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脫的層次 解脫:佛法說有二種一、心解脫,二、慧解脫。二者雖可相通,但也有不同。如畫師畫了一幅美女或魔鬼,因人的錯誤認識,以爲是真的美女或魔鬼,于是生起貪愛或恐怖,甚至做夢都夢到。這種貪愛與恐怖,只要正確的認識它──不過是假的形像,沒有一點真實性;能這樣的看透它,就不會被畫師筆下的形像所迷惑了。”
這個比喻非常重要:我們看到美女的畫像很漂亮,或魔鬼的畫像 很恐怖,因爲畫得非常象。現在科技製作影像可以是立體的,美女塑造得很像,魔鬼也會讓人恐怖,更爲逼真。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相也是如此逼真,說這一切“如夢幻泡影”,沒人相信。如果能正確認識它的真相,知道原來是虛幻的假象而已,就不會被美女所迷惑,被魔鬼所恐懼了。譬如,晚上走路看到一條繩,以爲是蛇,嚇得要死。次日白天看清原來是一條繩子而已,你那個恐懼就消失了。所以了解真相就不再被迷惑,不再産生執著與汙染。
“衆生依無明的錯誤認識,起染愛而憂愁苦惱,也是如此。如能以智能勘破無明妄執,便能不起染著,而無憂無怖了。”
注意!這裏講到重點:我們以幻爲真,以虛爲實,因而産生執著愛取,造業無邊,痛苦煩惱無邊,生死相續就不斷。所以修行的關鍵就在如何勘破它發覺真相而已。我們看人間爲何這麼實在?美女就是美女,帥哥就是帥哥,實在感那麼強!佛法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無常虛幻的,沒有永恒不變性,這就要靠智能深觀。如果在假象中執著它是真的,那你只是凡夫俗子一個。聖者的定義及內涵就是用他的智能來勘破假象,明白一切只是緣起的生,如幻非實,刹那間緣起的條件變化了,就必然歸于滅。了解這個真相時,對于暫時存在顯現的萬事萬物就可以勘破而不再執著愛染了。“勘破”就是般若空慧,不學緣起就沒有正見,那你永遠都勘不破,怎麼看都是實在的,身心起落的那種感覺總是那麼實在。所以要用般若空慧的緣起正見,一一勘破它,不必等東西壞了才知道是滅,而在存在活動的當下就能知道它的虛幻性而離執,這就是重點。
“離無明,名慧解脫,是理智的。離愛,名心(定)解脫,是情意的。這二方面都解脫,才是真解脫。”
什麼叫無明?不了解真相。具足了緣起正見,在正觀之下就明白自己執著的真相——以幻爲實。之所以會死在這裏,就是執著“我”的實在性,以爲是有真正的“我”。智能開展而了解真相就解脫,這叫慧解脫。慧解脫是屬于理智的,從理性了解真相,即觀念上明白修正,放下了對“我”的執著,這是從智能來解脫的。還有一種叫心(定)解脫:就是離開了愛染。慧解脫是觀念的明白,認同萬法的如幻。但身心的習性還沒有完全淡盡,長遠以來的慣性,存在對親情愛情的染習,要離開這個慣性是很不容易的。觀念上的智能可破除一些邪見,但身心的染著及慣性是屬于愛的部分,所以叫離愛名心解脫。愛就是 愛染,就是我們的俱生我執(即思惑),長遠以來養成的慣性,要破這個相當困難。知見上的錯誤較容易破除,那叫破見惑;而破除行爲上的慣性染汙叫破思惑,這個要破除是相當辛苦的。真正的解脫必須見惑及思惑都破除:先修正觀念,其次身心不再被愛染所束縛,真能超越一切執著,這就是俱解脫。但破除思惑真的很困難。通過上課,很容易得慧解脫;但要心解脫就不容易了,所以下功夫的地方就在心解脫部分――在身心、環境及人際關系中,真正放下貪愛執著。出家人先離開了這個染缸,條件上比較清淨,汙染較少;在家人身在染缸中,要超越這個大染缸確非易事!因時刻在染缸裏,名利恩愛從來沒有間斷過,不容易。但如在這樣的環境中,面對現實而勘破它超越它,在染缸而不染,那即是大菩薩的真正大受用大解脫,成就更大更不簡單!但要下大功夫啊,否則像“深山林裏的獅(臺語獅與知同音)”,知道做不到,那就很麻煩了。所以真正的修行不是只有空談,真要下功夫的。但這個功夫難道是爲師父下的?是爲佛陀下的?是爲你自己哦!你想繼續生死輪回痛苦煩惱,沒任何人反對,但確實太苦了!想解脫就要下功夫,這是各人自己的事。
“佛法的解脫,廓清無明的迷謬,染愛的戀著,必須定慧齊修。外道修習禅定,也有對五欲、名利等得失,都能不起貪等煩惱的。但這如石壓草,定力一旦消失,煩惱依舊還生。故要用智能去勘破煩惱,不能只憑定力。佛法重智能而不重禅定,理由就在此。”
導師點的都是重點:破煩惱執著必須定慧均衡。一般人以爲修定必然發慧,其實不見得。印度外道修四禅八定的功夫很好,我們的身心在定中可以離欲,對名利得失不那麼在意執著。像印度外道的尼幹子他們連衣服都不穿,吃飯等戒律也很嚴格,暫時可以達到不起貪欲煩惱。但這種定力好像石頭壓草,當定力消失時又恢複原來的執著,只靠定力,沒有智能的慧觀是不究竟的。所以一定要面對自己的煩惱,了解它的真相而去超越,轉化內在的思惟模式,改變觀念,才能轉化內在的染習而真正解決問題。光憑定力,入定有定壓伏煩惱;出定沒定煩惱習性照起,那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如果入定是定,出定也是定,那就是常定而沒有出入,不叫入定。要注意,現在外面有教禅修禅觀的(道家也有),那不是正統佛家的禅觀,甚至*輪功等邪教也在亂搞。人們往往都會被那種新奇神秘的東西所迷惑。其實沒有智能,任你修什麼都是執著!對身心起的幻相、感應、境界更執著,還是沒有離開貪愛染著,沒有破自性見。正見何其重要!沒有正見就不能破無明。所以這裏的重點是必須定慧等持。
“有的著重真慧,依少些未到定的定力,能斷煩惱了生死,這稱爲慧解脫。”
修慧解脫不一定要深定,把心稍微凝聚不使太散亂,依未到地定(初禅前修止觀的止)的定心就可以起慧觀而到達慧解脫。
“這樣的解脫,從了生死說,是徹底的;但在現實身心中,還不算圓滿。所以定慧均修,得「俱解脫」,才契合解脫的理想。”
注意!如果有深定就能很快斷除愛染,當然這樣的俱解脫更難得。慧解脫加上心解脫合在一起叫俱解脫,這是最圓滿的。不過慧解脫也是能真正解脫的,當時證果不一定是哪個階位。但即使是證初果的,也已斷生死流,最多七次人天往返,時間已經有限,不會再有長遠的生死輪回,必定證入涅槃的。從了生死這個角度來看是徹底的,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還是可以證入涅槃的。盡管沒有到達同時心解脫的俱解脫,但在解脫的角度來看還是徹底的,已經斷除了生死的根源——我執。不過在現實身心中還不算圓滿,因還有一些習性未斷,所以定慧齊修得俱解脫,才契合解脫的理想。不只是在觀念上破了我執,身心的習性上也破了貪染愛染,這才是真正的俱解脫。
“專以慧證的解脫來說,在修持的過程上,可略分叁階:
(一)于千差萬別的事相,先求通達(外而世界、內而身心)一切法的絕對真如──法法本性空,法法常寂滅。”
活在人間,看見千差萬別的萬事萬物,我們必須先要通達外在世界及內在身心的真相,明白一切法本性空的寂滅相。
“真如是絕對平等而無差別的,可是我們從無始以來,一直在無明的蒙蔽中,于一一境界,取執爲一一的實性。由此,我見我所見,有見無見,常見斷見,無邊的葛藤絡索,觸處系著。如能從幻相而悟入平等無差別的法性,即能從執障中透出,而入于脫落身心世界的境地。”
法性真如是絕對平等的,如何從千差萬別的事事物物差別相中去體悟它的平等法性?也就是說,第一步重要的是要見法——見到法的實相。在叁解脫門中講過:在生生滅滅的變化中就知道它無自性,沒有永恒不變性,當下就了解它的生非實生,滅亦非實滅,即不生不滅。從差別法相中體證它的平等法性,從生滅中了解它的不生不滅,所謂見法就是見諸法實相,在千差萬別中體證它的法性空寂。所以見法見性要從哪裏見?就在萬物千差萬別的差別相中,生滅遷流的變異中觀察,了解它的生滅非實如幻,明白它的緣起性,體證法法空寂的法性。而不是離開萬法,不是逃避一切現象。
“古人說:「見滅得道」,「見空成聖」,「入不二門」大旨相同。如不能透此一門,一切談玄說妙,說心說性,都不相幹。”
導師點出了這個重點:不管誰談得多麼玄妙神奇,如果第一步的見法沒有達到,沒有體悟法性寂滅的空寂性,不明白諸法真相,談玄說妙又有什麼意義?跟你的解脫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見法性空寂是凡聖的關鍵——見滅得道。這裏所說的滅不是生滅的滅,而是法性本自寂滅的滅。寂滅法性是本來如此,一切法當下就是的,怎樣去體會就是凡聖的關鍵點。第一個階段就是要見法。
“(二)雖然要悟入空性無差別,而不能偏此空寂,偏了就會被呵責爲「偏真」、「沈空滯寂」、「墮無爲坑」。原來,理不礙事,真不壞俗,世界依舊是世界,人類還是人類。”
第一步是從假入空的見法,這第二步是從空出假。從人間事事物物的幻象中體證它的無爲空寂,這是見法——從假入空,了解真相。接下來如果執著在空,就變成沈空滯寂偏于一邊了,所以第二步就是要從空出假,又回到現實一切的事事物物中來。事不礙理,理不礙事,真不壞俗,不必破壞一切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得自在安住。因爲你已體會到一切法的法法空寂的如幻性而不再執著了。注意,這裏要你離開的是執著愛染,而不是離開萬法。萬法不需要破除,當下事不礙真,真不礙事,事理才不二,那才是真正得大自在。禅宗說:“百花叢裏過 ,片葉不沾身。”我們由于無明而在幻境中被迷惑了,明白緣起無自性的道理,悟入了法性空性,對萬法就不再執著貪愛了。回到人間的萬法中得自在,一切法都無法障礙你了,因爲內在的迷惘已解決。破除了無明妄執,不再被萬法左右,也不會妨礙到萬法,外面的萬法就障礙…
《解脫之道講記 b24 滅谛 二 解脫的層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