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共與不共前行修法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其實,回過神來慢慢地去想,也許這樣的說法有些能更適合你們、更利益到你們。我作爲一個藏傳佛教的僧人,對所謂你們的世界的研究非常非常得少,甚至可以說沒有。因爲我從12、3歲就開始出家,在寺廟裏生長,在那種我們概念裏非常靜非常安靜的環境中成長,對于你們的世界的很多內容我都不知道。但是在我來到漢地逐步接觸你們了以後,我的一些想法開始改變,雖然我更樂意用佛教傳統的方式去講這些內容,但是我有時候回想起來,或許現在這樣的方式——這樣一種玩笑甚至是荒唐的形式——更適合于你們、更能給你們帶來一把打開佛法大門的鑰匙。所以這次的講法會完全以我的這種糊塗去結束,如果這種方式爲大家帶不來太多益處,那下次我再來的時候會用回佛教傳統的方式去自以爲是地爲大家诠釋一次,那時也希望你們能來賞個臉,給我那個機會,讓我再唠叨一次,這是我的希望。

  那麼,我們在這四個共同前行裏體會到皈依給我們帶來的愛,那種超乎意料的、突破世間概念的愛,所以我們就會升起一種感激的心。我們一定要感激它、要愛它,只有更愛它,那種感恩的高潮之情才能保留在那裏。這個是非常好的。這種感情的熱度要越熱越好、越高潮越好。所以我們要不斷地修四個共同前行,因爲修四共同前行而對皈依産生感恩之情。那接下來,我們就進入不共內前行中的第一個前行——皈依的修法裏看看。

  修皈依要怎麼去修?怎麼修好呢?從佛教傳統的方式去講的話,我們先要准備一個尺寸合適內容也完整的皈依境唐卡,使我們能夠熟悉皈依境裏的一切細節,能夠更清楚地觀想好。但是這種傳統方式固然很好,可我發現對于我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一點不理想,那就是我們常常讓我們腦海中觀想的皈依境變成平面的唐卡畫,一種死板的沒有生命的照片一樣,而不是立體的活生生的境界,所以現在我們換種方式去觀想一下。

  在我現在要講的皈依境裏,不存在傳統講法裏的如意樹等等。我們不去觀想我們從來也沒有見過的如意樹究竟是什麼,因爲有可能我們想象出來的如意樹根本就不是如意樹,有可能是世間最爛最不好的一顆樹,那就不太好了,所以我們幹脆把這顆如意樹給忘掉。如意樹只有天界才有,咱們人間是沒有的。既然咱們找不到如意樹那又怎麼去觀想呢?只是幻想有那麼一顆如意樹在那裏嗎?這樣其實也沒有太大的一種意義存在了。那不觀想如意樹又怎樣讓皈依境成立存在呢?

  首先,我們要先把皈依境的地點觀想出來。大家可以試想一下,看看一個所有山川河流大地都是珍寶的境界你能觀想出來嗎?我覺得這非常荒唐!我是觀想不出來的。那麼在這裏我們要去做什麼呢?不如忘掉這些吧!這些珍寶我就不要了!那些珍珠我也不要了!雖然鑽石很昂貴,但是在我們的皈依境裏就不要了吧!因爲鑽石山對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有可能根本觀不出諸佛菩薩觀不出皈依的含義、而讓心一直處在對鑽石的貪戀之中、想著怎麼把這鑽石山據爲己有變換成財富,所以我們不如不需要這些吧!我們只觀想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有山有水很美的、我們曾經走過的地方、我們概念當衆肉眼親自見過的地方,我想大家心底都會有這麼一個地方的。比如我經常在觀想時,會把最冷的雪山、最美的雪山那一幕觀想出來。當那一幕觀想出來時,我有時候會想——這個皈依境是不是有點太冷了?零下幾十度呢(衆笑)!但我覺得它很美很美,所以我就把它觀想出來了。大家也可以這樣去觀想。

  地點觀想好後,我們現在把蓮花生大士請出來。大家見過蓮花生大士嗎?(有人點頭)見過是吧?他長什麼樣子的?(衆笑)我是沒見過。但是我經常把大恩上師觀想成蓮花生大士在我的皈依境裏,上師就是蓮花生大士。然後我們自己見過的了解的傳承上師都可以觀想出來。

  現在我們要突破一下自我,尤其如果你是個學設計的,你可以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去把你自己的皈依境設計得更美、更漂亮、更能讓你升起信心一些。比如說上師的法座應該有多高多矮等等,諸佛菩薩的位置陳設你都可以去設計。就像你設計你自己的佛堂一樣。你可以把它設計出來,然後觀想著上師就坐在那裏,也就是蓮師坐在那裏。然後在蓮師前面,按照佛教傳統方式來講,應該是叁世佛。如果你觀想不出釋迦牟尼佛長什麼樣子,並且你一想到他就聯想到某某寺院裏的那尊銅像,如果你只能想到這個程度的話,那你不如選擇一位在你的信念裏最談得上是釋迦牟尼佛化身的——你覺得他與釋迦佛無二無別的上師,將這位上師觀想在皈依境裏釋迦佛的位置,完全可以這樣。這樣去觀想,那種我們剛才講了半天的感恩之心才容易散發出來。大家要去想一下,當你看到一尊銅像時激動呢?還是看到你日夜思念的大恩根本上師時激動呢?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二者之間的差別。也許在這個時候我們偏離了傳統的教授方式。諸佛菩薩怎麼都變成活生生的上師們了呢?其實活生生的上師們更能讓你激動。這種激動是你看到一尊佛像時的激動所不能比的,所以你更適合把能給你帶來強烈激動感情的上師觀想出來。

  叁世佛的位置上都觀想好自己有信心的大德們後,在蓮師的右邊,可以觀想成自己見過的所有佛教師父裏面的可以稱之爲菩薩的人;在蓮師的左邊,可以觀想成所有自己見過的佛教僧人們;之後還可以觀想自己認得的一些護法神圍繞著皈依境。如果想不出來護法神,我們可以觀想身邊看起來很強壯的這些師兄們圍繞著皈依境,護衛著諸佛菩薩上師們。就像白宮裏的保全人員、貼身保镖一樣,穿著黑西裝打著黑領帶戴著黑墨鏡,站在皈依境的周圍,保衛著皈依境這個白宮和裏面的總統及議員們。這樣的方法可以讓你對皈依境産生親切的感覺,更加融入到這個境界當中去,這是我覺得非常適合我們的一種方式。

  對境觀好了,這時我們可以觀自己在皈依境前,跪在那裏默默的祈禱上師。你理想中的皈依境已經産生,你已經見到。而你累世的父母親友敵人衆生都觀想在你的周圍,你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斷地念誦那四句皈依修誦文。這樣的方式去修皈依的話,我覺得更有意義。你的想象力更豐富一點的話,也許在那個刹那你就會淚流滿面,你會忍不住流出激動的淚水。要是我們僅僅只是觀想那幅平面的唐卡畫,其實它是最原始的版本,是非常好的,但是按照這個去做的話,也許我們因爲概念的受限而觀想能力有限,就很難觀想出特別生動激動的氛圍。所以我們可以改良一下我們的皈依境,讓它更能豐富我們那顆皈依的心一些。不怕它比傳統中奇怪了一些,奇怪也許更能幫助你。畢竟,我們修皈依是爲了修那種感情,而不是修看誰腦袋裏的唐卡畫得更標准。

  然後,在皈依境的最後,傳統方式我們會講皈依境裏要發出光,融入到我們的身心,再將我們收攝到諸佛菩薩的境界中,再讓一切境界慢慢的以順時針的方式化光消失。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話很好。做不到的話我們可以觀想自己的根本上師以及我們自己觀想出的皈依境發出一種光,將我們收攝進去與上師諸佛菩薩大德們融爲一體,無二無別,然後慢慢再化光于上師的心間消失。在消失的刹那,我們能夠停留在那個刹那多長時間就停留多長時間。那種時間是非常非常短暫的。大家不要自欺欺人地以爲自己能夠停留多長多長時間,其實在那個狀態下,我們能夠停留叁秒到五秒的話,是已經破了極限,非常偉大了。在這之後,我們其實已經沒有停留在那個刹那了。我們只是幻想著我們停留在那個刹那,幻想著那是空。那其實反而根本不是空了。就像在我看這只茶杯一樣,在我第一眼看到它時,它就是茶杯。然後在這第一眼的瞬間過後開始,它就變成不是單純的茶杯了。它變成了藍色的、它變成銀色的,然後它變成不鏽鋼了,然後它變成也許更荒唐的方式、更荒唐的思維了。在我們的那個化光消失的刹那,我們能夠停留在那裏一下下的話,有可能在那個時候,我們能夠了悟空性。然後再往下去觀想的話,那就很可能是假空性了,自以爲的空性,外道的空性。

  按照這樣全新的方式去修一下,我想對于你們應該會有一定收獲。那麼關于加行皈依方面的開示大概就這麼多了。初次聽加行的法友們建議可以先看一下《普賢上師言教》中的傳統教法。關于“入座”方面的內容因爲以往有專門講過我就偷懶沒在這裏講了,大家可以看看我們過去的講課內容了解複習一下。有什麼疑問我們可以繼續再討論。謝謝大家!(回向)

  2011年1月2日 重慶

  

  

《共與不共前行修法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本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