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P7

  ..续本文上一页对。

  妙祥法师:怎么说呢?这个自然呢,也不对,因为它不属于这一类。它是不生不灭。有那么一句话,有情来下种……无性亦无生。如果你一分别,等于有情来下种了,那就是生灭法。无情亦无生,只要心念不动,它就不生,它也不灭。不生不灭,它不是说不生,它就灭了,那是断灭法,那是邪见。你不要还没等修到这个地方,就怕我不生了,是不是也灭了?先担心这个问题了。这就是知见的问题,是咱们的恐惧心。没有了,没有就是没了,说“没有”就以为是没有了,这就不对了。(编者注:《六祖法宝坛经》,五祖传六祖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居士丁:谢谢啊。

  妙祥法师:有了就真实吗?所以说呢,老堕落在有和无的这个知见上了。不虚也不实。

  居士丁:不虚也不实。

  妙祥法师:对。中道,取于中道,远离两边,这才叫佛法无边呢。

  居士丁:在中间里,就是一种觉了,在中间晃荡也是一种觉了?

  妙祥法师:不对。

  居士丁:嗯?那为什么呢?

  妙祥法师:远离两边。

  居士丁:远离两边,中间也不立。

  妙祥法师:中间也不立。为什么说中间呢?

  居士丁:中间不立,就是说除了两边都没有的话,必然要明白一点。

  妙祥法师:两边都没有了,还有个中间?没有了。它是个义,中道义。不要堕落中道了。中道也不对,有名相都不对。

  居士丁:这下不好掌握了,两边都没有了。

  妙祥法师:没有了,说没有了,你已经在两边上立了,立了两边了。所以说两边既然都没有了,你就泯了,泯了还有什么?还有什么中道没有?没有了吧。但只是个义,方便说。知道那是个义,不要理解错了。往往把中道都给讲的好像真有个中道在那块搁着。那是个义。

  居士甲:我原先就那么认为的(笑)。

  居士丁:赶紧问,赶紧问,赶紧问你们几个,机会难得,师父累点就累点吧,我想问也说不出来啊。

  妙祥法师:这些,你们也不要执著这些说法。回去依经书印心,灭了知见。要着在这上面,还不如看佛经呢,佛经比我讲的还明白,是不是?所以不着在那个上,主要去掉咱自己心里的污垢。心里一透亮,就像两边吹风一过,完事了。要神解,佛法是神解,这个不是知见解,说我要把那个问题弄明白。这个问题弄明白了,那都不是佛法。神解,你说有,他没有;你说没有,心里亮堂了。这就完事了,不要着在这上面。

  居士丁:师父,参话头,去理解佛经,有参《六祖坛经》,有参《金刚经》的,能不能成就、见性?

  妙祥法师:只要是你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人相,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关键就是你能不能离相了。应无所住生其心。

  怎么应无所住呢?就是外离一切相。(编者注:师父点一下暖瓶)见到暖瓶了,不做暖瓶想。不是不知道,不做这个想,我也不看。假的,空的,我连想都不想,过去了。什么都不分别,久了,离开色声香味触法,五蕴里没有我,你修什么善法都得,修什么善法都得。

  但是呢,这个功夫得做。平时就得看大乘经典,陶冶自己,将心胸打开。发菩萨愿;忏悔;陶冶自己;守住清净戒。这样的话,你看你自己心里马上就不一样了。心里一清净,看什么得什么,看什么智慧就逐渐地生起。这个生起,那个就不要了。那个生起,这个就不要了。像淘汰似的,呼呼地往前进。有时候弹指间就超出去了。不是说像世间似的,今天悟到这个地步,明天到那个地步,有时候,日劫相倍,如果悟证了,一天可以等于多少劫(的修行),一句话就可以得多少劫(的修行)。

  关键还有一个,你敢不敢相信自己的问题,放下自己,还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这个很关键,信心坚定。

  居士戊:相信自己很关键的。

  妙祥法师:相信自己。有了怀疑也不要紧。怀疑来了,来了——就忏悔,我借你的怀疑,我来长菩提。因为有了疑,我就长菩提了。你疑吧,我把你这个疑去掉了,想办法去掉,我用经来印证这个,我念佛来印证这个,我参话头来印证这个。把这个疑去掉了,去掉完回来,疑还有吗?没有了,没有是什么?菩提呀,菩提就生起来了,以后它再不起来了。

  但是这个菩提你不能做菩提想,说真有个东西在那里搁着,你就着到这个菩提上去了。所以六祖说,身非菩提树,心非明镜台。你不要做这个想,不要在色声香味触法上再往上加。当下就是,当下就是啊。

  (编者注:《六祖法宝坛经》:“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居士己:这个与根性有瓜葛没有?就是根基啊,就是说修行路上,与根基,有没有瓜葛?

  妙祥法师:这个什么叫根基呢?就是知见。知见越多,你根基越小;知见越少,根基越大。

  居士戊:嗯,这个有道理,这个是根基,我还以为天生有个东西呢。

  妙祥法师:这不是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里了吗?

  居士戊:就是(认为根基)天生就能做这块料,不是那块料,都是那么想。

  妙祥法师:那就不对了。

  居士己:实际上在我的心目当中这就是个疑团,就讲出来了。

  妙祥法师:知见。

  居士己:这就是知见。在这里头全进来了……

  妙祥法师:所以说,讲根基的挺多。一讲到根基,人就着到什么上去了——这个人就着到我相上了,我了、他了。那你怎么能脱出去?说大根基,着到一个我慢上去了;小根基啊,着了一个懈怠上去了。你不都有病吗?有人说这个大根基、小根基,不就着到这个病上去了。六祖说过那么一句话:轻视后学有无量的罪。学佛不在早晚。

  居士乙:师父,我以前练气功,打禅七进展不大,可能跟那个有关。总是念念着在身体上,感觉它不是粗的妄想,特别就是在禅堂里,粗妄想断了,没有了,细妄想总在身体里,就是头顶发胀,以前练气功也是病,现在想除,也是心里不清,这知见多。

  妙祥法师:不要紧。只要发大心,发清净愿。一念回心,原来是错的,一念回心,它变好的了。助你菩提,助你。所以说不要着那个,只要你敢放下。知道了,哦,那么都是假的,它在唬弄我,它让我往邪路上走呢。你比别人多走一条什么路呢?走一条实践的路了。别人没走呢,以为气功还有个好与坏,你连想都不想,(气功)着的脑袋怪疼的,身体怪疼的,那是糊弄人,都是什么?都是知见。知见在起作用嘛。所以说干脆,我这连想都不想了。

  你放下这点,通过它来放下其它的东西,它都是假的,其它哪还有真的呀?你说,人家说话自己办事不是全明白了吗?书上写的不全是知见吗?你还看吗?不是气功书,你都不爱看了,(以前认为好的)气功书都是假的,还有啥书是真的?所以说这一下利用它,把一切都放下。只要你放下,它就变成菩提了。你放不下就是毒药,越药越深,是不是?不要害怕这个事情。

  众居士:快到头了,谁还有什么要问的?太难得了,大因缘呀。还有什么疑团没有解开的?大因缘,大福德,这都是佛的加持。再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妙祥法师:不要这么说。这都是什么呢?互相探讨,我把我自己的想法供养给大家,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也是你们根本该得的,要是对的话就是你该得的,因为你们修行到那个地方了,他就该得这个了。

  居士丙:接不接受在于你个人。

  妙祥法师:不是说有谁能给,或说你能接受的问题。这都是虚幻,都是虚幻的。(无论)什么事情,不要做生灭想,把心念摄住了。

  居士丁:看还有没有了?没有了就这么地了。现在就是话外话了,师父现在生活来源,怎么个生活来源法呢?这是话外话了。

  妙祥法师:我和性空师父俩,是出家人,出家人就是清净为本了,一切都放下。生活呢,不管它,不做这个想。有吃的没吃的不管了。只要是你有修行的话,如果老老实实地修行,守住戒,我想这个吃的问题会解决的。至于到哪吃,谁给吃,不考虑那些,不考虑那些事情,没有意义。本身就是个虚幻的东西。虚幻,人为这个吃、住、穿,给迷住了。

  (某居士拿钱要供养)一居士阻止某居士说:别,师父持那个金钱戒,不花钱,不拿钱,不摸钱。

  某居士:我就寻思要供养些钱。

  妙祥法师:真正的供养,就是清净心,你们回去要好好信佛,好好修行,比什么都行。

  (编者注:佛制出家人不得捉持金钱。手持金钱者,非佛弟子。)

  

  

《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对本溪居士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罪从心起将心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