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一瞥

  佛學一瞥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

   佛學一瞥

   諸位朋友:

   按照韋伯司特字典(Wedster diction-ary),“宗教”這個字指的是:“用崇拜的方式,去禮拜和尊敬上帝,遵從神的命令,以追求生命的途徑”。宗教的定義相當多,但如果采用上面的定義,那麼佛教便不能算是宗教,因爲佛法中並沒有一位發號施令,人類必須服從的上帝。

   佛陀不是一位全能的上帝。佛陀是一個人。二千五百十四年前,他出生在古代的北印度,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他是一位王子,在廿九歲那一年,離開了皇宮,去尋求解救人類脫離痛苦的方法。到了卅五歲上完全開悟了。以後四十五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分種,他向各式各樣的人宣揚教義。從乞丐到國王,不存絲毫的分別心。他所發現的是宇宙的真理和人類生命的真實意義。所以,佛陀,絕不是一位全能的上帝,他乃是一個楷模,一個每人可以達成的楷模。在寺廟裏見到的佛像是爲追懷紀念他,並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達到和佛陀同樣的開悟境界。拜佛雖沒有受禁止,但是廟內設置佛像的目的,與其說是供人禮拜,毋甯說是向佛陀致敬的意義。

   在《金剛經》裏,有一句人所共知的經文,佛陀講得極其清楚:

   叭粢隕遙砸羯笪遙僑誦行暗潰荒芗缋礎!

  br>   佛陀開悟以後,發現了什麼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像一只母蛙從池岸上回去以後,不能使水裏的幼蛙體味到柔風和暖日的可愛一樣。但當幼蛙們生出腳來之後,用自己的腳,跳到岸上,感覺到風和日麗的時候,他們才突然間領會到母蛙所說的話。佛陀發現人類的語言文字,不足以形容開悟的境界,一個人必須憑自己的經驗去發覺悟境。

   然而這並不是說佛陀什麼話都沒有講,其實他的教言浩瀚、豐富,因此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人能夠把它節縮寫成爲一本書。今天我只是想給諸位介紹一些佛學概念,希望爲諸位建立一些基礎,以便諸位作進一步的探討。

   佛陀告訴我們兩項最基本的發現:他的第一個發現,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世界,只是整個宇宙中的極小部份。因爲不完整的緣故,人們獲得的是不正確的知識,而被引入了歧途。第二個發現,就是人類都具有了解完整和正確的宇宙之能力,只要將這原具的能力發揮出來,他就能解脫諸般痛若,包括那不正確知識的果——死亡。

   在我們進入這種高深哲學討論以前,我要請問諸位:這在我前面的空間裏,有沒有什麼東西?如果你生在幾百年以前,你會肯定地答覆:“沒有,那是空的,沒有東西在裏面。”然而現在你們多半會有不同的看法,諸位當中有些人會說,這裏面有空氣。學過化學的人會更進一步說,這裏面有氧氣、氮氣、還有水蒸氣。今天如果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說:“我知道還有無線電波,因爲當我將收音機放在那裏,它會講話。”這句話並不使你驚奇。一位物理學家會說的更多。他會提到原子、電子、宇宙線以及其他使近代人困惑的科學名詞。剛才說的這一切是什麼意思?那就是說空間充滿了事物,但是我們的肉眼卻一點也看不到。人眼不能見到完整宇宙。人眼見到的只是一個很不完整的世界,所以諸位得到的知識也是不完整的。

   讓我給諸位再舉一個例子,當你向我注視的時候,你不是會說,你看到一個結實的身體嗎?你的眼睛又在給你一個不完整的印象。你曾否想到過,站在這裏的這個身體大概百分之六十五是水份,百分之十以上是礦物質,主要的成份爲鈣、磷和鐵,百分之十左右是各種氣體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等原素組合而成的嗎?讓我們用一個現在很時髦的名詞:把我看作“高度的汙水”(highly polluted water)豈不比一個結實的身體更爲恰當嗎?諸位的眼睛顯然沒有給你們這樣的一個印象。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要想讓那時的人,明了他們的眼睛不能看到宇宙的全景,因而對人生有錯誤的見解,是很不容易的。現代的人們可不再像以前那樣愚蠢。去年我在紐約大覺寺講了一次話(講題是“五眼”),我介紹過一張“電磁光譜圖表elec-tromagnetic spectrum”,說明我們的肉眼只能看出宇宙的一小部份所謂“可見光帶visiblelight”,大家立刻明白了我們人類的視力受到肉眼的限製。

   不但我們的眼睛沒有看到宇宙全景,我們其他的器官所能做的也同樣有限。請看附圖那張動物聽音能力比較表sound reception chart,表上列舉某些動物——包括人類、狗、飛蛾、海豚等在內,所能感覺到的聲音頻率。所謂頻率,就是一個聲浪每秒種的周率,聲音頻率越高,音節就越高。看了這張比較表,你會首先注意到:狗聽到的聲音範圍遠比人所能聽到的廣。狗能聽到自十五到五萬頻率的聲音,但是人類平均只能聽到自二十到兩萬頻率的聲音。那就是說有許多高頻率的聲音狗能聽到,而人則不以。不少動物在荒野中比人類易于生存,這也是原因之一。諸位還可以注意一件有趣的事,空中的飛蛾能覺察到每秒鍾高達十五萬周率的聲音,比人類所能覺察的最高音要大七·五倍之多。倘按照人類的標准來看,飛蛾音樂世界一定要比人類的豐富美滿得多——水中的海豚也同樣了不起。我相信現在我們都同意,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聲音,真只是宇宙的一小部份,正如人的眼睛只能見到宇宙的一小部份一樣。

   人的其他叁種官能所提供的消息就更少了。事實上,人的味覺和嗅覺遠不如其他動物的官能敏銳,由于這個原因,佛陀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覺到的世界,只是整個宇宙的一小片段,是極不完整的,所得的報導多半不正確,因此人類便可能走入危險的歧途。

   有人可能問究竟毛病出在什麼地方呢?他會說,幾百年前人類對宇宙的知識沒有我們現在那麼豐富;然而他們不只生存下去;而且生活得或許比我們還要愉快一點。這一句話可能千真萬確,一點不錯。但是在我們斷定這句話是否真實以前,讓我說個故事給諸位聽。

   在印度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盲人與象”,我相信你們多半已經聽見過。一位國王喚來一些盲人教他們圍繞著一只大象摸索,這些盲人不知道象是什麼東西,每一個人只能摸到象的一部份,于是國王說:“這是一頭象,現在你們告訴我象是什麼樣兒。摸著象的側面身位的盲人說:象很像一座牆。抓著象鼻的那一位害怕得很用顫抖的聲音說:啊!不是,他象一條巨大的蛇。用手指摸索尾巴的說:不正確,我要說象像一條小蛇或者一條繩子。那個矮小的,只能握著象腿的人接著說:陛下,這只象極像一棵樹的軀幹。

   現在我要請諸位注意到一個要點,那就是,假如每一個盲人都知道他所摸到的只是象的一部份,並非象的整體,而他所摸索到的那個部份,的確和某種事物相像。那麼那些盲人所說的話,該都是正確的。他們所犯的錯誤,乃是由于他們每一個人都認爲自己考查到的是一頭整個的象。所以個別的發現是錯了,他的意見不正確,而他的情緒反應,例如把象的尾巴當作一條蛇,因而驚駭,是不適當的。

   所以,我們感官所嗅到的歪曲的、片段的和不正確的消息,會引起危險。我可以舉出許多例子,現在只舉兩叁個談談:人不能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因爲他看不見在他眼前的病菌,簡直便毫不猶豫地將它呼吸進去。人類發生了種族問題,是由于膚色的細微區別,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家全是同樣的人,我們大家身體都含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水份,都是“高度的汙水”。人類彼比爭鬥,皆由于這個主體的“我”和客體的“你”之間的利害沖突,不了解“我”與“你”的區別一項錯誤觀念。這種錯誤觀念是由于五官所得來的歪曲、片段的感覺,及另一個器官——腦——的誤解,因而産生的結果。

   我希望大家明了的一點就是除非我們知道了人類是被感官及腦所愚弄,我們永遠沒有機會改變生活方式,解脫人生的一切苦惱——包括生死輪回在內。一個人一旦明了了上面的道理,接著的問題就是:人如何才能發現整個宇宙?

   佛陀根據他個人的經驗證悟,對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要介紹的佛陀的第二項基本發現。佛陀在到達最高的悟境時,他發現每一個人都同樣的有本具的能力(在佛學內稱爲佛性),並具有同樣的禀賦,可以明白完整及無限宇宙,猶如親自經過一樣;只因爲人的無明及對錯誤觀念的執著,(即片段與不正確感覺的結果)阻礙了原具本能——佛性——的充分顯露。那就是說,開悟時無明和錯誤觀念的執著消失了,整個的宇宙自然顯現。

   諸位也許要問:什麼叫做佛性?佛性就是開悟的境界,是無法思維理解的,它只能靠個人的經驗覺察出來。從佛陀的言教中,我們知道,每一個人——事實上應當說每一個有情,全具有同樣佛性。因此一切有情皆是一樣,這一點是極其重要的。由于這一項根本的了解,佛陀教人戒殺;由于這一項根本的了解,佛陀的言教爲人類提示了一個樂觀、勇敢、慈悲和友愛的基礎。

   雖然佛性不易解釋,佛陀的言教卻啓示我們佛性所有的兩個基本特征。一種是不執著,另一種是無限。今天我只能談一點關于無限,就是空間與時間的無限:

   1、人的原具能力在空間是無限的。讓我們用人的聽覺作喻來在研究一下:人的肉耳能聽到的最遠的聲音,是從遠方雲裏發出的雷響,那只是幾哩之外的聲音。數百年前沒有一個人懷疑,人的聽覺能力只限于幾哩之內。現在我們的信念便完全不同了;從研究生物學,我們知道人類的耳朵和機械的及電氣的器具相似;電話發明以後,耳朵加上電話機便取代肉耳,因此聽覺能聽到的聲音距離,就大大地增加了。當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時,會用某種電氣…

《佛學一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周修靜報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