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P6

  ..续本文上一页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

  居士丁:这也属于妄想这段,有一部分跟妄想那边也贴上了。妄想那段,就是妄想。

  妙祥法师:就是妄想,只不过说法不一样。在家里修行,像你们居士,一定要发大菩萨心。做菩萨,做大菩萨,发这个心,它就成就了。佛菩萨他想帮你,要不然没法帮,你连个愿都没有怎么帮你?你有愿了,这佛菩萨都瞅着你了。噢,你看见没有?这漏点金光了,有点亮了,佛菩萨看你真正的清净了,就开始帮你了。周围的那护法有力量,他就保护你。你要贪嗔痴,那护法他也没力量。

  

  二十三、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护法?是不是大功、戒行清净的人?

  ——他保护的不是你,保护的是佛法。

  

  居士丙:师父,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护法的?这个我以前听说要有大功德,戒行清净的人。

  妙祥法师:护法呀,一般都有护法,如果你清净呢,就有善护法。

  居士丙:修行也不好,戒行也不清净,像我这样的,所以那个什么做错,也不是有意,能有护法吗?

  妙祥法师:你说什么叫护法?你说他护的是什么?他护你还是护法呀?

  居士丙:这不懂。

  妙祥法师:他护的是法,你有法了,那护法就多,这力量就强了。没有法,他护你啥呀?那就是魔了,都在一念之间。你只要有法,心里一清净,他就保护你。他保护的不是你,保护的是法,是佛法。不要把护法看成什么呢,我身外还有一个帮助我的,随从。

  (编者注:录音因换带缺少,增加一句:护法见到你只要修行,有了一点善根),善根就让它增长,增长一点叫它更大一点,护法就那么急,瞅着你,每天都那么急。

  

  二十四、护法是佛菩萨还是天龙八部?

  

  居士丙:这个护法呀,是佛菩萨呀还是天龙八部?(众笑)

  妙祥法师:护法它无相,你需要什么样的护法,他就来什么样的护法。你本身还有贴身护法,都有。这个随时根据你修的功德大小,随时都换的。而且你如果修成了,这个护法也跟着修成了,他也变了。

  

  二十五、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是心量的大小吗?

  ——迷就是众生,觉就是佛。

  

  居士己:众生与佛区别也在是心量的大小?

  妙祥法师:不是。就是迷和觉。迷和觉,迷就是众生,觉就是佛。心量呢,那还是一个开始,那是一个开始啊。佛呢?达到佛那时候,什么心量不心量的,一切这些知见全灭掉了。全灭掉了,没有这些知见了。有这些知见,还属于众生,九法界众生,从菩萨开始向下,九法界众生呢,还是众生。佛没有这些,一切等无差别。只不过是方便,佛度众生只是方便、慈悲。

  所以说什么事情不要做来去想、生灭想,慢慢地就成就了,发大愿就是菩萨了。所以说呢,自己未度,先度他人者,为菩萨发心,进不进菩萨位就在你发心不发心,在你本人。(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二十六、走直道,去知见,处处不离佛号。

  ——你真真切切地念,一句要是念准了,它就入你心田里了,跟你心印上了,心佛不二。

  

  居士戊:我只有惭愧,现在只有这一个心态。所以说,走直道,去知见,处处不离佛号,我只有这么做了。

  妙祥法师:对。念佛号的时候就没有知见了。就一个佛号,不要想别的,也不可能再想,只要有佛号就没有想别的了。

  一定要什么呢?真真切切,念佛真真切切,哪个字音也不许含糊,不要以为赶数量。赶数量呢,说念佛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话没听真就过去了。因为啥呢?为什么呢?你如果不真真切切地念,和你的心里不相应,你真真切切地念,一句要是念准了,它就入你心田里了,跟你心印上了,心佛不二。印出来了,印住了。一旦你要真是干吗了,遇到生命危险了,了生死的时候,一句佛号就起来了,进你那个种子田里了,那可了不得了。所以说要真真切切,认认真真。那句佛号就是你,你就是佛,就一句佛号了,等无差别,往里印,使劲往里印。

  金刚念法,搁嘴上轻轻念,但是字字清楚,耳朵闻。但不是闻这个佛号,但不离这个佛号。闻什么呢?闻自性,反闻闻自性。离了佛号没有自性,因为有佛号才有自性。所以说念佛要字字清楚,但不分别这个佛号:我念阿弥陀佛了。但是阿弥陀佛这几字,洪名我一定要清清楚楚,了了常明,这才和你自性相应呢,不分别。那是念在一起了。金刚、无相,无相才是金刚呢。

  居士丙:这个金刚念,是不是出声不出声都要念,有的书上写的是小声,稍微有点声音,有的说是光说嘴型动。

  妙祥法师:不是这样的,这个是声音大小无所区别,主要是什么呢?你自个念,你自个能听见,而字字清楚。你刚开始大声念,耳朵能听清楚,行了。后来你逐渐小声了,自个耳朵还能听清楚。只要是听清楚就为止,不动心念,不起心杂念,就是念佛。耳朵能闻,搁心里闻呢,通过耳朵,搁心里闻。反闻闻自性,这样的话,这才是真正(观世音菩萨圆通)的法门呢,获圆通啊。刚开始啊,觉得别扭,等到时间长了,你就得到轻松愉快了。

  过去念佛你是一种疲劳感,念佛念得这个疲劳啊,累得慌。一天好像干吗似的,刚开始是这样。如果你要真正念好了,他是越念越轻松,越念越甜呢。那清净清凉的不可说,那是法味,禅悦为食嘛。禅悦为食,你别越念越起烦恼,那就不对了。

  要是法对了,弹指超无学,弹指间就超无学啊。法对了,一念对了,一下子超出去;一念不对了,老是忙活。

  居士丁:那就烦恼了。

  妙祥法师:开始一点点下功夫,一点点找,真正的放下、放下、放下,都放下了。真正念到了,一下有甜头了。

  (编者注:《楞严经》卷五:“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居士丁:烦恼是下功夫下错了。

  居士甲:你们还怕来了没有收获呢!

  居士丁:我知道。

  居士丙:被师父说的“把”没了吧,“把”扔了。不是一件坏事。要不老在心里揣着。这次问完了,下次就不想问了。要不就总寻思着问,那时候来了太可惜了,怎么没问呢。别人没揣着,你老揣着,这不也麻烦吗?

  妙祥法师:有时候能问,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有时候这个一下子就消除了。自己不问呢,也不见得是坏事情。

  居士已:原来我总以为护法呢是像你说的那样子,是天龙八部,佛菩萨。

  妙祥法师:你要修正法,他就是菩萨,就是菩萨啊。

  居士丁:就是菩萨啊。

  妙祥法师:就是菩萨来护你。谁护你,都是来护你,发心就是菩萨嘛,护法就是发心的。有一念之间,你有这么一善念之间,那佛菩萨马上就到了。不是像咱们说的,坐汽车啊,挺费事的,来没来呢?进没进屋呢?哪有那事。在没在你跟前站着?没有那事。只要是你一念发心,(护法)就来跟前站着呢!这个站,也是比喻的说。所以说,他护的是法。只要是你发心,慢慢地这么发心,最后法身成就,法身成就啊。

  居士丙:师父,净土法门的那个理论吧,我自从学佛,走这条路,始终是围绕着净土法门。我对这个净土法门,执著的挺深。在明心见性之前,这个意识心。有时候就是什么呢?净土讲,带业往生吧。就是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分那个三辈九品,在没有见性之前,在意识心里现出来那个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是不是真实的?

  妙祥法师:你迷的时候就不真实了,悟的就真实了,烦恼即是菩提。

  居士丁:师父,请问一下,就是关于迷时和真时这两者的区分,就是按这个后天意识来区分,我现在没有转出去,转出那些境界就不说这些话了。没有转出这个境界是个后天境界,这后天境界在自我解脱的方面应该怎么分?

  妙祥法师:怎么分?就是一句话,我动没动心念,你看你自个动没动心念。心念没动,它就是真的。你不用核计了,是相,还不是相?我只要心念一念没动,它就是真的;如果我动念了,说这个是和不是?它就是假的。

  居士丁:谢谢,谢谢。

  居士甲:居士好多在修,就是在这里困扰的很多。往往有的人执著的心特别强。假像来的时候不知道,不是说全知道点上去了,整天困的迷迷蹬蹬的,有了还迷迷蹬蹬的,没有了还苦恼。

  妙祥法师:所以说呢,这就是迷,这就是迷呀。

  居士甲:说迷,没有了,还苦恼。有了呢,还执著上了,感觉着今天看,明天看,看看看,就这样,说真的,什么明了都没有。确实是像一杯水似的看透彻了,其实没有看透彻,自己还模模糊糊看得隔层膜。

  妙祥法师:这就属于什么呢?就是还属于迷之类的。

  居士甲:还属于迷之类的?

  妙祥法师:还是迷。因为你迷,所以才有了这个,悟了之后,一切都翻了个个。翻个呢,不一样了。但是,并不离开这些相。他就知道这叫相。用时有相,无用是体。只要是不分别呢,你不管是上哪去,你说是谁来接我。只要我一念不动,相不相的,就不用管他。该去的时候,不是说你想去不想去的问题。

  居士丙:那自然的,自然去的了就是?

  妙祥法师:也不是自然。它非因缘,非自然,不要以为是自然的事情。有自然,也不对。

  居士丁:师父,刚才说有自然和非自然之间的关系,按现在就是我们属于听着,就好像一杯水似的,怎么才能看得那么明白呢?

  妙祥法师:就是比喻说?

  居士丁:…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罪从心起将心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