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相的無知。
佛陀悟道後開示的就是四聖谛:衆生都在痛苦煩惱生死苦迫中,這叫苦谛;追尋其原因,這叫集谛;消除這些原因而得解脫,這叫滅谛;消除的方法,這叫道谛。對于人生現實的苦迫,必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後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消除它而徹底解決,這就是苦集滅道的內容和步驟。但是一般人聽到苦集滅道,往往會說:“那是小乘的啦”,而不知道這是佛法最根本的東西,離開了這些真實的內容和實踐方法,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如何解脫?坦白說,佛法講的是無我,破除的就是自性見(我見)。但是學佛修行,修到最後卻認爲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即使說什麼“清淨的我”,那跟外道又有何不同?哪裏還談得上解脫!不但沒有破除我見,還在增強我執,請問:你怎麼解脫?那不是跟外道完全一樣嗎!佛法根本的與世不共的特質在哪裏?就是無我!體證無我的人才能止息執著和貪愛,才能真正解脫涅槃。很多人都會恐懼:“解脫證入無我,不就是沒有“我”了嗎?那怎麼行!”你一定要有“我”,誰反對?不過那可是生死的根本喔!你一定要活在那個觀念中,那是你自己的事,痛苦是你自己痛苦,沒人反對你的。佛陀告訴我們的是真相,信不信是你自己的事情。其實在佛陀的年代,他是這樣對弟子們開示的:“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我講的法,你不要馬上相信,在自己生命生活中去驗證,等你體會到了,再相信。佛陀是這樣的科學化!沒有叫人家盲目相信崇拜,沒說過:你信我才得救。
如果碰到六師外道,不管叁七二十一,先相信了再說,那我們還爬得出來嗎
還能真正解脫嗎?任何一個宗教都是叫人先相信,甚至還有你不信就砍你,你不信就下地獄,那不是在恐嚇嗎?真理不是這樣的,就像現在學校教授的一些理論,在實驗室用科學理論程序公式經過實驗,等實驗的結果出來後證明果然如此,才能信服這是真正的知識。佛法也是一樣,如果叫你先相信,那就是迷信了。如果碰到一個邪見的人,我相信他,那不慘了嗎?如何抉擇他是最有智能的真正的明師、善知識?就是看所學的理論,能否在我們生命中印證、實踐而能受用?證實如此,我們才信。佛陀從來沒有叫人家迷信崇拜他,也沒有認爲自己是主宰的神和領導者,他說:“我亦僧數(是出家人中的一個),”就是這樣極其平凡的心。佛陀時代的僧團最民主化,我們現在還不如他們。佛陀的民主是有什麼事大家開會(羯磨),大家製訂出來的公約大家要遵守,犯了製訂的戒律,你要在大家的面前忏悔,由大家來決議。如果你不願意接受,不聽大家的勸導決議,就把你趕出去(叫默擯、擯除)。如果你犯錯了,願意在大家面前忏悔,在人們能原諒的某種程度下的忏悔後,就恢複清淨了,繼續過著正常規律的生活,這就是當時的民主。沒有說我有權,你要聽我的。佛陀的戒律,佛陀僧團的羯磨是真正的民主。他不是叫你先信仰,而是對大家指出,我說的法是宇宙的真理,你可以先實踐,等你體會到了果然如此時,你再信。這裏沒有一點迷信崇拜,沒有一點他力信仰。
《阿含經》裏可看到,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出家了(佛陀沒有怕兒子無後),他指導羅睺羅的方法與僧團的人完全一樣,沒有因爲是自己兒子而特別指導,沒有私下灌頂,給他六十年功力,一樣指導他爲衆生說五蘊法門。他的兒子聽後,馬上就去爲大家說五蘊法門。回來後,身爲佛陀兒子的他還是恭敬虔誠來問法,佛陀叫他再爲衆生說六處法門,他馬上就去爲大家說六處法門。這裏有一個含意,叫他爲衆生說法,就是要他對五蘊六處的理論進行不斷的複習,並且實踐到清楚明白才能有受用。現在各位來這裏上課,聽了佛陀指導的五蘊六處,如果你是哼哼哈哈聽過去就算,怎麼去爲衆生說?有人問師父:“我聽後爲什麼講不出來?”因爲你不熟悉不明白,不能融會貫通麼,五蘊六處對你來說,只是觀念上好象了解一些,其實不是真的明白。所以佛陀的善巧就在這裏,他用這種方法來指導他的兒子,羅睺羅就是依這樣的指導一一去體驗。講了六入法門回來後,又一心恭敬地請教。佛陀又讓他去說緣起法門,他又爲大家講緣起法門了。回來後,佛陀就問他:你從五蘊、六處、緣起法的宣講中體會到了什麼?羅睺羅回答:我感受到這些法門的深義是推著我們邁向涅槃解脫的,唯有透過這些,才能一步一步邁向解脫與清淨。佛陀肯定了他的體會。
由此而知,我們來聽法同樣如此。覺得師父講得很好,也感覺聽懂了,但是爲什麼不受用?佛陀爲什麼指導他的兒子爲衆生說五蘊、六處、緣起法?只要你有一點點不明白、不通達,有一點點疑惑,你就無法對大家演說。佛陀時代沒有書,無法照章宣讀,都是聽聞後憑著自己的理解,然後去指導別人,爲人宣說,那是口口相傳的。所以,“懂”是有很多層次的,不是只有信仰,還要去證明的。我們聽的法能否在生活中生命中去實踐體驗?如果不能在生命和身心中去體驗,學它幹什麼?佛法是非常如實的,不離開我們的身心和生活,使你能依法而實踐體證,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佛法是人人學,人人可以解脫的,這一點一定要明白!如果佛法沒有這個功能,沒有實踐性、實驗性,無法當下受用,那就不用學了!爲什麼?因爲單純講信仰,我們佛法這一套太慢了,不管是哪一個法門都要很用功去學,去實踐,還不一定能做得到。而別的宗教,只要相信他,就能到天國去了,多快啊!還有的說玄關一點,天堂就挂號,地獄就除名了。
佛法就是在破除這種迷惑的信仰,必須在你的生命中,身心生活中一一能實踐體驗,真的止息我們的痛苦煩惱,破除我執,能體驗到涅槃的真正清淨超越,這才是佛法的特質。最重要的還有衆生平等、人人平等。即使我們過去的惡業很重,還是有機會的,只要你發菩提心,同樣可以從業力的慣性中超越出來,慢慢達到清淨,所以衆生都能解脫,平等性是一樣的。這一點不像神教徒,你信就得救,不信就下地獄,多麼殘忍!佛法說,不管業力再重,只要你反省忏悔,發菩提心,一樣可以得救,可以解脫。佛法是建立在衆生的平等上,不是極端的神權,這一點大家要明白。
衆生的生死根本其實就是四識住這個因緣。不知道這個,我們從哪裏下手,從哪裏去解脫?先明白這個主題,後面會一一講清楚。講到“有情”二字,就是我們的五蘊身心而已。請看下面的圖:
“綜合此四識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蘊,這即是有情的一切。
┌物質………………… 色 ─┐
識所依住─┤ ┌情緒…………受 │
└精神─┤認識…………想 ├─五蘊
└造作…………行 │
識…………………………………識 ─┘”
識的功能分兩個部分――能住和所住(所住的對象)。色是識所住的物質部分;情緒的受、認識的想、造作的行是識所住的精神部分。識是能住的,前面四蘊是識所住的,五蘊就是識的能住和所住而已。所以有情的生命就是五蘊,離開五蘊外,沒有不變的神或叫作“我”的主體。因爲沒有一個人能超越識的能住和所住的範疇。如果離開佛陀所說的五蘊功能外,你還可以找出另外一個神我、不變的靈魂、永遠不變的主體,可以隨時來找我來理論。
下面談的是處觀,六(處)根的功能其實涵蓋在五蘊裏,只是進一步細細分別它的功能性而已。
《解脫之道講記 a6 蘊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