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們婆羅門是大梵天的頭來投生的;刹帝利就是武士和國王階級的,是從腋下來生的;商人是從肝臍的地方來生的;首陀羅是所謂的奴隸階級,就是最下面來生的,他們叫一生族,他們死了就不能回到那裏去了。他們的種族觀念是這樣子。我們有一個故事說:佛陀他母親要生産時,他們印度有一個習俗,女人生産要回娘家,所以佛陀的母親走到某某地方,手就攀著什麼樹枝一下生了佛陀。其實這個故事,不要把它當真啊,這個原因在哪裏?因爲他是刹帝利,你知道這個意思嗎?他是屬于國王武士階級的。在種性中第一是婆羅門,再來就是刹帝利,所以刹帝利是從這裏(腋下)生的,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是從這裏生的,這個是神話在講的。真的以爲佛陀不能從産道出來呀,這個不清淨啊,所以從這裏生的,而把他解釋得很完美。其實不是的,只是符合當時婆羅門的四種種性說的一種理論來談而已,一點都不奇怪呀。但是我們現在把它牽強附會,講得神龍活現的,是不是?其實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就知道所有的外道他已經先建立在一個自性見上,一個我見上。一開始就是這樣子,所以基督教說:創造萬物的是上。你問他,上帝是誰創造的?他說:上帝是本來就有的。那本來就有的,就是無因生麼!然後上帝來生萬法,我們大家講什麼“無生有”――從無來生有,那“無”,就是一切法的“本體”。很多的宗教也說,萬法絕對是由一個什麼東西(本體)來産生的,所以,還原、歸原的觀念就是從這裏來的。

  注意聽哦!我們的佛法與世不共、與外道不共的唯一特點就在這裏:佛法不承認有一個本體,不承認有一個上帝。佛法說“緣起”,唯緣能起。“緣”就是因緣,“起”就是聚的意思。一切因緣條件聚合時就會産生這樣一個現象,所以一切萬法只是緣起;當因緣的條件變化時,一切法(現象)就滅了。所以,起,也是有因緣;滅,也是有因緣。因緣條件聚時,萬法就産生了;因緣條件變動時,萬法就消滅了。所以一切法皆由緣起,包括一切法的生、轉、流動都是緣起;當一切法的變動、變壞也是緣起。所以佛法裏面講的一切法爲“緣起”。所以佛陀的時代,外道婆羅門和種種外道來問他:“你說什麼法”?佛陀只有回答簡單:“我說因論因,我說緣起”,就是這麼簡單。佛陀在否定什麼?否定無因生。他說,一切法會産生是因爲有它的因緣與條件。所以破除本體論,破除無因生,也破尊佑論。尊佑論就是以爲一切法是上帝創造的,是大梵天創造的,我們自己作不得主,只是被創造的物體而已。這個觀點是完全被佛陀否認的!

  所以我們了解緣起,就明白佛法與外道不同點就在這裏。它不會給你一個上帝,它不會給你一個創造主,把我們的一切乃至慧命交代給一個不可知的所謂上帝來操縱,那是不可能的。佛法說,緣起就是說因論因,一切法一定有它的條件因緣,一切法沒有無因生,沒有這樣的東西。那麼,我們可以論證了:天下萬物萬法,哪一法是沒有原因而有的?哪一法不是從緣起的?沒有啊!“一切法從緣起,若有超越緣起的,我說就是如幻如化”。佛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就要注意了,既然從緣起,我們就要否定上帝的控製,也否定了宿命論――你過去如何,所以你現在必然如何如何。其實不見得一定的。緣起就是不定麼,他是隨著因緣在變化而組合的。如果說過去的一切是一定的,那我們今天生爲衆生,是否永遠是衆生?我們哪裏能解脫?我們哪裏能夠成佛?如果一切法本來就一定的,宿命論一樣,或者是誰來控製你,誰來操縱你的,那你修行有沒有用?還要修行嗎?所以注意聽哦!以前的婆羅門不叫修行哦,他們要唱頌、贊美,贊美上祖,也就是贊美所有梵天、主,然後火供、禮拜,殺了很多的生命來祭拜,他們就是這樣:我供養你、贊美你、跟隨你、一切獻給你,然後取悅于他。上帝也是一樣啊!然後這個主歡喜了:哎,你很乖、你很聽話,回到我這裏來;你這個不乖的,不聽話,不能回來!那我們變成只是個被創造物,我們隨著他的喜悅而喜悅,隨著他生氣我們就該死,那我請問你,我們這樣修行有沒有用?所以佛陀就否定了。他說:沒有這樣的東西,一切只有因緣聚合。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有一次,一個國王來問佛陀,他說:我聽婆羅門外道的宗師講,應該要怎麼樣來供養,來拜,來修行,才能回到梵天去。婆羅門死後絕對回去的,首陀羅(奴隸)死了就沒有了。他這樣講對不對?佛陀很有智慧,就回答他說:你是一國之王,那我現在請教你,你在治理你的國家,如果婆羅門犯了十惡,你怎麼辦?國王說,我還是要照法律製裁呀,該判刑的判刑,該關的要關嘛,該斬的就斬,因爲這是法律。佛陀又問:如果一個刹帝利,或者是首陀羅犯罪呢?國王答言:一樣啊!看他的罪行,該關的就關,該斬的就斬,該判刑的就判刑。佛陀說:好。那如果做得很好,他有功勞,你怎麼辦?國王說:該獎勵的,我會給他獎勵,不管是婆羅門或者是首陀羅都是一樣的。佛陀就問他:“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是取決于他的行爲而不是他的身份!婆羅門犯罪不能說沒罪吧,不能說首陀羅就該死吧。”國王說:“對呀,這是平等的。”佛陀就問他了:如果婆羅門行十惡的話,他死了是不是跟首陀羅一樣?國王說:對呀。如果婆羅門行十惡的話,我聽他們的上師講,他死了是要下地獄的。佛陀又問他:如果首陀羅行十善呢?國王說:首陀羅行十善的話,應該也是可以修天的福報啊!佛陀就問他:既然是這樣子,那麼是取決于他的所作所爲,他的業呢?還是取決他的身份?國王說:對呀,這個應該取決于他的業,而不是取決于他們身份。佛陀是這樣回答國王的。國王聽了很歡喜,他以後就成爲正信的佛教徒了。

  那麼你們就知道了:跟我們其它的信仰條件有沒有關系?應該取決于我們的行爲。當我們身心行十善,未來的果報當然是受天報。如果我們行十惡,當然只受叁惡報了,這個不管是什麼身份都是平等的,一樣的。當佛陀開示這個時就知道了,我們的命運取決于誰?取決于我們自己的行爲與心靈的造作。那這樣和我們信仰有沒有什麼關系?這樣大家知道:不是某一個主宰來控製我,某一個人歡喜給我來一個加持、灌頂,我就功力叁十年。一切取決于我們自己心靈的思維與造作的行爲,取決于善惡自作自受。誰能奈你何?所以知道哦,我們修行先要開發這個正知見,不要落入自性見中。當佛陀這樣一點一滴地開示時,他不要人去盲目地信仰,所以破尊佑論。

  由于了解實在的、不變的、永恒的、無因生的、本體論這一些都是不可得的,就是要破我們這個我見(這個自性見就是我見)。其實,不管是大乘佛法或是小乘佛法,沒有一個宗派說不破我見能解脫的。那問題就在這裏:什麼是我見?什麼是生死根本?我們都搞不懂。我們要破貪瞋癡,但是請問:貪、嗔、癡的原因是什麼?不了解它真正根本的原因,我們下手就很辛苦哦!比如說我會起心動念,所以,我一個直覺的反應就是:“讓它不要起心動念”。我今天看到了人、事、物,我會起貪心,想貪取占有;或者是我看到不高興,起了瞋恨不滿(這個貪與瞋就是情緒的二個極端),我們都知道在造業。都說:師父,我聽了法,我都知道,我要念佛、拜佛、修行,但是就是沒有辦法,還是會起啊。所以最後要怎樣讓它心念不起?很多人就用修定使我們的意識心靈不要活動,不要讓它動,不要分別,就象拿石頭壓草一樣。

  我請問你:我們一個人活著能定多久?我們都不要工作了,不要看到外面了,也不要跟人接觸了,就算你入了禅定,也有出來的時候吧,有沒有一定永定的,一定永定就死了麼!那一定還要出來,那還是要跟萬物接觸啊,那時候接觸有沒有定?那完了,那只有做死人,做桌子啦!只要是做人總要動,總要接觸,總要起心動念。要注意呀,問題在這裏呀!所以,大家搞不清楚真正的生死根本是什麼?一般人修行,連這個最基礎的都沒有用心去搞清楚。真的,我們注意想一想哦!大家都是佛教徒,在信仰佛教,都在修行,要斷生死,要斷煩惱,要離貪瞋癡,我請問你,你怎麼離?有沒有真正明白這一點:生死的根本是什麼?如果根本就不清楚你又如何了生死?此心不動也不能了生死,修禅定也不能了生死,那要怎麼辦?因爲你沒有找到根本!這個重點提出來,第一個提出來:自性見是我們的生死根本哦,注意聽啊!這個是重點!

  第一個重點就指出來了:所以我們要談自性見是什麼?我們先去明白它是什麼?它在我們身心裏面的觀念在哪裏?産生我們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很多人都說,淫欲是生死根本,所以斷了淫欲就解脫了。那我請問你,性無能的人不是就解脫了?注意聽哦!這個都很重要哦!所以一定要明白:真正的生死根本就是自性見,就是我執,我見。注意聽哦!這個是什麼東西?這個在我們身心裏面的展現是什麼?存在的現象是什麼?我們一定要去體會,去明白哦!那麼好,我們今天講緣起,從緣起來破這一些執著,如何觀察、悟入我們內在的五蘊身心真的根本沒有這個東西?如何去發覺它?這個才是真正的下手處!注意聽哦!這個是根源處哦!

  我常常講:我們修行就象一棵樹,這個樹的樹葉很多,代表我們的煩惱、貪瞋癡一大堆,如果我們去對治,一個樹葉一個樹葉去把它清洗,去把它對治,請問你:我們對治得完嗎?就算那個葉子被你摘下來了,它還會生,因爲樹的根沒有斷。就是說,我們生死的自性見根源如果沒有斷的話,任你修定、持戒、行善,那只是些表面文章,因爲它的根本就是站在自性見上來弘法、修法,就象那個樹的根很深有千尺萬尺,你上面樹葉怎麼把它斬, 怎麼把它抹殺,甚至把樹砍倒了,它還是照發不誤,你們知道嗎?注意聽哦!我們今天所有修行的人, 爲什麼知道那麼多道理做不到?即使認爲自己修得很好,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