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c14 慧學概說▪P2

  ..續本文上一頁看到真相。

  “有人以爲:「依定發慧」,若定修習成就,智能即自然顯發出來。這完全誤解了佛教的行證意義。”

  開發智能本身並不是禅定,智能是智能。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因爲佛教的修行人中普遍有這樣一句話:“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如此說來,如果禅定修習成就了,就一定會發智能?其實這就完全誤解了佛教的行證意義了。外道四禅八定的功夫很深,甚至能開發神通,但並不能真正究竟解脫,因爲沒有無漏慧。

  “如說依戒得定,難道受持戒行就會得定嗎?當然不會,禅定是要修習而成就的。同樣的,根據佛法的本義,修得禅定,並不就能發慧,而是依這修成的定力爲基礎,于定心修習觀慧,才能引發不共世間的如實智能。”

  還有的人認爲“由戒得定”,所以受戒非常細膩,點點滴滴都要依戒而行。其實即使這樣嚴格持戒,還是不會自然發定的,因爲禅定有禅定修習的方法。不依照禅定的修習方法,只有守戒,怎麼會定呢?同樣的,觀慧有觀慧的修習方法。只是在定心的基礎上來觀就能容易啓發無漏慧。如果是散亂心就不容易,所以只能說定是幫助發慧的增上緣,而且要恰到好處的定,太深的定還不行,重點就在這裏。在定心的基礎上來修觀慧,才能引發不共世間的如實智能。

  “說依定發慧,決不是說禅定一經修成,就可發慧的。不然的話,多少外道也都能夠獲得或深或淺的定境,他們爲什麼不能如佛教聖者一樣能夠發智能,斷煩惱,了生死呢?”

   這就在點醒我們,佛教徒確實有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很多修行人閉關修禅定,反而沒有在開發智能這一邊著手。這就可能對這一方面有誤解,大部分人修禅定,具有定力時,能使貪瞋癡煩惱欲望比較淡薄。但這一些都只是外表的顯示,內在心靈深處即潛意識裏的煩惱並沒有清除,壓著伏而不斷。一般人不了解,以爲修定就是修行,其實真正的修行在于如何用智能清除錯誤的知見。貪瞋癡煩惱來源于我們錯誤的觀念認知所産生的行爲造作。我們很少發覺到根源是錯誤知見帶來行爲的錯誤,只是用定力來壓製行爲,而這些錯誤的知見觀念並沒有修正,當定力一失時,潛在的習性又發作了。所以修四禅天四空天的,當定力消失了還是會墮落。即使往生的是天界的福報,報盡了還要墮下來,因剩余的潛在煩惱並沒有斷除。這就要注意了!佛法跟所有外道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裏——我們是從根部著手。所以善知識幫助我們建立正知見非常重要,這樣你才有正確的目標和方法,鏟除內心根部的煩惱顛倒執著的因。如果修正了內在思惟所根據的理念程序,就像改變了計算機的程序,出來的功能一定與正確的程序相應,就可以解決我們過去的錯誤。如果不在根部下手,只是注重禅定的修爲,即使你有神通也會執著。

  我們唯一的顛倒就是執著,以爲一切法是真實的,破不了執著就不可能解脫。禅定也會讓我們執著的,有修持的人都知道身心會非常舒服清淨甯靜,甚至進入一種非常光明清淨的境界。你覺得那太美了,很超越的,好像吃東西的味道一樣,會覺得這個地方很好,你也會執著這個味道。所以修慣禅定的人很喜歡閉著眼睛打坐,每天幾乎執著在味定的狀態中。有神通而沒有解脫的人就更糟糕了:即使能知道過去未來的幾年乃至幾百年,再前面的就不知道了,還是不徹底的。有了神通更執著,以爲能通能知的“那個”就是我,那麼我執更破不了!看到上輩子,就以爲有一個來來去去的“我”,我執比別人更強盛,對人家的尊敬供養也産生染著。要注意,佛法要的是徹底解脫,不是定境及神通,這些帶來的後遺症會更大。所以真正的解脫者是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的,不會執著貪取。因爲他們斷了人間一切的貪愛,即所謂的“無所得”,真正體會到法性空寂,你還要得什麼!連“我”都不可得了,還有其它什麼可得的!這才是徹底明白真相,而不是在有所得上。這一點一定要明白,所以修習慧觀很重要!

  “修習觀慧,對于所觀境界,不僅求其明了知道,而且更要能夠引發推究、抉擇、尋思等功用。”

  這裏很重要!修慧觀的人都要觀照,觀照的所緣境界就是心安住在某個地方,對觀照的對象不但要明白清楚,最要緊的是能引發對這些法的推究、抉擇、尋思。注意喔,“推究、抉擇、尋思”,都是心靈的探討而絕非不動,這與修定不一樣。修定的目的是使我們的心意識停止下來不動,這樣就不會與外在接觸了。但觀照時,“觀”與“照”的心態,是不能停止的,因爲要“推究、抉擇、尋思”。就像修禅觀一樣,觀照這個,不是把心定下來無人無我就好了,心還要尋思觀察。禅定的禅字叫“禅那”即靜慮,是比較定靜的一種思慮。這個思慮帶著觀察、思惟、抉擇,心不是死的不動的,而是在很定的境界之中加以觀察抉擇,還要思惟悟入。只有在真正接近悟入法性空寂見法時才要舍棄一切的思惟。沒到那個程度時,還是要尋思的。所以禅那就是靜慮,慮就是心靈還在尋思觀察而不是停止了。要注意,如果慧觀是心不起動,怎能尋思觀察內在的問題?當我們的心比較定靜時,正好用來觀照自己潛在的起心動念即思惟模式觀念。這是要尋思而不是不動的,慧觀的重要是在這裏。不是這樣的慧觀,我們怎能發覺內在的問題?單純一個“定”字把心停止不動,那怎麼能解決事情?但是心太散亂了,也無法尋思觀察,所以要讓心有起碼的定,不是深定。

  “緣世俗事相是如此,即緣勝義境界,亦複要依尋伺抉擇等,去引發體會得諸法畢竟空性。因爲唯有這思察簡擇,才是觀慧的特性。”

  這很重要。在人間的事相萬法中,我們時時刻刻與外境接觸,如果加上一個觀察的心,那就不會迷惑了。我們很少注意到“我”在吃飯時的身心是怎樣的,在與人談話時的身心是怎樣的,面對一切外在的形形色色時心是怎樣的,生氣時心是怎樣的,快樂時身心是怎樣的……,我們都不知道。所謂的觀,就是不管對外在事相的根塵觸中,還是思惟勝義時,都不能離開尋思的作用。我常用探照燈來做譬喻,監獄圍牆上有探照燈,一打開,它照來照去,所有的枭枭都不敢活動。 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在觀照時就像打開了探照燈向內觀察自己,這叫尋伺,即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身心活動。譬如說現在你們在聽我說法,你們就很少注意到聽法的那個心:你現在聽我在講話,心都跑到我這邊來了,沒有發現自己現在聽法的心態覺受是怎樣。我們的心都跑到對象去了。我們看到一件物品,喜歡的就被它引走了,爲什麼會被它引走?因爲你沒有發現自己內在的心態。我們碰到一件事情會生氣起無明,其實就是沒有發現內在的問題。能打開內在的探照燈,時時刻刻觀察自己就是真正在修觀照了,不是只有在打坐時。打坐時是專修,譬如說打禅修期間,我們放下人間一切瑣碎繁忙的事專心來修,這樣是有幫助的。但是真正的修行絕對不是只有那幾天,而是在日常生活事事物物的對待中,時時刻刻打開內在的探照燈,觀察內心及外在的一切。如果你只是觀察內在,就會忘記外在;如果只是隨外境而走,心就不會觀照內在了。注意!觀照的重點是如何清清淨淨地同時觀察內外,這就不是定。如果單純是專注式的定,什麼心都不起了,如何觀照而發覺真相?譬如不知道我們容易起無明生氣的原因,那就是因爲沒有觀照的功夫,不了解真相。也因爲不了解真相,所以每天貪愛執取,生活過得很不愉快。所以慧觀重要就在觀察內在的身心活動及外在的一切事相,尤其要搞清楚內在與外在的關系,這就是重點。導師講出了重點,對外面的世俗事相及勝義都要尋伺抉擇,才能引發體會諸法的畢竟空性,體證一切法的實相。因爲唯有這思察簡擇才是觀慧的特性。這一點大家要把握!所以學觀照的人不能離開思察簡擇,不是在那邊如如不動而已。

  “修學佛法的,若一下手就都不分別,以爲由此得無分別,對一切事理不修簡擇尋思,那他就永遠不能完成慧學,而只是修止或者定的境界。”

   注意,這都是重點。修行如果不是發覺自己內在的生死根本問題,而只是用定把煩惱壓下來,那是無法斷除煩惱的,重點就在這裏。如果一開始就以爲不要有分別心,要如如不動不起分別,以爲這樣就可以得無分別,這樣是永遠不能完成慧學的。這一點很重要,修觀有修觀的內容,單純修止或定只能使身心甯靜安住,內在的根本問題——無明是無法解決的。

  “初學佛法,所應該注意者,第一、不要將聽經、看經,以及研究、講說,視爲慧學的成就,而感到滿足高傲。”

  這在點出一般人的通病:現在教育水准比較高,大家的智能思辨能力都很強,聽法師說說法,看看佛經就滿足了,以爲自己沒問題了,智能慧學已成就了。

  “第二、必須認清,即使能更進一層的引發聞思修慧,也祇是修學佛法方便階段,距離究竟目標尚遠,切莫因此而起增上慢,以爲圓滿證得,或者與佛平等。”

  即使身心略有些體驗得自在,其實這都還只是方便的過程階段而已。但很多人往往就認爲自己懂了沒問題了,其實這樣會耽誤自己的!經過聞思修叁慧的修行,到最後真正徹底悟道體證,貪瞋癡是不會再起的,煩惱是會斷的。返觀自身,即使體會了一些法,能講能辯,身心也多少有點受用,但是這樣夠嗎?跟解脫生死真正相應嗎?這都要如實了解的,切莫不要有一點體會就以爲自己可以了。

  “第叁、要得真實智能,不能忽略生得及加行慧,輕視聞思熏修的功行。”

  生得慧即與生俱來的智能,加行是用功前的資糧。爲何不能輕視聞思熏修的“聞”?真正的善知識必是過來人,不只是理論上的明白,身心也必然要有真正的體證,這樣才能給後學指明正確的方向即理論與方法。我們在這樣的善知識的開示指教下,經過多聞熏習,逐漸就會了然于胸,與法越來越熟悉而相應,所以不能輕視聞思。不能以爲自己看看經就可以了,也許可以了解經文的解釋,但身行的體證卻是另外一回事。一個真正爲解決生生世世輪回大事的人,怎敢隨意自以爲是!內在的心有沒有安穩,自己最清楚;煩惱有沒有斷盡,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對生死輪回的恐懼和無知真的解決了嗎?你可以在衆人面前裝聖人,但你的內心卻無法欺騙自己!

  要注意佛法與世間的宗教不共在哪裏?因爲我們學的是佛陀親身體證的法,他是一個實實在在解脫的人。所以我們要學的不是自己想象的,而是有證明的,確實是如此的。因此依著佛陀的正確方法,我們必然也可以達到。當你真正達到時,你會知道你已經達到了;但是你還沒有達到時,你也知道你還沒有達到。所以還沒有達到的,千萬不能自滿,真的要用心體會生命的無常。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發生死亡的事,現在沒有解決生死大事,哪一天輪到自己要走時就來不及了。未來不知有多苦,還不知道能否聽到佛法及親近善士?那是遙遙無期的恐怖!所以趁著我們還能聽聞,還能用心,就應該好好把握。內在的問題沒有解決,就不能隨便忽視,生命的問題沒有解決,怎麼能安然過日子?聽聞佛法就要發起精進勇猛的心,這不是爲別人,而是爲自己的生死大事啊!導師辛苦一生,把他所有的智能體驗寫得這麼清楚,來指導我們,我們真的很有福報。把這些研究明白後,就要體會力行,超越生死輪回的大事,這很重要!但衆生在惰性裏習慣了,一直放縱自己說沒有辦法,真要堅持這樣,師父也無奈。其實正法真的是很難得聽聞到的,現在你們有機會聽到這樣的正見,又有方法來指導,再不當下把握住,那真是自己耽誤自己啊!

  

  

《解脫之道講記 c14 慧學概說》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