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之道讲记 b20 三解脱门 一 空解脱门▪P2

  ..续本文上一页生命当体如实的现象中,去观察它的变化,这能当下体证空性证实相。注意,修行有很多方法,譬如可以透过假想观,但那只是方便法,不能见实相。真正要见实相,那得靠如实观才行。这是重点,大家要明白!

  “看”清我们五蕴的变化,明白一切是无常而作不得主的,无常故苦,因为缘起条件组合的故无永恒不变的自性。这一些都是依据我们生命当下的五蕴来观察的,这样的观察叫如实观照。经过这样的如实观照,了知生命确实是无常的。如果执着有不变的我,那一定是苦。在无常的现象中想保有它不变,那只有更痛苦更不安稳。完全如实地去观察体验一切法的无常无我变化性,我们对这些法(包括身心)就绝对不会再爱染了,不会妄想保存它永远不变。如实观照才使我们明白,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的如幻性,它的剎那生灭的不住性,没有一剎那能安住不变。既然如此,我们还要获得占有什么?这样的获得与占有能保持永久吗?既是无常剎那变化的,即使占有得到了,必然失去时岂不更痛苦!明白了点,我们对五欲(包括身心)的染着必然会淡,不再生爱染之心。

  十二支缘起中揭示我们的根尘触产生受,喜欢的产生爱染贪欲,不喜欢的产生瞋恨,就是在这里造业的。当明白一切法是缘起如幻无我的,就不再爱染执取了。环环相扣的十二缘起流转中爱染那一环一旦断掉,后面执取造业的力量就会消失,生死的因缘也就断了,所以才能趣向于出离的相对界,住于无自性空的平等正见。只要是缘起的就是无自性空,一切法都从缘而起,哪一法不空?明白了法法缘起,就知道当体即空,自己本身与任何一法都是缘起空性的,所以在法性上都是平等平等。注意听,虽然现象上是千差万别的,但千差万别的万法都是由缘起而生而灭,自性空寂故必归于寂灭,这就叫法性平等。当我们明白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没有一法不从缘起而归于空时,就知道每一法都是平等的空性寂灭,自然不再对某法特别贪爱喜欢或瞋恨了,因法法空寂故。所以说平等正见是建立在对空义的了解上。这个空是从缘起而体认的,明白空义,就了解三法印;或明白了三法印也就是了解空义。这时从法性平等来观察万法,就不会生起差别相:这是好的,这是坏的,我喜欢这个,我讨厌那个,得失之心就不再生起。法法平等是在法性的空寂上来讲的,这时平等平等就没有差别了。注意听,我们讲平等心无差别(没有分别)是在法性空寂上来讲的。佛法说众生有分别我见故而轮回生死,很多人就误解成在一切法相上不分别。其实红的是红,绿的是绿,高的是高,矮的是矮,这如何不分别!不分别是站在法性空寂的平等上来讲的。注意听,不是在现象上的无分别。现象上是千差万别,但在法性上是平等平等,所以叫无差别法性。体会到这个,才能住于平等的正见,不会产生贪爱、瞋恨、得失、好坏等分别我见。了解三法印,就了解缘起;体证空性,才能超越世俗的染着而住于平等正见。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进一步说明:「诸蕴本空」。”

  很多人以为修行要修特殊境界,进入某一种特殊的体验,才体会到空性,好象是他有能力德行才修来的。其实空性不是你、我修来的,而是本来就空,只是发觉它的本来而已。佛法说一切法本自清净,不是有一个本来是清净的东西,而是说一切法都无自性空,本来就是空寂——本自清净。

  “观五蕴为无常、苦、空,不是主观的颠倒妄想,而是诸蕴的本性如此。既然本性空,为什么生起?”

  佛法的“法”,意思是本来就存在的宇宙真理法则,有佛出世无佛出世都是这样,佛只是创觉即第一个发觉真相的人。宇宙的真理法则就是无常、缘起自性空,本来就这样的,佛陀只是发现了这个真相并向众生宣说。我们依循他的方法道迹,同样可以发现这样的真理法则。万法的产生与消灭就在真理的法则中运作,从来没有离开过缘生缘灭的缘起法,它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就这样的,不是谁发明创造的。五蕴也是其中的一法,亦是缘起无自性的,五蕴本空是法尔如是的,缘起故,没有离开宇宙真理法则的运作。既然本性空为什么会生起?

  “「由心所生」。心是迷妄的「有取之识」,在五蕴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由于心识的执取、爱染,所以起烦恼、造业,感得世间的生死。”

  人出生后,由于无明实在感,心灵与外界接触时起了执着颠倒的我见。真理法则虽本来如此,但我们无知蒙昧,心灵产生了执着迷妄,明明是无常,却希望它永恒常住,在无常中起了常见;明明是因缘和合而成,却误解为独存的,在无我中起了我见;人生明明是苦迫的,却以为是喜乐的……。这就是由于无明不了解真相而致。所以探讨五蕴既然本性空,为什么生起,就是要找到根源,以便根本解决问题。

  我们的六根与外在的六尘接触而产生的执着爱取都由心灵引起,五蕴是色心二法所组成,但以心法为主导。尽管每一个人身体的构造及功能差不多,但心灵的感受确是千差万别,所以心灵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心灵意识生起的染着占有,希望永恒存在的执取,是感得生死相续的动力。为了占有会造很多贪瞋杀盗淫妄等恶业,有取识一直在执取,就带着一种动力。这个五蕴坏了,就又会去执取新的五蕴,因为你希望永远存在。那种永恒生存的意欲是最大的执取,对于物体或身体色的喜欢,我们会无奈于它们的坏灭。然而,我们的心会将希望寄托在永远存在的欲望上,这就是最大最大的执取。这一生不管如何贪取,知道都要死的,所以在无可奈何中产生了一种心态:希望死后还存在,并且不要像这一生这么苦。过去的印度外道希望到天界永恒存在,并且幸福快乐。人总是希望自己永恒存在,而且是在一个极乐而没有痛苦烦恼的世界永生,这就是永远存在的意欲,生命中最最执取的就是这个,佛法叫我执我见,它是生死的根本!我们要修行解脱,如果不知道生死的根本,如何解脱?首先要明白,这种希望永远存在的生存的意欲就是最大的执取——我执我见。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明白?每天修行就是在保护这个我,希望造功立德,将来可以到天国去享福或永生。这样的观念怎能解脱?何时能截断生死之流!知见不正的盲修瞎炼,那只是在坚固我执我见而已,哪里能解脱?解脱的唯一办法首先是明白我执我见是生死之根,下决心要破除无明我见。第一步就是听闻正法了解真相,明白痛苦烦恼生死的根本,当下明白体会无我时,就不再执取了,爱染执取的力量就消失了,当下即清净自在解脱。现在真的体证到了,下一秒钟与现在是一样的(一“得”永不失),几月几年后还是一样,因为不再执着故。未来的生命到你死前都一样,死后更一样,不会再变化了。

  如果现在没有解决,爱染执取我见还在,下一秒钟必然仍旧烦恼痛苦造业。剩下的生命都是这样,还是不能解脱,死后更不用讲解脱了,绝对是随业而流转六道中。大家要注意,现在不体证,下一秒钟就有苦恼,就要造业,所以我们不能期待未来到哪一个国度去安稳。佛陀时代所开示的法都在讲当下的生命,那么多人去亲近佛陀,甚至只有第一次见面问法都能得法见法,跟佛陀出家学法证阿罗汉是很普遍的。佛陀说的法是这样的如实,就在当下的身心中进行,一定要明白!所以要在自己的五蕴身心上观察,当下找出生死痛苦烦恼的根源,从观察无常、苦就可以明白。

  从缘起的深义去观察:一切法是无自性的空,一切法当体即空,诸蕴本空,那就不假造作了,当下明白,当下看到真相,当下即是清净。这不是戏论,是真实不虚的。一般人对自已总是没信心,认为我们都是业力深重,一定要依靠特殊力量加持,佛光普照,除此而外,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只能等救度。其实,此刻闻法熏习的过程已在建立我们的正知见,已迈向解脱了。只要听得懂并体会得到,用生命稍微去观察体验一下,是人人可证的。所以众生才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法是平等的,只要你愿意,并懂得观察,懂得自我反省检讨,真正相信自己可以解脱,确实可达到究竟解脱!

  “如因梦心而有梦境,因梦境而起梦心,一直迷梦不觉一样。”

  如果不听法,就象在梦中过日子一样,在梦中起了作梦的心态,由于作梦的心又引起作梦,永远在梦与梦心的循环中没有觉醒时候。

  “若能如实的观察,通达法性空而无所取着,则迷妄的心识不生,也就不起烦恼、造业、造作诸蕴,这就是解脱了。这样的修习趣入,名「空解脱门」。”

  只要观察我们当下的五蕴身心,确实了解缘起法真是无自性,也体证到这样的空性,知道我不可得,一切的爱染取着自然就放下而不再执着了。迷妄颠倒执取的心识就不会继续生起来,当不取着,不生起妄识时,就不会烦恼造业执取新的五蕴了,当下即清净解脱。用这种观察方法下手体证五蕴的本性空无自性而解脱的叫空解脱门。

  

  

《解脱之道讲记 b20 三解脱门 一 空解脱门》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