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之道講記 a21 二大理則

  “﹝二大理則﹞

  佛法的因緣論,雖有此叁層,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爲事實,依此而顯示真性。如上面說到的「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即表示了兩方面。說明世間集的因緣,佛法名之爲「緣起支性」;說明世間滅的因緣,名之爲「聖道支性」。”

  因緣法裏有兩個大的理則,一個是講緣起的流轉門,一個是緣起的還滅門。事待理成是指因果之間有必然性,這個必然性包括兩方面:形成一法,有它的必然理則;此法消滅,也有必然理則,所以事待理成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條件和合而産生一個法(生),另一方面是條件消散此法就消失(滅),生和滅都沒有離開緣起。所以二大理則就是闡明生和滅的兩部分,生的部分叫緣起支性,滅的部分叫聖道支性。

  “緣起支性即十二有支,主要爲說明世間雜染因果相生的法則。”

  十二有支(十二緣起)是雜染因果相生的法則。衆生由于無明而對一切法(包括我們的生命)産生貪愛執著,以爲有一個實在的永恒性,我們的意識産生了執取的力量,所以叫“有取識”。有取識産生後就會造業執取,而且力量非常強,雜阿含經說:“此蘊滅已,余蘊相續”。這個身體壞了,有取識又去執取另一個身體,這就是輪回生死的因緣,所以生死相續流轉。緣起的主要部分就是雜染因果相生的道理,如果不是雜染的因果,衆生就不會一直相續輪回下去。

  “聖道支性即是八正道,要想得到超越世間雜染的清淨法,必須修聖道爲因緣,才能實現。緣起支性與聖道支性,是因緣論中最重要的,可說是佛法中的兩大理則。緣起支性是雜染的、世間的,聖道支性是清淨的、出世間的;因緣即總括了佛法的一切。有情的現實界,即雜染的。這雜染的因緣理則,經中特別稱之爲緣起(釋尊所說的緣起,是不通于清淨的)法。依此理則,當然生起的是雜染的、世間的、苦迫的因果。清淨的因緣──聖道支性,依此理則,當然生起的是清淨的、出世的、安樂的因果。”

  要離開執著雜染,就要實踐八正道,這也是必然的因緣條件。在我們的生命行爲中,依據八聖道的條件,才能離開雜染執取而超越生死的業力束縛。如果不明白緣起的法則真相,我們都在無明的愛染執取中,帶來的就是輪回不斷的生死苦迫。明白了因緣條件,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去實踐八正道――即八個正確的因緣方法,去調正我們的身心觀念,調正身語意的行爲,就能安住于正念,身心逐漸就會有定力,而與正定相應的正見就是無漏的修慧,也就能與明相應而解脫。

  大家普遍有這樣的經驗:不管是上課或聽其它法師開示,對佛法的知見多少會了解一些,有的體會也蠻深,卻沒有真正融入生命中,因此沒有真正解決自身的問題。其實聽講只是建立觀念而已,實踐很重要。在我們的根塵觸中,就在人際關系中去修正自己,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和言行,這個實踐要依據八正道。佛法在指導我們建立根本的知見,最後還要在生活中去實踐。這個無法不勞而獲,不是誰來灌頂加持就解決的,也不是求一求拜一拜就能解決問題,一切全在你自己。了解生死輪回之因,還要透過生命的實踐去超越它。

  一般人誤會緣起就是講生死輪回。其實緣起法包括兩部分:生死輪回的因緣以及解脫清淨還滅的因緣。所以緣起涵蓋兩大理則,兩大理則的內涵實質是兩方面的:一方面講痛苦煩惱生死輪回的因緣(雜染部分);另一面是如何實踐來超越它(清淨部分)。如果不明白真相而隨順世俗的觀念,産生的就是雜染的輪回因果。明白真相和方法,去實踐也做到了,就能超越雜染得清淨的解脫,這些都是在緣起法裏成立的。所以懂緣起不僅要懂得生死之因,也要懂得超越輪回這一部分的因果,這樣才是真正懂得緣起法。

  “佛法不是泛談因果,是要在現實的雜染事象中把握因果的必然性。”

   這一句話很重要,社會上普遍講的因果都是宿命論,不是正確的因果。要在現實的雜染事象中把握因果的必然性,活在人間現實現象裏,我們看到聽到的,每個人都很雜染執著,自己最了解自己。每天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覺這個過程,都活在怎樣的觀念中?每天爲之而拼的理想是什麼?我們到底是在製造解脫的因緣,還是在製造煩惱痛苦生死輪回的因緣?我們有沒有發現過?很多人一生就在求錢財恩愛名利,即使得到了,帶來的是幸福自在,還是痛苦煩惱?此生結束後未來依然是無限的生死輪回,這樣的生命究竟有何意義?我們是否真正明白過?

  所以要了解正確的因緣,一定要在現實的身心和一切雜染的萬法事象中去觀察,從而找出因果的必然性。這句話太重要了!如果不重視這個重點,整天爲物欲而拼鬥,閑時或不如意時到寺廟神佛前拜一拜、求一求,以爲這樣就可以解決事情。這就是不了解因緣,那只是一種迷信、盲目的信仰而已。理智的人應該在痛苦煩惱時,觀察自己的痛苦煩惱從何而來?親人臨終時,他們面對死亡是那麼的恐懼無奈,自己會不會也是那樣?必須在事實的現象中去觀察,探討它的必然理則,而不是迷信的求拜可以解決的。必須在我們接觸現實的社會現象中,如實地觀察這些因果之間的必然性,只有找到了這個必然性,才有改造自己的下手處。

  “這必然理則,佛也不能使他改變,成佛也只是悟到這必然理則,依著清淨的必然的因緣法去實行完成。”

  這一句話最深切、最重要了!我們每一個人自己造的業産生的果報,佛也不能改變。如果能讓人隨意改變,那就不叫必然理則了。宇宙的真理法則誰也不能改變它,它是本來如此、永遠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的,這才叫必然理則,才叫真理,才叫法則。衆生的無明顛倒執著産生了執取愛染造業,致使痛苦煩惱生死輪回。悟到了這個必然理則後,如何清淨解脫?就是八正道的實踐。佛之所以成爲佛,也是悟到這樣的理則,並照著清淨的必然因緣法去實踐而完成的,沒有一個可以例外的。

  我們學佛就是學釋迦牟尼佛,他怎樣放棄了人間的占有,悟道後如何以慈悲心來度衆生,他悟到的是什麼法

  我們要悟他所悟,行他所行,這才叫“學”佛。而不是信他才得救,不是求佛拜佛,一定要明白!這樣的必然理則,佛也不能改變。衆生造了惡因,將來要受惡果,如果佛陀能改變果報,就不能說這是必然的因緣了,所謂“必然”即不能改變之義。我們大乘佛教都以爲佛是萬能的,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其實錯了,佛有叁不能。大乘佛法有的人很不服氣:“佛哪會有不能的?佛是萬能的”。其實那是誤解:“衆生度不盡,無緣不能度,定業不能轉”,這就是佛的叁不能,注意聽!不要誤解了,以爲佛是萬能的,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那不是佛陀,那是神話中的上帝,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東西!

  “所以佛說此兩大理則,即對于現實人間以及向上淨化,提供了一種必然的理則,使人心能有所著落,依著去實踐,舍染從淨。”

  如果對緣起法不了解,衆生哪來信心?“我們必然能解脫成佛!”這個信心建立在了解必然理則上:佛能,我們也能。佛陀還告訴我們方法——八正道,依據這個方法,絕對可以同樣悟道。注意聽,必然理則就是依照這個條件,一定會産生那個果,這才叫必然。如果有了這個條件,不能産生那樣的果,那還叫必然嗎?只要具備這個條件,那就必然能夠成佛解脫!我們就是在這個必然法則上,才具足正確的因緣,産生正確的信心和肯定。沒有這個必然理則,憑什麼說你一定能成佛呢?因緣法告訴我們輪回生死的因,還有解脫超越生死的方法。當然:要不要解脫是我們個人的事,佛菩薩是慈悲的,但是佛菩薩不能主宰人。因爲佛菩薩知道因緣條件,知道緣起法,他提供助緣,他的慈悲是在這裏。只要你們願意,依據這個法則,人人可以解脫。但是衆生的根性不一樣,他不能拉著你跑,不能命令控製主宰你。衆生不解脫是自己無明故,佛菩薩從來沒有厭離過我們,隨時伸手在等待救度我們,是我們棄他于不顧,不願接受和實踐,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怎麼能怪佛菩薩不慈悲呢?佛菩薩了解緣起法,知道衆生根性不同,不能主宰控製命令。不象外道神教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劍:“你不聽,我就砍你。”佛菩薩了解因緣,只能點,只是幫助你製造一些因緣,但是你不要,他也沒辦法。

  有一些人也在批評我:“你弘法愈來愈不慈悲,衆生那麼多苦,你爲什麼不慈悲去照顧他們?”我能主宰嗎?對衆生的關懷,我只能提供條件從建立正見打下真正的基礎。可是人家不願聽不願學,我又有什麼辦法?我總不能每天輪流叩門吧?我們這裏有幾位是當醫生的,醫生的規矩是“醫不叩門”。我總不能因爲慈悲象醫生一樣叩門:“笃、笃、笃,你家有人生病需要醫生嗎?”那個醫生絕對會被揍的,:“我們家好好的,還問有沒有人生病?真不吉利!”所以要注意,過去我們沒有因緣聽到正見,彷徨而無路可走,甚至聽了不是真正的正法,我們走錯了路也很辛苦。今天有因緣聽到正見正法,要自己發心,爲你自己,不是爲師父,也不是爲佛菩薩。原來沒有學法,活著時痛苦煩惱;現在學法了,體會到真理時就能解脫痛苦煩惱而幸福自在。而且面對死亡時,就不怕未來無限的輪回了,因爲知道“所作已作,不受後有”,那就是慧命的解脫,是多麼的幸福!這都是對自己負責的事。佛菩薩從來沒有不慈悲的,而是衆生從來沒有虛心的求法和接受幫助。佛菩薩的慈悲是沒有條件的,不會因爲你相信我,每天用香花拜我,才對你慈悲。好人壞人都是衆生,他都要度的。不管信拜與否,佛菩薩的慈悲是平等的,人人平等,機會都一樣,全在于我們自己是否有解脫的需要。

  過去有些人和我說:“師父你說得很好,我聽了很歡喜,但是我沒有辦法學。因爲我的父母、家庭、事業、兒女放不下。”他們會找很多理由,我也奈何不得。還有人…

《解脫之道講記 a21 二大理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