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故。
實相在理論的說明上是般若所證的,所以每每被想象爲“所”邊,同時在定慧的修持上,即心離執而契入,每每倒執爲“能”邊。其實不落能所,更有什麼“所證”與“真心”可說!這個地方很重要!我們在理論上認爲:從般若的空慧中能夠證入的那個叫實相(就是你所體會的東西),這樣就變成是般若“所”證的一邊;而般若是我們的智能,智能就變成了“能”夠證入的一邊,就是所謂“絕待的真心”了。爲什麼能證入?從修持上而證入——我證入了,能證入的“這個”就變成了能邊。所以注意聽哦!我們很容易把所體會的或者是剛才所說的理論認定是這樣的,然後把實相體會成不是能邊就是所邊。其實只要在能所相對中,都不明中道,也不是實相,這一點很重要哦!過去有很多人來跟我談這個問題:我在說法的“這個”,你在聽法的“這個”就是啊。他們以爲:我“能”聽,我“能”覺,我爲什麼“能”看?爲什麼“能”聽?爲什麼“能”動?就表示裏面有一個“能”麼。很多人誤解了:我們的自性在眼睛能看,在耳朵能聽,在腳能行。這樣就是把能有作用功能的“能”,當作所謂的本體,自性啦!就與上面所說的是同樣的一個觀念。我們有沒有這個感覺?所以很多人參禅,最後說悟了,悟到了什麼?他說當下就是,這個能知,能覺的,能行的就是,不然我爲什麼能懂?他所謂的“悟”,就是落在“能”邊了。注意聽!這樣的“能”邊,那是連悟入實相的門都沒有摸到啊!還不如那個落入“所”證入、“所”契入的“所”邊的觀念的,那個還比較有見地。如果以爲能知能覺的,能善分別的“這個”就是的話,那就完了!這個跟凡夫外道沒有什麼不同,促連實相的門邊兒都沒有摸到!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要唱高調:“我已經懂了,已經會了,能知能覺的“這個”就是,當下就是了,所以活在當下”,那會死路一條的!所以注意啊!落于能邊,落于所邊,其實都不對,實相是不落能所的,既然不落能所,那還有什麼能證的真心可說,還有什麼所證的真理可說?如果你還有“能、所”而說是悟入實相了,那會笑話于天下的。所以對這個法的抉擇不了解通達,沒有深的體驗,那就不要談什麼證入實相。現在整個社會在談“實時開悟,當下開悟”,很厲害啊!但我不知道他悟的是什麼?那是耽誤的“誤”啦!這個真的很危險!整個的社會都在吃快餐館哪!麥當勞吃慣了,都求快速。上面所說的是屬于契入實相的部分,所以叫做實相般若。
關于上課,我有一點希望,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說,希望大家珍惜這個因緣!因爲這個因緣非常殊勝,不是我講殊勝,是真的殊勝。導師的論著一般人泛泛的看過,很多人都不認爲有什麼,因爲了解他不容易,了解導師不容易,導師真正的內容深度,要了解真的是不容易的。所以很多人把這一套書放了十年八年,根本看不懂。我看到很多人在電視上弘法,坦白講,講得實在是慘不忍睹!所以要了解導師真的是不容易,但我今天很慎重地告訴各位:我們要珍惜這個因緣,這一本《般若經講紀》研讀完時,我相信,即使我們不能當生當下馬上大解脫,但是,至少摸著了門路,找到了一個非常正確的入門方向,一定可以有這樣的作用!非常重要哦!這個不是戲論,是很真誠的。告訴各位:我不需要打妄語,我不需要自吹,這是事實的真相!大家要有信心,要學,就得真心地學,學了以後不要放過去了。回去以後,希望你們還要多拿出來看看,講過的地方回味幾遍,還沒有講的,先把它研究一下,用一點心去投入,思惟一下,然後,上課時一點就通,就會體驗得到。如果你連一點基礎都沒有,也不用心,可有可無的,今天聽一聽很好,回去就忘記了,這樣的話,想受用就不容易啊!如果我們真的爲解脫,爲真正的身心受用,那我希望大家要真正的用心,上課時要准時,不要遲到,遲到你耽誤很多人,也影響別人。這一部經講完時,我們至少會得到真正的正見。不要以爲建立“正見”很容易哦!現在每一宗派都說自己講的是正知正見。我現在可以肯定告訴你:當這一部經講完後,我們差不多可以建立起真正的正知正見了。這是真正的打基礎,不管將來要證到阿羅漢,或者是成菩薩成佛,這個正見是基礎。這個基礎沒有打好,上面要建樓是不可能的,一定會倒的!所以不要談得很高很玄,今天談的這些是最基礎的,最根本的,佛法的根本特色就在這一點,只有真正把握這一點的人,才是真正的正見正信的佛教徒!你就不會迷糊了,不會隨著外道轉了,不會隨著邪見而顛倒,不會被人家一講就胡塗了。至少我們可以把這個正見建立得非常的堅固穩定,至少你不會再胡塗,偏了,猶豫了:“這個講得對,那個講得也對,而兩個實際又有矛盾,到底誰對呢?” 當你建立起這個正見以後,你有正知正見時,你看一切的佛法就會很清楚: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什麼是究竟,什麼是方便,就不會隨波逐流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希望大家珍惜這個因緣,注意聽哦!不管我們的教育程度,現在的環境,經濟基礎,職業或者是身體的衰弱等,一切都沒有關系。只要珍惜它,每一個人解脫悟道的因緣是一樣平等的。關鍵在于你現在能不能發正確的心投入而深入研究、去用心、去實踐、去觀察,有沒有把這一件事當作我們生死大事來辦,是在這個地方決勝負!注意聽哦!當你這樣明白而去投入,去研究的話,上完這個課時,大家就可以具足正見了。不要輕視哦,具足正見其實是非常不簡單的!我很少看到現在所謂的佛教徒具足正知正見。不要以爲“正見”這兩個字這麼簡單,我講這些話都是很慎重的。真的希望大家發心,真正地爲你自己的生死大事而努力,不要耽誤自己!
上一課講到實相般若,可能有一些人沒有趕得上,所以再把這個重點講得更清楚一點。實相是我們修行要探討體會,要解脫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要體會實相必須要有智能,而這個智能又不是一般的智能,是能了解體悟實相的智能才名爲般若。也就是說,能體會實相的般若才是真正的般若。上次談到的一個重點說到能夠有這樣的智能,才能真正得解脫,所以這就是凡聖迷悟的關鍵。這個般若對了解實相是這樣的重要!所以,具備了解實相的般若,才能真正地解脫。其實一切的重點都是爲了這個!如果你沒有真正的般若去了解實相,那根本不可能真正地解脫!因此,我們就明白它的重要性了。導師說:要了解這個,非要悟入“都無所得”不可。如何才能悟入真正的“都無所得”呢?就是要根據正見。正見才是悟入實相的真正的般若。注意,這裏又提到一個重點。導師又說:我們真正的生死根本是“自性見”(我執我見)。要了解這個“我”不可得,唯有依據緣起的正見,如果不能體會佛法的緣起正見,就不可能真正地悟入“都無所得”而破除我們所謂的自性見,那麼也就不明般若,也就不能悟入實相。這樣,把這個重點大概的提一下,就知道自性見的破除才是我們修行的目的,重點就在這裏。
如果沒有緣起正見是不可能破自性見的,爲了讓大家更加明白緣起正見的重要,因此講《金剛經》時,講到“般若”二字,就講到“實相”二字,這一部經所有的重點精華都在這裏了,所以這個地方非常重要哦!我們先明白這一點。講佛法,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把重點完全地提示出來,後面的經文其實只是在解釋這個重點的內容而已。後面的經文一段一段地,找出很多的角度,很多的事實,很多的種種因緣條件,讓你明白這個內容的正確性而已。所以談到般若,談到實相,在這個地方就要特別清楚地講,先把握住這個地方的一個大原則,後面的經文所解釋的就是它的內容細末,來證明這個內容的正確性而已!所以,現在再把緣起的正見講一下,因爲它非常重要!要明白《金剛經》的內容,要了解“般若”,要悟入實相,都不能離開“緣起”的正見,離開這個你就不可能有入門的機會,甚至連門邊都摸不到,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不得不把這個問題講得更清楚一點。這個“緣起”,我們上次已經談到了:一切法都是因緣條件的組合而有的,它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定要依因緣條件組合才能有的,它不可能沒有條件或者是沒有原因忽然間有的,也不是有某某主宰來控製、創造的,這個重點都提示過了,它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我們明白:我們不是誰的創造物,不是某個主宰,就是一般的所謂尊佑論或上帝,梵天,老母,無極,太極,本體來創造的。一直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重點,一定要明白!反過頭來就可以明白什麼叫自性了。剛剛說的這些所謂主宰就是自性,爲什麼?因爲自性是不需要條件的,它是本來就有的,可以單獨存在的,可以沒有原因而有的,它是永恒不變的。但是佛法告訴你:一切法只是緣起!沒有單獨存在的,永恒不變的上帝或是主宰,注意聽!這個東西叫做自性,落入這個自性觀念見地的人,就叫做自性見。
從過去的原始佛法可以看到佛陀講的是無常,爲什麼叫無常?無常就是“常”不可得,什麼是常?常就是永恒的、不變的。佛陀說:“常”不可得,叫做無常。講無常的目的就是要讓你明白沒有一個叫“常”的東西,一切萬法會起會滅都是由于因緣。所以過去有人問佛陀:你說什麼法?他說:“我論因說因”。再進一步問他:什麼叫論因說因?他說:一切法就是因緣條件的組合,世間上一切法的集成都有它的條件,所以有一句偈子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有因有緣滅世間”,他就講這一句話,也就是說:世間萬法的集起是有因有緣的,世間萬法的消滅也是有因有緣的。簡單地講:萬法的形成與消滅,都是由于因緣條件的變動與組合而已,佛陀的回答就是這樣。爲什麼?因爲當時在印度的所有外道,他們講的是無因可以生的,或者認爲梵天有一個主宰,我們是從那裏來的,回到那裏去的,所以不是落于常見,就是落于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