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朝山,一直拜,拜到額頭流血,還沾著小碎石塊。從那天早上起,他很認真學習。到第七天禅七結束,心得分享時他說:「我覺得很高興,在這七天裏,我學到觀照自己內心的變化,現在,只要心裏開始生氣,就看得到;開始憤怒、埋怨,也看得到。因爲看得到,竟然可以把這些負面的情緒,轉化爲歡喜的。所以,能觀照自己內心的世界,是很重要的。」
假定有觀照能力,在能量要醞釀、要形成之前,就能看出能量要跑到那裏去,這樣我們的脾氣就會愈來愈小、生氣的次數也愈來愈少、憤怒的時間也愈短。一個沒有觀照的能力,他就會時常生氣,要覺悟,就要有這種了了分明,禅的修持,就是修持這種了了分明的觀照能力。
顯露本有的心光
聽聞佛法、修持禅法,就是要來洗滌、掃除我們生生世世被叁毒汙染、無明覆蓋的心,讓它逐漸顯露出本具的心光。
具備穿透的能力
要覺悟,除了具備清醒的心、清清楚楚覺知的心、了了分明觀照的心以外,還要讓我們的心光能顯露出來,更重要的還要具有穿透的力量。
人往往只用肉眼看到有形象、有物質、有表面的東西而已,而忽略了心也時常受到形象、物質的蒙蔽而沒穿透能力,心不能穿透幻化、虛假的表面,進入事情的核心,去看事情的真相。所以,透過禅的修持,就是使心有穿透能力。
蘇東坡是一位相當有禅定功夫的大詩人。有一天,他問佛印禅師:「你看,我坐在這裏像什麼?」佛印禅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又問:「你看我像一尊佛,你知道我看你像什麼嗎?」禅師回答:「不知道。」蘇東坡說:「我看你像一堆牛糞。」
蘇東坡這麼有修行的人,都沒穿透能力,他的心眼被牛糞塗滿了,所以看出去的事相就像牛糞。一個人的心眼被什麼蒙蔽了,他看到的事相便是什麼!就像我們看某人不順眼,他一樣也看我們不順眼。因爲我們都戴著有色的眼鏡去看人。所以,透過禅的修持,就是要使我們像諸佛菩薩一樣,具有清淨的穿透能力。
佛陀成佛後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德相。」因爲他看得很清楚,每一個衆生的心性都是清淨的,完全和佛陀一樣。但是我們現在看事情,能深入而穿透外表,進入它的核心和實相?或是只看到表面?假定沒穿透能力,經常只看到外表,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煩惱和痛苦。有種種的煩惱和痛苦,就不能成爲一個覺悟的人。
未死之前了生死
要成爲覺悟的人,最起碼要經過禅的修持,具備喚醒昏睡的真心、覺知一切言行、觀照內心的世界、顯露本具的心光、穿透的能力,有這五種能力,才能稱作是覺悟的人。佛陀出生在這個世間、結婚生子生活在這個世間、修行在這個世間、成佛在這個世間,就是在教我們:我們過去生雖然迷迷糊糊,來到這一期生命,在學佛法以前,也是迷迷糊糊的,但是這些都沒關系,只要這一期生命結束之前能覺悟,就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死後要去那裏。死,只不過是要回到我們來自的地方而已,死並不是結束。死,只不過是這一期生命中,生和死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欠缺生、死任何一部份,就不能構成完整的生命。所以,從生到死才是我們這一期生命的整體。
現在,我們透過禅的修持,自然就能具備這五種能力,現世就能覺悟,不必等死了以後才覺悟;更不必等到八苦交煎、死到臨頭時才想到要修行,那時就比較不容易修行和覺悟了。佛陀示現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就是教我們在這期生命未結束前接受禅的修持,讓自己具備這五種能力成爲覺悟的人。能這樣,在死之前就已經覺悟,對死,還有什麼恐懼、好煩惱?因爲透過禅的修持,你已經在未死之前,就體驗到死後的甯靜、知道死後要去的地方,自然視死如歸。
所以,要讓自己在這期生命結束前,就能夠「去時覺」,在去之前就已經覺悟,只有透過禅的修持,才能讓我們的內心世界,一步步具備這五種能力,這樣,便能成爲一個覺悟的人。
一個覺悟的人,不管什麼時候,心都能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出清涼、喜悅、慈悲的法水。這時,就不必怕死後要去那裏,也不必怕死後什麼都沒有,更不必怕死後還會不會受苦受難。當然,要拋掉對死亡的恐懼、害怕,一定要透過禅的修持,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要去之前先開悟
「行香」,行是走路,香是表示一支香燒完的時間。從前的修行有坐香、行香,坐香是打坐的時間,行香是走路的時間。坐香和行香,表示靜和動,都是修行的方法。古人打坐,坐一支香平均約四十五分鍾到一個小時,因爲從前沒有時鍾,才用燒香代替。
透過禅的修持,我們就能在這期生命結束前,和諸佛菩薩一樣,成爲徹底覺悟的人。這樣,我們就能活得喜悅,就能真正將內心的煩惱和痛苦全部拋掉。透過禅修,就是使我們像倒墨水瓶一樣,一次就把墨水倒幹淨、把墨水瓶洗幹淨,再放入幹淨的水。假定我們的心不能這樣一次就倒幹淨、洗幹淨,還要找借口原諒自己,就會像倒墨水瓶,一天倒1%的墨水,又加入1%的清水,這樣,這瓶墨水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變幹淨呢?
要成爲一個徹底覺悟的人,只有透過禅修,在漸修的過程中達到一個點,就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能超越。超越才能頓悟;才能把墨水瓶一次倒幹淨。不要舍不得,也不要找借口。
寒暑假到如來禅蓬參加禅修的人,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每次禅修的報名,都是在二個月前就額滿了,那些學過再回來參加的學生,沒有超過百分之十五,大部分是舊生家長介紹來報名。我曾問一位家長:「奇怪!你兒子不來,爲什麼帶鄰居的小孩來?」他左右看一看,不敢說,等鄰居去填表了,他才說:「師父啊!我跟你說:我的兒子沒有那麼壞,隔壁的小孩子比較壞,所以介紹他來修。」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找借口來原諒自己。當兒子跟父母說:「打坐很苦,像針在刺,像在地獄裏。」父母馬上說:「真的那麼痛苦?其實你也沒那麼壞,就不要去了!讓隔壁那個壞孩子先去。」我們的心就是這樣,常常原諒自己:我沒那麼壞,是那個人那麼壞,先來害我,我只不過是不時詛咒他,讓他早點死而已!就是這樣,找借口原諒自己。
透過禅的修持,是要我們不要找任何借口來原諒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精進,真正拋掉對死亡的害怕、恐懼。我常常和年輕人說死亡,他們都覺得死亡太遙遠了,還輪不到他,有什麼好怕的?假定有一天,醫生說你得了癌症,只剩叁個月可活。想想,這叁個月你要作什麼?在家流淚?結果,流淚太多,還沒死于癌症,就先失明了!或煩惱得吃不下飯,一吃胃就痛,結果,還沒死于癌症,卻先得了胃病。所以不要嘴硬,說自己對死亡都沒恐懼,那一天宣布你要去了,看你會不會恐懼?
今天,我們能出生爲人,有那麼大的福報,又有慧根來聽聞佛法,能學到正確的修持方法,就要好好把握生命,好好修行。在這一期生命未結束之前,得到大開悟。這樣,無論什麼時候要「去」,都不必害怕、不必煩惱。所以今天講的「去時覺」,就是去之前要先開悟,這樣,就不會害怕什麼時候會死,連什麼時候死也都不要緊了。
《來時迷和去時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