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相常住,无处不西方。
妙祥法师:哎,性相常住,事理不二,没有分别,哪有分别啊?关键就是我们的心能不能真正的清净。真正地念出阿弥陀佛来。关键就是能不能真正地用功夫,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十九、以后找不到师父怎么办?
——这里和那里,都是一样的。整个虚空世界,在你心里只不过一片云彩。
居士戊:我太浅薄了,不知道这话应该问吗?师父今年多大年龄了?
妙祥法师:阿弥陀佛。我今年可能是四十五吧?可能四十五,有点儿记不太清楚了。也可能是那样,(居士笑)得现想。
居士戊:你在这个地方还能住多久?
妙祥法师:现在还不知道呢。
居士戊:我们没有别的意思,我们就是害怕以后有什么事情好再来。
妙祥法师:好,阿弥陀佛。
居士戊:再来的话请师父指教。
居士已:师父以后还是在这里?
妙祥法师:这个呢,这里和那里,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整个虚空世界啊,在你心里只不过一片云彩,一片云。
只要是你好好修行,你需要哪步,自然有师父,有佛菩萨,都会到你跟前给你指点的。需要你到什么阶段,自然就安排了。你不要想那些,说我到时候没有好知识了,没有好善知识,没有师父开示,不会的。所以说,都是你的,你真正修,佛、菩萨、阿罗汉都在住世间,瞅着你呢,你以为我们住在哪呀?我们住在娑婆世界啊?你住在佛心里面呢。佛心里面,在佛心里,佛眼就瞅着你呢,在菩萨心里面瞅着你呢。看你有点修行了,佛菩萨心里:嗯,行,有点样了。到时候该需要什么帮助你,就帮助你了。你不要以为我离佛菩萨挺远的,你在佛心住着呢。在佛心里住着念佛,你说你得多大的便宜?不知道,硬不知道。满哪找,找什么?都在那呢。认为那佛菩萨能像咱们凡夫似的,看不见怎么办?听不见怎么办?不知道我怎么办?就这个想法,你把它放下了。
二十、不信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那就是知见,把你挡住了。
居士乙:不信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捂着眼睛,信脚走很远。
妙祥法师:都是分别,就是知见。为什么不成佛?也就是知见障住了,一层黑云。像你说的,为什么不见光?为什么是黑的?(编者注:参见问题七)那是知见,那个就是知见呐!什么是知见?那就是知见,把你挡住了。你看到是知见,你看不着自己有知见,那更在知见里,知见更厚。
等知见薄到一定的程度,就看到知见了,噢,什么黑的,那是知见呐。为什么眼睛看不出去?知见挡着呢;为什么不见光?知见挡着;为什么心里不透亮?知见挡着呢;为什么走道那么累得慌?知见挡着呢。什么呀?就是知见。一下知见就脱落了。
居士丙:像那个杯子,打碎了,水就不见了……
妙祥法师:(打断他的话)杯打碎了,杯子碎了,有碎吗?哪有碎?
居士丙笑:一说就落话柄。
妙祥法师:烦恼即是菩提,哪有打碎?一切都是虚幻。虚幻呐,本无实有,不要做生灭想。想法是对的,但是不能做生灭想。只要不做生灭想,这种想法都成就。如果做生灭想,同样一句话,就不是这个事情了。西方也是这样,你做生灭想,就不是西方。不做生灭想,那就是西方,就是极乐,就是佛。
二十一、平时修半年,不如听师父讲一个小时。
——因为你有那半年,才有这片刻,平等无二。
居士乙:这就是咱们这几位的造化、因缘。
居士丙:众生没有这样的福气。走这半年,不如在这里坐一小时有功效的。
妙祥法师:这也不对,你没有那个半年,哪有这个片刻?(居士笑。)是不是?这个片刻是怎么来的?是因为你有那半年,才有这片刻,平等无二。
居士丁:早就和你说了,告诉你不让你说了,一说就落话柄。
居士甲:你不说那话,话柄不总在你肚子里装着。你说出来就没了,老在肚子里装着,留个话柄也不好办。
妙祥法师:说出来以后就消除了。
居士甲:没有话柄了。
妙祥法师:一旦消除了,这里面你想一想,想以后再想说的话,自个儿就觉照了,你叫他说他也不说了,你叫他想他都不想了。这不就清净了?一下就清净了,一下就沉到底了,就像把灰尘一下就清除去了。
二十二、修哪个法门都是一样的,关键是发大愿,守住四种清净根本。
妙祥法师:这个修法呢,修哪个法门都是一样的,就是把握住这几个关。一个是发大愿,另外呢,守住四种清净根本。由戒开始,由戒产生定,才是真定。如果没有戒,修一切法不成就。四种清净根本,(戒)淫杀盗妄。这个次序,要修,得法,一定这个次序不要乱了:(戒)淫杀盗妄。佛(既然)这么安排,那绝对是修行的一条路。
居士丁:(戒)淫、杀、盗、妄。
妙祥法师:因为你修到哪个地步,他就需要断哪个;需要哪一步,他就需要断哪个。
居士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
妙祥法师:一个一个台阶。你不要把这个秘密当成一般的,是顺嘴说出去的,不是那回事。不是,这就是个秘密。什么是密呀,这就是密。
守住清净戒,有了戒体,就能装东西了。有了大愿它就活起来了。为什么活起来了?因为他能帮助你产生智慧,产生真正的定。你那个(没有大愿的)定,(是)死水定。比如说你开一会它就没了,消失了。你得用多少年的功夫才把它定住。你有了清净大愿,心里一清净,几秒钟就定住了。有了愿,他就容易定。因为有了愿,你没有我相了,就容易定了。有了我相,就定不住了。全靠功夫,去下功夫。全靠着这些感觉器官去下功夫,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那个要慢。所以说,佛都让回心向大,一定要发清净大愿,很了不得的,这是修行的一个好方法。特别是地藏王菩萨愿,普贤愿,这都是了不得的。佛愿,各个菩萨的愿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观世音菩萨的愿力,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发同等大愿,不要以为我这是有什么狂心,不是那意思。一定要发愿,一定要无我相,时时地发,时时的无我相。
无我相就是说,这个愿不是我念出来就是发愿,不是念那个话发愿,不是这个意思。刚开始用念话发愿,发完了自个一念定住,心里不分别了,一切平等,那时候才是真正大愿出来了。大愿一出来,布满虚空,满虚空都是,这样才能破你的我相,我相就要破了,要不然这我相老不破,老有个我在那。
居士丙:我要想发愿,这个我跟那个我是平等的?
妙祥法师:这个“我”字干脆就不要它。发愿的时候就没有“我”字,我本来就是个假。这句话本无区别,没有什么意思。但是这句话已经造成了一种恶的印像,你要一提“我”,马上就联系到里面,一念之间它又回来了。不要提他,提都不提,远离这些助缘。
人不得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攀缘心。老离不开这个“我”字,攀缘,自个攀自个,老攀,怕找不到自己。一切能产生这个缘的,我全断开。全断,远离,不攀这个缘。发愿的时候我就发愿了,我就这么想的,我就这么说。
居士丙:那这个愿就是说发一个众生愿,发为一个众生的大愿。不是为我,完事后再如何如何。就不要操心了?
妙祥法师:这个“我”呢,一般的时候就是不用为好。如果用它也行,不用它的时候刚开始你没法说呀,没法开这个头。为什么没法开这个头?为什么?因为众生都是这个意思,没有“我”没法说话,找不着自己了。(居士笑)对不对?首先说话——是我说,我吃饭、我干什么、我来问什么、我讲什么,都是这个“我”。
居士丙:所以我刚才说这个我和那个我是平等的。比如说,我成佛成菩萨以后,我发一个大愿要普渡众生,我就说现在这个“我”和以后那个“我”。
妙祥法师:“真假同二妄”,有的全是知见。只不过刚开始利用这个拐棍,先往前走着。走到,那时扔了就完了。扔了那时候再说。
居士丙:也就是刚起步的时候还允许,还勉强允许,在一定程度坚决把拐棍扔掉。
妙祥法师:这个允许和不允许,是根据你自己的形成。比如你走到那,我今天发愿,我正好心里比较清净。
居士丙:“我”就不要了。
妙祥法师:要不要那时候都无所谓。
居士丙:由不得了。
妙祥法师:不是你说要不要。你真正发愿的时候还说我发不发?你要真正地发,它就没有我相。没有我相,还有我在这里发不发的问题吗?
居士丙:谈不出来了。
妙祥法师:谈不出来了。布满虚空。
居士丁:心里有这个愿,我不说出来呢?
妙祥法师:那也是发愿,不说出来也是发愿。就是心里每天用这个来陶冶自己,清净自己,忏悔自己。为什么我不能成佛?就因为我过去没有发大愿。所以说我既要忏悔,又要发大愿,我要成佛。心里一清净了,你念什么,它就得什么,它往里入。如果你不这样,挡上一层东西,像瓶子,你在外面怎么浇水也浇不进去。挡着呢,透不进去。就像一层黑的,你怎么也透不进去光,见不到,黑的在那里挡着你呢。它本来不增不减,但知见把你挡住了。
居士丁:知见也太严重了,各种习气,各种知见,每一个知见就把你挡住了。那我习气就是一种知见吗,师父?每一个生活习性都挡着你。
妙祥法师:每一念都是知见。要光知见还好一点呢,有时候知见呐,它还有一种……
居士丁:是直接感?
妙祥法师:不说了,它有……。纯想即飞,就可以上天了。咱们是情想相等。情和想相等,一样一半,所以成为人。人怎么形成的?情想相等成为人。
居士乙:纯情即堕。
妙祥法师:哎,纯情即堕。
(编者注:《楞严经》卷八“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