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敬佛法僧,這是作爲智者常應該做的。要尊重自己的身口意。“癡人起慢毀資糧”,你如果産生各種的慢心,以後會毀掉你所有的資糧。你想修道,沒因緣;你想出家,不成;你想找正法的地方,不允許;你想成佛,那就更不行了;你想去打坐,你想閉關哪,你想去行道啊,住小茅蓬,一概不允許。只好怎麼辦?流落在世間上造業,你走哪都不通。因爲什麼?你沒有資糧,不給你開那個通行證。
從前,釋迦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大哥羅比丘,長期住在墓地,燒屍、棄死人之處,修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爲衣,又以人家祭飨亡靈的五團物爲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獲得一點祭品充饑。否則,他就饑餓得身體羸瘦,四肢無力。
一位叫大哥羅的比丘就是住在那個墳地上,在墓地裏,修各種的苦行。有吃的他就吃,沒有吃的他就忍受著;穿衣服,有死人的衣服,他就穿。他修諸行無常。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羅門逝世。親族們爲他嚴飾喪禮,然後送到棄屍林火化,他妻子及其女兒在旁邊啼哭。是時大哥羅比丘在看燒死屍。婆羅門女看見比丘之後,禀白她的母親說:“媽媽!今此聖者大哥羅,好像瞎眼的烏鴉,守屍而住。”當時有人把這話告訴比丘。諸比丘就把婆羅門女說的話禀白世尊。佛陀告訴諸比丘說:“那個婆羅門女作粗惡言,共相輕毀我出家弟子,造此口業自爲損害。緣斯惡業,于五百生中常爲瞎烏。”
有一天,大哥羅比丘在看燒死屍。婆羅門女就說了輕毀的話,其實是自己損害自己。文中的聖者,印度人稱呼出家人爲聖者。
五百生中,這個五百生和五百世,它有所不同。這個五百生就是從出生到死,生一世叫一生,是五百生。如果說是五百世,有的算法不一樣,這個世有叁十年爲一世,有說一生爲叁世,它這還較少。這個生可實在了,五百生就是瞎烏,佛陀就已經把她的因果給說明了。
此時遠近人民都在互相傳聞,說:“世尊記彼婆羅門女,于五百生中常爲瞎烏。”
大家就傳開了,說佛說了,這個女的常爲瞎烏。你想佛陀說的話,那每句話都是非常地重要。所以附近的人民,知道了佛所說婆羅門女的因果以後,都互相傳說,互相教育。
其母聽到此語後說:“佛記我女五百生內常爲瞎烏,何苦之甚!”
她母親聽說了此語,想她女兒五百生常爲瞎烏,嚇壞了,說太苦了,太苦了!她知道佛是不妄語者,佛一旦說了的話,那是跑也跑不掉的。
于是即帶其女來到佛陀座前,懇求佛陀說:“世尊,唯願慈悲寬恕此小女無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請世尊容舍她吧!”
就是來找佛了,願佛慈悲寬恕這小女無知,她並不是毒害心說的話,請佛世尊,可別記她五百世爲烏鴉,她嚇壞了。
佛陀告訴婆羅門婦說:“我怎麼會惡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輕心粗語,造此口業而墮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惡意,才墮此旁生中,否則當墮地獄。”
佛說,我是佛陀,我怎麼會詛咒哪個人,叫哪個人受苦呢?或是故意說她受苦呢?是不可能的。由于此女子是有輕慢心,說粗話,就墮落畜生道去了。“旁生”就是畜生道。若惡意就當下地獄,你想一想?
女人聽後即便離去。事見《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叁十六。
婆羅門女心無惡意,只說大哥羅比丘“猶如瞎烏”這句話,即便五百生,墮在旁生中生爲盲烏鴉。如今有人以嗔恨心罵辱比丘僧衆,其人造此口業,不知會受什麼惡報?
你想一想,有的人,就隨便說比丘的事兒,就五百生中,將要受這果報。何況隨便地去說僧人的過失,或僧團的過失,將來就這麼大的果報。沒辦法,這並不是佛給她記載,佛只不過把這個事實給她講出來。雖然她不是惡意說的,但起心動念就是罪呀,我們只是不知道,實際上我們每句話,不是造業,就是積功德。如果你稱贊一個人,贊成一個人,而且實實在在地隱惡揚善,這功德馬上就有;如果你去造口業,包括他確實有那個事情,而且你即使不是以惡心說,都造業,何況惡心說了。就是不惡心說,馬上天地就起變化。就是別人不正確的思惟,你再去給思惟一遍,甚至都墮地獄去了,而且天地都變了。
只不過我們沒有悟道,觀察不到造口業後,天地所起的變化,永遠不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以爲這些沒有問題。我們逞一時的心快,造無邊的業。人活著不容易,我們之所以沒有修行好,就是因爲我們這個嘴造了無邊的業。第一大漏洞就是嘴,上嘴皮下嘴皮這一合,就漏出去了,就這麼簡單。身叁口四,你身業還能差一些,還得有一定活動區域。這個口就不行了,上嘴皮下嘴皮這一動,就不知道跑哪去了,一會兒地獄,一會兒天堂,就這麼造業。
《辯意長者子經》佛陀以偈頌告訴長者子說:
欺詐迷惑衆 常無有至誠
心口所作行 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獄中 鐵鈎鈎舌出
烊銅灌其口 晝夜不懈休
若當生爲人 口氣常腥臭
人見便不喜 無有和悅歡
常遇縣官事 爲人所譏論
遭逢衆厄難 心意初不安
死還入地獄 出則爲畜生
輾轉五道中 不脫衆苦難
這佛講了,如果用各種的話,各種的口業去欺騙衆生,迷惑衆生,沒有至誠心。“常無有至誠”,沒有至誠,全是撒謊啊,或是騙人的這種心。他不會有至誠心的,因爲他都是欺騙衆生,特別給人講法時,盡講一些口業的事情,把衆生引向了邪道。
“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你口說了以後,以爲就完事了?而整個身體都跟著受報。有時候 “若生地獄中”,在地獄中有鐵鈎把舌頭鈎出來,給切斷,切斷了又長出舌。再鈎出來切斷,就沒完沒了地鈎,沒完沒了地斷。
“烊銅灌其口”,再就用烊銅,把銅水熬得沸滾,往口裏灌,往口裏燙。
“晝夜不懈休”,並不是說灌一回就了了,灌完了一回再灌,沒完沒了地燙,非常疼,疼得都死去活來。死了以後再活,活了再讓你死。就這麼樣在地獄沒完沒了地受苦。
若這個罪滿了以後,“若當生爲人”,生爲人以後,“口氣常腥臭”,嘴裏老吐臭氣。你看老造口業的那個人,那個嘴臭啊。不用說他的嘴臭不臭,平時走到他跟前,就覺得這個人危險。那嘴就像吐白沫似的,那嘴嚼得啊,就像那個廁所似的,看著就惡心。那上下嘴什麼玩意兒呢?就是糞缸,非常臭,你得遠離他。而且非常毒,那裏就像毒藥似的,不注意說不定馬上就被他害了。最毒的毒藥都能從他嘴裏拿出來,所以說要遠離這種人。
“口氣常腥臭,人見便不喜”,誰見誰都不歡喜。
“無有和悅歡”,他來了你沒有歡樂,只有悲傷苦惱憂悶。他到哪去了,就像大仙一樣胡說八道,“你們家有災難哪!你要不躲呀,這兩年就有災難,大災難。他給一通胡說八道,弄得人家膽戰心驚地過兩年。”到處舍財,想破解災難。別人再給怎麼看,怎麼說沒有災難,也不相信。他的話說出就已經造業了,給人家嚇得東跑西顛,躲這個災,這邊躲,那邊藏的。所以說造此口業,讓人沒有歡樂,叫人生恐懼。
“常遇縣官事”,就是說常打官司。造口業的人,只要是有點事,人家第一個懷疑他,說不說也得懷疑他。那派出所、公安局,常常地提防他,常常調查他。誰家一有事,街道辦事處一開會就得想著他,說這個事誰傳出來的?這從哪來的這個事啊?肯定是他們家,就那個長舌婦,或者那個人最愛傳瞎話了,弄不好就是她造謠。別人第一個念頭就懷疑他(她),所以說,沒事就把他(她)招呼過來,得問一問。哪有事都得找他(她)來,都得懷疑他(她),所以說常遇縣官事。
“爲人所譏論”,大家常議論他,他人走過去了,大家吐唾沫,說這人就得遠離。要不吐口唾沫,覺得這個口就好像被他汙染了似的,趕緊把這個臭氣吐出去吧,可別帶回家去,帶回家覺得太窩囊了。所以在背後吐口氣,把它吐出去,不讓它進入這個腦子裏去,就恨到這個程度。
“遭逢衆厄難”,經常遇到災難。有點什麼事,他們家就先攤上了。不是兒女傻呀,就是兒女瘋。再不自己家有點什麼事,公安局找上他們家去了,盡出不好的事情。他盡給別人帶來苦難,所以他也要受苦難報。
“心意初不安”,他的心老是沒有安甯的時候。想睡個安甯覺,沒有這個時候。沒有坦坦蕩蕩地把門打開,睡個安穩覺的時候。什麼時候都把門插得死死的,生怕別人…
《口業之過(妙祥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