大菩薩都生大歡喜心。這時候目犍連尊者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歡喜了,心裏頭釋然了,一點悲哀痛苦和哭泣的聲音都沒有了。
【時目連母。即于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那他媽媽呢?時目連母,即于是日,就這大衆僧,他兒子供養她的時候,她脫了,脫離餓鬼苦難。本來在餓鬼的流轉要待過一劫。這沒說大劫小劫。咱們說最小的,一劫是好多時間?經常經上是這樣說,人的壽命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的壽命十歲,一增一減算一劫,這叫小劫,一劫就這麼長的時間。把他的媽媽在這麼長時間所造的業,應該在餓鬼道受苦,受這麼長時間;因爲目犍連尊者在這一天七月十五供養大衆僧,把他媽媽這一切苦難解除了。目犍連尊者他非常歡喜,因爲他是大阿羅漢,他知道的,他看見他媽媽從此就得道了。
【目連複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叁寶功德之力。衆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爲爾否。】
目犍連尊者就對佛說,感恩的意思,弟子所生母,我的生母(媽媽)現在得到叁寶功德的力量,再加大衆僧威神的力量苦難脫了,那這個方法可不可以傳到以後?若未來世,一切的佛弟子;這個有個問題,得一切佛弟子,盂蘭盆法得一切佛弟子才能行,不是佛弟子不行。我們今天所來到會的全是佛弟子,那就是我們都能得到,不是佛弟子還是得不到。爲 啥?他不信。佛法唯信能入,你信才能入,才能得到的話;那你不信得不到。所以說必須得佛弟子,才能得到叁寶功德利益。因爲你天天念叁寶,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是叁寶力。再加當日的自恣日,就是我們現在自恣威神的力量。大衆僧修道都有力量,起碼這九十天清淨,沒犯任何的,乃至極小的突吉羅也沒犯。
要是未來的時候,這是現在佛在世,目犍連尊者的口吻,說現在佛在世得佛這個力量,弟子就是目犍連自己,自稱,我的媽媽得佛叁寶加持力,現在得了解脫了。那未來,未來就是我們現在,未來還有未來,未來還有未來 ,一切佛弟子,這個就不是比丘、比丘尼,不是出家二衆,就是凡是信佛的弟子。一切佛弟子,也來這樣做,奉盂蘭盆,也來如是這樣做,以這個方法來救度他的父母,乃至救七世的父母。可爲爾否,可不可以呢?目犍連尊者他得到利益了,他在向佛說:這個法子可不可以傳下去?在未來世,凡是要超度父母的都等到自恣日來供養佛。這是請求,請求法流通。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複問。】
佛聽見很歡喜,佛言大善快問,你問這個法子非常得好。好到什麼程度?是大善,就是行菩薩道了,利益衆生。我正欲說,我正想說,你所問的我正想說。汝今複問,你再重複讓大家都知道。
因爲盂蘭盆經要跟地藏經連系,連在一起。我經常跟大家說地藏經是孝經,那不是目犍連,那是佛的本身。佛要報他媽媽恩,他也是看他媽媽到哪去。他媽媽就不同了,他媽媽是在忉利天,那佛就 到忉利天去報他媽媽的恩;他媽媽不是拿到飯吃不到口的,他是天人,佛就說地藏經;地藏經就是孝經,來報他媽媽的恩。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叁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爲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所以在這個經上佛就說善男子,就是稱贊目犍連的,這個善男子專指目犍連說的。假使說要有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二衆;乃至于國王、太子、大臣宰相、叁公百官、萬民庶人 ;所有的人要想慈悲進行孝順父母,應該怎麼樣做?先爲所生現在的父 母,先救你現在所生的父母,乃至于過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我們是提前做的,今天還沒到十五,十叁 ;提前做,到十五那天你這樣觀想。佛的歡喜日是十五,那天是大衆僧的自恣日,以百味飯食都擱那個器皿當中。
因爲過去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只有一缽,叫缽多羅,就一個飯碗,乞食的時候,人家都擱在一個飯碗裏頭。但是這個僧自恣日,還包括供養僧的衣(內衣、外衣),還有用具,那這盂蘭盆就是盛器具的一個家俱而已。不要把它語言解釋太執著了,說吃飯,飯都倒盂蘭盆裏頭,衣服、飲食都擱到盆裏頭,那飯還怎麼吃?不要從文字上執著。它可以多種多樣的盆,擱器皿的擱器皿,擱飲食的擱飲食。
在僧恣日,百味飲食。你求福,供養僧要供養好的,百來樣,看那僧人他願意吃什麼就可以拿什麼。就像咱們供養的時候,擺了很多盆子,不是都一樣的;都一樣的,人家吃起來不高興。就那事實你現在供養的想,有些人很執著,說把東西都倒一個盆子裏。那要是像我們山西人愛吃醋,你都拿醋泡上,人家外鄉不吃。還有那湖南吃辣椒,四川吃辣椒,你弄得那一盆子都是辣椒,人家吃不了了。這跟平常一樣的,你每個百味具呈,不是擱到一塊,不要執著。不要說盂蘭盆,都倒那一個盆子裏,那不可能。百味飲食,各寶各位,這樣的施十方自恣僧。自恣隨他的意,他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就這樣子。
【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願使現在父母,七世父母不說了,單說現在父母,父母還在;壽命百年無病,這個很難。我們有些人發願,“但願百年無病苦”,願我從一歲到一百年,一點病都不生 ;光這個還不夠,“不叫一息有愁磨”,我出入息之間都沒有憂愁,都是歡樂的。就是讓我的父母百年無病苦,不叫一息有愁磨,呼吸之間的憂愁都不要有,一切的苦惱憂患全都消失了。
現世父母這樣子,我過去凡是生育過我的父母,七世的父母就是七輩子,離開餓鬼苦,千萬別墮到餓鬼道去。雖然沒成道,生到人天中,人天的幸福,大家比那畜生道、比那餓鬼道,那就幸福多了 ,還不說地獄了,就離叁惡道苦。
這個意思就是依著教典,依著盂蘭盆的教典,佛所教授的,我們發願就希望我過去的父母,都能沒有這個苦難。再者的現生父母得到利益,死亡的過去父母也得到不墮叁惡道。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爲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凡是我的弟子,叁寶弟子,要行修孝道的,要孝順父母的;應念念中常憶父母,當你幸福的時候,常想念父母,乃至于過去七世父母。想念他們幹什麼?在年年的七月十五日想念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我都要供養叁寶,就這含義 ,我都應當修行,把我的功力回向給父母。常以孝,孝是孝順父母;慈是對一切衆生,給給一切衆生的快樂。
因爲這個盂蘭盆經屬于小乘,屬于現世的,不是大乘經。像我們講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切衆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對一切衆生都應當孝順,那是菩薩。你也這樣發心,你是菩薩。你這樣發心,人天二乘。一切衆生長養我們慈悲的心,我是習慣了講華嚴、講法華,最後我們都回向大乘,一切衆生都是我們父母。大家讀過普賢行願品,一切諸佛成佛是以衆生爲根本的,衆生爲菩提的根本;如果沒有衆生,你佛成不了的。那你菩提心怎麼發?菩提樹怎麼成長?菩提果怎麼結?所以我們還是回歸,一切衆生都是我的父母就擴大了,給一切衆生幸福。凡是自恣日,我要報答一切衆生的,就以普賢行願來報答,願一切衆生都成佛;那不止自己七生父母,無量劫的父母。
【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若一切佛弟子,就是最後佛的囑托,凡是我的弟子都應當奉持盂蘭盆法,就是囑托流傳。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這個四輩是指出家在家,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就是佛的四衆弟子;都應該生歡喜心,生希有心,生難遭難遇想,能夠參加盂蘭法會,功德圓滿。
現在剛是十叁,延續到十五,把你們思想延續到十五。我們在此的大衆,當然十五要正式開始。這是預演,預演就是一天要來做的時候,先學習學習我們到十五那天怎麼過。就這麼過,十五那天是真正供養的日子。
我簡略跟大家說說盂蘭盆經,現在講完了,很簡短。祝大家吉祥!
(普壽寺2007農曆7/13)
《夢參老和尚講 佛說盂蘭盆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