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經行▪P13

  ..續本文上一頁以說這沒有意義。修行就是當下就去做。所以說這個小行很重要。大的地方,更應該清楚。爲什麼我們要直行,要不分別室內、室外,小行目的就是一個無所求。我們知道,有所求,就有了痛苦。衆生爲什麼成衆生?就是因爲有所求。

  因爲時間關系,先講到這裏。

  上午講到了第十句“繞直室外小行無所求”。通過我們繞行和直行,室內行和室外行,或小行,在一切條件中,沒有自己所要求什麼。爲什麼要無所求?就是我們在修行中,不講任何條件。因爲我們知道,修行是爲了了脫生死。生死在何處?生死在念念之間。不是在室外,也不在室內;也不在大,也不在小。在于我們無所求。只有無所求才能真正的經行。

  人這一生修道,怎樣來對待人生?怎樣去掉人生的痛苦?那就是無所求——無所求品自高。只有無所求才能沒有痛苦;有所求的人,不管你是有錢也好,沒有錢也好,他都會痛苦萬分。

  修行也是一樣,有所要求的,正是與佛道相反。佛法是無爲法,只有無所求了才能與佛法相應。所以說我們對任何事情都要看開。

  我們知道生死在念念之間,不再往別的地方追求,只要是能修心,在什麼地方都能修,關鍵是在我們是否無所求。所以說這個無所求啊,也是我們修行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大悲寺的僧人要求,其中就是不允許化緣、不許求人。冷熱不許求,好壞不許求,生死也不允許求。因爲有求就有苦,無所求正是“求”。這個有點體會,和大家講一下:

  在九五年從五臺山走回來。半路中,有一回突然感冒了。因爲住草垛,早晨起來有點頭疼,有傷風的迹象,發燒的迹象。那時沒有錢,也沒有藥。當時就想啊,這要是有病,走到半路,病重了怎麼辦?發高燒了怎麼辦?最後修道不能到底死了怎麼辦……想了很多。佛法裏又不允許我們求人,除了乞食之外,不允許有任何要求。是否可以乞藥物?當時啊,自己想的也很多。但是還是被無所求所戰勝,沒有去乞藥。

  在走到一個大石頭旁邊的時候,坐下休息,突然發現這個草地有幾片藥。當時想,有藥,也不知道是什麼藥,能吃不能吃?也不清楚。因爲藥沒有名是不能吃的。順手撿起來一片,一看寫著“安乃近”。當時,找一下周圍是否有瓶子,沒有。看看藥片的光潔度就像, 剛放上去的一樣,沒有經過一夜任何被露水打的痕迹,都沒有,也沒有損傷。其中有一個是兩半的。當時就把它撿起來了。撿了九片藥,那兩半的沒有要。自己就感覺到,如果你能夠無所求,佛菩薩都是會護持你的。後來這個藥也沒有吃,沒吃病也好了。後來這九片藥,由于時間長,包在紙裏也都化成粉末了,也就扔掉了 。

  所以說無所求,也正是“求”。有所求是絕對不會滿你願的;只有你無所求才能圓滿一切。不光事物能圓滿,同時也圓滿了你修行的佛道。所以我們修行一定無所求,不要求大,不要求小,求好,求壞,都不要求 。

  別人有過這樣的事,要和我探討一下,說:“師父修行,得需要一個好環境。”我說:“好環境也得修,不好環境也得修。”我說:“我這一生,如果有個狗窩能住,我也去住。不要有什麼求的,這才是正確的。”

  在修行中,無所求是很重要的。前年行腳途中,遇到一個臺安的居士。她很孝敬她的父母。她的父母有病,其他的幾個兒女都不願意管。她願意管但又無法去治療,沒有錢,又不願意去求人。我說:“你不求就是對了。”她說:“我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是這樣告訴她:“你把你的房子賣掉,換間小房住,押地也要供養。”她說:“賣掉,那我住在哪兒?”我說:“哪兒都可以住。”她升起了極大的信心和信任,馬上就回去了。她說:“我真正的懂得了佛法的意義。”

  後來我又碰到她,我說:“你那事處理怎麼樣?”她說回去後,通過她的認可,想這麼做。但是還沒有這麼做,她所有親屬的態度就轉化了,父母的病情也轉好了。

  所以說,無所求,這才是轉化一切最好的動力。所以我們人生爲什麼有這麼多的痛苦?這麼多的難處?就因爲我們有所求。人和人之間不要有所求,自己跟自己也不要有所求,永遠無所求。病了無所求,不管在什麼樣的困難下,都應該無所求。甯死也不求人,這才是修行的態度。這非常好,不管環境如何,只要無所求我們都能修行;有所求我們就會失去了修行的機會,被境所轉。無所求的人,就有一種剛骨。有剛骨的人才會真正有慈悲心。這是第十句。

  下面講第十一句:“月日時念長行功德現”。

  “月”,就是叁十天爲一月。“日”,二十四小時爲一日。“時”,六十分鍾爲一時。“念”,就是每一念。“長”,就是長行。長行指的是九十天。這裏的長行,指的是無有窮盡。如果我們在不計月、日、時、念,都能夠修行的話,久而久之功德就會出現了。

  爲什麼要積年累月地修行?因爲成佛不是短時間的成就。所說的成佛,並不是修成的佛,而是去掉毛病和習氣,就是現成的佛。無始劫來我們具有佛性,只因爲習氣毛病多了,遮蓋了佛性,而成爲衆生。如果我們去掉毛病習氣就是現成的佛,佛不是修成的,如果佛是修成的,那就與叁藏十二部不相應啦!

  什麼是習氣和毛病?就是我們的執著。

  應空一切相,積年累月地修行,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天、兩天不行,幾年也不行。有的說我幾年沒有得到什麼,其實是自己不知道,身在廬山不知真面目,等我們出去才知道,我們的修行和別人已經不一樣了。我們想成年累月地修行,就在于每天的堅持,每天的堅持在于每時的堅持,每時的堅持在于念念的堅持。俗話說,千裏之行始于足下,大山的形成起于微塵。我們都得從小的地方開始,不斷地積累,才會有成年累月的修行。有因才有果,環境變了更要行。無論自然環境,人爲的環境怎樣,我們都應該努力去修行。

  在以前,九五年在五臺山普化寺的時候,住在寮房裏。大家每天晚上都要看佛教錄像片,那時我是不看的。我認爲這個錄像對修行人來講是一個障道的因緣,也是一種魔王,它容易使心散亂。因爲我們眼睛外看的時候,就已經錯誤了。雖然演的是佛教片,對一個要想收回六根的修行人來講,還是不看爲好。那時間他們看電視,我就到外面經行。那時候大約是二月份,五臺山比較涼,外面還有雪,還有冰,穿的衣服也比較少,沒有穿棉襖。他們看多長時間錄像,我就在外面經行多長時間。臉受凍、手受凍,凍得很難受,但也咬牙去堅持,去經行。因爲不想看到這種錄像,天天這樣。但自己並沒覺得自己有什麼修行,只是好像有點不隨衆。但這個衆,看電視的衆,確實不想隨。

  有一天,我在回寮房的時候,突然一個修密宗的師父跟我講,他說:“你是真修行。”我說:“我是假修行。”他說:“久了就會變真的。”當時這位師父從來沒有跟我說過話,突然說這種話對我是個很大的鼓勵。我們修行就得自己去努力。雖然是我們在修行中看著似有一定的執著,但只要我們努力,就會由假變真。我們應該每天抓緊時間修行。

  達摩祖師在修禅定的時候,有初夜的修行方式,有中夜的修行方式,還有後夜的修行方式。要看他的修行方式,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都沒有休息。過去的祖師大德,都這樣修行,何況我們連一點成績都沒有,而又放松自己不去修行,找了任何理由都是不正確的。

  這個時間,這個時,就是每時每刻都要把眼根、鼻根全部收回來,念念行道,一切時無念、無妄想。打妄想就是六道輪回;不打妄想就是西方極樂,也就是本國本家。一念不生,十方世界就會現前,就是我們本來面目。要想真正得到佛法就要放下一切相,要以無念爲歸宿,這對我們非常重要的。

  雖然現在講修行法門的書很多,大都是方便教化。我們都知道,大家都不想變成傻子,但傻到一定程度就是可以成就的。我們不想要的東西,那就是貪、嗔、癡;我們想要的,就是戒、定、慧。要想得到戒、定、慧,我們就要真實起來,想到生死無常,我們一定不光從文字上,更應該從行爲上去努力,去修行。不能自己騙自己,應該放得下,有時放不下也得硬放,到一定程度,就會奇迹出現。

  比如說念念修行,時時修行。過去我在茅蓬修行的時候,突然,這個念裏出現了一個不正確的念頭,不好的念頭。這時候正端碗吃飯,發現了這個念頭不正確,當時立刻就顧不得吃飯,馬上把這念頭要空掉。當這一空掉的時候,整個這思惟也就全都斷了。這一瞬間斷了,而碗哪,粥啊全都掉下來了。但是可惜的是這個碗沒有直接掉地上,掉在腿上了,粥灑了,碗也掉下來了。那虛雲老和尚是杯落地了,這個響聲使他開悟。我呢,就沒有這個因緣,一下掉腿上了。所以說明這個念頭,還沒有徹底空掉。所以說我們這個念頭是可以空掉的。不管什麼時間,如果有了不好的念頭,一定要想法空掉。空掉了念頭,就可以進入無念的狀態。

  剛才講了這個長行。我們知道有般舟叁昧,般舟叁昧就是專門念佛、長行,這個是指的九十天爲一個般舟。打般舟叁昧是有條件的,其中除了方便之外,不允許坐下,都必須立著,晝夜經行。

  有時候這個長行,這個不坐下,也很有點兒意思。因爲我們困了的時候腿就要發軟,走時間久了這腿就站不住。過去在本溪茅蓬的時候,打楞嚴七,其中有七天七夜不坐著 ,晝夜不停地誦咒,等等。後來,就有一天正走著,我人往前走,但這個腿呢,往後蹦,它自動就蹦起來。有時候站著走一走,突然自己就躥出去了,有時候躥得很遠。那時候有時站不住啦,就用繩子把自己栓起來,吊在房上,休息一會。實在不行,弄個棒子靠一靠,(人靠著棒子一頭,令一頭支在牆上,若睡著就會摔倒)來休息。般舟叁昧要求得要比這嚴,不允許有彈指之間的想休息的念頭,念頭都不允許,這才稱爲般舟叁昧 。

  我們經行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現象,比如說,我以前行腳走到秦皇島的時候,在一橋上休息。…

《經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