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c16 慧之進修▪P3

  ..續本文上一頁表現。思慧成就,由于淨戒的俱起,特別引發了深切的悲願,而成悲智交融的大乘不共慧。修慧成就,則必與定心相應,是爲定慧均衡。”

  一旦聽法聞慧成就,對叁寶就不再疑惑了,建立起肯定明白決定的信心,這時是信智一如的,這才是聞慧成就;聞慧成就後,信心更具足,就會自發地護持戒律,也會引發深切的悲願而成悲智交融的大乘不共慧。大乘的不共就在悲心深重,不是自了就好。菩薩會關懷一切衆生,所以這時的悲與智能交融,這時才叫思慧成就;修慧的成就必然與定心相應,是定慧均衡。所以沒有與定相應的慧大部分屬狂慧。

  “現證無漏慧,以如如智,證如如理,如智如理平等不二,達到理智平等的最高境界。”

  修慧成就是定慧均衡,進一步用功而現證無漏慧,才是最高境界。

  “不過智能的初證,總不免偏重真性的,所以最初證得一切法空性,還需要不斷地熏修,將所悟真理證驗于諸法事相;然後才能透過真理去了達世俗,不執著,離戲論,真俗圓融而無礙。于是悟理與事行,生活與理性,無往而不相應。”

  導師談的都是事實身心體證的過程。初證法性空寂的人難免偏于理性真性的部分,偏重喜歡空性的境界,常常會超越事實以外,住在那邊。所以還要進一步不斷熏修,將所悟的真理證驗于諸法事相,融入一切事相之中,這樣就不會只偏重在空性這一邊了,不會只在定或真的這一部分。才能回過頭來,在人間的一切事事物物中同樣融入這個真性,都與真理相應。這樣逐漸對世俗的一切就不會執著了,一切戲論就會止息,這時真與俗沒有矛盾,在世俗中也是真理的顯現,那時就叫真俗圓融而無礙。所以剛剛悟到空性時難免會對于真理這一邊比較注重,但要進一步慢慢又回到人間來,跟事事物物要融成一片,才能達到所謂的世俗與真理的無礙。這時生活就在真理之中,一切的事相都是真理的顯現,你的起心動念爲人處事一切都會與真理相應。

  “然菩薩發心,以教化衆生爲要行,必須具有廣大的願欲,遍學一切世出世間無邊法門,種種善妙知識。”

   看到衆生的苦,你會于心不忍,就會進一步發菩薩的慈悲心,行菩薩行,教化衆生。這一切即成爲你自動的責任,願意學習世俗的一切,以了解衆生的需要而便于教化衆生。所以那時就會發起廣大的願,欲遍學世出世間一切的法門及知識,才有智能應對廣大衆生的需要。也就是說從第一步的“從假入空”,還要進一步“從空出假”,即證入空性的理證後,還要回到事上來理事圓融,發起悲願,爲具足利益一切衆生的智能而廣學多聞。這些都是修行很重要的觀念。

  “菩薩不但是道智,而且是道種智,這是一般所不大注意的。真正的大乘慧學,不但重視觀境與生活的相應,理性與事相的統一;而且能夠博通一切世學,容攝無邊微妙善法,使一切世間學,無礙于出世的佛學,並成爲佛法利益衆生的善巧方便。”

  有些人認爲只要自己用功就好了,所以常修禅觀,不管世間事。其實大乘菩薩道的慧學,不但自己解脫成佛,還要利益一切衆生,就要廣學多聞世間的智能。真正了解佛法的人,不但不會厭棄人間衆生,反而會更加關懷人間衆生。在生活中,非但不消極,還會更積極去利益一切有情。體證真理實相,就是體證真正的無我,他絕對不會執著,不會保護自己。這個五蘊是必歸于滅的,就像燃燒的蠟燭必然會燒盡。照自家的小客廳與普照天下的人,同樣是燃燒,同樣必歸于滅,對燭光本身來說又有何不同?明白了道理,就讓這個五蘊身心更加發光發熱,照亮一切的衆生!我們善巧的使用它,那還會消極嗎?所以有“我”的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才會自私消極地自我保護;體證真理寂滅法性的人,已經超越了我執我慢,怎會只顧自己所需而已?倒不如好好應用生命。

  我常跟這些同參講:我知道我一定會死的,說不定很快,也許還有一段時間。剩下的生命是自己安樂自在享福,還是用在利益一切衆生?同樣會死,如何善用剩下來的生命?真正體會法性的人不會再自私了,絕對不可能消極地安于自己享福,而是具有菩薩的願力樂意幫助衆生。真正行菩薩道,就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來廣學多聞,想方設法來利益衆生,了解衆生需要什麼,他們痛苦煩惱在哪裏?用什麼方法能使衆生解脫?一心一意學的是這個,怎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有時我會與這些同參共勉:你們不要以爲我在這裏說法,我就什麼都會了。其實不見得,我每天要看很多書,有時候看一個月的書你們可能要看叁年,現在看得更快更多,要廣學多聞麼。否則用什麼來利益大家?如果我不知道你們的痛苦、需要、障礙、盲點,如何來指導幫助你們?所以更要用功啊!衆生沒有度盡,菩薩無盡的行願就不會截止,這就是真正了解法性的人。

  各位不要擔心學佛會導致消極,體會到法的人不會再有我執,他更是無私的奉獻而已。就像剛才所說的,蠟燭既然一定會燒盡,這個燃燒的光,只有照你自己還是照天下的人?同樣在用,只是看你會不會用而已。這一點大家要明白。

  

  

《解脫之道講記 c16 慧之進修》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