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 1、世間正見:就是正確的人生觀,略分四類來說:
(1)見有善有惡:確信有善與不善,並分別善與惡,作爲我們起心作事的准繩、止惡行善的原則。如否定道德及懷疑論等,便是邪見。”
正見分世間正見及出世正見,這裏第一講世間的正見,即正確的人生觀,略分四類來說:
1、見有善有惡:如果善惡不分,人間就混亂了,我們的內心也不可能清淨。我們還沒有得聖道的法,就先要建立人間的道德觀念,這樣,外在的世界及內在的身心才能安靜,所以一定要懂得善的內涵。
“(2)正見有業有報:一切衆生的業力依自作自受的法則而從業受果。「因緣成熟時,果報還自受」即指此義。”
看到人間興衰苦樂,如果認爲沒有業果,那人間就不公平;明白有業報,才知道要離苦得樂,就要有正確的行爲及意念。不然,每一個人隨心所欲,不但不能解脫,造的惡更多。當我們了解有業有報有苦樂的一切人間現象,原來都有其條件原因,就能依著正確的條件原因去重整我們的身心創造未來。如果連業報的觀念都沒有,只要喜歡就行,這個人間就大亂了,我們的身心也不能得自在。很多人不相信有業力有輪回,他真的就隨心所欲自在安樂了?唯物論或現代知識水准高的人認爲輪回是迷信,難道由此他們面對生死就不苦了?人格就變成完善了?真正得自在了?所以對于業報的觀念也很重要。
“(3)正見有前生,有後世:今生的千差萬別,不是偶然、無因的,與前生有關;今生所造作的,又會影響後世的果報。定命論、尊佑論皆無法說明衆生之生死相續。唯有佛法的緣起論,叁世的業感論,才能合理的說明,使人生起正確的信解。”
生命之流不是我們所想象成這一生沒有原因而來,然後死了就了事。除非你解脫悟道,否則生命之流是永無止境的。不要懷疑叁世,就象人人不會懷疑昨天、今天、明天一樣。諸行無常的“行”,就是活動,是遷流造作,一切法都在遷流造作中,從未停止過,不管是生命或萬法,本身就是在活動而不是靜止的。由于遷流活動而産生時間相——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不要懷疑叁世的觀念。
定命論的觀念認爲一切都是定好的,我們沒有用心改變的余地;尊佑論的觀念認爲一切都是他力在主宰控製,我們身不由己無法改變一切。所以宿命論、尊佑論都無法解釋衆生輪回生死相續的原因。只有我們佛法談業力自作自受,前面的因會影響後面的果,現在雖是果,也是重新在造作新的因,也會影響到未來的果,所以前生後世是相依相緣的。其它外道講生是沒有原因的,是上帝創造或命中注定的;死了不是到天堂就是地獄,後面就沒有了。佛法認爲好壞都還有機會,在于我們如何去改造自己的未來,要究竟解脫涅槃,也是在于自己破除無明我執;如果未來想到天界、人間,就要修十善;如想去地獄,只管盡情造惡,這都是條件因緣所致,所以要相信有前生後世。其實持有斷滅見的觀念,自己活在人間也是沒有意義的,這一生奮鬥的成就即使再大,如果死了就一切都完事,今生的奮鬥又有什麼意義?還不是像過眼雲煙、白駒過隙那樣轉眼即逝?所以這一生盡管得意,如果不繼續播種,福享盡了就沒了,未來的收獲空空如也。
“(4)正見有凡夫,有聖人:由人而成佛的釋迦牟尼佛及其聖弟子們,即是最好的證明。確信有凡聖的差異,並相信只要依佛法奉行,也能達到與聖者一樣的解脫自在,才名爲得正見。”
衆生的苦是每個人都體驗得到的,然而聖者們的解脫之樂我們還沒有品味到。曆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及許多解脫的聖者們,都是我們能看得到的,只要跟著他們的足迹走去,同樣可以成爲聖人。因此確信有凡聖的差異,並相信只要依佛法奉行也能達到與聖者一樣的解脫自在,這就是正見。外道的思想都在等待依賴,靠人家來庇佑,人家喜歡怎麼樣你就得怎麼樣。而佛法真正的正見是:聖人都是從凡夫成就的,只要我們發了這個心,願意依佛法去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同樣可以成爲聖人。
先有這四個角度的世間正見,才知道過去的原因與現在的果,現在的因及未來的傾向;明白有業報,就會注意我們的身行;知道聖人與凡人的不同,就知道該怎樣才能解脫。這些都是在世俗的知見中先建立起來的。有了世間的正見,才能進一步去實踐體證超越,才能解脫成聖。在第一步世間正見的基礎上,第二步才講出世的正見:
“2、出世正見:即對于因果、事理、四谛、叁法印等,從聽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爲自己的見地。”
出世就是超越人間煩雜生死流轉的解脫道。這還是要有正確的正見,以正見爲導才能達到解脫。所以要明白人間事理的因果及苦集滅道四聖谛與叁法印的內涵,建立對法的了解,這唯有聽聞正法才可得正確的信解。上課就是在講解因果事理包括四聖谛的苦集滅道及無常無我涅槃的叁法印內容。我們聽聞後才能在內心建立正確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爲自己的見地。
“以佛法爲自己的見地”,這句話講起來很簡單,實質卻不容易!比如說現在上課聽法,能否把這些正見馬上變成我們的思惟模式?如果能,那很快就可解脫。但往往不是這樣,在過去的觀念慣性習性中,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程序,即我執的實有感爲前提基礎。一切的思想言語行爲就是根據這一套程序在運作,所以常常犯錯,導致痛苦煩惱生死不斷。聽法後真能以無我的佛法特質作爲你思惟模式的見地, 來轉化頭腦的程序,依據這個正確的思惟模式指導身心運作,那絕對不會再去顛倒執著,結果是必然的——解脫!以佛法爲自己的見地,這很重要很重要!一旦真正變成自己的觀念知見,生死痛苦煩惱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正見是分別邪正、真妄而舍邪向正的。這是于法抉擇的正見,也就是聞慧。”
只要真正以正見作爲思惟模式的內容,我們的身心行爲自然就端正了,不會再用過去的習性來作爲指揮行爲的主人了,所以正見第一。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見,以正見爲導,正見即我們思惟模式裏的觀念,就是聞慧,開發智慧的過程是“聞思修”,所以首先第一步就是聽聞正見,即聞慧。
“世間的正見,能轉向善道。如對于四谛真理的如實知見,那才是向于解脫正道的。前來所談的「四谛」與「緣起」法門,皆是出世正見的內容。以下列舉叁項來說明:”
世間的正見使我們轉向善道做十善事業,不再去行十惡。我們不會再犯過錯造惡,而行十善就邁向善道。行十善就有人天果報,所以叫善道,與叁惡道就絕緣。在世間正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出世間的正見,後者是邁向解脫的,前後差別在哪裏?所謂解脫是超越叁界的,而善道還是在六道中的人天道,並沒有超越叁界。而出世間的正見讓使我們邁向解脫而超越叁界。
四谛緣起都是在建立出世間的正見,是使衆生解脫受用的,很重要。所以在此把出世間的正見內容再列舉叁項來反複熏習。把握住下面的重點,就能很簡明扼要地回複別人關于出世間正見的疑問。其實上課最後要把握的也是這幾個重點,否則無法建立正見,也就無法受用;真能明白接受而了然于胸,修行都不需要用苦行的,你的生命自然會轉化,因程序變了,相應的功能自然就顯示出來。我們生命的展現也是這樣,知見錯了,行爲跟著會錯;知見正確,行爲必然會與法相應而端正,注意,“正見”兩字多麼重要!尤其一旦真正建立明白了出世間的正見,了然于胸,就會變成你生命的動力,那是必然會邁向解脫的!所以八正道第一要建立正見,後面才有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完成。大乘六波羅蜜也以般若爲導,如沒有般若爲前導,其他五度如盲,般若就是正見,可見正見之重要!
“(1)正見緣起中道
佛對迦旃延說:「世人顛倒,依于二邊,若有若無」。 佛的聖弟子呢?「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
這裏用佛陀對迦栴延的開示來讓我們了解什麼叫緣起的中道說。世間人都依兩邊(即實有或實無)極端的觀念在取決:看到現象生起的有,就認爲是實在的有;看到現象變動消失的滅去就認爲是完全實在的無,執著在有無二見。佛的聖弟子的思維與我們恰恰相反:“正觀世間(現象的生起、五蘊六處、煩惱皆稱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觀察到有一現象因條件的聚合而集起,既然世間能産生緣起的現象,那就表明不是什麼都沒有,因而不會落入什麼都沒有的斷滅無見觀念;看到這現象因爲緣起而必歸于滅,明白這不是實在的永恒不變的實有,因而不會落入永恒實在的有見觀念。也就是說,看到現象生起,明白世間不是什麼都沒有,因而不起斷滅的無見;看到滅無,明白緣起的有是假有幻有,因而不起實有見。注意喔!這就是思惟模式的不同:世間的思惟模式是斷常、有無二見,“有”就是實有即“常見”,“無”就是實無即“斷見”,有無、斷常兩邊的見地就是衆生的執著。聖弟子的思惟模式恰恰是離開斷常、有無二見的,萬法集起時知道不是斷滅空無,因爲會集起,所以不落無見;有的現象壞掉滅去時,表明不是永恒的存在,那就不會落入實有見,這樣就離開了實有實無、常斷二邊,不會執著在有無、常斷,這就是緣起的中道論。
“迦旃延!如來離于二邊,說于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佛陀之所以說真正的中道,就是讓我們不執著在實有實無的二邊,中道就是在破二邊的執著。中道的內涵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由于因緣條件的組合才會産生一切的現象,“此”就是因緣條件,“彼”即一切現象,沒有“此”的條件,不會生起“彼”的現象,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既是由條件因緣組合的,同樣必然會由于條件因緣的變化而…
《解脫之道講記 c5 一、正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