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口業之過▪P12

  ..續本文上一頁刻薄了,你看看又罵我,有時候還使勁呵斥我。”對師父起惡心。還有對比丘起惡心,命終墮地獄,就有這麼大的果報。

  

所以說,爲什麼有時候不敢管?就是怕大家起惡心,起惡心就壞了。要管呢,就一下管過來(教育過來)。要不管呢,有時候就暫時放一下,以後再處理。但是放完以後,有時候再管就難管了。所以說沒辦法,有時候師父都擔著很大的危險在管,就怕人起惡心。一起惡心,不是師父如何,而是你自己要受苦報的。毀了師,毀了比丘,就等于毀了你的法身一樣。

  

我們現在修行過程是在幹什麼呢?就是在投胎,在成長的過程。你現在就不斷塑造自己成爲第二個師父,第叁個師父。不斷地塑造,還要遠遠地超過師父。就在師父的基礎上不斷塑造你自己,就是這樣。所以說,你謗師,不就是謗了你自己嗎?不等于拆了你自己的臺嗎,是不是?你的惡心起來以後,謗師罪最重,能墮落地獄裏。因爲師父給你的東西,它是最高的東西,是幫助你,給你佛法,要了脫生死。所以,你若不要這個最高的法,就等于毀犯這個法。特別是以惡言去誹謗這個法,那你能不墮地獄嗎?

  

若于如來處 起大嗔恨心

  

皆墮惡道中 輪回恒受苦

  

你要毀犯如來,起大嗔恨心,凡在佛的地方,佛法僧的地方,起大嗔恨心,甚至如何如何的,皆墮惡道中,輪回恒受苦,永遠受苦。

  

《分別業報略經》說:

  

粗言觸惱人 好發他隱私

  

剛強難調伏 生焰口餓鬼

  

就是經常說話惱他人,張口就罵人,張口就揭人的難處。看人的個高啊,說是細高條;看人個矮啊,說是什麼矮墩子啊,盡說一些很難聽的話。總是揭人的短處,好揭發他人的隱私。隱私,就是人有很多的毛病,不需要你講的,人家都是悄悄地覆藏起來。你是專門給扒拉出來,讓人家怎麼痛苦,你就怎麼來。所以說這樣的人非常“剛強難調伏”。他爲什麼難調伏呢?不聽勸,你怎麼跟他說,他也不改。你就說他罵他,怎麼勸他,就是不改,所以說難調難伏。最後怎麼樣呢?他就生焰口中,焰口惡鬼。就從嘴裏總吐火,來自己燒自己,把所有的嘴都燒化了似的。一會兒好了,一會兒再燒化了,總是吐火焰。那火焰都幾尺長,總是那種吐火的鬼。他想喝點水,要熄滅自己心裏的這種火啊,都不能夠,永遠受自己嘴裏的火煎烤,那你說得多難受。

  

通過學習這個,我們大家知道了,說僧過惡犯大重罪。我們講了,應該知道說僧的過惡太大,口業是無邊無量。想修學佛法,第一點,你得注意口業。我們由于平時的習性,過去所染成的習性,和社會染成的習性,而不知道什麼是一種惡。我們今天通過學習,知道這是一種不對的事情,而一定要加緊速度把它改掉,可別再造業了。而且這個東西確實害人。我們本來是好好的,什麼事沒有,如果這個造口業的事改了,天下太平。你這事不改,天下大亂。

  

過去都是這樣,說有個叫妲己,另外那個叫什麼?纣王啊?就是因爲妲己而把自己毀了,貪戀女色。實際上他就是聽信了妲己的讒言,他相信妲己,她說什麼話他就去做。有一次他們看到一個孕婦在路上走,那妲己說這個孕婦懷的是個男孩,不信可以剖腹來看,他就敢去剖腹。所以,這口業罪過無邊無量,我們要遠離口業,做一個清淨的比丘,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做一個真正的人,我們應該這麼做。

  

另外,給大家講一個例子。過去有一個法師,在五臺山修行。他有一天,看到一個老人和一個童子牽頭牛。他就上前去,去討杯水,要過夜,天要黑了。人家就給領到這個房子,這個房子金碧輝煌。招待得很好,那個茶芳香啊。吃完了,他就不想走了,說:“你看看能不能留我?”老人說:“你這還有戒否?”他說:“沒戒。”

  

“還有毗尼否?”

  

他說:“還有毗尼。”

  

老人說:“不行,我不能留你,你還是走吧,以後再來吧。”就沒留他。

  

他就戀戀不舍地就往回走。走到門口了,看那個放牛的童子。他就求他,問童子叫什麼名?童子說叫均提。他說:“均提,你能不能告訴我今後怎麼修行啊?跟我說一說。”他就這樣請教小孩。均提一看他誠心誠意地請教,就給他講了這麼幾句話,說:“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後面還有一句我忘了。(編者注:無垢無染是真常。據《五燈會元》卷九)

  

其中就有這麼一句,“面上無嗔供養具”,臉上無嗔恨誰都供養你,你到哪都能供養你。我們有時候就是總有嗔恨心,人家誰見誰煩。“口裏無嗔”,嘴上如果不造口業,不說人惡事,不挑撥是非,不去揭發人隱私,處處稱贊人,爲人講法,嘴上總是吐妙香。這樣的話才是無價之寶。而且你總這樣不說惡事,你本身就有妙香,一張口就有無量的妙香要現前,嘴都是香的。大家一看你張口說話,都得集中過來,聽你在講什麼,都豎耳聽。爲什麼呢?因爲你講每句話都非常真實,大家都非常願意聽。

  

過去我在部隊的時候就曾經遇到一個人,是四川人,歲數還不大,長一臉雀斑。但他一張口說話,雖然說話挺直挺快的,但大家都非常願意聽,覺得非常悅耳。大家聽他話,就好像聽唱歌似的,就那種感覺。我記得好像是四川人,忘了。他從來不說人過失,平時還真沒發現他說人過失。他說話大家都願意聽,就是他經常不說人過失。雖然說的是一句普通的話,但大家愛聽。我們一定也要這樣,不說人過失。

  

“心裏無嗔是珍寶”,因爲這些東西都來源于你心。心裏無嗔就不會說出嗔恨心的話。所以說,嘴上說這些惡語,都是由于你心有惡念之過。你口業要改了,你心就改了;你心改了,口業就改了。所以說,先改口業,來逐漸地改變心。心改了以後你嘴就不會犯了。所以大家多學習學習這個。今天就講到這。

  

  

攝心守口真教化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十二晚 聽《口業之過》錄音後,祥法師對大戒師做的開示

  

“口業”是咱們僧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平時,在家人也都是容易犯口業。你看在家人,比如農民,吃飯的時候,端個碗,也得說別人過失,有什麼所謂的花邊新聞。甚至跑到外面,也得說一句,不說不行。不說,那嘴巴把不住,不說心裏就不痛快,非得說。所以平時養成愛說的習慣,再加上有時候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遇到一些不平啦,越說他就越厲害,造業太多。

  

就像這些事,是修行中最大的一個漏洞。你如果能夠做到,別人無論好壞都不講,心裏就特別地舒服。雖然有時候,你憋得都難受,這心裏怎麼……就想跟誰說一說,就覺著非常難受。但是你要咬住牙,挺住了就是不講,過後心裏是非常地暖和,非常舒服。如果你張口去說了,功德馬上就漏掉,一說別人的過失,馬上就漏掉。你即使是說好事,說老實話,那也是起心動念。就說好,稱贊別人,那也是起心動念。

  

爲什麼說稱贊別人是一個好事,那是爲對治那個壞的而言。沒辦法,說是“好事”,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對治的方法。只要張口說話,都是毒藥,只不過是用這個輕毒對治那個重毒,稱贊別人的毒對治毀謗別人的毒,毒有輕重不同。而那個毀謗別人不好的話,是毒上加毒。就是稱贊別人,實際上,也在起心動念。真正一個修行人,就得什麼都不要講,你不講,那才是真講。所以,佛講:我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即是謗佛。

  

佛說法,明白地告訴你,不要起心動念分別佛所說的話,不要著在言語上,不要講。何況我們凡夫,如果老去喋喋不休,是最大一個弊病。有時候就想去給人講法,非要給人講不可。人家不聽,追在人家後面講。講完了,你覺著:是我給你講法。實際上,你不是講法。有時候已經是自己犯了過,很大過失。你這個心已經在動,自己控製不了。你雖然是用講法的名義,說是給人講法,實際上那不叫“法”。真正的“法”是什麼呢?是你能夠攝住那個心,把心攝住了,能夠真正地心平,而且能見到實相。那實相它沒有說是起心動念的,只有不起心動念,才能見到實相。我們凡夫做不到像如來似的,心根本不動,就喜歡喋喋不休地跟人講,有時候會造成很大的過失。

  

但是,有時候爲了對治那些不好的過失,就是防止口業,我們去講一講善法。講善法的目的,它的功德在哪裏?是能夠對治那些壞的東西,讓人明白道理,不再做惡事。雖然它有對治的功德,但要更究竟來講,它也不是真正的究竟法。真正的究竟,你就別起心動念,這才行。我們想不起心動念,首先把嘴看住了,別說,這個是最主要的。

  

所以咱們這裏,大悲寺常住規矩裏,爲什麼有這一條呢?“不許講理。”就算你有多大的理,你去講,它都是一個大漏洞。不許講理,就是讓你幹什麼呢…

《口業之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隨順僧團爲己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