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的思想與現實生活(中國人民大學演講)

  藏傳佛教的思想與現實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演講

  『 2011年3月17日晚上』

  各位老師、同學們:

  晚上好!很高興利用今天這個時間,跟中國人民大學宗教研究所的個別老師和學生,一起探討“藏傳佛教的思想與現實生活”。

  一、藏傳佛教的生活觀

  所謂的藏傳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從印度傳入藏地之後,在雪域高原形成的一個佛教支系。對整個藏地來說,藏傳佛教是藏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已融入了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宗教學、醫學、生命學等每一個領域,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相當于西漢至清朝之間漢地的儒教思想一樣。

  前段時間,我跟藏地及其附近比較有名的幾所大學——四川西南民族學院、甘肅西北民族學院、青海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四川民族大學的350多位大學生和個別老師,開了一些佛教研討會,用了七天時間深入探討佛教的有關思想,以及當代人們極其關心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欣慰地了解到,盡管當今物欲橫流、金錢至上,但藏地好多大學生跟漢地的大學生相比,仍然有著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從人生觀來看,99%的藏地大學生都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觀念,他們從小就祈禱觀世音菩薩,懂得一些佛教的道理。長大之後雖然前往不同的高等院校學習,但平時看見乃至一只螞蟻以上的衆生,臉上也會自然浮現出悲憫之情,竭力維護它的生命。

  在價值觀方面,這些學生大多數不是以追求金錢爲人生目的。大家都知道,現在漢地的許多大學生,從大一就開始盤算今後的人生之路——“我從學校畢業以後,怎麼樣買房子?怎麼樣買轎車?怎麼樣成家立業?……”他們把成功與金錢劃上等號,覺得有了財富,人生就很輝煌;如果沒有錢財,那是最沒有出息的人。因此,他們對金錢有著特別強烈的貪著。

  而現在藏地的很多學生,隨著經濟浪潮的沖擊,雖然也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改變,但他們最希求的並不是金錢,也不是外在物質。那是什麼呢?是想把本民族有價值的思想文化,繼承並加以弘揚,同時,對自己內心的慈悲、智慧、知足少欲也極爲重視。

  所以,從我接觸的藏地知識分子來看,他們希求的快樂,不完全建立在物質上,相當一部分人都認爲應當從內心去尋找。在這一點上,藏傳佛教的確功不可沒。

  二、藏傳佛教給人類帶來的利益

  1、具有無與倫比的內在科學

  那麼,藏傳佛教的思想,歸根結底是什麼呢?就是釋迦牟尼佛提倡的“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種思想對整個人類的意義不可小觑,尤其在內在科學方面,藏傳佛教有著極大的貢獻,並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高度認同。美國哈佛大學的赫伯特•班森博士(Herbert Benson, M.D,1935-),就曾明確地說過:“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內在科學文明,這即是藏傳佛教。它對心智影響身體的潛力之了解,西方是望塵莫及的。”鑒于此,國外不少人都抛棄了自己的工作、抛棄了成功的事業,前往雪域高原鑽研藏傳佛教的教義。

  而今在漢地,不管是漢傳寺院,還是學佛的信徒,也都特別希求藏傳佛教。在我所了解的範圍內,漢地有數不勝數的知識分子,紛紛前往藏地求法。我以前編過一部《智海浪花》,就講述了125位知識分子學佛的心路曆程,其中包括清華、北大等高校的教授和大學生。通過他們的學佛經曆可以看出,現在相當多的人對藏傳佛教極有信心。

  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東西方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物質的畸形發展已經生厭,轉而對藏傳佛教日益重視起來。哥倫比亞大學的羅伯•索曼博士(Robert A. F. Thurman,1941-)曾說:“藏人今日對世界的最大獻禮,就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內在科學知識,以及由此推究出來的整套人類心智轉化術。”

  像上個世紀70年代,著名的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1939-1987)將藏傳佛教帶到了美國,成爲藏傳佛教弘揚歐美的第一人。他在美國創立了那若巴學院,使藏傳佛教在該地迅速風靡。隨後又以此爲基地,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成立了一百多個禅修中心。1993年我曾去過那裏,見到不少外國人都在學習佛法、研究佛法。這些中心的生活與修行方式皆不相同,上至美國總統府,下至吸毒的嬉皮士,當時都在那裏學習,接受藏傳佛教的教義。後來第十六世噶mb也應創巴仁波切之邀,前往西方弘揚佛法。

  所以,從公正、客觀的角度來看,藏傳佛教有許許多多使人內心健康、幸福、快樂的殊勝妙藥,這些妙藥從世間層面來講,則被稱爲最先進的心理學。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寇曼博士(Daniel Goleman,1946-),也曾宣稱:“在西藏佛教裏,有整套富麗堂皇的內在科學。”“我確信在東方心理學中,西藏佛學是最優異的例子。”

  我以前在讀書時,對心理學就非常感興趣,但翻閱了大量書籍,也找不到滿意的答案。于是我專門買了郭沫若曆時15年翻譯的《生命之科學》,有厚厚的叁大本書,涉及了生物學、心理學、植物學等方方面面……當然,那個時候自己思想不成熟,對很多問題想得特別簡單。直到後來學了佛,通過對比世間和出世間的理論,才發現藏傳佛教對心理學的揭示最爲透徹,依靠它的指導,定會給人類帶來真實的利益。就像現在的一些佛教徒,或者研究佛教的知識分子,他們依靠認真研究和修行,通達了佛教的甚深內涵後,內心所得到的快樂、平和,遠遠超過了外在物質上的刺激。

  2、不可思議的虹身成就

  當然,藏傳佛教還有許多更甚深、更神秘的領域。假如你有機會前往藏地,修學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或者加行修法,對你帶來的利益會無法言喻。不但今生的各種壓力可以輕而易舉解決,甚至當你離開這個世間時,還有可能成就特別殊勝的“虹身”。

  虹身成就,恐怕你們有些人從來也沒聽說過,但它所表現出來的神奇,令東西方各國的研究者驚歎不已。1955年,甘孜州德格地方有一位老人,他對叁寶的心非常虔誠。由于家境貧寒,他每天靠刻觀音心咒勉強維生。雖然白天他整天工作,但晚上還堅持禅修,一天只睡兩叁個小時。後來他在德格的瑪尼岡果去世,7天之後,家人驚奇地發現,除了指甲和頭發留下外,他的肉身竟然沒有了,已經虹身化爲光了。這個現象被當地許多人親眼所見。

  還有1958年,當時正逢解放期間,藏地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一位法師叫才旺仁增,他被關在監獄裏,有一天要拉到會場上批鬥。有五個當兵的把他從監獄中押解出來,因爲他腿腳不便,只能騎在一頭牦牛的背上。快到批鬥現場時,突然刮起一陣猛烈的狂風,士兵個個睜不開眼睛。狂風止息之後,士兵們定睛一瞧,牛背上早已不見法師的身影,他在幾朵彩雲的簇擁下飛升入空,空中傳來他誦蓮師心咒的聲音,聲音越來越遠、越升越高,直至最後消失在虛空中。後來,這些人在批鬥現場不敢明說,只好說人在途中死了,屍首也已掩埋。

  目睹這一事件的人,有些到現在還活著。我們學院有一位慈誠羅珠堪布,就特意從四川趕往青海,一個一個去專門采訪。這些人都感到特別稀有,但當時因形勢所迫不敢承認,到現在才坦白地把事實講了出來。

  1998年,新龍也有一位阿曲堪布,成就了無余虹身,圓寂後連一根毫毛都沒有留下。我們學院的法師也親自去了那裏,對現場所有的人都作了采訪,最後證實這一切真實不虛。

  當然,這種現象在藏地來講,非常司空見慣。很多藏族人都相信,只要自己虔心修持佛教的法理,以後出現各種瑞相、各種成就相都不足爲奇。而在漢地,像濟公和尚這樣的成就者比較罕見,所以人們對他的行爲感到新鮮,進而褒貶不一,有正面的贊歎,也有反面的評價。可是在藏地,具有如是稀有成就的人非常非常多,好多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過,也不排除有些人明明沒有這種境界,卻故作高深、裝模作樣,爲了贏得名聲或獲得財富,以種種目的做不如法的行爲。盡管如此,這也是他個人的問題,而不是佛教的問題,真正的藏傳佛教是沒有任何弊病的。

  如今漢地很多寺院的高僧大德都承認,藏傳佛教存在著非常深妙的講辯著、聞思修傳統,可令我們有系統、有次第地修學佛法。如此傳承圓滿、曆史悠久的佛教體系,至今在雪域高原上完好無損,以此也吸引了無數佛子。就拿我們佛學院來說,每次開法會時,漢地來的知識分子特別特別多,有時候管理起來都比較困難。

  不過,作爲知識分子,他們希求的目標,跟一般老百姓或不信教的群衆完全不同:第一、他們對理論的研究能力相當強;第二、他不可能輕易相信任何一門知識,除非有確鑿可靠的依據,自己才會試著接受,並貫穿于生活實踐中。

  所以,現今很多高校的教授、大學生,將目光投注于青藏高原這片神聖、清淨、古老的土地,也不是心血來潮、無緣無故,而是它確實有種吸引力。什麼樣的吸引力呢?藏傳佛教中,既有無上的智慧,也有無偏墮的慈悲,這種大愛不分國界、民族、地位、貧富。只可惜有些人因爲福報、信心等關系,不一定願意接受它而已。

  叁、我們每個人應具足正見

  在座的各位,不管你修學藏傳佛教也好,還是對它只停留在研究層面上也罷,都應該樹立正確的見解。《涅槃經》說過:“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一個人光有信心、卻無智慧,這種信心就是迷信,只能徒增自己的無明愚癡;光有智慧、卻無信心,這種智慧會成爲傲慢的資本,最終只能增長無邊的邪見。因此,“信解圓通,方爲行本”,只有具足信心和智慧這兩者,才是成就一切事業的根本。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只有智慧而無信心,由于缺乏因果觀念的約束,聽說學校裏有人動…

《藏傳佛教的思想與現實生活(中國人民大學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