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因邪因與正因﹞
人類文化的開展,本來都由于探求因緣。如冷了有求暖的需要,于是追求爲什麼冷,怎樣才會不冷,發現取暖的方法。一切知識,無不從這察果知因中得來。不過因緣極爲深細,一般每流于錯誤。在釋尊未出世前,印度就有許多外道,他們也有講因緣的。但以佛的眼光看來,他們所講的因緣,都不正確,佛法稱之爲「邪因」或「非因計因」。”
佛陀出世前,印度的宗教思想非常發達、開放自由,開始是婆羅門,後來由婆羅門發展到奧義書,之後又出現了六師,每個大師都有很多信徒,說明他們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佛陀出世後,跟這些人交往探討,並親近過外道的師父,但最後都放棄了,因爲知道他們理念的錯處就是非因計因和邪因,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和內容。佛陀最後自悟的就是緣起法,所以他絕對是站在反對婆羅門的立場上,並一一厘清了六師外道不同的觀念,這個很重要。如果沒有了解和抉擇印度時代的宗教學說與佛陀所說的法有何不同之處,佛法就會與外道混淆不清。佛法在二叁千年的遷流變化中,已經融合含攝了外道的思想,如果不加以抉擇,我們又如何能學到正確的佛法呢?今天上課所講的東西,就是要讓大家明白佛法的根本建立在何處,明白佛法的主要思想和根本正見。即使爲了適應不同的民族文化,佛法在遷流二叁千年中會有些變化和方便,但根本的原則和理論卻是不能變的!如果變得與外道融合在一起了,那佛法還有什麼特質!
上一堂課我講過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偉大的佛法是佛陀在印度開創的,還産生了那麼多祖師級的人物,可是在印度流傳一千六七百年後,居然在本土真的滅(在中國興盛起來)了!就是因爲這個問題,使導師産生了極大的關懷,他要找出佛法流變和衰滅的原因,他知道即使有外在的壓迫和條件,但最主要的還是佛法本身的問題,于是就從法上去探討研究。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外在不好的環境和壓力會影響我們,但如果身體內部沒有生病和腐爛,是不會馬上就死亡的,所以不能怪外面的原因,其實主要還在于內部的原因。
導師探討佛法,溯源而上,回到佛法的源頭來看清真面目,由于這樣的因緣而深入佛法,抉擇法義,厘清抉擇了佛教二叁千年的流變,他的偉大智能都在這裏!現在我們講的就是源頭的部分,先明白法的源頭,建立了佛法的根本正見後,再回過頭來,才有能力抉擇佛法遷流過程中的流動變化。佛滅度後,部派佛教流傳了近五百年,之後大乘佛法般若經思想興起,一直到龍樹菩薩以中觀的思想破除了“有”“無”、“大”“小”兩邊的邪見,建立了佛法的正(中)道,這個時期佛教複興了二百年。導師把這個過程一一抉擇了出來,佛滅度後,佛教分成幾個派,慢慢的變成部派佛教的二十個部派。導師一一抉擇厘清了這些思想的變化演變:哪一個部派是在怎樣的思想觀念下産生的,後來的幾個主要體系是從怎樣的理念而轉變引申成大乘佛法的不同體系,中國八大宗的思想又是根據印度什麼樣的體系而來的。
通過這樣的抉擇,我們反省一下:如果也以導師的這個正見爲本而來抉擇,後期的大乘思想(包括中國的八大宗思想)有沒有符合佛陀的根本思想?其實這就是抉擇佛法是否正確的根本啊!佛法講的是因緣論,最後要破除的就是神教觀念的主宰、上帝、神、我、大我、梵天、靈魂的邪見,這是佛陀說法的根本精神。如果後期的佛法演變成與外道一樣的觀念,這就是流變的不正確的佛法了。不探源了解根本佛法的真相,又怎能去抉擇佛法這麼多宗派體系的理論呢?我們到底要從哪裏走進去?在佛法浩瀚的大海中,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彷徨和迷茫?現在普遍所看到聽到的是佛法的原味真精神嗎?我想很多人一定有很深很深的感歎:我們沒有擇法眼,所以看到的僅僅是佛法的外殼,看不到內在的精神,不知道什麼法門是究竟,什麼法門只是引導衆生的方便而已,而真正要解脫的人又如何抉擇修行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到底要歸依誰?到底要依什麼法門才能真正解脫受用?坦白講,居士能用功用心很不容易啊,出家人都不容易,更不要講在家居士了。
導師抉擇厘清了幾千年的佛法,讓我們現在有路可走,這就是我最感動的地方。爲什麼要弘這個法?爲什麼要抉擇這個正見?因爲這個對我們太重要了!如果沒有抉擇到正見,修行真可說是盲修瞎練,那就只能在信仰依靠裏,等人家救度,永遠只是一條哈巴狗而已,其他毫無辦法,是不是很可憐?今天抉擇到了正見,我們的內在就有方向,有方法,明白自己該怎麼做,怎麼修,這個太重要了!我們以前都好像在押寶似的:我碰到了這個師父,就押上去,師父是講正見的,那押寶就押對了;如果遇到沒有具足正見只講方便的師父,那你押寶就押錯了,也只好認命。如果兩個法師講得不同,衆生都是先入爲主:“這是我的師父,我當然聽我師父說的。”沒有正確的擇法眼,憑什麼來擇法?這樣是不是很危險?所以這個課程雖然是最簡單最根本的東西,卻是最重要的。明白了佛法的根本正見,自己有路可走可承擔,知道有沒有受用,不再受騙了。聽法學了正見,如果在生活中使用不上,在生命中體會不到,要學它幹什麼?應該是學了正見,就能在身心的接觸和生活中能體驗感受得到的,就像吃對了藥,身體的病很快就會好。
通過學法,我們的貪瞋癡煩惱和習性很快會淡薄,內心很快會轉化淨化,人格會提升,這是時時可以體驗反省的,這樣的受用自己最清楚,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所以學佛法有沒有受用,自己最明白。很多人學佛只是建立在信仰上,所以十年二十年後,煩惱貪瞋癡我慢依然如故,請問:這樣的佛法學它幹什麼?那不過是一個增上緣,結個善緣而已,對你的生死大事根本沒有重大的改善,那不是很冤枉嗎?了解這個,你們就知道正見的重要了。佛法中有個術語――無明,不了解一切法的真實相,不明白緣起的正見就是嚴重的無明。所以各位就要注意緣起法的重要性,從現在所講的無因邪因與正因,就可以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因緣。
“還有一類人,找不到世間所以滅的因果關系,就以爲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無因的、偶然的。這種無因論,到底是不多的;多而又難得教化的,要算非因計因的「邪因論」。佛法對于非因計因的邪因論,駁斥不遺余力,現略舉叁種來說:
一、宿作論,也可名爲定命論。他們也說由于過去的業力,感得今生的果報。但以爲世間的一切,無不由生前業力招感的,對于現生的行爲價值,也即是現生的因緣,完全抹煞了。若真的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由前生鑄定的,那就等于否定現生努力的價值。”
有些人認爲一切都是偶然的、沒有原因而有的,這叫無因論。這種人比較少,不過現代的唯物論就有這種傾向。非因計因的邪因論,就是把因講錯了,不是真正的因。現略舉叁種:
宿命論:我們年青時不相信命運,都懷有很大的理想抱負,在小學的命題作文“將來要做什麼”中,有的說將來要開飛機,有的說將來要做總統,還有的將來要做將軍,也有將來要做大企業家等,從小就充滿了理想,個個都有股子沖勁,懷抱著那麼大的理想抱負,絕對不相信命運。可是到中年後,一個個的頭都垂下來了,無奈呀!很多事是沒有辦法的,你的理想真的就能實現嗎?人生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事,如意的不過十之一二而已,一二與八九拼,如何拼得過?看看人生是痛苦煩惱不能如願的多。慢慢的,他不承認自己沒智能沒正見,不懂得條件的調整,不懂觀察這一切發生的原因,只是怪自己運氣不好,或者認定命運中派好賺多少吃多少,這就叫宿命(作)論。照宿命論的論調,我們的一切禍福都是前生已經注定的,請問:我們這一生還有必要努力奮鬥嗎?對前生影響到這一生,佛法確實也承認,但不是全部注定而完全不能改變的。比如說,我們之所以是衆生,是過去的因緣所致,如果說這一生都已經由前面的因緣所注定,那你未來還有解脫成爲佛菩薩的機會嗎?這樣不是每況愈下嗎?其實佛法講的就是因緣法的“不定”,因爲他一直隨著不同的因緣在變化——無常。過去的因緣條件確實會影響到現在,沒錯!但重要的是在于你現在有沒有了解真相,了解真相的人就懂過去的因緣,就會去轉化它而創造新的因緣,因爲因緣是時刻不停的遷流變化,舊的因緣還要加上現前的因緣,因緣之間有融合轉化的可能性。按照宿命論者的理論,我們永遠是衆生,哪裏能成佛?因爲過去的一切都已經規範好了麼。如果是過去所規範的,即使你成佛了,也不是你修來的,還是過去規範的呀,那過去的規範又是由誰來規範的呢?這不就是第一因的主宰!注意呀!宿命論在佛法的緣起論來看是講不通的,這不是真正的正因,這是邪見。
我們這一生雖然前面很辛苦,但我現在能發菩提心,將來就能解脫。年青時不懂得充實自己,每天只想過快樂日子,沒有充實自己的學識,沒有智能技術,修養又不好,在社會上不討人歡喜,沒有助緣,處處都是障礙,你不失敗才怪!但那也只是過去的因,如果碰到困難失敗和逆境,有了緣起法的知見,就會懂得反省,找出失敗的原因條件,就能轉化那個因緣條件。比如說別人讀書很辛苦很用功上進,所以學識學曆好,考上了律師或醫師,這個職業不但收入多,也被社會所尊重,條件就比我們好。而自己年青時不喜歡讀書不用功,現在什麼技倆都沒有,當然比不上人家。如果你知道真正的原因是由于過去沒有認真學習,現在想當醫生或律師也並不是不可能的:把當醫生或律師的條件列出來,你現在具備了幾個條件,還不足幾個條件,你有能力把那個不足的具備出來,就可以成爲醫師或律師了麼!所以了解緣起法就是要懂得一切法形成的因緣條件,成功與否就在于你是否認識到正確的因緣並改造它。
有人做生意做得很好,有人就做不好,我們不要光看外表,應該去了…
《解脫之道講記 a10 無因邪因與正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