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五蘊論講記▪P27

  ..續本文上一頁以煩惱叫取。那麼這個煩惱跟這個五蘊打了交道,或者是煩惱生五蘊,或者是五蘊反過來,又長煩惱,或者是煩惱把五蘊管起來了,五蘊屬于煩惱所統帥。那麼這些都叫“五取蘊”,這叁個意思都可以通。

  簡單的話,五蘊裏邊夾雜著煩惱就叫“五取蘊”。五蘊是一個法,它可以是善的,就是清淨五蘊;也可以是染汙的,那就是“五取蘊”,夾著煩惱的。一個是不夾煩惱,無漏的。夾了煩惱,就有漏了,有漏的五蘊叫“五取蘊”。無漏的五蘊叫清淨五蘊。

  “謂此纏縛”,這個五個蘊把我們捆起來了,在輪回叁界受苦,這就是貪的力量。貪把我們捆起來了,貪這個煩惱,昨天我們講過,投生,主要是貪。欲界投生,是淫欲貪。色界、無色界投生,對處所的貪。都是還是貪,一個是高級一點的貪,一個是卑鄙的貪。但是,總不出貪的範圍。所以說這個貪心一來,生死輪回就脫不了。脫不了生死輪回,就要受苦。所以說“由愛力故,生五取蘊”。

  在某一部,好象是經部,我們講集谛,一般有部的普通的,集谛就是煩惱跟業,所有煩惱都在集谛裏邊。但是經部,好象哪一部,它的集谛就是一個,這個“愛”——貪,因爲這個力量特別強,所以說把這個突出,集谛就是這個東西。

  再麼,這句話也是突出這個,“由愛力故,生五取蘊”,因爲你有愛的力量,就是貪的力量。貪,就是愛著,愛著之後,本身是已經煩惱了,再可以輾轉地生出煩惱來,“五取蘊”。這是煩惱生五蘊,五蘊反過來又流轉生死,又生煩惱,這個互相地增長,就是惡性循環了,越來越多。這是這個“貪”。

  瞋心所

  雲何爲瞋?謂于有情,樂作損害爲性。

  【廣】 雲何瞋?謂于群生,損害爲性。住不安隱、及惡行所依爲業。不安隱者,謂損害他、自住苦故。

  “雲何瞋?謂于群生,損害爲性”,對有情,群生---有情,各式各樣的生,胎卵濕化,天上地下的,這些,能夠損害,對他傷害。“住不安隱、及惡行所依爲業”,我們還要講《五蘊》的,先念一下。反正我們兩本對照念,這樣子一講,兩本都講過了。如果只念一本,另外一本就沒有講了。

  《五蘊》裏邊,“雲何爲瞋?謂于有情,樂作損害爲性”,那麼這裏兩本一對照就有好處,“群生”就是“有情”,這個就對出來了。他說“于群生,損害爲性”,他說是“于有情,樂作損壞爲性”,那麼這個意思還是《五蘊論》還詳細一些。不但是“損害”,“樂作損害”,歡喜害人。

  我們說有的,在我們好象看到有書上就是說,有些人歡喜看血,對出血,他就高興。把人家傷害了,血弄出來了,殺了人了,或者打傷人了,他就高興。這些就是人家說阿修羅投胎的,歡喜鬥爭的,歡喜打、殺這些的。那麼是有這些人的,他歡喜看這些事情,他損害人家,以此爲樂。

  那麼這裏我們就看《廣五蘊論》了,“住不安隱,及惡行所依爲業”。在《五蘊論》裏邊,業就不說了,它就是舉一反叁。那麼這裏,幫你更詳細地說一下。“住不安穩”,你損害了人之後,自己心裏不安穩,當下你心裏不會安穩的。殺了人的人,或者做了壞事、損害人家的人,他心裏總有一個歉然。總是自己心裏恐怕人家來抓他,或者怕人家來報複,總是心裏是不安穩。

  那麼“惡行所依爲業”,有了這個瞋心呢,他要做壞事,就依它而生了。什麼叫“不安穩”呢?“謂損害他,自住苦故”。因爲你損害了他之後,自己身心熱惱,心不安穩,這個是必然的。我們說,自己對一切人友好的人,身心坦然。你對人家有不好的,你至少要恐懼人家來報複,這個就不安穩了。那麼是我們說自己的心,還有反應。你殺了人之後,他會在一定的時間有恐怖感,假使晚上沒有人的時候,他就有一個恐怖的心自己就生起來了。爲什麼?他做了壞的事,他自然有這個反應。還有,有的人相信鬼的,就怕鬼來報複;不相信鬼的,想公安局來抓他,等等,總之心不會坦然,受苦的,這是瞋心的業用。

  “貪”、“瞋”,這個“癡”是“無明”,他擺在後邊。那麼貪瞋兩個講了之後,他把“慢”講了一下。我們就看“慢”。

  慢心所

  雲何爲慢?所謂七慢:一慢、二過慢、叁慢過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雲何慢?謂于劣計己勝,或于等計己等,心高舉爲性。

  雲何過慢?謂于等計己勝,或于勝計己等,心高舉爲性。

  雲何慢過慢?謂于勝計己勝,心高舉爲性。

  雲何我慢?謂于五取蘊隨觀爲我、或爲我所,心高舉爲性。

  雲何增上慢?謂于未得增上殊勝所證法中,謂我已得,心高舉爲性。

  雲何卑慢?謂于多分殊勝,計己少分下劣,心高舉爲性。

  雲何邪慢?謂實無德,計己有德,心高舉爲性。

  “雲何爲慢”,所謂“慢”,就是憍慢。憍慢,我們一般說憍傲就行了,但是法相裏邊分了七個“慢”。一個是“慢”,二是“過慢”,叁是“慢過慢”,四是“我慢”,五是“增上慢”,六是“卑慢”,七是“邪慢”。 《俱舍》裏還有九慢的,七個慢還不算,還有九個慢。那麼現在我們就學七個慢。哪七個慢呢?

  “雲何慢”?“謂于劣”(這個《五蘊論》講得很仔細,我們把它念了再說,看那邊有補充的。)什麼叫“慢”?七個慢裏邊第一個就是“慢”。“謂于劣計己勝,或于等計己等,心高舉爲性”,“慢”是兩個比較來的。“憍”,是不比較的,自己自我陶醉,自以爲了不得;“慢”,跟人家比較而來。這個“慢”就是,彼劣謂己勝。那個人,他是比我差。假使考試,這個人考得差,我考得好,比他高,我的學問比他大,憍傲。這個“慢”,就是它有客觀的依據的,“他是差,我是好”。或者,“他跟我一樣,我也不差,我跟他一樣。你看這個人本來大家說他聰明得很,怎麼怎麼,你看我考得一樣”。這個憍慢起來了。這個憍慢,就是客觀上說呢,他是有他的功德。他是對差的,他自己說“我比他好”,或者跟人家相等的,“我跟他相等”,沒有加上去,是客觀事實,根據客觀事實,“心高舉爲性”,擡高自己。那麼這樣的心,叫“慢”。這是一個比較低層次的慢。那麼高層次的慢,一個一個來了。

  什麼“過慢”?“謂于等計己勝”,本來他兩個人是相等的,他說我比你好。或者,“于勝計己等”,或者這個人非常之超勝的,你說我跟他差不多。這個,超過客觀的評價了,那就是這個慢比前面過一等,叫“過慢”,加上一等的慢。那麼這些人有沒有?我們說是有的,尤其是學校裏邊,同學之間,我們這裏希望不要有,我們這裏也是學法,不要對好的妒忌,或者對差的起慢心。有的人就是說,這個人,大家說他好,但是,他說“我比他好”。 就是說“于等計己勝”,本來你們兩個相等,他說我比你高,這是超過人家的。“或于勝計己等”, 他怎麼比我好,我說我跟他一樣,這樣的人有的。這個人贊歎他,說他怎麼好怎麼好。“哎呀,你不要說了,我跟他差不多的!我也怎麼怎麼的……”這個就是“于勝計己等”。自己以爲我跟他差不多,這個是超一等了。本來他比你好,你說跟他相等。本來他跟你一樣,你說你超過他。“心高舉爲性”,也是擡高自己。

  “慢過慢”,更超一等。“謂于勝計己勝,心高舉爲性”。本來他比你高,你不說自己跟他相等,也不說自己比他差,而說我比他還要高,那麼好了,這個慢,更超一等。“慢過慢”,慢上加慢,變成叁級了。那麼這個“慢”、“過慢”、“慢過慢”是一層一層加上去的。

  “我慢”是另外一種情況。因爲有五取蘊,則“隨觀爲我或爲我所,心高舉爲性”,這個是我們身上的五取蘊,對它執著爲我,或者是我所,我的眼睛、我的鼻子,等等。它,就是一個,“高舉爲性”,我的總是好的。一般人都是這樣,我的東西碰不得,一動就是有我的,總把自己總要比人家高。有個人說,我記得他們兩個在說話,說到後來,“他,他怎麼好跟我比?!我是怎麼了不得的,他怎麼好跟我來比呢!”這是“我慢”,這個是自以爲自己好得很, “謂于五取蘊隨觀爲我或爲我所,心高舉爲性”。

  那麼“增上慢”,“增上慢”就是,有些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謂于未得增上殊勝所證法中,謂我已得,心高舉”,還沒有得到,這個增上是特別高尚的殊勝的那些證的法,或者證到初果、二果、叁果,或者證到什麼禅定,你說“我已經得到了”。實際沒有得到。假使有些人,他說“我登了初地、五地、六地了、七地、八地、九地了”,這樣子,還有的人說我成佛了。這樣的人,“增上慢”。他不是大妄語,他自以爲自己證到了。那麼就是無知。這個,我們說不是大妄語。大妄語是明知道自己沒有,我說我有。這個,實際上是沒有,他自以爲我有了,那麼叫“增上慢”。這個“增上慢”是慢裏邊比較嚴重的,因爲再滑過去一點,就是大妄語了。大妄語是下地獄的,無間地獄。

  何爲“卑慢”?“謂于多分殊勝計己少分下劣”。人家非常好,自己差得遠,但是感到自己“我還可以,也不見得太壞!”這樣的人有的,人家比他好,人家贊歎他,“他很好,他很好,你還不如他,你得要好好努力了”“他是好,但是我呢,也不見得太壞,也是馬馬虎虎,可以的”,這個就是,他自己承認自己不好,但是,多分的下劣,他說我少分,而且壞得只是一點點,不算壞。這個“卑慢”,“心高舉爲性”,還是擡高自己,“我不太壞”,就是我還可以,那個意思,也是慢,心還是擡高了。

  “邪慢”,“謂實無德,計己有德”。自己沒有那個功德,說我有那個功德,這是邪慢。這個也是不好。假使你說持戒,人家持戒,大家恭敬。我要人家恭敬,“我持戒,我什麼的,不倒單,我吃一頓,我頭陀行,什麼什麼的”,說了半天,了不得,恭敬禮拜,紅包送上來。這個就不好了,“邪慢”。

  

  【廣】 雲何慢?慢有七種:謂慢、過慢、過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雲何慢?謂于劣…

《大乘五蘊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