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修行。心正一切正,心善一切善,不會造惡業,不會結惡緣的。
現在很多人,修加行好多年了,有一定的基礎了,跟我彙報的時候說,差不多都有這樣的感覺,到哪裏都很順利,到哪裏都很吉祥。無論是在何種環境裏,心情都非常愉快,開心,快樂,不好說。開始了,努力吧!若是能夠保持、堅持,離成佛就不遠了。有些居士修得非常好,加行修得非常紮實。一看這些人的進步和成就,很多時候自己都感到慚愧。作爲一個出家人,也可以說作爲一個法師,沒有那樣精進,沒有那麼大的進步。真的很慚愧。
我們接著說公案。佛率領眷屬在直路上走。路旁有兩個小孩子在玩耍。一個小孩子手裏拿著鼓,一個小孩子手裏拿著弓箭,看見佛的莊嚴身相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蹦蹦跳跳地來到佛的身旁,對佛恭敬頂禮。他們挺懂禮貌(現在有些成年人都不懂禮貌),然後對佛說:“這條路有猛獸,很可怕。但是沒事,我們可以做你的侍衛保護你。”他們特別小,但是會說這些話。他們很有善根,與佛很有緣分。
有的小孩子從小就會念佛書,寫佛書。有善根的人就這樣。這兩個小孩子雖然小,但是對佛生起了歡喜心,還要保護佛。我們那邊有好多這樣的小孩子,從幾歲的時候就會念經,會用法器,會講法,可能是前世修來的。其實這沒什麼。但是很多人都有疑心,一說這個,就懷疑:“幾歲的小孩子能寫書,能辯論?這是不可想象的。”是不可想象,這叫不可思議。
世尊笑著問他們:“你們怎麼保護我啊?”一個說:“如果猛獸來了,我就搖鼓嚇唬它們。”另一個說:“如果猛獸來了,我用弓箭射它們。”釋迦牟尼佛聽了很高興,因爲他倆發了清淨心,圓滿了資糧,就告訴他們:“不用給我護身,你們已經圓滿了資糧,可以回去了。”這時,世尊放光微笑,光繞叁千大千世界後,入于白毫間,以示他們將得到獨覺的果位,給兩個小孩子的相續種下了將來證得獨覺佛果位的善根。
佛很少發光,不是任何時候都發光的,平時也不總是微笑。阿難在身邊,合掌請問:“世尊,今以何因緣放光微笑?”世尊說:“剛才那兩個天真的小孩子對我生起了清淨的歡喜心,以此因緣,將于十叁大劫轉生天界享樂,而後轉生爲人出家修行,在靜處獨修叁十七道品,證得獨覺果位。一位叫無畏獨覺,一位叫鼓聲獨覺,所以我放光微笑。”
他們對佛生起了歡喜心,並發心保護佛,以這個因緣,他們兩個在十叁個大劫中,不墮落惡趣,只轉生天界,享受天人的安樂等種種福報。最後兩人都會出家,修叁十七道品,證得了獨覺佛的果位。一個叫無畏獨覺,一個叫鼓聲獨覺。
他們將來能夠證得獨覺佛的果位,就在于發心。我經常強調發心和動機。他們兩個能保護佛嗎?他們無法保護佛,佛也不用他們保護。但是他們發心了,以此發心,種下了善根,最後得以證得獨覺佛的果位。大家看看,發心多重要啊!
我們發心,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發心,也不是我們真正能幫到、保護或利益佛菩薩。發心就能種下善根了。但是誰有這個勇氣,發這樣的心?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就是不明理。
我們也可以這樣發心:我要保護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善知識,我要保護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善知識的事業,我要保護佛、上師的事業。這樣你就能種下善根,再也不用墮落惡趣了,最後能得到人身,能出家,能成就。
《百業經》主要是小乘裏講的。大乘不是必須要身出家,主要是能遇到佛法,能修學佛法,最後成就的意思。我們可以跟這兩個小孩子學。我們看很多人都已經老了,快要死了,但是連這兩個小孩子的智慧和願力都沒有。“我要保護叁界一切衆生”,這是種善根,結善緣。我們哪有這樣的發心?總是想得到保護、保佑:“祈請上師叁寶、龍天護法保護我。”總是希望別人來保護自己,沒有想去保護他人。我們也沒有想過要去保護上師叁寶的事業。學佛都是求:“救救我,保佑我!” 都是自私心!
很多人都特別喜歡觀音菩薩,因爲觀音菩薩救苦救難。“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觀音媽媽,救救我,保佑我。”沒想過、沒發過這樣的心,要去保護觀音媽媽,保護佛的事業。
有一次,佛在城中化緣的時候,得到了很多食物,旁邊有個乞丐,看佛得到那麼多食物,跑來向佛要。佛當時沒給他,而是讓他說一句“我不要。”他迫不及待說了一句:“我不要”,佛就把食物給他了。後來阿難問,爲什麼要這樣呢?佛說,他在五百劫當中,都說“我要”,從來沒有說過 “我不要”。今天讓他說一句“我不要”,讓他種下善根,以後他就能得到解脫了。
我們也是,雖然皈依學佛了,但總是求保佑。求本身就是一種苦。不求才能得到。沒想到要保護佛菩薩,保護衆生。總希望菩薩、佛、他人來保佑自己。
修行就是要修心,要鍛煉這個意志,鍛煉這個心態。凡夫是顛倒的,現在要轉過來——以前我們求佛菩薩保護自己,從今天開始,我們發心保護佛菩薩,保護一切衆生。上師叁寶的事業就是我們的事業,我們要保護上師叁寶的事業。
上師叁寶的事業,佛菩薩與衆生,是我們播種善根的對境與福田。並不是上師叁寶的事業需要我們付出和奉獻;我們爲上師叁寶付出和奉獻,是在爲自己播種善根。我們保護上師叁寶的事業,弘揚上師叁寶的事業,是讓自己解脫、圓滿的一種方法。
你要是能夠真心實意、一心一意的保護、付出,你得到的會更多,會心想事成。但是,我們都不明理。我們經常說感恩佛菩薩,感恩父母衆生,其實都是假的。因爲你沒有明白道理,能發自內心地感恩嗎?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上師叁寶、父母衆生是我們積福、消業殊勝的對境,是我們解脫成佛的助緣,你才會有一個感恩之心,之前是不會有的,說的都是假話。
爲什麼你要感恩呢?他們有什麼恩德?他們都是佛,是我們消業、積福殊勝的對境,是我們解脫成佛的殊勝助緣,這樣的發心是正確的。我問你們“爲什麼要感恩”,誰都沒有這樣回答過我。所以我對你們的“感恩”打個問號。
你說要感恩佛菩薩,感恩父母衆生,感恩一切衆生,你說要感恩傷害過自己的人,感恩欺騙過自己的人,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正確的回答是:因爲他們消除了我的業障,去除了我的障礙,讓我還債。你真心實意地這樣想,這才是對的。
其實,你無論是在家裏,在單位,還是在別的地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給自己做的。做惡業也是給自己做,做善業也是給自己做,就像這幾天講的,最後不管是惡因,還是善因,都不會成熟到外界的風水火土上,一定會成熟到自己的身心裏。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才能夠做到無私的奉獻與付出,之前你做不到。
上師叁寶的事業我們不做,也一定會有其他人來做。我們有這個機緣做,這是我們的福報與緣分,所以大家要發心,發心非常重要。
我們經常講上供下施,這也是發心。有人覺得,“我沒有錢,沒有財物啊!”那就用意幻供養、意幻布施。
《百業經》裏面還有一個公案。佛到舍衛城化緣的時候,路邊有一群小孩在玩耍,他們堆沙子,蓋倉庫。在往“倉庫”裏裝“大米”的時候,佛正好從旁邊走過。這時,一個小孩子看到了佛的莊嚴形象,生起了歡喜心,然後跑到佛的身邊,跟佛說要供養佛“大米”,那“大米”其實是沙子。佛看到這個小孩子這麼有善根,就答應了。那個小孩子特別小,夠不到佛的缽,就叫來另外一個小孩子,要騎到他的肩上做供養。那個小孩子也高興地答應了。第一個小孩子騎在第二個小孩子的肩上,把“大米”放在了世尊的缽裏,世尊非常慈悲地攝受了他們。然後佛就告訴阿難:“這些土不能隨便扔,這是信衆的供養。你回去以後,把這些土和成泥,抹在我的房屋上。”大家看,只要有恭敬心、虔誠心,就可以了。
他們兩個得到了佛的授記:我圓寂五百年後,第一個小孩子會當一個大國的國王,另外一個小孩子會當他的大臣,他們兩個會統治一個很大的國家,而且都會信佛,會弘揚佛法,最後會慢慢解脫成佛。這就種下善根了。
你們都可以做意幻供養。你們每天逛街,進商場,進超市,那麼多珍貴稀有、清淨美好的東西,都可以做供養啊!你生起一個恭敬心、施舍心,直接能夠對治自己的貪心。我們修曼茶羅,叁千大千世界裏,所有美好清淨莊嚴的東西,都要供養諸佛菩薩。
我們也可以意幻布施。我們每天做火施,就是一種意幻布施。通過這樣一個緣起、一個形式做意幻布施。這些都是善巧方便。
這些都是最最殊勝的方法,但是都不會運用到生活當中。即使是運用,也是半信半疑,這個信心本身就不堅定,所以你們即使做了,也沒什麼意義,也沒有什麼感覺,都是勉強地做。都是表面工作,都在表面上,心裏沒有生起那種真正的歡喜心、恭敬心和忏悔心。這就不行了。我爲什麼讓大家修加行?爲什麼處處強調加行?就是這個緣故。
你們還沒有徹底明白無常,沒有明白六道輪回的過患,沒有明白解脫的利益,沒有明白叁世因果這些道理。
我爲什麼要給大家講《百業經》呢?就是覺得大家沒有明白因果,我覺得這幾天講得很明白。佛講的因果,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實不虛的,都是能說通的,都是能說到心裏的,都能收到我們的相續裏的,不是那種糊裏糊塗的語言。
現在很多人,講法、聞法都是糊裏糊塗,都是只學理論不實修,都是表面上的,口頭上滔滔不絕,什麼道理都會說,但是沒有一點點改變,沒有一點點進步,煩惱依舊,習氣依舊,有用嗎?
有些人只學理論不實修,有些人只實修不學理論。理論和實修是要結合的,基本的道理必須要弄清楚。不明理怎麼修呢?沒有聞思,不明理地修,就像盲人在荒野上走路一樣,會走偏,會走到懸崖邊上,會掉下去,不可能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只有聞思,只有理論,沒有實修的人,就等于有眼睛能看,但是沒有腿不能走,像瘸子一樣。能到達目的地嗎?不可能。
所以自己應該爲自己負點責任,不要盲目地學,盲目地修,應該明明白白地學,應該有點感覺、感應,應該法喜充滿。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的時候,那種恭敬心油然而生,一想到自己的過患和惡業,忏悔的時候,能夠淚流滿面,心裏要有這樣的感覺啊!
現在很多人修行,沒有任何感覺,像水裏的石頭一樣。這幾天每天四個段落的修法,有些人能堅持下來,有些人根本不做。有些是人斷斷續續,翻來覆去,勉強地做。做早課的時候,也是勉強做,東看西看,這邊有一點點的動靜就看看,那邊有一點點的動靜又看看,心不在焉。身在修法的行列,心沒有在修法的行列中,這種修行是不會有結果的,是不會成就的。不要欺騙自己嘛!學就是學,修就是修。若是不用心、不認真的話,幹脆別念,別學,別修了。在那邊裝,裝給誰看呢?
法沒有入心,沒有表裏如一,心和口沒有相應。想修就好好地,實實在在地修,這樣才能成就,不要再這樣糊裏糊塗的荒廢人身!現在我們得到人身了,而且聞到佛法了,還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機緣,但是人的生命很短暫,這種機緣是不會長久的。若是你們不抓緊時間,不珍惜,錯過了,有一天一定會後悔的。
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聽,真的不聽,業力太重,習氣太重。道理明白,還不深信;道理明白,還不認真做。這都是業障在障礙我們,沒有別的什麼業障。好好地以佛法對治自己,改變自己,這是我們唯一要做的,這是實實在在的修行,這樣我們才能解脫,才能成就。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機緣,都有解脫成佛的希望。
別錯過!別錯過!有文化,沒文化,年齡大小,都無所謂,都不是問題,修行成就主要靠信心。只要你有信心,有決心,一定能成就。
我們現在聞法,學這些也是爲了增加信心,堅定信念。只要有堅定的信心,有堅定的信念,都能解脫,都能成就。修行成就不是靠學問,不是靠知識,不是靠能力,是靠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堅定的信念是成就唯一的條件。
這些故事都特別好,大家都看看、學學,好好思維思維,觀察觀察,不要拿這些來看別人,應該看自己。拿佛法當鏡子,只能看自己,不能看別人。有些人明白了一些因果,然後老看別人,他人是不是犯錯誤了?是不是要受報應了?他人和你沒關系,知道嗎?現在主要是管好自己,觀察自己,自己先做好,先改變,先解脫,然後再幫助別人。現在你還沒有到觀察他人的時候。
今天就講到這,我們共同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觀音法會開示(五)百業經公案選講•孩童發心 得佛授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