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的詩怎麼看待?
答:我很喜歡倉央嘉措的詩,在讀的過程中有兩種感受:第一種,倉央嘉措是非常偉大的一位詩人,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以人們特別執著的感情爲切入點,逐漸將我們引入看破、放下、自在的境界。
還有一種,從倉央嘉措的密傳或傳記來看,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他仍灑脫地面對現實。當飽受各種挫折時,不但沒有怨天尤人,被痛苦打敗,反而還能寫出那樣的詩歌,描寫心裏最微妙的境界,如此高尚的情操非常值得贊歎。
倉央嘉措的情歌,實際上有外、內、密叁層意思。世間人大多只懂外層的意思,覺得這適合在家男女的心意,卻不知它裏面還有更深的修行教言。
(十四) 問:我是河海大學通信系的一位老師,今天特意到這裏來聽您開示。我有個困惑很久的問題:現在國家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包括我自己也感覺到,好像人們內心卻越來越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這不僅僅是一兩個國家的問題,而且也是個全球問題。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包括2010年美國幸福指數的統計顯示,跟十年前比起來,現在美國人的痛苦指數增加了兩倍。所以,當人們把金錢或物質視爲成功的象征時,道德觀念定會越來越下滑,自己的欲望日益熾盛,內心也會越來越痛苦。
所以,我很喜歡藏地的生活,雖然有些地方比較偏僻,物質生活水平也非常低,但人們內心卻自由自在、特別悠閑。而剛才在演講開頭我也說了,這裏的建築雖然越來越高,跟十年前相比,有截然不同的發展和變化,但人們內心的道德不知有沒有提升?這也是在間接暗示,跟十年前比起來,有些人現在可能很痛苦。
人們之所以如此痛苦,關鍵是因爲缺乏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有了這兩者的話,在物質發展的同時,大家就有種滿足感、知足心,到了一定的時候,會適可而止、隨緣而轉,而不會一直去拼命貪求。所以,若想消除當前人們的內心困惑,我個人覺得,儒教做人的道德和佛教提升智慧的信仰,都是不可缺少的!
(十五) 問:我是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博士。請問,佛法有一個“空性”的概念,但現代與古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在這樣的時代中,空性觀怎麼很好地培養起來呢?
答: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時代,佛教的空性觀都不受影響。
如果你真想培養佛教的空性觀,我建議最好學習一下龍猛菩薩的《中觀根本慧論》、月稱菩薩的《入中論》、聖天論師的《四百論》。這叁部論典學了之後,你對萬法皆空會有一定的認識,在這種見解的前提下,面對現實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我經常在想,現在人們忙忙碌碌,如果對佛教的空性觀能有所認識,那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也不會如此痛苦掙紮。所以,很希望大家在面對生活的同時,也學習一些加持非常大的空性教理。
(十六) 問:我是南京大學哲學系的博士。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時,通常是以包容別人而收場的,但對方往往不理解,反而認爲我很傻,這樣我就很郁悶。怎樣才能在我包容別人與我不郁悶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呢?
答:這種現象在當今比較常見。包括有些人學儒教思想,懂禮貌的話,有些老師和學生就常欺負他。現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對善良都帶有蔑視態度,所以,極個別人行持善法、包容他人,不一定會受到認可。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抛棄自己的善良、包容。
藏地曾有一位偉大的佛學家,叫麥彭仁波切,他就說過:“縱然整個大地遍滿惡人行持惡法,我也不會改變自己高尚的行爲,要如淤泥中的蓮花一樣清淨。”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別人認爲你很傻、很蠢,你也會覺得問心無愧。只有這樣,不管你自己還是這個社會,將來才有一點希望。
(十七) 問:我是金陵科技學院的學生。佛陀當年根據衆生的不同根基宣說佛法,可我們一般人沒法單獨見到上師,跟隨在上師身邊學習,只能聽上師給很多衆生宣說佛法,那怎樣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修法呢?
答:最主要的是看你對哪個法有信心、有興趣。如果你對《金剛經》、《妙法蓮華經》或者禅宗有極大信心,則說明你跟此法有殊勝的緣分,可以選擇這樣的法門來學習。
問:有時候上師講的教言,我自己去做時,感覺力不從心,那該如何對待呢?
答:在學佛的過程中,常會有人感到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提前要有思想准備,明白學佛修法的道路非常艱難。
同時,要經常祈禱上師叁寶。一個人的修行要想圓滿,其實也需要一定的福報。沒有福報的人,不論是弘法利生,還是自己修行圓滿,都會障礙重重,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廢。所以,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一定要祈禱諸佛菩薩加持。
還有,必須要有堅定的誓言,無論遇到什麼違緣和挫折,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有了這樣強大的心力,違緣魔衆才無法摧毀你,也不會有可乘之機。所以,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每個人應當發廣大的誓願,以一種堅定不移的心來攝持,這一點極爲重要!
主持人結語:
感謝仁波切慈悲和智慧的流露!同學們也很踴躍地問了很多問題。
今天在這樣一個衆緣和合的晚上,我們有幸聆聽了古老的智慧“佛法的生命科學觀”,仁波切還以親身經曆和體驗來啓迪大家,相信各位內心都得到了佛法甘露的滋潤。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們身心的和諧、生命的提升有很大裨益。同時,由個人身心的和諧而到家庭、社會的和諧,由此也可以有益于和諧社會的建造和世界人類的和平。所以,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仁波切,並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仁波切再次到來!
同時,也感謝今天在座的各位南京大學的老師和同學,以及來自其他學校的老師、同學和有心人士!因爲大家善妙的衆緣和合,圓滿成就了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夜晚。希望今天這樣一個夜晚,可以開啓我們今後人生的佛法之旅、智慧之旅、慈悲之旅、究竟安樂之旅。謝謝!
《南京大學博士論壇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