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樹立佛幢 千秋萬代▪P2

  ..續本文上一頁到的話,光是注重外在形象,只不過是在做善事,而非真正的弘揚佛法。 其實,我們在各個城市建立道場不太現實,政府也不一定會批,而且人生如此短暫,幾十年轉眼就過了,把精力都花在建築上很可惜。在我的一生中,雖然修行很差,這不是說謙虛話,但能在喇榮住二十多年,還是很有福報的。我還能活多久也不好說,所以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每個人要建幾座寺院,恐怕有一定的困難。但就算做不到這一點,至少也應在臨死前留下遺囑,對菩提學會未來的事物有個交代。 就像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他于1833年出生,活了63歲。他死時留下900多萬美元,遺囑中交代用這些財産設立“諾貝爾獎金”,頒發給在和平、文學、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這五大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如今他雖已離開這麼多年,但這個願望長存不衰,他所設立的獎金也成了國際上的最高榮譽。同樣,我們作爲佛教徒,《修心門扉》裏也講了,臨死時不要有很多遺囑:我的家産怎麼處理?房子怎麼處理?車怎麼處理?銀行卡怎麼處理?……這些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最重要的是應該想到,我們的學會如何讓它發展下去。 在這方面,我自己也有一些安排。比如負責人方面,對衆生和佛法有幫助的大小負責人可以連任,但如果是自私自利,一切只爲了自己的利益,這種人要考慮換掉,以後通過民主選舉或大家商量,選出真正對衆生和佛法有利的人來發心。這一點,你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不要認爲:“學院弘法部的人員自會安排,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成員,沒必要去操心這些。”不能這麼想。 我本人通過再叁觀察、深思熟慮,確實覺得今後無論發生什麼事,各地菩提學會不能隨便解散,這也是我最大的願望。其實,組織的定義,就是安排、整頓使成系統。學佛組織若能系統化、規範化,對你們來講也很方便。以前沒有組織的時候,你們在城市裏就算想聞思,也很難找到機會,我不可能來到你們面前,給你傳一遍《入行論》,給他傳一遍《入行論》,這樣的話,我變成幾萬個也不夠,而如今有了一些組織,大家就有共同學習的機會。我不是拼命贊歎藏地如何好,但你們也可以看一看,就拿色達來說,不到5萬人的小縣城裏,寺院就有將近20多座,而這些大大小小的寺院,對周邊所起的作用不可思議。假如菩提學會也像這些寺院一樣,能在各大城市裏長期生存,那麼再過叁十年,它所起到的作用,會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大家在這方面一定要觀察、一定要發心! 有些人可能想:“像我這樣低劣的人,又沒有什麼智慧,對此肯定無能爲力。”那也不一定,只要你肯發大心,就算只有一個人,也照樣可以把佛法發揚光大。記得《雜寶藏經》中有一個“小鹦鹉救大火”的公案:一天,郁郁蔥蔥的森林裏起了大火,熊熊的烈火包圍了整座森林,鳥獸全部陷在裏面,無法逃命。有只小鹦鹉(佛陀前世)在遠遠的地方看見了,立刻飛到那裏救火。它到溪邊將自己的羽毛沾濕,再飛到森林上空,把翅膀上的水灑到森林裏。它這樣來來回回,飛了幾百趟,以此精誠的悲心,感得帝釋天宮大震動。帝釋天以天眼觀察,發現了小鹦鹉的舉動,于是問它爲什麼做這樣的傻事。小鹦鹉回答說:“雖然我力量很小,翅膀上的幾滴水很難熄滅大火,但我有一顆堅強的心,依靠精勤不懈,必定能把火撲滅,即使折斷翅膀也不會停止。”帝釋天聽了非常感動,爲它降下大雨,熄滅了熊熊烈火。因此,只要有這樣的心力,即使你是微不足道的普通居士,也可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 以後,我們在菩提學會和其他學佛小組裏,會建立一些愛心行動小組、臨終助念團、少兒讀經班,這些表面上可能十分平常,但它起到的作用非常大。由于我一個人的身體、精力、智慧有限,又考慮這個、又考慮那個,確實力不從心,所以你們每個人都要有責任感,在這種責任感的推動下,讓我們的傳承流傳百世,應該沒有問題。 希望大家能主動建立我剛才說的這幾個組織,到時候哪裏有病人、哪裏有可憐人,就應力所能及地自願去幫助他。衆人的力量很強大,包括近年來建經堂、修寺院、共同學習,我一個人根本沒辦法,許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當然,努力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中間肯定會遇到挫折,但在這個時候,不要隨隨便便因此而倒下。要知道,一個人活在世間,不可能不遇到違緣,畢竟這裏不是極樂世界,也不是清淨刹土,在凡夫人的群體中,遇到各種事情在所難免,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堅強起來,依靠心力戰勝一切困難。 關于這一點,我比較欣賞美國總統林肯,雖然他是世間人,但他認定目標、永不退縮的精神,我們佛教徒也值得學習。1831年到1860年這叁十年中,林肯經曆了多次挫折[ 以下是林肯入駐白宮前的簡曆: 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産了,後花了16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爲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爲選舉人——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卻死了,他精神崩潰,整整六個月臥床不起。然而面對這一切,他並沒有妥協放棄,最終依靠頑強的意志,成爲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既然世間人爲了達到目標,都可以戰勝各種困難,那我們爲了弘揚大乘佛法,遭遇各種坎坷、不順時,不能以此 而一蹶不振,務必要以英勇無畏的精神勇往直前。 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無論居士還是出家人,都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你是個普通人,但只要有了強大的心力,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其實,有了組織的話,每個人哪怕一年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也有成千上萬件好事,這在菩提道中很有意義,大家千萬不要輕視。所以弘揚佛法要靠大家,各地組織一定要不斷建立、不斷完善,即使極個別重要人物離開了,菩提學會也不能受到任何影響。 我經常都會想:法王如意寶創建學院非常不容易,盡管他老人家是聖者,本性上不會有痛苦,但從顯現上看,自學院初建直至今天,經曆了無數風風雨雨、千難萬險。所以法王的色身離開我們後,這六年來,我不能以其他方法報答上師,唯有一心一意地爲學院做點事情。法王在清淨刹土中,始終會以慧眼關注著學院,因而我報答師恩的唯一方法就是這個,除此之外,用金錢來供養上師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即使法王已經離開了,但學院是非常好的佛教組織,有這麼多出家人和居士,不能讓它輕易解散了。倘若法王一圓寂,學院馬上就解散,你們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學佛因緣。 因此,在座的道友們,一定要把弘揚佛法放在生命中最主要的位置上。有些人認爲金錢最重要,有些人認爲家庭最重要,有些人認爲地位、名聲最重要,每個人的價值觀雖不相同,但我始終覺得,佛法如意寶在全世界得以弘揚,才是最重要的,這對人類的利益無窮無盡。因此,大家一方面要自己全力以赴地聞思修行,同時有了能力的話,應當竭盡所能地弘揚佛法。當然弘揚佛法需要諸多因緣,包括自己的發心力、共同的凝聚力等等,但只要有了這顆心,一切條件都是可以創造的。 以上是我強調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們以前學過的經論教言,不能像猴子掰玉米一樣,學了新的就忘了舊的。現在有些人總是喜“新”厭“舊”,這種行爲不太好。(我們學院這麼多年來,每天念誦的都是一個。)近兩年來,我給你們講了許多有意義的開示,比如放生的功德、轉經輪的功德、觀音心咒的功德,以及吃肉的過患、喝酒的過患等,對此應該要長期學習,不是學過就不必再看了。這些內容,有些人並沒有懂,不懂的話,就要不斷地看,看明白後還要真正去行持。譬如放生,每年都不能停止;還有念佛法會,也不是剛開始積極地念幾遍,過兩叁年就抛之腦後了。做人必須要穩重,否則,不管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幹什麼都不會成功。 包括以前學的《入行論》、其他上師傳過的法,也不能隨隨便便忘掉。有些人今天學一個儀軌,明天見另一個上師就把這個儀軌扔了,然後跟著他去,過段時間沒有新鮮感了,又把這個上師的法舍棄,再尋覓另一個新上師……這種人最終得到的是什麼?只是最後一個上師的傳承,但即便是這個傳承,不久的將來他可能也會舍棄,這是不行的。雖然從世間角度講,信仰都是自由的,你拜哪一位上師、接什麼傳承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天天換來換去,還是應該穩定下來,否則,最後將一無所獲。 有些人因爲思想比較複雜,或者受到各種文化沖擊,常常沒有方向感,這一點不值得贊歎。我個人而言,在學院呆了這麼長時間,雖然聽說過很多善知識,對他們的行爲、成就、弘法利生也非常有信心,但我只是學我的,對自己的法已經很知足了,從來沒有換來換去,最後讓自己找不到方向。 當然,我也並不是讓你們不要依止很多上師。你如果能觀清淨心,就像阿底峽尊者一樣,那依止的上師應該多多益善,你一輩子依止多少,我都沒有意見。但如果沒有清淨心,依止的上師還是越少越好。 要知道,我們並不是得個灌頂便馬上成就了,佛法還是要靠上師傳講,傳完了以後,自己必須要實地串習。盡管禅宗、密宗的曆史上,也有些弟子被上師敲一下,當下就豁然大悟了,但現在末法時代的衆生,不一定是這種根基。所以,我們應把自己當作普通根基來對待,不要認爲自己是真正的頓悟者,否則對修行不一定有利。 總之,希望大家不要一味地追求新事物,而把以前學的忘得一幹二淨。尤其是使用轉經輪,應當成爲你們的長期習慣,我不可能今天講一次轉經輪的功德,明天又講一次轉經輪的功德,講了一次以後,你們就應在實際行動中去做。我看今天很多居士手裏沒拿轉經輪,可能是你們覺得路上很重,或者乘飛機不方便,對此我也能理解,但你們在家裏學習時,一定不要忘記用轉經輪。 我以前也說過,法王如意寶接近圓寂時,在“極樂法會”上留下了四個教言:一、盡量守持一分戒以上的清淨戒律(這一分戒主要指不殺生),假如一分戒也沒有,就如同萬物生長沒有大地一樣,一切功德就失去了所依;二、以自私自利心攝持的善法,功德不大,一定要發菩提心,爲天下無邊的衆生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而行持善法;叁、經常使用轉經輪(不管是見到它、接觸它、憶念它,這個功德都相當大,我也翻譯過這方面的教言。現在藏地、漢地的很多人,都會使用轉經輪,聽說有些人去商場買東西時,也拿著轉經輪到處逛,很多人都用怪怪的眼光看他。但這樣也挺好的,別人不理解不要緊,米拉日巴曾說過,他的苦行世間人不理解,反而認爲很可憐,他覺得世間人也很可憐,爲此唱了一首道歌);四、誠心祈禱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最近在傳講《極樂願文》,裏面的內容非常殊勝,不知道你們感覺如何。有時候就像吃飯一樣,我覺得很好吃的,別人卻不一定這樣認爲)。希望大家盡量行持法王的這些教言。 同時,我們學院還有叁個原則,一是清淨戒律,二是團結和合,叁是聞思修行。學院這麼多人集聚在一起,目的就是這個,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倘若你沒有清淨戒律,正如剛才所言,一切功德無從生起,作爲在家人,要有在家人的戒律,不能天天破壞別人家庭、偷盜財物、做非法事,每個人應該做個比較合格的居士;倘若沒有團結和合,單位與單位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包括學會中人與人之間,也會經常互相爭執、打架,故一定要修安忍心;倘若沒有聞思修行,對自他不會有真實的利益。現在有些人說不需要聞思修行,只要上師傳個竅訣,立即就會開悟,聽起來倒很舒服,實際上會不會這麼簡單?我有點懷疑。盡管也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具足信心的弟子與真正成就的上師這兩個因緣聚合時,只要上師的一個直指教言或簡單話頭,即可令弟子當下頓悟,通達一切萬法,這種現象有是有,但對現在的普通根基者來講,則務必要以次第性來修學,這一點很重要! 我對今天來的居士,大概就講這麼多,下面給你們念一些佛號和發願文來種下善根: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寶髻佛!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釋迦牟尼佛!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藥師琉璃光佛!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無憂最勝吉祥佛(藥師七佛之一)!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法海雷音佛(藥師七佛之一)!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藥師七佛之一)!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藥師七佛之一)!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藥師七佛之一)!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等同恒河沙數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 願我乃至生生世世中,獲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願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願我能令上師生歡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 願我悟法後修精華義,彼生越過叁有之大海; 願我能爲衆生傳妙法,成辦他利無有厭倦心; 願我能以無偏大事業,令諸有情一同成正覺。 生生世世不離師,恒時享用勝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唯願速得金剛持。 菩提心妙寶,未生者當生, 已生勿退失,展轉益增長。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蓮師心子降魔金剛尊,化現列饒朗巴遊舞身, 多聞教證功德悉圓滿,晉美彭措足下誠祈禱, 意續密義加持入心間,心意融合一味祈加持。

《樹立佛幢 千秋萬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