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命當體如實的現象中,去觀察它的變化,這能當下體證空性證實相。注意,修行有很多方法,譬如可以透過假想觀,但那只是方便法,不能見實相。真正要見實相,那得靠如實觀才行。這是重點,大家要明白!
“看”清我們五蘊的變化,明白一切是無常而作不得主的,無常故苦,因爲緣起條件組合的故無永恒不變的自性。這一些都是依據我們生命當下的五蘊來觀察的,這樣的觀察叫如實觀照。經過這樣的如實觀照,了知生命確實是無常的。如果執著有不變的我,那一定是苦。在無常的現象中想保有它不變,那只有更痛苦更不安穩。完全如實地去觀察體驗一切法的無常無我變化性,我們對這些法(包括身心)就絕對不會再愛染了,不會妄想保存它永遠不變。如實觀照才使我們明白,一切法如夢幻泡影的如幻性,它的剎那生滅的不住性,沒有一剎那能安住不變。既然如此,我們還要獲得占有什麼?這樣的獲得與占有能保持永久嗎?既是無常剎那變化的,即使占有得到了,必然失去時豈不更痛苦!明白了點,我們對五欲(包括身心)的染著必然會淡,不再生愛染之心。
十二支緣起中揭示我們的根塵觸産生受,喜歡的産生愛染貪欲,不喜歡的産生瞋恨,就是在這裏造業的。當明白一切法是緣起如幻無我的,就不再愛染執取了。環環相扣的十二緣起流轉中愛染那一環一旦斷掉,後面執取造業的力量就會消失,生死的因緣也就斷了,所以才能趣向于出離的相對界,住于無自性空的平等正見。只要是緣起的就是無自性空,一切法都從緣而起,哪一法不空?明白了法法緣起,就知道當體即空,自己本身與任何一法都是緣起空性的,所以在法性上都是平等平等。注意聽,雖然現象上是千差萬別的,但千差萬別的萬法都是由緣起而生而滅,自性空寂故必歸于寂滅,這就叫法性平等。當我們明白萬法都是因緣生,因緣滅,沒有一法不從緣起而歸于空時,就知道每一法都是平等的空性寂滅,自然不再對某法特別貪愛喜歡或瞋恨了,因法法空寂故。所以說平等正見是建立在對空義的了解上。這個空是從緣起而體認的,明白空義,就了解叁法印;或明白了叁法印也就是了解空義。這時從法性平等來觀察萬法,就不會生起差別相:這是好的,這是壞的,我喜歡這個,我討厭那個,得失之心就不再生起。法法平等是在法性的空寂上來講的,這時平等平等就沒有差別了。注意聽,我們講平等心無差別(沒有分別)是在法性空寂上來講的。佛法說衆生有分別我見故而輪回生死,很多人就誤解成在一切法相上不分別。其實紅的是紅,綠的是綠,高的是高,矮的是矮,這如何不分別!不分別是站在法性空寂的平等上來講的。注意聽,不是在現象上的無分別。現象上是千差萬別,但在法性上是平等平等,所以叫無差別法性。體會到這個,才能住于平等的正見,不會産生貪愛、瞋恨、得失、好壞等分別我見。了解叁法印,就了解緣起;體證空性,才能超越世俗的染著而住于平等正見。這一點非常重要。
“更進一步說明:「諸蘊本空」。”
很多人以爲修行要修特殊境界,進入某一種特殊的體驗,才體會到空性,好象是他有能力德行才修來的。其實空性不是你、我修來的,而是本來就空,只是發覺它的本來而已。佛法說一切法本自清淨,不是有一個本來是清淨的東西,而是說一切法都無自性空,本來就是空寂——本自清淨。
“觀五蘊爲無常、苦、空,不是主觀的顛倒妄想,而是諸蘊的本性如此。既然本性空,爲什麼生起?”
佛法的“法”,意思是本來就存在的宇宙真理法則,有佛出世無佛出世都是這樣,佛只是創覺即第一個發覺真相的人。宇宙的真理法則就是無常、緣起自性空,本來就這樣的,佛陀只是發現了這個真相並向衆生宣說。我們依循他的方法道迹,同樣可以發現這樣的真理法則。萬法的産生與消滅就在真理的法則中運作,從來沒有離開過緣生緣滅的緣起法,它是法爾如是的,本來就這樣的,不是誰發明創造的。五蘊也是其中的一法,亦是緣起無自性的,五蘊本空是法爾如是的,緣起故,沒有離開宇宙真理法則的運作。既然本性空爲什麼會生起?
“「由心所生」。心是迷妄的「有取之識」,在五蘊中起著主導的作用。由于心識的執取、愛染,所以起煩惱、造業,感得世間的生死。”
人出生後,由于無明實在感,心靈與外界接觸時起了執著顛倒的我見。真理法則雖本來如此,但我們無知蒙昧,心靈産生了執著迷妄,明明是無常,卻希望它永恒常住,在無常中起了常見;明明是因緣和合而成,卻誤解爲獨存的,在無我中起了我見;人生明明是苦迫的,卻以爲是喜樂的……。這就是由于無明不了解真相而致。所以探討五蘊既然本性空,爲什麼生起,就是要找到根源,以便根本解決問題。
我們的六根與外在的六塵接觸而産生的執著愛取都由心靈引起,五蘊是色心二法所組成,但以心法爲主導。盡管每一個人身體的構造及功能差不多,但心靈的感受確是千差萬別,所以心靈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心靈意識生起的染著占有,希望永恒存在的執取,是感得生死相續的動力。爲了占有會造很多貪瞋殺盜淫妄等惡業,有取識一直在執取,就帶著一種動力。這個五蘊壞了,就又會去執取新的五蘊,因爲你希望永遠存在。那種永恒生存的意欲是最大的執取,對于物體或身體色的喜歡,我們會無奈于它們的壞滅。然而,我們的心會將希望寄托在永遠存在的欲望上,這就是最大最大的執取。這一生不管如何貪取,知道都要死的,所以在無可奈何中産生了一種心態:希望死後還存在,並且不要像這一生這麼苦。過去的印度外道希望到天界永恒存在,並且幸福快樂。人總是希望自己永恒存在,而且是在一個極樂而沒有痛苦煩惱的世界永生,這就是永遠存在的意欲,生命中最最執取的就是這個,佛法叫我執我見,它是生死的根本!我們要修行解脫,如果不知道生死的根本,如何解脫?首先要明白,這種希望永遠存在的生存的意欲就是最大的執取——我執我見。但是現在又有多少人明白?每天修行就是在保護這個我,希望造功立德,將來可以到天國去享福或永生。這樣的觀念怎能解脫?何時能截斷生死之流!知見不正的盲修瞎煉,那只是在堅固我執我見而已,哪裏能解脫?解脫的唯一辦法首先是明白我執我見是生死之根,下決心要破除無明我見。第一步就是聽聞正法了解真相,明白痛苦煩惱生死的根本,當下明白體會無我時,就不再執取了,愛染執取的力量就消失了,當下即清淨自在解脫。現在真的體證到了,下一秒鍾與現在是一樣的(一“得”永不失),幾月幾年後還是一樣,因爲不再執著故。未來的生命到你死前都一樣,死後更一樣,不會再變化了。
如果現在沒有解決,愛染執取我見還在,下一秒鍾必然仍舊煩惱痛苦造業。剩下的生命都是這樣,還是不能解脫,死後更不用講解脫了,絕對是隨業而流轉六道中。大家要注意,現在不體證,下一秒鍾就有苦惱,就要造業,所以我們不能期待未來到哪一個國度去安穩。佛陀時代所開示的法都在講當下的生命,那麼多人去親近佛陀,甚至只有第一次見面問法都能得法見法,跟佛陀出家學法證阿羅漢是很普遍的。佛陀說的法是這樣的如實,就在當下的身心中進行,一定要明白!所以要在自己的五蘊身心上觀察,當下找出生死痛苦煩惱的根源,從觀察無常、苦就可以明白。
從緣起的深義去觀察:一切法是無自性的空,一切法當體即空,諸蘊本空,那就不假造作了,當下明白,當下看到真相,當下即是清淨。這不是戲論,是真實不虛的。一般人對自已總是沒信心,認爲我們都是業力深重,一定要依靠特殊力量加持,佛光普照,除此而外,自己是沒有辦法的,只能等救度。其實,此刻聞法熏習的過程已在建立我們的正知見,已邁向解脫了。只要聽得懂並體會得到,用生命稍微去觀察體驗一下,是人人可證的。所以衆生才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因爲法是平等的,只要你願意,並懂得觀察,懂得自我反省檢討,真正相信自己可以解脫,確實可達到究竟解脫!
“如因夢心而有夢境,因夢境而起夢心,一直迷夢不覺一樣。”
如果不聽法,就象在夢中過日子一樣,在夢中起了作夢的心態,由于作夢的心又引起作夢,永遠在夢與夢心的循環中沒有覺醒時候。
“若能如實的觀察,通達法性空而無所取著,則迷妄的心識不生,也就不起煩惱、造業、造作諸蘊,這就是解脫了。這樣的修習趣入,名「空解脫門」。”
只要觀察我們當下的五蘊身心,確實了解緣起法真是無自性,也體證到這樣的空性,知道我不可得,一切的愛染取著自然就放下而不再執著了。迷妄顛倒執取的心識就不會繼續生起來,當不取著,不生起妄識時,就不會煩惱造業執取新的五蘊了,當下即清淨解脫。用這種觀察方法下手體證五蘊的本性空無自性而解脫的叫空解脫門。
《解脫之道講記 b20 叁解脫門 一 空解脫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