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十五 不爲剃度而剃度▪P2

  ..續本文上一頁沒經過常住和師父的允許下,你今生就不能離開僧團。

  有的說:“我可以自由,剃度完了,我還有我的願力。我去找個念佛道場,我去念佛去。”這不行。

  “我到禅宗道場,我去修禅定。”這也不行。

  “我到戒律院,我去學習戒律。”也不行。

  凡是你的想法都得放下,這個僧團就是這樣。如果認准了這個地方,認准了師父,你的修行方式一切都得聽常住的安排,這才行。頭些日子有一個居士想出去,“趕緊剃度,剃度完我好去拜山去。”雖然行苦行,那也不允許。

  這個問題是咱們的一個大問題,大家都應該在這上多思惟,一定要想好了,要寫一個自己的想法來表一下決心。怎麼做,思想上必須要有准備。你認爲你挺好,那可能就不行;你認爲你的考驗時間挺長,就不行,這由僧團來決定。

  有人說:“我出家,我想很快地剃度、受戒,然後我離開,到處去參學,像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在這裏是不允許的,你先把這一參參明白再說,然後再去五十叁參,也可能你這一生連一參也沒參明白,那就沒辦法。咱們這裏就是這麼要求的,先給大家打個招呼,這個問題原先從來不講,這都是保密的,現在給大家講了,大家也算偏得。

  爲什麼不講?等考驗你的時候,不讓你有心理准備,你才能說出實話。但今天爲什麼講?叫你提前做好准備,別到時候撒謊,說:“不行,我趕緊提出來,我現在還不行,長期接受考驗吧!師父你先別給我剃,剃完了我也會跑。”那你確實是不能剃,表現好也不能剃。或者說:“師父,你只要這一次給我剃了,我堅決不跑。”但你的毛病習氣在那塊,堅決不跑也不剃。就是合格一個剃度一個,而且也不分你來得早晚。

  有的人說:“師父,你太不公平了,應該是早來早剃度,晚來晚剃度。”我們不是排班,我們是看質量。你說排班也行,你雖然來得早,但並不是真正來得早。你看他來得晚,但他前生修行早就到位了,那個是真早。因果在那擱著呢,因果不饒人。不能看你暫時的早,你和那個以前的早來比,差的距離還很大,所以我們還是順從這個因緣,因緣是最講理的。

  所以說,這個剃度對我們是一個考驗,同時也是我們提起正知正見的機會。我們想獲得正知正見,你剃度出家能獲得正知正見,而你不剃度同樣也能獲得正知正見,在哪獲?就在這個名利關上獲,經得起考驗上獲,如果我們放下了名利關,放下了個人的得失和這個想法,那我們就會得到正知正見,因爲我們的願力將得以實現。

  我們平時都說:“我要發大願,我要度衆生,我要弘法利生,我要續佛慧命……”但是在考驗面前往往就打敗仗,以爲這些事都是剃度以後再做的事情,不是當居士的時候做的事情,這就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從學佛那天開始,這個願力就得天天在執行,天天去做,不能說剃度以後才去做。

  這個問題提得挺及時,先給大家講一講。裏面還有很多例子,就不多說了。現在我也知道,有很多人經受不了考驗,離開寺院以後,他們很痛苦。有時候經常來電話,忏悔,不好意思,“師父,能不能讓我回去?”等等要求。我已經給他們講過,我說:“你回來忏悔我是同意的,但是你回來常住對僧團有害處。”

  有的是自己走了,沒經過允許就自己走,要再允許你回來,表面上是對你慈悲,實際上對僧團有破壞性,有很多人會跟著學,所以不得不這麼做。有的人聽到這麼一說,理解了。但他只是理解了一半,並沒有完全理解。他理解了他回來對僧團有破壞性,太隨便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是不行的。

  爲什麼他只理解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理解?那就是,我已經告訴他了,如果你真心永遠不走,那還是可以回來的,但他沒有理解。就看你忏悔得怎麼樣。你回來,師父也不要你,僧團也不要你進去,你能不能在外面住上一年?就在門口住上一年,住上半年,住上幾個月,你去忏悔,你能不能不變心?你一看,“回來又不要我,又攆我走,行了,這看來確實沒緣分,我走吧!”根本就經不起考驗,實際上,所謂的回來只是一時的沖動,還不成熟。

  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咱們的知客師,也是後堂師父,親藏。原來在山上的時候,我叫他去護持一個師父。我說:“你去護持師父,這個師父走到哪,你護持到哪。”後來這個師父把他打發回來了,他沒有聽我的話。

  我說:“你怎麼沒護持?他走到哪你跟到哪,我說的這話你怎麼不去做啊?”

  他說:“那個師父讓回來的。”

  我說:“是我告訴你的任務,不允許你放棄,你在沒有我同意之前不允許離開。你已經離開了,我已經說過,你要是做錯了就離開這裏,你現在馬上離開。”

  他說:“說什麼我也不走!”不走也得走。反複地說,最後走了,那是跺著腳走的,地都“咚咚”直響啊。

  我給他一個紙條,說:“你到山下再看吧。”後來他就走到山下。我那條上寫的:你到山下,你已經被罰了,可以回來了。結果我左等右等,他也沒回來,等了一宿也沒回來,這一看,他是真走了。等到第二天的晚上還是什麼時間回來了,我說:“你怎麼……那個條你沒看哪?”他說:“我沒看。”他沒看,你看這個事耽誤了。他考驗我……我還考驗他,我考驗了他,他也考驗了我。

  最後我說:“你怎麼想的?”他說:“我一看師父攆我走,看來我確實錯了,我怎麼辦?我去護持那個師父,把他護持好了我再回來。”不管你怎麼講,怎麼攆他走,從來沒有生起半點離開之心。你有這個心,這才能在咱們僧團長期的住下來。

  親藏師父大家都非常熟悉,是不是?對他的修行大家都比較認可,內外居士都非常認可,但是他的決心那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挺和氣,但內在的那個定力是非常大的,不管在什麼痛苦面前,從來是不退心。我們就想要這樣的僧才,個個都這樣,只有這樣才能把這個佛法走到底。因爲行佛法看似容易,但是真正行持起來,也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決心,得不怕困難。

  現在我的脾氣變好一點了,原先我的脾氣不是這樣,毫不留情。這種毫不留情並不是我的性格不好,說心裏話,是故意考驗。要是不這麼考驗,這個人不能成就。但是現在脾氣改多了,不得不改,因爲你們比我強,脾氣比我大,所以我得改。

  我講的這個親藏師父是這樣,還有很多師父都是這樣,都是這麼調治過來的。調治過來的人,把他那個知見給破除了,他就會順著佛法這條道,能夠勇猛地走下去,不管什麼樣的困難,他都能克服。如果有一天派某一個師父住持一個道場,去領衆的話,他不會把佛的戒律給改變,他會依教奉行的,也不會因爲任何環境的變化而把常住的規矩給改動。這是我們所要求的,也是我們希望的。

  大家對這個情況知道了。如果進入大悲寺,你想在這出家,就是這樣。既然是這樣,那你早剃度晚剃度又有什麼區別呢?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有的居士說:“我到大悲寺,我就決心不走了,什麼時候給我剃度都可以。”這就是我所贊成的。

  我們是來修行的,進入大悲寺,你就把你整個的身心放下,剃度和不剃度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只是一個過程的問題。你不要認爲來到大悲寺,剃度才是真正地進入大悲寺,當居士就沒有真正進入大悲寺,這是錯誤的。你進來這一天,就應該把整個的生命交給常住,不再考慮自己了。雖然沒有剃頭,沒有舉行儀式,但是我的心已經做好出家的准備了。我的身雖然沒有剃度,心是出家的,應該是永遠出家,永遠不離開,你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心。

  老坐那想啊:“師父什麼時候趕緊給我剃度,剃度我就呆這;如果不剃度,不行我就離開了。”你有這種心,我的想法,你可能永遠不會被剃度。我們不光是形象剃度,而更主要的應該去掉我執、我見和“我”的想法。所以大家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認真對待,都要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交給常住,常住要看。另外,對自己的修行要有一個評價。越是修行好,對自己要求越會嚴的。

  這個問題就講到這裏,下面講下一個問題。

  

  

《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十五 不爲剃度而剃度》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