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觀音法會開示(叁)行善斷惡是離苦得樂最究竟的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一種竅訣,不但沒有傷害這個人,而且還幫助他了。還有,弟子有災難的時候,上師也許會說一些罵人的話,通過這樣的語言也能化解很多災難。表面上看是惡,但實際上是善。

   大乘佛法裏,身惡業和口惡業都有允許、開許的時候。什麼意思呢?在方便、善意、有益的情況下,可以開許。比如十惡業裏,大乘佛法裏,後面那叁個意惡業沒有開許的時候,大乘佛法主要是強調心。如果是惡心,帶著貪心、嗔恨心、愚癡就造業了。

   雖然是同樣的一句話,但一個是惡,另一個是善。這是因爲發心和動機不一樣,所以因果不一樣,一個是傷害,一個是利益。還有不善不惡的,只是順口說的,或者是說笑話,沒有惡意,也沒有善意。這叁種可能都有。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佛在經中講的很清楚,以貪嗔癡所想所行,一舉一動,每個起心動念都是惡。在不貪、不嗔恨、不愚癡的狀態下,所想所行都是善。這些都要明白。

   惡是痛苦的因,善是快樂的因,若是要給自己創造快樂,就要多種善根,結善緣。若是想解脫煩惱痛苦,就要斷惡因,斷惡緣。這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你想改變命運,掌握命運嗎?若是想,就要掌握因果,就要如理如法的取舍因果,斷惡行善,沒有別的辦法。都想走捷徑,但是沒有別的捷徑,只能這樣!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現在很多人都拿空性來忽略因果。“都是空的,沒有取,沒有舍,沒有善惡。”怎麼沒有善惡因果?在你的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因果。

   你不吃飯餓不餓?這都是因果。你吃飯有沒有吃飽的感覺?這也是因果。吃飯是因,飽這種感覺是果;不吃飯是因,肚子餓了是果。怎麼沒有因果呢?沒有因果你是怎麼生下來的?你是媽媽的孩子嗎?你就是果,媽媽就是你的因。這都是因果嘛!真的,我們忽略因果了!

   因果是不能忽略和毀壞的。你可以忽略自己,但是怎麼能忽略因果呢?你可以毀壞自己,但是怎麼能毀壞因果呢?因果是自然規律,你毀壞不了,逃脫不了。你拿這些理論來毀壞因果,實際上是糊弄自己,毀壞自己。

   萬事萬物都是空性的,但是因果的作用是不空的。沒有因果你怎麼能解脫?沒有因果你怎麼能成佛?成佛是果,學佛修行是因。其實明白了因果以後不複雜,取舍因果也不難。但是我們現在不明白,不知道因果,也不會取舍因果。其實善與惡就是一個意念。

   我們現在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是凡夫,不犯錯誤、不造惡業是不可能的,根本做不到。但是我們要好好地忏悔,讓這些惡業盡量減少。比如,以前每天、每個小時、每分鍾都打妄語,現在修行了,知道了這是一種過患,後果非常嚴重,隨時就能忏悔了。剛才是每分鍾都說妄語,現在是一個小時才說一次。再努力、再改變,最後是一天才說一次,然後是幾天,幾個月,幾年才說一此。這樣慢慢改,最後就徹底不打妄語了,就勝利了。

   現在一講因果,有些人心裏肯定想,太難了,做不到啊!是難,是做不到,但是慢慢做,最後就能做到了。都是練出來的,修出來的。我們有這個根基和意樂就行了,能練出來,能修出來。像運動員練一個項目一樣,最開始做不到,但是,第一、他有這個天賦,第二、他有這個愛好,憑借這個,練、練、練,最後就能練出來了。

   我們和其他的衆生不一樣。我們信佛了,而且想學佛,這就是我們的善根與意樂,我們也可以練。他們練的是身體,我們練的是心靈、精神。練身體是有限的,因爲它是一種物質,但練心是無限的,無量的,最後可以達到無邊、無際、無量的狀態。所以都要慢慢訓練。

   現在知道了,什麼原因導致痛苦,找到了問題的根本,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然後盡量改,最後就能做到了。

   我們明白了因果以後,可以把它落實、運用到生活中。如是因,如是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們有一句法語:“在順境中積福,在逆境中消業。”順境來了,是自己的因果;災難來了,是前世造的業。你明白了、深信了以後,就會知道,都是自己前世造的業。

   金色比丘尼的公案裏講,醜女雖然遭受了磨難,但是她想:這是自己往昔造的業。她遇到了阿難,阿難教她怎樣行善。遭受惡果時,像身體不好,工作不順利,家庭不和睦,被別人欺騙了,或被別人罵了,都有辦法解決。我們現在也可以行善,以善的力量消除惡業。

   忏悔是從根上解決問題,也是最究竟的方法。但是都做不到。一遇到事情,根本想不到佛法,想不到因果。你們這樣想過,這樣做過嗎?如理如法地行善、忏悔,業就能消掉。惡業沒有功德,通過忏悔能消除,是惡業的功德。很多大德高僧都這樣講過。無論什麼樣的惡業,即使再嚴重的惡業,通過忏悔也能消除。

   從逆緣中消業還債,都要還;討債還債,這都是冤親債主,都是債。我們每天做火施的時候,心裏想到的都是餓鬼道的衆生,沒有想到周圍的衆生。其實周圍的衆生才是我們真正的冤親債主。總向我們要房子,要這個要那個,給了還不滿意,給了還要。

   你們只想著餓鬼道的那些妖魔鬼怪。其實真正的冤親債主都在你的懷抱裏,在你的房間裏,跟你同住呢。給他們發慈悲心,真心實意地發慈悲心,想拔除他們的痛苦,想給予他們安樂,這樣才能了緣了債,以後他們再也不會跟你要錢了。不然的話,老跟你要錢。今天給,明天還要;明天給,後天還要。沒完沒了。知道你有存折,都在那邊想辦法,絞盡腦汁,怎麼才能到我手啊?哥哥姐姐都在爭,我也得想辦法啊!父母有房子了,也在想。這都是真正的冤親債主,趕緊回向,這都是還債。既然給了,就心甘情願地給,這樣才能了緣。我們每天做火施的時候,要這樣發慈悲心。

   嗡阿吽的力量,虛空藏咒語的力量,把小食子變清淨了,遍滿了虛空法界,變成了你身邊的衆生需要的東西,然後到了他們的口裏、手裏,他們心滿意足了,相續中生起了慈悲心和菩提心,都高興了,快樂了。這樣真的能了緣。不相信你發發慈悲心,試一試。

   不要心裏總想著妖魔鬼怪,也應該想想周圍的衆生。嗡阿吽的意思是淨、增、變。淨是清淨;增是增長,遍滿虛空法界;變是變成他們需要的東西。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念咒,打手印、觀想,禅的力量,咒語的力量,手印的力量不可思議,你是想不到的。“那個小食子我剛才是點了,放在後面了,它能變成那麼多東西嗎?能變成錢嗎?能變成房子嗎?”能!真的能。

   通過這樣的方法,他們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一直想要你的房子,但是過幾天,也許他就發財了,能找到更大更好的房子,就不要你的小房子了。這也是一種了緣的方法。不可思議的事情真的會發生,你們一定要相信。

   他們都是我們的冤親債主,向我們討債的時候,我們也不是要逃避,而是通過願力和佛法這樣的力量讓他們滿足,並且把貪心、煩惱都消掉了,不向你要錢財了。這不是好了嗎?多想想他們,多回向給他們,讓他們早日好起來,早日能夠斷除貪心和嗔恨心,你們之間的這些恩恩怨怨就能早日了斷。

   我們做火施,包括其他的修法,都是最最殊勝的方法,但都不會用,都是爲了驅魔,驅逐那些餓鬼道的衆生等亂七八糟的東西,總是想,“快走吧,快離開我們家吧!”發心都不正確。不要這樣。

   在逆境當中消業,順境當中積福。我們可以享受福報,但是不能浪費福報。什麼是浪費福報?這些福報如果沒有用在正道上,沒有用在善業上,就是浪費。怎麼是用在正道上?我們可以享受,可以吃好、穿好,但這是爲了修行,爲了利益衆生。這才是把福報用在正道上。我可以享受,可以先做供養,做布施,再自己用,這都是在順境當中積福。我們既享受了福報,又沒有浪費福報。

   我們講的這些因果,大家都要會運用。你們現在學習因果,要深入地學,不要糊裏糊塗就過去了。耳朵也聽了,心裏也想了,但是沒有真正深入地體悟,沒有真正明白。因果多重要啊!掌握因果就改變命運了。想改變命運,就要改變因果,改變相續,斷惡行善。在生活當中斷惡行善,用善的力量來消除惡業的力量。

   我們的阿賴耶識中有很多惡因、惡緣,現在通過修行,可以把這些都去掉,像超度一樣。超度不是超度身體,是超度相續。怎麼超度相續呢?六道金剛咒就是六個字,代表六種智慧,六種力量。我們的相續中有六道的種子,通過智慧和力量,消除六道的種子。六道的種子都沒有了,就解脫了,往生了。你的相續提高了,你的福報智慧上來了,心清淨了,一切清淨。比如說今天給你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要超度你的身體,而是要超度你的相續,提高你的層次、境界。

   你的境界達到一定程度了,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真想解脫成佛,說那些好聽的話,聽那些好聽的話,沒有用。緣起性空那些大道理誰都會講,誰都愛聽,我也知道。沒有六道輪回,都愛聽;不要取舍因果,都愛聽。但是沒有用!要有真修實證,實實在在的修,這樣才能受益,最後才能到達彼岸。實實在在的取舍因果,深信因果,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大家真的要珍惜這個機緣!現在哪有反複講這些的?我們已經反複講好幾年了。不珍惜,以後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了。我們也不能老講這些啊,以後會講別的,那個時候你就沒有機會了。若是你基礎沒有打好,打牢,你就是建造空中樓閣,不會有成就的。

   所以我們修加行的時候,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把自己的基礎打好,打紮實,打牢固、穩固,學修四外加行,修出離心,就像打地基一樣。地基多重要啊!我們發菩提心,就像砌牆一樣。修證悟空性的智慧就像修房頂。這是修建一個整體的樓房。現在是打地基的時候,大家不要忽略,否則以後沒法再往前走了。

   如果你是走馬觀花地修,那就不說了。若是你真心想解脫成佛,就實實在在地修,先把基礎打好,這個非常重要。這幾天講的都是因果,本來也想講一個公案,但是隨緣開示太多了,就講到這裏吧,明天接著講。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觀音法會開示(叁)行善斷惡是離苦得樂最究竟的方法》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