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发心(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二〇〇五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八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初一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不为剃度而剃度

  ——我的身虽然没有剃度,心是出家的,应该是永远出家,永远不离开,你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心。

  这里提到一个问题:如果我这次不能被录取,剃度进入僧团,也许会考虑离开大悲寺,不知将来会不会对修行产生障碍,或许从此失去正知正见,请师父慈悲,指点迷津。

  他讲啊,如果没有剃度,不能被录取进入僧团,他就产生了想法,会考虑离开大悲寺。那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剃度?我们是为了“出家”,还是为了了脱生死?出家是为更好地了脱生死,不是为了剃度而剃度,剃度只是了生死的一个过程。

  由于我们的习气毛病还是很深重,如果进入僧团以后不能适应僧团的生活,反而不如暂时不剃度。在发心阶段不断地改毛病、除习气,因为在发心阶段的压力比较轻,比较容易改。进入僧团以后,每天的修行完全按照僧人的那种规律去做,而且我们的毛病习气还没有完全纠正过来,就会起烦恼。有些问题,由于我们的眼睛不断地观察,耳朵不断地听,就会对种种的不理解产生错误的知见。

  因为僧团里面有各个执事人管理,如果习气毛病还是很深重,进入僧团不能及时到位、服从管理,不能依教奉行,甚至还产生了种种的想法。这样的话,一个是对僧团的整个发展不利,另外自己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知见,甚至起更大的烦恼,甚至不理解,最后导致失去修行的机会,想离开寺院,离开僧团,另外找个适合自己的地方。这样的话,我们由于不具备这个福德资粮,反而失去了机会。

  当我们失去机会的时候,想再回来,前面这一段的损失就太大了。很少有人能够及时回来,因为他的知见已经形成了,而且它不是一件事、两件事的形成。形成了以后,在自己这个知见上又创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等坚固了以后,他才会离开,也就是自动被清单了,另外对僧团也产生了破坏作用。

  因为这种知见不是一天半天所能克服掉的,一旦出去了,包括这里所要求的戒律,比如说日中一食、不摸金钱、不化缘、不求人、一切供养归常住等等的戒律,一下就破了。破了以后,他再想回头,就特别难,特别难。所以说,这个知见是非常害人的。一旦离开了以后,他对佛法的认识和对僧团的认识就产生了障碍,有的甚至去诽谤僧团,诽谤戒律。为适合自己的要求,给自己找出各种合适的理由。这样不光是离开僧团的问题,而且是诽谤三宝的问题。

  所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宁可稳不可急。咱们僧团今年几乎没有剃度,这么长时间不给剃度,为什么?就是因为考虑到大家这个修行是否到位的问题,是否能适应僧团的修行。因为历年的经验已经看出来,盲目的剃度是不如法的。

  有的地方,今天去了,明天就给剃度,太草率。除非你是阿罗汉,能看清这个人的根基,否则的话,就是为了赶经忏。盲目地剃度,那是有过失的。女众出家得考验半年、一年,甚至两年,这才行。咱们僧团也是这样,虽然不像女众那样考验那么长时间,个别习气重的,考验的时间必须要长,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四年。

  因为我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出家,每个人都能早早地成佛。我并不怕你的习惯性,有多少毛病,并不怕这个。因为毛病人人都有,都要去掉的。大家能发心到这来出家,能看好这个道场的日中一食、不摸金钱这些戒律,本身就很了不起。但是个别人的习性过重,为了保证他将来修行的稳定性和僧团的清净性,必须谨慎。有的人的习气毛病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去掉的,有的甚至一辈子都去不掉,很难哪!

  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剃度是一回事,关键是我们怎么来适合这个戒律,这是主要的。如果我们适合戒律,从僧团来讲,从我来讲,那是非常非常高兴,高兴大家很快地成为一个清净的僧人,做一个福田僧,弘法利生,这是我日日夜夜比你们还着急的事情。

  原先我有过想法,要有个千僧道场,现在别说千僧道场,咱们现在连百人道场也不具备。人虽然不断地进入,又不断地离开,不断地淘汰,主要就是考验时间太短,和这有关系。所以说,这个考验时间长对我们的修行来讲是个很好的机会,基础一定要打得牢牢的,不能将就。有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当你们剃度,我生起很大的欢喜;当剃度以后,你们起烦恼离开的时候,我是真生气。不光对你们生气,对自己也生气。有时候“慈悲”出祸害,乱慈悲是不正确的,必须按标准来做。

  我们这里的剃度出家不光是师父说了算,得整个僧团都说了算,因为你们在这发心,整个僧团的僧众每天都要观察你们。因为你将来要成为他们的道友,要和他们生存在一起的,所以他有责任来观察。另外,为僧团选人才、选僧才,这关系到佛法是否兴盛的问题。僧才选得干净、清净、原则性强,佛法兴盛的机会就大。如果条件不高,将就一下,虽然进了僧团,但最后又离开僧团,实际上不光对僧团的形象有所破坏,甚至对整个佛法都是一种破坏。

  佛法得靠僧弘,什么是僧?必须清净,清净是僧。如果一个人出家了,不清净,就会给佛法带来很大的坏处,使很多人对佛法不理解,甚至诽谤。我们剃度出家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是我们的大任。我们只能在这个大任下去考虑剃度和出家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期考验的这种思想准备,如果这次剃度没有我,我怎样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有的人可能一次没你,两次没你,可能三次都没有你,甚至四次、五次,到底这个事情是好是坏?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习气过重而没有被剃度,实际上应该生起极大的欢喜。为什么欢喜?因为僧团不肯将就,这正是我需要的道场,我到这里来就是为去毛病去习气而来的。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要去毛病去习气,不是掩盖。我们的愿力就是要让佛法住世,有个清净的僧团。这种做法正符合这个,那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做,所以大家心里首先要有准备。

  这种机会不是一直都有的,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得牢牢的。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打分,这个打分不是往高里打,是往低里打,对自己要有一个“这次不能被剃度,而且继续接受考验,永不退心”的这种决心和愿力,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和称赞的。

  以前咱们也有剃度的,满心地希望他的毛病进入僧团再改。进入僧团能不能改?能改,但是要求改的速度比做居士的时候还要快。因为咱们每天早晨两点钟起来,站排走,全是一种像部队里的规范化,不允许你有半点的不适应性,必须得完全接受,完全适应。

  我们心里的决心是一回事,我们的习气又是一回事。有时候批评你的时候,可能一句能接受,两句能接受,三句、四句就有烦恼起来了,这样的话,你很难进入僧团。进了僧团,自己也会因不适应而产生邪知邪见,最后把自己的法身慧命都坑了,这是划不来的。

  如果我们在发心阶段能把毛病习气都去掉了,而且能够适应这个僧团的修行和需要,我们会在这里很自在,充满了法喜。这样的话,我们的前进就要顺利多了。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都想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今天把它讲出来。剃度和不剃度这是僧团的需要,关键是我们应该随顺僧团的需要,做好不被剃度的准备,接受长期的考验。有的可能考验三年二年,四年五年,你若不退心,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我们想做一个真正的出家人,首先就要有接受长期考验的这种决心,这种决心就是正知正见;如果没有接受长期考验的这种心,就是一种邪知邪见。

  有的是为了名来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候他就承受不了了,“今年又没有我,我已经来两年了,或是我来三年了。人家都剃度了,比我晚来的都剃度了,我怎么没有剃度?我这面子下不来。”实际上,这时候正是对你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对你最好的一个锻炼。挺过这一关,就把你心中的毛病去掉了,贪名、贪利的想法就去掉了很多。有的承受不了,“不行,如果我到别的地方剃度,马上就给我剃度!”他马上就走了。走了以后,在那边剃度了,一寻思又后悔了,“哎呀,不该走。”

  这也有一个,头些日子有一个挂单的师父来了,说:“师父,我再也不走了,我以前走就后悔了。没给我剃度,我一生气走了,到别的地方剃度了,这次回来说什么也不走。”说得很好,呆了没有十天,又走了,“不行,我这根基不行。”又走了。

  他为什么走?就是因为上次没有接受住考验,失去了正知正见。他后悔了,又来到这里,他以为他的正知正见已经生起了,实际上还没有生起来。所以说,这个损失太大。当我看他回来的时候,我也很高兴,他能认识这点,很高兴,但是也知道,他呆住的希望不是那么大。果然不出所料,就是因为当时没有给剃度,他对这里产生了不满,而失去了正知正见。这就是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我们这里的很多居士还有很多的毛病,虽然在大的方向很好,能够认准这个戒律,这很好,但我们的习性不是一天半天所养成的。毛病不是一天半天养成的,去毛病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说,剃度这个问题对我们绝对是一个大的考验,而且这次考验是很无情的。不是说你想怎么地就怎么地了,不是这样,很无情。我们想了脱生死,你必须在无情的考验面前能够站稳脚。

  为什么要这样?你在这种考验中站住脚,你才能应付各种灾难。有了地震,有了暴风雨等等,在任何灾难前,你想战胜它,首先就要战胜自己面对的这种考验。这种考验你若能战胜了,将来你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们出家不是为了享受,是为了更好地修行,完成我们的愿力,续佛慧命。对于出家者,我们要求的就更深了。而且咱们要求出家者,在…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