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一个实在的永恒不变的实体可得。譬如我们的色身,从小慢慢长大,然后变老,必然会坏(病、死)灭去,总有一天要分解、分散的,它有什么实在永恒性吗?接受了肉体会坏灭的事实,我们又不得不偏向于心灵,认为心灵是永恒不灭的,肉体坏了,心灵又去找另一个肉体,像换衣服换房子一样,把这个心灵当为实在的永恒不变的灵魂或叫“我”。佛陀认为这是神教者的神秘化,并没有这种实质的东西,佛法揭示一切现象都在迁流变化中――无常。所以一定要从动态的生命之流中去观察,不能用静止的解剖分析。动态的生命之流展现的就是生灭相,没有一剎那可以停止,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不停的迁流变化着,所以展现的就是生灭相。既是不停的迁流变化,在这个生灭相中,哪里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的东西?!
佛陀让我们观察五蕴,就是以生命现状和山河大地的事实真相,来破除外道想象、推理的一个外在实有的主宰或内在永恒不变的主体。佛陀以现实的身心现象来进行观察分析透视,不管是物质的色,还是精神的心都找不到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后面会谈及印度时代的宗教界根据什么理论来建立这些宗教思想,而佛陀是用什么方法觉悟的,然后从现实的身心及万法中去观察体证,来破除外道拟想的产物,使外道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现实。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一点,就不会跟一般神教者一样想象推理,认为外面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宰,或里面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或灵魂,就可以破除这样的邪见。注意听!在佛法来说,这样的观念就是邪见。听到这里,也许有人心里就会嘀咕了。其实,我们在传统中学到的是宗教信仰的观念,对佛法没有深入了解,不知道真正佛法的正见是什么,不明白什么是佛法与世与外道不共的特质。我们活在传统民俗信仰里面,以为那就是真相,其实是大错特错!正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去了解佛法的特质,所以只能在世俗的信仰、迷信中接受这些传统的神教观念。这也就是很多人虔诚行善布施,却仍然痛苦烦恼,不能解决对生死疑惑的原因所在。光靠信仰能解决问题吗?最后临终时,只有在依靠外力的寄托中,没有一个能真正安心的!
常人跟神教者所神秘化的有情,从佛陀的慧眼来观察是没有实性的,他只是能知所知、物质与精神的总合而已。听到这里你们也许会惊疑:佛法不是说有轮回吗?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自我,那谁在轮回生死?不要惊疑,待继续研究下去,大家就会明白:佛法的轮回观、业力观不是建立在我上。正因为无我才能轮回,如果有我是不应该轮回的。“我”是什么意思?就是真实常恒不变义。如果不依靠外面的条件,自己可以单独存在而永恒不变,那还会轮回吗?轮回就是不停在六道中生死变化,如果有独存而永恒不变的自体,那怎么轮回?正因为没有这种不变性、永恒性,所以才能产生缘起的轮回作用,这一点要注意,我们很少会这样去思惟。还有一些理论说:我们本来是佛,或者我们是从上帝那边来的,本来就是大梵天来的,都是清净喜乐妙乐的。如果是这样,还会轮回吗?能相信这种所谓的清净妙乐、喜乐吗?
我们来人间,哪一个是真正幸福快乐、永远都很满足的?哪一个人面对死亡能不恐惧?哪一个不活在斗争里?其实我们真的从来没有解脱过,才不得不这样相续的轮回不停。真正解脱者是断了生死轮回的因,所以不会再生死相续了。我们为什么还来这个人间受苦?因为从来没有解脱过!说“我们本来是佛,本来清净,由于一念无明而轮回”,请问:我们修啊修,又修到清净的地方了,然后忽然哪天一念又无明了,不是又要来轮回了吗?这样的“本来是佛,本来清净”的理论能成立吗?成佛了,清净了还会颠倒吗?还会颠倒的,那叫解脱吗?所以注意啊,很多理论是讲不通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很深的去分析过。
我们从小生活在社会习俗的模式中,熏染了神教的观念,活在这种神教的观念中,没有一天能解脱的!佛法就是要破除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佛陀是一个创觉者,他体悟真理后就解脱了,并把他解脱的内容和体验告诉我们,我们只要依着这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去学习并实践,同样可以解脱。佛示现在人间,与我们一样有五蕴六处,他就是在观察五蕴六处中去体会的,我们同样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去体会而解脱,一切就是这么的如实!佛并没有展现说他是佛、是主宰,让大家要拜他依靠他。他叫我们依赖的是法,是真理,不叫你迷信崇拜依靠他力。依靠人,人会死;依靠真理,真理普遍存在,所以佛法讲“依法不依人”,要依止法,不依止其它;还要依止自己,唯有自己的身心才能够自我观照,自我反省,自我超越。但神教者恰恰相反,他要你先相信他,依赖他,将来就能回到他的天国;不信他的,就下地狱!请问:这是什么样的慈悲?佛法讲的是平等,佛陀活在人间,与我们五蕴条件都一样,只是他放弃了人间的占有、爱染、贪欲,换来证得宇宙真理法则的正见。他是一个王子,生出来不要奋斗努力就拥有了一切。我们大家再怎样拼死拼活,拼它个七八十年都不一定能争取到他所拥有的。佛陀拥有足够的权利财富,天下都是他的,还有美女以及许多子女,然而他还是认为人生是苦迫的,于是放弃了一切的占有,远离了贪欲,才得到最后的正觉而解脱。悟道后的四十九年,每天依然日中一食去托钵。有好供养和精舍,即住在精舍吃好的;没精舍没供养时,与弟子们一样树下一宿饿肚子。佛陀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能从所谓的享受中超越出来,并说法来帮助所有众生同样和他有解脱的机会?到底是做王子幸福,还是悟道后幸福?我们每天拼死拼活的,拼到你临死的那一天,不管从名利还是个人的满足,有谁能超越佛陀原先的条件?即使争到了,还是佛陀要放弃的东西!即使成了亿万富翁或做了总统,要俊男美女都有,一百个孩子都当立法委员又如何?佛陀为什么放弃了这一切,悟道后四十九年直到入灭还是过那样的日子?什么叫真正的自在解脱、清净妙乐?他只是了解悟入了宇宙的真理而已。但我们恰恰相反,偏偏执着这个五蕴身体,非常爱惜它,明明知道它一定要老病死的,每天还是很执着。有的人虽然看得比较开,明白这个身体一要坏要死的,不能在这个世间上永存。仍然希望还有一个世界是美好的,“我”到那里去,那里比这里好。那个“我”是什么东西?求那边的享乐清净自在,求得来吗?真有这样的因缘吗?其实佛陀这里已经说得很透彻:当你执着有一个“我”时,永远不能解脱!那个“我执”就是生死的根本啊!众生之所以会执着而造业,致使轮回生死,全由这个我执而来。
“佛从慧眼观察起来,我们的五蕴仅是情识的能知所知,仅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合,离此经验能所心物的相依共存的活动,没有有情的实体可得。”这句话就是佛法最重要的一点:在破实有,破我见我执。佛法跟外道不同就在这里,佛法不承认有一个实在的永恒不变的“我”。后面会继续深入探讨,正因为空、无我,才能产生因果缘起一切万法的变化。千万不要以为没有“我”就没有因果,这里最容易错会佛法的深意。我们学到后面会解释得很清楚,知道因果的必然理则,明白是什么东西在轮回相续。
“五蕴说的安立,由「四识住」而来。佛常说有情由四识住,四识住即是有情的情识,在色上贪着──住,或于情绪上、认识上、意志上起贪着,执我执我所,所以系缚而流转生死。”
什么叫四识住?即五蕴中的识蕴对于前四蕴(色受想行)产生了染着系缚――住着。身心仅是物质的色与精神(心)的和合,但是识却对物质的色、情绪的受、认识的想、造作的思(行)产生了执着,产生执着后就被绑住了,所以叫系缚,由于系缚而起贪爱造业而生死流转。这就讲到了重点:我们的意识对于色受想行的功能产生了多么大的执着!每一个人稍稍反省反观,就会发现痛苦烦恼都从这里来,贪瞋痴也从这里来。所以《阿含经》说四识住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点。
“如离此四而不再贪着,即「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杂含卷三*六四经)。综合此四识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蕴,这即是有情的一切。”
众生在哪里染着?识对于前四蕴的染着,由此系缚而造业,就是这样的因缘。如果这个染着贪爱断了,我们的意识就不会住在哪一个方向地方了,不住时就是除欲、见法、涅槃。我见破了,贪爱止息了,一切的贪欲都止息了(即除欲),就看到诸法实相(见法),而进入涅槃寂灭,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控制了。这里点出了重点,后面还会一一分析具体的内容。众生为何生死轮回,如何才能解脱涅槃,当然有更深细的原因,后面会讲到十二缘起:众生之所以贪欲爱染,由于不了解五蕴的身心功能;再往前追溯,就是无明(即没有了解诸法真实相的智能),因而被自己身心的幻相所迷惑,在这里颠倒执着爱染,造了大我见,这就是生死根本。
佛陀时代的印度外道都建立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大我、梵我、清净的我),内在是我,内心的反射投射到外面就变成主宰,希望外面有一个大力的主宰。佛陀追根究底,发现了一个最主要的因缘(即众生贪爱、染着、造业的原因)是因为起了我见我执的实有感――希望永恒存在的意欲。那时的印度,很多外道及宗教界的思想,在这一方面特别发达。佛陀最初也是照这个观念去修行体会,结果发现即使禅定中最高的四空定(非想非非想定)都无法解脱。最后用缘起的观照才发觉真相,因了悟缘起而证道超越,他脱落的就是所有外道宗教里最执着的我见,这就是生死的根本,因为证到无我而超越出来了。所有的神教都不离我见的观念,佛陀悟道后开创了“无常、无我、涅槃”的三法印,破除的就是外道的我(自性)见。所以这里的我见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我见也是有原因的,往前追溯就是无明,即对真理…
《解脱之道讲记 a6 蕴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