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心見性——妙祥法師對本溪居士關于參禅、念佛的開示▪P7

  ..續本文上一頁對。

  妙祥法師:怎麼說呢?這個自然呢,也不對,因爲它不屬于這一類。它是不生不滅。有那麼一句話,有情來下種……無性亦無生。如果你一分別,等于有情來下種了,那就是生滅法。無情亦無生,只要心念不動,它就不生,它也不滅。不生不滅,它不是說不生,它就滅了,那是斷滅法,那是邪見。你不要還沒等修到這個地方,就怕我不生了,是不是也滅了?先擔心這個問題了。這就是知見的問題,是咱們的恐懼心。沒有了,沒有就是沒了,說“沒有”就以爲是沒有了,這就不對了。(編者注:《六祖法寶壇經》,五祖傳六祖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居士丁:謝謝啊。

  妙祥法師:有了就真實嗎?所以說呢,老墮落在有和無的這個知見上了。不虛也不實。

  居士丁:不虛也不實。

  妙祥法師:對。中道,取于中道,遠離兩邊,這才叫佛法無邊呢。

  居士丁:在中間裏,就是一種覺了,在中間晃蕩也是一種覺了?

  妙祥法師:不對。

  居士丁:嗯?那爲什麼呢?

  妙祥法師:遠離兩邊。

  居士丁:遠離兩邊,中間也不立。

  妙祥法師:中間也不立。爲什麼說中間呢?

  居士丁:中間不立,就是說除了兩邊都沒有的話,必然要明白一點。

  妙祥法師:兩邊都沒有了,還有個中間?沒有了。它是個義,中道義。不要墮落中道了。中道也不對,有名相都不對。

  居士丁:這下不好掌握了,兩邊都沒有了。

  妙祥法師:沒有了,說沒有了,你已經在兩邊上立了,立了兩邊了。所以說兩邊既然都沒有了,你就泯了,泯了還有什麼?還有什麼中道沒有?沒有了吧。但只是個義,方便說。知道那是個義,不要理解錯了。往往把中道都給講的好像真有個中道在那塊擱著。那是個義。

  居士甲:我原先就那麼認爲的(笑)。

  居士丁:趕緊問,趕緊問,趕緊問你們幾個,機會難得,師父累點就累點吧,我想問也說不出來啊。

  妙祥法師:這些,你們也不要執著這些說法。回去依經書印心,滅了知見。要著在這上面,還不如看佛經呢,佛經比我講的還明白,是不是?所以不著在那個上,主要去掉咱自己心裏的汙垢。心裏一透亮,就像兩邊吹風一過,完事了。要神解,佛法是神解,這個不是知見解,說我要把那個問題弄明白。這個問題弄明白了,那都不是佛法。神解,你說有,他沒有;你說沒有,心裏亮堂了。這就完事了,不要著在這上面。

  居士丁:師父,參話頭,去理解佛經,有參《六祖壇經》,有參《金剛經》的,能不能成就、見性?

  妙祥法師:只要是你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人相,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關鍵就是你能不能離相了。應無所住生其心。

  怎麼應無所住呢?就是外離一切相。(編者注:師父點一下暖瓶)見到暖瓶了,不做暖瓶想。不是不知道,不做這個想,我也不看。假的,空的,我連想都不想,過去了。什麼都不分別,久了,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五蘊裏沒有我,你修什麼善法都得,修什麼善法都得。

  但是呢,這個功夫得做。平時就得看大乘經典,陶冶自己,將心胸打開。發菩薩願;忏悔;陶冶自己;守住清淨戒。這樣的話,你看你自己心裏馬上就不一樣了。心裏一清淨,看什麼得什麼,看什麼智慧就逐漸地生起。這個生起,那個就不要了。那個生起,這個就不要了。像淘汰似的,呼呼地往前進。有時候彈指間就超出去了。不是說像世間似的,今天悟到這個地步,明天到那個地步,有時候,日劫相倍,如果悟證了,一天可以等于多少劫(的修行),一句話就可以得多少劫(的修行)。

  關鍵還有一個,你敢不敢相信自己的問題,放下自己,還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這個很關鍵,信心堅定。

  居士戊:相信自己很關鍵的。

  妙祥法師:相信自己。有了懷疑也不要緊。懷疑來了,來了——就忏悔,我借你的懷疑,我來長菩提。因爲有了疑,我就長菩提了。你疑吧,我把你這個疑去掉了,想辦法去掉,我用經來印證這個,我念佛來印證這個,我參話頭來印證這個。把這個疑去掉了,去掉完回來,疑還有嗎?沒有了,沒有是什麼?菩提呀,菩提就生起來了,以後它再不起來了。

  但是這個菩提你不能做菩提想,說真有個東西在那裏擱著,你就著到這個菩提上去了。所以六祖說,身非菩提樹,心非明鏡臺。你不要做這個想,不要在色聲香味觸法上再往上加。當下就是,當下就是啊。

  (編者注:《六祖法寶壇經》:“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居士己:這個與根性有瓜葛沒有?就是根基啊,就是說修行路上,與根基,有沒有瓜葛?

  妙祥法師:這個什麼叫根基呢?就是知見。知見越多,你根基越小;知見越少,根基越大。

  居士戊:嗯,這個有道理,這個是根基,我還以爲天生有個東西呢。

  妙祥法師:這不是著了我相、人相、衆生相裏了嗎?

  居士戊:就是(認爲根基)天生就能做這塊料,不是那塊料,都是那麼想。

  妙祥法師:那就不對了。

  居士己:實際上在我的心目當中這就是個疑團,就講出來了。

  妙祥法師:知見。

  居士己:這就是知見。在這裏頭全進來了……

  妙祥法師:所以說,講根基的挺多。一講到根基,人就著到什麼上去了——這個人就著到我相上了,我了、他了。那你怎麼能脫出去?說大根基,著到一個我慢上去了;小根基啊,著了一個懈怠上去了。你不都有病嗎?有人說這個大根基、小根基,不就著到這個病上去了。六祖說過那麼一句話:輕視後學有無量的罪。學佛不在早晚。

  居士乙:師父,我以前練氣功,打禅七進展不大,可能跟那個有關。總是念念著在身體上,感覺它不是粗的妄想,特別就是在禅堂裏,粗妄想斷了,沒有了,細妄想總在身體裏,就是頭頂發脹,以前練氣功也是病,現在想除,也是心裏不清,這知見多。

  妙祥法師:不要緊。只要發大心,發清淨願。一念回心,原來是錯的,一念回心,它變好的了。助你菩提,助你。所以說不要著那個,只要你敢放下。知道了,哦,那麼都是假的,它在唬弄我,它讓我往邪路上走呢。你比別人多走一條什麼路呢?走一條實踐的路了。別人沒走呢,以爲氣功還有個好與壞,你連想都不想,(氣功)著的腦袋怪疼的,身體怪疼的,那是糊弄人,都是什麼?都是知見。知見在起作用嘛。所以說幹脆,我這連想都不想了。

  你放下這點,通過它來放下其它的東西,它都是假的,其它哪還有真的呀?你說,人家說話自己辦事不是全明白了嗎?書上寫的不全是知見嗎?你還看嗎?不是氣功書,你都不愛看了,(以前認爲好的)氣功書都是假的,還有啥書是真的?所以說這一下利用它,把一切都放下。只要你放下,它就變成菩提了。你放不下就是毒藥,越藥越深,是不是?不要害怕這個事情。

  衆居士:快到頭了,誰還有什麼要問的?太難得了,大因緣呀。還有什麼疑團沒有解開的?大因緣,大福德,這都是佛的加持。再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妙祥法師:不要這麼說。這都是什麼呢?互相探討,我把我自己的想法供養給大家,就是這麼個意思。這也是你們根本該得的,要是對的話就是你該得的,因爲你們修行到那個地方了,他就該得這個了。

  居士丙:接不接受在于你個人。

  妙祥法師:不是說有誰能給,或說你能接受的問題。這都是虛幻,都是虛幻的。(無論)什麼事情,不要做生滅想,把心念攝住了。

  居士丁:看還有沒有了?沒有了就這麼地了。現在就是話外話了,師父現在生活來源,怎麼個生活來源法呢?這是話外話了。

  妙祥法師:我和性空師父倆,是出家人,出家人就是清淨爲本了,一切都放下。生活呢,不管它,不做這個想。有吃的沒吃的不管了。只要是你有修行的話,如果老老實實地修行,守住戒,我想這個吃的問題會解決的。至于到哪吃,誰給吃,不考慮那些,不考慮那些事情,沒有意義。本身就是個虛幻的東西。虛幻,人爲這個吃、住、穿,給迷住了。

  (某居士拿錢要供養)一居士阻止某居士說:別,師父持那個金錢戒,不花錢,不拿錢,不摸錢。

  某居士:我就尋思要供養些錢。

  妙祥法師:真正的供養,就是清淨心,你們回去要好好信佛,好好修行,比什麼都行。

  (編者注:佛製出家人不得捉持金錢。手持金錢者,非佛弟子。)

  

  

《明心見性——妙祥法師對本溪居士關于參禅、念佛的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罪從心起將心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