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叁 發心階段應注意的問題▪P2

  ..續本文上一頁個飯菜沒用完,我不會重新打新的。而在這裏打又得注意什麼問題?有一次,有個師父給我打,他從那稀的裏面給我撈幹的,拿個勺子已經撈出來了。我讓他放下,他不放下,後來我把勺接過來了,又給他倒在桶裏,就隨便的撈兩下,不故意去撈幹的,但它確實已經沒有幾個菜葉了。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給我打菜,打飯也沒人,因爲我這人太不近人情。我甯可爲此事而使得沒有人給我打飯,也不允許他們給我搞特殊。雖然在別人來看已經不特殊了,吃在最後面,是剩的,但是這裏還有特殊,應該把它控製到最微小的地步。這都是我們初發心時應該注意的。

  在發心階段,應該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我主要告訴大家要盡心盡力。我以前在發心的過程中,有一天走了很遠的路,身體很疲勞,到一個師父的道場去了。正逢幹活,那我就接著幹,最後兩個胳膊都擡不起來,還接著幹,沒有一鍬停下。說這一鍬我歇一會兒,我停留一會兒,緩解緩解身體,沒有,都是盡心盡力去做。後來這位老師父看著我這樣,他也很感動。只要有口氣,就不能爲自己著想,一定要真實。就是這樣,也不見得真實。你能做一時,也不見得能長久地做下去。但是這一時我得做,我得努力。所以說,我們在這個發心階段首先就是要盡心盡力。

  另外,在發心階段得注意,就是臉皮要厚,不要怕挨說。在佛法來講,特別是出家後,不是以年齡來論高低,而是以出家的先後來論高低。你今年可能是四十歲、五十歲,或六十歲、七十歲,但出家後,有的師父可能只有十幾歲,他也比你大,因爲他出家早。以法爲身,不是以年齡。世間人以年齡,在修行上不是這樣。所以批評你,那也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忍受批評。這個很重要。

  有的人就怕挨說,你若不說我,怎麼都行,你要一說我,我的小脾氣就來了,甚至躲開,或是有其它的想法。你若是這樣的話,就沒人再批評你了,因爲你不值得批評,不具備修行人的特點。只有願意挨批評的人,而且歡喜地接受,才具備修行人的特點。那批評往往就是無價之寶,因爲你這個人夠格,人家願意幫助你,所以才批評你。如果你不夠格,別人說都不說你,沒有意義。

  另外,我這人還有個特點,你越發心,我越說你。發心多,毛病顯現的也多,我對他的要求也越嚴,最後,你可能什麼事兒都做得很好,但是我可能就不講理了。好也不行,好也是壞,別人的責任也是你的責任。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爲什麼給你們講?因爲有前車之鑒。

  有個師父在發心階段曾經就這樣,別人的工作他都積極拼命地做,做得非常好。有一天,他跟我說:“那邊有個事,這個事怎麼處理?”實際上和他一點兒關系也沒有,我說:“你講的這個事怨你。”他說:“怎麼怨我呢?”我說:“這個事你不用跟我說,你應該知道怎麼處理。”他當時就愣了:“和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最後生氣了,愣愣地瞅著我,實在不理解,當天晚上就跑了。跑出去,後來明白一點又回來了。回來以後,後來也出家了,但是終歸沒有在道場站住。爲什麼?就是當時的考驗沒有經受住。

  就像做手術似的,你有一塊腫瘤,可能在切除腫瘤的時候有疼痛,因爲你忍受不了疼痛,就把腫瘤留下了,最後終歸有一天要被腫瘤所害的。所以說要忍受批評,不光是師父的批評,還包括其他師父的批評,其他居士的批評,老的批評,小的批評,甚至外來人的批評。

  爲什麼叫你尊師重道?因爲從師父那開始你能尊重,你才能尊重別人;如果連師父都不尊重,別人就更不用想了。並不是只尊重師父就可以了,而是通過尊重師父,對所有人都要尊重,這是目的。有的人說:“我就見師父尊重,其他的人我才不在乎呢!”那你就沒有尊重師父。尊重師父的目的是讓你對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恭敬心、尊重心,只有這種心才和佛菩薩相應,和無我相應。

  在發心階段應該注意,當我們身體有病的時候應該忍受,不能因爲病而影響我們的發心,應該作好想。有病,這是我們消業的過程,這是因爲我發心了,我的這個腫瘤要拿出去了,在做手術,應該感到歡喜,這樣才行。特別是在有病時,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容易在病中進道,一個是容易在病中退心,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己調整心態。如果你沒有這種決心,很可能就被騙。

  原先從五臺山往回走的時候,我那時候就是,胸背疼得比那個腿鋸掉了還疼,五髒六腑都像揪著疼。那時候我們兩個人往前走,他走得快,大步流星;我走得慢,又疼。從山西走到遼甯,用了兩個半月,在此期間,我從來沒有跟他講過一句“我這疼,走不動了”。從來都不跟他講一句苦,不跟他說,你看出來看不出來無所謂。但自己知道:這是個機會,難得的一個消業的機會,也是在得到不斷地治療的機會。果然不假,原先的那種粘連,最後通過長期的走,確實抻開了,以後突然不疼了。那天突然想起來:“哎呀,這怎麼不疼了?”早就不疼了,不知道。疼和不疼已經忘掉了,不疼了也不知道,疼的時候也沒有往深裏想,疼就疼去吧!只有這樣,我們初發心階段才能夠很順利地完成。

  第二個問題就講到這裏。

  好,今天就講這一個小時。還有很多問題,給大家講多了,就吸收不了。

  

  

《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叁 發心階段應注意的問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