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蛻變的機器
慧門法師
「生命的蛻變」是講如何改變自己的生命,而一講到改變,大家一定會想要往好的方面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
掃淨內心汙染.發動蛻變機器
大家學佛,都是想變得比較好。但是,各位是否想過,連「想變得比較好」,都是一種欲望和貪求。學佛若把「想變得比較好」的心常挂心中,就有障礙。所以,修學佛法先不必考慮是變得比較好或比較壞,只要學習照著方法做下去,其效果一定會變得比較好的。
很多人,平常都不說業障現前,開始學佛問題就來了,一下子說身體不舒服,連吃飯都咬到舌頭,就這樣把懶于修行的責任全推給了業障。
學佛修持禅法,並不是要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在沒受到汙染之前,本來就具足和佛陀一樣的佛性。我們來修持佛法,也不是要改變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本來就很高貴、清淨,充滿著歡喜和慈悲,與佛陀及諸佛菩薩同樣無二。只不過在生命流轉中造了太多的惡因,這些惡因變成種子,進入八識田中,這種種子跟著我們走,只要這一期生命未了,果報未現之前,這些種子還是跟著我們下去,隨著神識繼續遷流不已。所以,過去生生世世所造作的業,都會綜合起來顯現果報。
要使心不再受到汙染,不再造作惡因,就要透過「禅」的修持,漸漸地,一層一層地,把受到汙染及被覆蓋的神識滌除幹淨。這樣,我們的佛心佛性就自然顯現,生命自然充滿歡喜慈悲,自然不會有煩惱和痛苦了。
「禅」梵語譯爲「禅那」,傳到中國省略爲「禅」。在印度任何宗教都修禅那,例如:耆那教、婆羅門教都在修,他們修定,但是每個宗教所強調要達到的定,目標不同,有的爲修神通想要飛天鑽地、有的爲身體健康、有的爲了脫生死、有的想透過修行來開大智慧,使自己的心不會執著外在的事物,使心不受束縛。
「禅」的原意包含「靜靜思慮」的意思。思慮什麼?思慮正法、正念,而不是胡思亂想、雜念妄想。胡思亂想的「想」,等于雜念妄想,人因爲有雜念妄想,才會産生種種不必要的困擾、煩惱和痛苦。所以,想改變自己的生命,就要透過禅的修持才能達到。
例如,古代沒有自來水,人要去河裏挑水,可是挑回來的水很濁,不能喝,一定要靜置讓它沈澱;天氣好溪水沒受到汙染時,挑回來的水放一個晚上,水澄清就能喝能用。若是遇到刮風下雨,溪水混濁時,挑回來的水就得讓它沈澱好幾天後才能應用。古人爲了讓水加速澄淨,就在水裏放明礬,加速水中的雜質凝結、沈澱。
我們的身體,就像水桶;我們的心,就像桶裏被汙染的水。心爲什麼會被汙染?就是生生世世、今生今世,有貪心、有嫉妒心,而做出很多執著的行爲,這樣「心」(桶裏的水)自然受到汙染。受到汙染,我們的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看外在的事物,自然就看不出它的真相,所看到的都是假相和幻相;就像玻璃杯裝著水,把水弄濁,透過濁水去看玻璃杯對面的東西,看得清楚嗎?一定看不清楚的。假使搖動罐子,再去看,看到的東西會不會變形?肯定是會的,是不是?
所以,人之所以會煩惱痛苦,都是因爲看不清實相,都只看到事物外表幻化的假相,無法看到真正的、主要的核心;只執著表相,而沒確實看清楚實際狀況。例如:兩個人一見鍾情就結婚,剛開始,眼晴、心,都是透過髒水和搖動的水去看對方,所看到的對方,都是迷迷糊糊、不清不楚,都不是真正的對方;只憑著看到的假相和自己的幻想,就認定對方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雪公主或白馬王子。兩個透過濁水看對方的人,看不清時,自己就産生幻想,以爲對方具備了自己所要的條件,所以一拍即合,一見鍾情;等結婚之後,對方露出狐狸尾巴,看到真相,這時就造成感情不和諧,産生煩惱和痛苦,甚至以爲對方欺騙自己;其實對方那有欺騙?只因爲戀愛時,對方明明說得不對,你也會坦護地說「對、對、對」。
若用這種方式去看世間事,對所接觸的事物,就無法辨認出何者爲真、何者爲假。這時,就會帶來無限的煩惱和痛苦、失望和挫折,而一直生活在煩惱痛苦、無奈中。
那麼,要如何將汙染的心洗淨?如何除掉心中的汙染?假定把汙染除掉,又能持續保有定力,使心如如不動;再透過如如不動的心去看世間的一切,就能看到真相,而不被假相欺騙,這時就不會執著,不會把一個假的東西,硬要把它當成真,真的卻強要當假的;人的煩惱和痛苦就這産生的。
禅的作用,就像在濁水中加明礬,加速汙染物凝結,使它沈澱。一個人學習禅法,透過禅的修持,可以慢慢一層層地將內心的汙染掃淨、除掉;有了定力以後,身體所裝的心(水)就不容易晃動,不會髒;這樣,透過清淨不晃動的心去看世間,自然就看得清清楚楚,就不會執著,就沒煩惱和痛苦,自然能恢複清淨、快樂的本性。若沒禅的修持,就無法見到本自具足的本性,只好生生世世再輪回了。
我們要修行,就要多學習幾種方法,把每種方法都演練純熟,自然會發現其中和我們契機、契理,並且讓我們歡喜信受的方法;用這個方法繼續修持下去,內心所有的疑惑就會一掃而空,而得到真正的清淨和喜悅。
事實上,讓生命升華,使生命産生蛻變—從壞變好,從好變得更好,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只因我們的心受到汙染,又久未充電,使生命的原動力發不起來。
舉例來說,寒暑假時,很多人來打禅七,我都告訴他們:「你們來打禅七,每天都去步道行禅,或去河邊坐,坐在石頭上看花、看樹、看石頭、看瀑布、看流水。你們看到的花草樹木,全部是攝取人類不要的、丟棄的東西當養分,它們的根從土裏吸取水分,它們的葉從空氣中吸取人類吐出來不要的二氧化碳,但經過它們蛻變的機器的作用(生命的原動力),卻可以把壞的東西轉化成好的,還會吐出氧氣給我們,若沒它們這樣來調節大自然中空氣成份的比例,我們就無法存活,甚至有很多花草樹木,還能開漂亮的花,結好吃的果,把自己奉獻給人類。
花草樹木在這麼差的環境中,都能吸取廢棄的東西,把不好的蛻變成好的,奉獻給宇宙。反觀現在的學生,在家裏,向父母拿很多零用錢,看同學穿漂亮的衣服、鞋子,他也要買,而且還要買名牌的。他們要求的是:要父母愛他、老師稱贊他、人家尊重他、對他客氣;若不順他們就出口叁字經,出拳揍人,還拿刀子捅人,甚至飚車時拿起刀來,連不認識的人也砍過去!
他們的環境,和花草樹木的環境,是不是天壤之別?爲什麼被我們列爲沒意識的植物,有蛻變能力,而人類,成人要穿好的、吃好的、住好的,青少年也是什麼都要最好的,但變出來的生命品質好不好?有沒有成正比例?沒有。
我們要的環境,都是要最好的,要讓身體、生理舒適,要讓心理也很舒暢。目前社會經濟,在物質方面都很豐裕,身外之物的需求很容易滿足,也很容易就達到自己的欲望;但是要達到心靈滿足就難了。你能保證每天早上起床,先生都站在床頭跟你說「早」,說「你今天很漂亮」嗎?絕對不可能。你能保證每天坐上了公車,人家都說:「你長得很莊嚴,你請坐!」嗎?一定不可能。所以,想在心靈上得到他人的尊重而膨脹自我,一定會産生煩惱和痛苦。
我們每一樣東西都要好的,但經過內心轉化出來的,卻都變成不好的悲傷、挫折、失望、煩惱、痛苦。說起來,這都是自己的欲望太多;欲望太多,自我膨脹;當自我膨脹時,就掩蓋了生命蛻變的功能。事實上,我們如果要求好的東西,那麼生命內在最深處的蛻變機器,就應該産生作用,讓它蛻變出更好的東西來;就像上市場買菜,假定買的都是好的菜(新鮮的材料),煮出來的,就應該是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但是,爲什麼有人用同樣的材料,卻煮不出好菜來?這就是技巧、方法對不對的問題了。
爲什麼人所要求的都是最好的,經過他身心轉化後,生命的品質卻變成負面的?因爲其中沒有佛法,沒有透過禅的修持,所以內心深處能讓生命蛻變爲更高尚、更有意義、更優美的機器失去了作用,喪失了蛻變能力,所以,呈現出來的生命品質都是負面的;就像上等的材料,交給不會煮菜的人,煮出來的通通像豬菜。
尋找相應的法門.消除自我意識
你們在家裏和先生、孩子、鄰居相處,遇到爭執,是不是直覺的就先找對方的錯誤?「就是因爲你怎樣,我才會怎樣。」先把爭執原因推到別人身上,認爲自己沒有責任。是不是這樣?
在生氣時,你們有沒有先檢討自己爲什麼生氣?爲什麼聽這句話就生氣?爲什麼看到這個人就生氣?還固執己見地認爲:「就因爲他這樣做,我才會生氣,我是爲他好,才生氣。」是不是這樣?你們是用什麼方法來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這一類接觸?
假定沒有方法,生命根本無法得到蛻變;現在有了方法,就可以找到我們最大的敵人──自己。我們的敵人,就是自己的貪心、嫉妒心、怨恨心、執著心、自我心、自私心、和自己的欲望,這些敵人,都是自己製造的。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從那裏來?也是自己製造的,沒人能將煩惱痛苦加諸我們身上。所以,要了解如何解決問題,只有透過禅的修持,否則就無法解決。
要蛻變自己的生命,一定要透過禅的修持,找到一種相契、相應的法門,一門深入,助益才大。在學習中,找尋一個較合適自己的法門依法修行,不然,法不契機,就是盲修瞎練。就像買鞋子,要試穿看看合不合腳,再決定要不要買?而不是隨便找一雙就算數。再如先生送你一雙尺寸不合的皮鞋,說是進口的,花了叁、四萬塊,買了送給你。你穿了,能走嗎?或是你先生到鞋店,看到一個女人在試穿一雙很小的鞋子,他覺得很好看,就買了一雙送你;回家一試,你的腳比較大,穿不下,先生就罵你:「花了那麼多錢買鞋給你,別人穿起來那麼漂亮,爲什麼你穿不下…
《生命蛻變的機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