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見賢思齊▪P8

  ..續本文上一頁當年抱終天之憾,是所至盼也。

  

  錄自《醒世周刊》第二十九期

  

  第叁十一則:販買舍利有罪過

  

  近來各地頗多販賣佛舍利者,等同商品,漫天開價,聞之令人感慨萬分,須知佛舍利之神奇不可思議,實非金錢所能計較價值也。拙著《比丘戒講義》,曾引虛雲老和尚于阿育王寺禮佛舍利之所見所聞,及其切身之靈異,爲便于居士亦可閱覽,特轉載于此,其文雲:“塔高一尺四寸,周圍亦只尺余,塔之中級內空,中懸一實心鍾,有一針,舍利附于針端。觀者大小多少動定不一。平常有見一粒或叁、四粒者,青黃赤白各異,有見蓮花及佛像者爲勝緣。明萬曆間,吏部尚書陸光祖,與親友來參禮,初如小豆,次如大豆,次如棗,次大如瓜,更大如車輪,光明朗耀,心目清涼。時舍利殿壞,陸重修之,莊嚴至今。如來大慈,留此法身真體,使後世衆生,生正信也。”

  

  至于虛雲老和尚,爲何去阿育王寺拜舍利?年譜中他自言:生而無母,未見慈容,每思慈親,辄覺心痛,因此發願往阿育王寺,禮佛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親。予拜舍利,每日從叁板起,至晚間開大靜,除殿堂外;不用蒲團,展大具,每日定叁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夢非夢,見空中金龍一條,飛落舍利殿前天池內,長數丈,金光晃耀。予騎上龍脊,即騰空至一處,山水秀麗,花木清幽,樓閣宮殿,莊嚴奇妙。見母在樓閣上瞻眺,予即大叫母親,請你騎上龍來到西方去。龍即下降,夢即驚醒,覺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平生夢母,只此一次。從此,每有人睹舍利,皆參加,衆說非一。予觀多次,初見大如綠豆,紫黑色;至十月半兩藏拜完,再看,大亦如前,已變爲赤珠有光:再拜,急于求驗,遍身酸痛,看舍利大逾黃豆,色黃白各半,至此確信舍利之因根境而示現也。”故知舍利之神妙不可思議。又賣者自謂佛舍利,真耶?假耶?試問今之佛舍利有如此威神力乎?真假莫辨,以之圖利,難逃裨販如來之咎。梵網經菩薩戒之輕戒第叁十一條雲:“佛子,佛滅度後,于惡世中,若見外道一切惡人、劫賊,賣佛菩薩父母形像......,而菩薩見是事已,應生慈悲心,方便救護,處處教化,取物贖佛菩薩形像......,若不贖者,犯輕垢罪。”今茲舍利即是佛之遺骨,不贖尚犯戒,況販賣乎?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注》頁七五~七七

  

  第叁十二則:自贊毀他罪過重

  

  我曾親見兩僧,口既能說,筆又能寫,品德亦不算壞,照理說這兩人,應出人頭地,但皆終身潦倒,百思不解其緣因?今講戒至此,始恍然大悟——他們兩人,平日經忏之余,即與大衆聚首,閑談他人是非。或說這個老和尚破了戒,或說那個大法師有太太,說來說去,全臺灣的比丘都破了戒,只有他雖然犯點小戒,但是大戒未破。在“大戒不犯,小戒不算”的口號下,他算是最了不起的!那知道,他以爲未犯大戒,便自命不凡,卻以無(假)根初篇法謗他比丘,天天在犯第二篇,犯一個第二篇,就要墮地獄,如化樂天壽八千歲,折合人間二百叁十億四千年,在大叫喚地獄受苦,何況天天犯。這麼說來,此兩人在人世間潦倒一生,尚是花報,將來果報,應在地獄受苦。因此我特勸告諸比丘,若有犯以重罪謗他比丘的,應速悔改。若未犯的,多多警惕,慎勿違犯。

  

  錄自《四分律比丘戒本講義》頁二二四~二二五

  

  第叁十叁則:爲獲名利現道相

  

  爲得名利故,贊歎別人怎麼好怎麼好,然後說他還不如我高明,表示自己更厲害。......如我以前在臺北觀音山時,有許多修行人一起修行,有出家、在家,有好、有壞。其中有一位老比丘,總是拿著一個坐具坐在大殿,不是打妄想就是打瞌睡,有信徒來了就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信徒走了又繼續打瞌睡,久了大家都知道他的底細。幾年後死掉了。若是真正有修行者,久了自然大家都知道,不需要如此。

  

  錄自《五戒相經箋要集注》頁一叁五

  

  第叁十四則:恭敬師長的行儀

  

  淨念法師從前大陸上是親近慈舟大師的。慈舟大師在北方是一位持戒很嚴淨的大德,南方是弘一大師。淨念法師告訴我們一則故事,他說:“慈舟大師對這一類微細的事情都很認真。有一次,我因爲臉上長了瘡疤,就躲在房間裏面擦藥,快要擦好的時候,老和尚走進來了,我就站起來合掌問訊,鏡子沒有收好,被老和尚看到了,他不知道我在擦藥,就罵我說:“比丘怎麼照鏡子了?怎麼常看到你在照鏡子......”老和尚大罵一頓,我站在那邊也沒有辯白。到了後來,我才去告訴他說:“老和尚!那個常去照鏡子的人不是淨念,但是相貌很像淨念。”其實,平常我根本沒去照過鏡子,就因爲那一次臉上長瘡,才照鏡子擦藥,就被老和尚瞧見了,大罵一頓,以爲常常照鏡子的人是我,我當下也不敢反駁說:“那不是我,我只有這一次。”這樣對師長不禮貌,後來日子久了,老和尚就明白真象了。”

  

  我說這件事,一方面是要你們知道不可以隨便照鏡子,另一方面是希望你們向淨念法師學習,對師長要有禮貌,不可以一開口就頂過去,給師長難堪,這樣不好。

  

  錄自《戒學淺談》頁七六~七七

  

  第叁十五則:戒體的殊勝妙用

  

  我們南普陀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我告訴他:“沙彌十戒中的最後一條“不持生像金銀寶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爲在中國的情況,要持這一條戒是很難的,所以我只好這樣告訴他。他說:“我要持,我要受十條戒。”我說:“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彌十戒都受了,他也就不拿錢了。有一天,他要出門去,就去拿衣服要換,他不知道裏面有錢,拿了衣服就要穿,手去碰到那些錢,那錢竟然“啪!”一聲,跳了一尺多遠,他嚇了一跳,說:“我沒有動它呀!”你們看,錢自動的跑掉,這就是戒體所産生的作用。得到戒體的人,遇到戒境,他的戒體自會産生力量來防非止惡的。

  

  另外再講一個我個人的體驗。那是我住在南投縣的時候,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我因爲跌斷腿須要趕到榮民醫院去治療,因爲南投鄉下也沒什麼醫院,所以在明相一現,我就喝了一碗豆漿,加上幾片餅幹就出發了。那天又正好遇上臺風天,刮大風下大雨,一路上很少有人車往來,我還算是很幸運,一路平安到達醫院。說到這裏,我要慎重告訴你們,你們如果要出遠門的話,在家裏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虔誠的念一萬聲,要到那裏,就能一路平安到達目的地。尤其是女衆,如果晚上要出門,不妨先念一千聲或一萬聲“南無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地藏菩薩本願經》裏有這一段話:如果有什麼水災、風難、土匪賊難、其他的大災難來侵害你的時候,你只要念他的聖號,他會保佑你平安無事的。我那時候就是這樣子做,所以一路平安的到達榮民醫院。可是到了以後,醫院裏面的人,左一個爲難,右一個爲難,我那徒弟沒辦法,生氣了,就對他們說:“我師父病得那麼嚴重,你們到底收不收?如果不收,我要請我師父打電話給蔣經國先生了。”蔣經國先生當時是國防部長,他是我的老長官,從前在我家鄉做過行政專員,我只要打電話給他,他馬上會知道我這個人的。醫院的人聽我要打電話就緊張了,勉強讓我住下來。那時已經天黑了,一整天下來,我就只喝了一碗豆漿,加上幾片餅幹而已,到了晚上,肚子餓得受不了,我很煩惱,就對佛菩薩說:“我要犯非時不食戒了!我不敢說自己持戒很清淨,但我也始終沒有破戒呀!今天弄成這個樣子,腿也跌斷了,又讓我餓得受不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這時候,院方送來稀飯,我拿起稀飯就往嘴裏送,心想:犯就犯,佛菩薩大概也不管我了,才會讓我變成這樣,吃吧!正當我把稀飯吃進口中,嘴裏的一顆金牙,突然跳起來,梗在那裏,就是沒法嚼稀飯,用力拔也拔不起來心想:“這下子又要護著我,不讓我犯戒了是嗎?”好了,只得將所有東西收起來,第一口沒咽下去就吐出來了,用水漱一漱口,就睡覺了。說來也真奇怪,這一顆金牙齒,是我出家以前就鑲補的,從來都沒壞過,現在居然跳起來,真是奇怪。到了第二天早上,那一顆金牙齒還是沒有跳下來,稀飯又送進來了,我正在發愁怎麼吃稀飯,奇怪的事又發生了,我將稀飯一送進口時,突然,“咚”一聲,這顆金牙齒掉到碗裏面。昨天,我用力拔都拔不起來,現在卻自動掉到碗裏?這就是戒體的殊勝妙用。受過戒,只要發心持戒,不管走到那裏,隨時隨處都是你持戒的地方,戒體都能發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就是“隨行戒”。

  

  錄自《戒學淺談》頁一九五~一九八

  

  第叁十六則:誦戒威德不思議

  

  余嘗自愧業障深重,故于出家受沙彌戒之日起,每晚持誦沙彌律儀若幹節,迄受叁壇大戒之後,即單日菩薩大戒,雙日具足戒,更番持誦,不敢或息。民國五十一年初主靈隱佛學院,開學不久,我提議半月半月法師與比丘學僧,共集誦戒,即有人譏爲“多事”。爾後每逢誦戒,皆啧有煩言。某日誦戒之時,有一學僧未來,亦未請假,著人去催,回來說:“他在床上蒙被哭泣。”余心知有異。誦戒之後,該僧夤夜來余室,哭訴他于日前已破戒,故不敢參加誦戒,並請辦理退學返俗去。此人去後,我將他離院原因向大衆宣布,方知誦戒威德,不可思議。從此半月半月誦戒,皆樂于參加矣!

  

  錄自《四分律比丘戒本講義》頁四八

  

  第叁十七則:比丘閉關要小心

  

  某夜,聽振光法師說近有比丘閉關自修,護關人爲一比丘尼,接觸日久生情,夜間此尼竟越牆入關房幽會。而比丘從此患胸部奇癢,自以手抓,肉盡見骨遂終。死前曾向人說此一段因果,謂彼本人前生曾勾引斯女發生關系後,複棄之。女憤恨自殺,今生故來相害。

  

  錄自《廣化律師親筆日記》頁叁二二~叁二叁

  

  第叁十八則:淫心不除仍有苦

  

  拙衲有至友××君,出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不敢…

《見賢思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