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说这没有意义。修行就是当下就去做。所以说这个小行很重要。大的地方,更应该清楚。为什么我们要直行,要不分别室内、室外,小行目的就是一个无所求。我们知道,有所求,就有了痛苦。众生为什么成众生?就是因为有所求。
因为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
上午讲到了第十句“绕直室外小行无所求”。通过我们绕行和直行,室内行和室外行,或小行,在一切条件中,没有自己所要求什么。为什么要无所求?就是我们在修行中,不讲任何条件。因为我们知道,修行是为了了脱生死。生死在何处?生死在念念之间。不是在室外,也不在室内;也不在大,也不在小。在于我们无所求。只有无所求才能真正的经行。
人这一生修道,怎样来对待人生?怎样去掉人生的痛苦?那就是无所求——无所求品自高。只有无所求才能没有痛苦;有所求的人,不管你是有钱也好,没有钱也好,他都会痛苦万分。
修行也是一样,有所要求的,正是与佛道相反。佛法是无为法,只有无所求了才能与佛法相应。所以说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看开。
我们知道生死在念念之间,不再往别的地方追求,只要是能修心,在什么地方都能修,关键是在我们是否无所求。所以说这个无所求啊,也是我们修行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大悲寺的僧人要求,其中就是不允许化缘、不许求人。冷热不许求,好坏不许求,生死也不允许求。因为有求就有苦,无所求正是“求”。这个有点体会,和大家讲一下:
在九五年从五台山走回来。半路中,有一回突然感冒了。因为住草垛,早晨起来有点头疼,有伤风的迹象,发烧的迹象。那时没有钱,也没有药。当时就想啊,这要是有病,走到半路,病重了怎么办?发高烧了怎么办?最后修道不能到底死了怎么办……想了很多。佛法里又不允许我们求人,除了乞食之外,不允许有任何要求。是否可以乞药物?当时啊,自己想的也很多。但是还是被无所求所战胜,没有去乞药。
在走到一个大石头旁边的时候,坐下休息,突然发现这个草地有几片药。当时想,有药,也不知道是什么药,能吃不能吃?也不清楚。因为药没有名是不能吃的。顺手捡起来一片,一看写着“安乃近”。当时,找一下周围是否有瓶子,没有。看看药片的光洁度就像, 刚放上去的一样,没有经过一夜任何被露水打的痕迹,都没有,也没有损伤。其中有一个是两半的。当时就把它捡起来了。捡了九片药,那两半的没有要。自己就感觉到,如果你能够无所求,佛菩萨都是会护持你的。后来这个药也没有吃,没吃病也好了。后来这九片药,由于时间长,包在纸里也都化成粉末了,也就扔掉了 。
所以说无所求,也正是“求”。有所求是绝对不会满你愿的;只有你无所求才能圆满一切。不光事物能圆满,同时也圆满了你修行的佛道。所以我们修行一定无所求,不要求大,不要求小,求好,求坏,都不要求 。
别人有过这样的事,要和我探讨一下,说:“师父修行,得需要一个好环境。”我说:“好环境也得修,不好环境也得修。”我说:“我这一生,如果有个狗窝能住,我也去住。不要有什么求的,这才是正确的。”
在修行中,无所求是很重要的。前年行脚途中,遇到一个台安的居士。她很孝敬她的父母。她的父母有病,其他的几个儿女都不愿意管。她愿意管但又无法去治疗,没有钱,又不愿意去求人。我说:“你不求就是对了。”她说:“我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告诉她:“你把你的房子卖掉,换间小房住,押地也要供养。”她说:“卖掉,那我住在哪儿?”我说:“哪儿都可以住。”她升起了极大的信心和信任,马上就回去了。她说:“我真正的懂得了佛法的意义。”
后来我又碰到她,我说:“你那事处理怎么样?”她说回去后,通过她的认可,想这么做。但是还没有这么做,她所有亲属的态度就转化了,父母的病情也转好了。
所以说,无所求,这才是转化一切最好的动力。所以我们人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痛苦?这么多的难处?就因为我们有所求。人和人之间不要有所求,自己跟自己也不要有所求,永远无所求。病了无所求,不管在什么样的困难下,都应该无所求。宁死也不求人,这才是修行的态度。这非常好,不管环境如何,只要无所求我们都能修行;有所求我们就会失去了修行的机会,被境所转。无所求的人,就有一种刚骨。有刚骨的人才会真正有慈悲心。这是第十句。
下面讲第十一句:“月日时念长行功德现”。
“月”,就是三十天为一月。“日”,二十四小时为一日。“时”,六十分钟为一时。“念”,就是每一念。“长”,就是长行。长行指的是九十天。这里的长行,指的是无有穷尽。如果我们在不计月、日、时、念,都能够修行的话,久而久之功德就会出现了。
为什么要积年累月地修行?因为成佛不是短时间的成就。所说的成佛,并不是修成的佛,而是去掉毛病和习气,就是现成的佛。无始劫来我们具有佛性,只因为习气毛病多了,遮盖了佛性,而成为众生。如果我们去掉毛病习气就是现成的佛,佛不是修成的,如果佛是修成的,那就与三藏十二部不相应啦!
什么是习气和毛病?就是我们的执著。
应空一切相,积年累月地修行,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天、两天不行,几年也不行。有的说我几年没有得到什么,其实是自己不知道,身在庐山不知真面目,等我们出去才知道,我们的修行和别人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想成年累月地修行,就在于每天的坚持,每天的坚持在于每时的坚持,每时的坚持在于念念的坚持。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山的形成起于微尘。我们都得从小的地方开始,不断地积累,才会有成年累月的修行。有因才有果,环境变了更要行。无论自然环境,人为的环境怎样,我们都应该努力去修行。
在以前,九五年在五台山普化寺的时候,住在寮房里。大家每天晚上都要看佛教录像片,那时我是不看的。我认为这个录像对修行人来讲是一个障道的因缘,也是一种魔王,它容易使心散乱。因为我们眼睛外看的时候,就已经错误了。虽然演的是佛教片,对一个要想收回六根的修行人来讲,还是不看为好。那时间他们看电视,我就到外面经行。那时候大约是二月份,五台山比较凉,外面还有雪,还有冰,穿的衣服也比较少,没有穿棉袄。他们看多长时间录像,我就在外面经行多长时间。脸受冻、手受冻,冻得很难受,但也咬牙去坚持,去经行。因为不想看到这种录像,天天这样。但自己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修行,只是好像有点不随众。但这个众,看电视的众,确实不想随。
有一天,我在回寮房的时候,突然一个修密宗的师父跟我讲,他说:“你是真修行。”我说:“我是假修行。”他说:“久了就会变真的。”当时这位师父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话,突然说这种话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我们修行就得自己去努力。虽然是我们在修行中看着似有一定的执著,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会由假变真。我们应该每天抓紧时间修行。
达摩祖师在修禅定的时候,有初夜的修行方式,有中夜的修行方式,还有后夜的修行方式。要看他的修行方式,几乎是二十四小时都没有休息。过去的祖师大德,都这样修行,何况我们连一点成绩都没有,而又放松自己不去修行,找了任何理由都是不正确的。
这个时间,这个时,就是每时每刻都要把眼根、鼻根全部收回来,念念行道,一切时无念、无妄想。打妄想就是六道轮回;不打妄想就是西方极乐,也就是本国本家。一念不生,十方世界就会现前,就是我们本来面目。要想真正得到佛法就要放下一切相,要以无念为归宿,这对我们非常重要的。
虽然现在讲修行法门的书很多,大都是方便教化。我们都知道,大家都不想变成傻子,但傻到一定程度就是可以成就的。我们不想要的东西,那就是贪、嗔、痴;我们想要的,就是戒、定、慧。要想得到戒、定、慧,我们就要真实起来,想到生死无常,我们一定不光从文字上,更应该从行为上去努力,去修行。不能自己骗自己,应该放得下,有时放不下也得硬放,到一定程度,就会奇迹出现。
比如说念念修行,时时修行。过去我在茅蓬修行的时候,突然,这个念里出现了一个不正确的念头,不好的念头。这时候正端碗吃饭,发现了这个念头不正确,当时立刻就顾不得吃饭,马上把这念头要空掉。当这一空掉的时候,整个这思惟也就全都断了。这一瞬间断了,而碗哪,粥啊全都掉下来了。但是可惜的是这个碗没有直接掉地上,掉在腿上了,粥洒了,碗也掉下来了。那虚云老和尚是杯落地了,这个响声使他开悟。我呢,就没有这个因缘,一下掉腿上了。所以说明这个念头,还没有彻底空掉。所以说我们这个念头是可以空掉的。不管什么时间,如果有了不好的念头,一定要想法空掉。空掉了念头,就可以进入无念的状态。
刚才讲了这个长行。我们知道有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专门念佛、长行,这个是指的九十天为一个般舟。打般舟三昧是有条件的,其中除了方便之外,不允许坐下,都必须立着,昼夜经行。
有时候这个长行,这个不坐下,也很有点儿意思。因为我们困了的时候腿就要发软,走时间久了这腿就站不住。过去在本溪茅蓬的时候,打楞严七,其中有七天七夜不坐着 ,昼夜不停地诵咒,等等。后来,就有一天正走着,我人往前走,但这个腿呢,往后蹦,它自动就蹦起来。有时候站着走一走,突然自己就蹿出去了,有时候蹿得很远。那时候有时站不住啦,就用绳子把自己栓起来,吊在房上,休息一会。实在不行,弄个棒子靠一靠,(人靠着棒子一头,令一头支在墙上,若睡着就会摔倒)来休息。般舟三昧要求得要比这严,不允许有弹指之间的想休息的念头,念头都不允许,这才称为般舟三昧 。
我们经行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比如说,我以前行脚走到秦皇岛的时候,在一桥上休息。…
《经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