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注意每一個動作。在起立的當下,很專注,並注意「起立、起立」。准備往前走時,注意「想要、想要」。開始跨步走時,注意每一個步伐、像「走、走」或「左、右」。從起步到結束都要注意每一步的每一個動作,這一點很重要。在經行或走路練習時,都要緊扣著每一個程序來做。試著把每一步分成兩個動作,去注意「擡腳、放下;擡腳、放下」。若是對這種走路的訓練方式已經熟練了,可試著把它分成叁步驟,注意「擡腳、移動、放下」或「擡起、前進、放下」。
當你走到放茶水的地方,看到飲水機或茶壺,記得要注意自己正在「看、看」。
停步時,注意「停、停」。
伸手時,注意「伸、伸」。
手碰到杯子時,注意「觸、觸」。
拿起杯子時,注意「拿、拿」。
用杯子倒水時,注意「倒水、倒水」。
拿杯子靠近嘴唇時,注意「拿、拿」。
杯子觸到嘴唇時,注意「觸、觸」。
觸到水感覺冷時,注意「冷、冷」。
吞水時,注意「吞、吞」。
放回杯子時,注意「放回、放回」。
手縮回來時,注意「縮手、縮手」。
手放下時,注意「放下、放下」。
手碰了身體邊緣時,注意「觸、觸」。
想轉身回去時,注意「想要、想要」。
在轉身時,注意「轉身、轉身」。
往前走時,注意「走、走」。
到達想停下來的地方時,注意「想要、想要」。
停下後,注意「停、停」。
若你仍保持站姿片刻,繼續觀腹部的起伏。若打算坐下來,注意「想要、想要」。
往前走准備坐下時,注意「走路、走路」。
走到位子時,注意「到達、到達」。轉身要坐下時,注意「轉身、轉身」。在坐的動作當下,注意「坐、坐」。慢慢地坐下,一面注意身體緩慢的動作。在手腳擺好姿勢的同時,注意每一個細節動作。然後再回到原先的練習,觀腹部起伏。
你若想要躺下,注意「想要、想要」。然後遵照禅修的步驟注意整個躺下的過程──「起座、伸直、離去、接觸床面、躺下」。當手腳和身體擺好位置時,把每一個動作當作禅修要注意的目標。緩緩地做每一個動作,然後再繼續觀腹部起伏。若疼痛、疲憊、癢、或其它感覺生起,一定要一一去注意它。注意所有的感覺、念頭、構想、思考、反省以及手、腳、手臂、身體的所有動作。若沒有特別要觀察的,軌把心安住在腹部的起伏。昏沈時注意「昏沈」,想睡時注意「愛困」。等你專注的能力足夠時,就可以克服昏沈和睡意,而感覺精神清爽。再度提起精神,按基本的步驟練習。假使真的無法克服睡意,也要繼續觀察直到睡著爲止。
睡覺的狀態是下意識的延續,它跟轉世時初生的意識,以及臨終時最後一刻的意識很類似。這時的意識狀態很虛弱,因此無法作觀。當你清醒的時候,在看、聽、嘗、嗅、觸、想中間的片刻,下意識仍有規律地發生著,只是太短暫了,通常既不清楚,也不容易察覺到。它在睡覺時一直延續存在,當你醒過來時,就變得不明顯了,因爲在清醒的時候,念頭和我們要觀察的目標反而較突顯。
禅修應該從醒來的時候就開始,不過你是初學者,也許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只要你一想到,就必須立刻用功。比如說,當你一察覺自己正在反複思考某件事,就必須警覺到這個事實,並且內心開始注意「思考、思考」。然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上。在起床的時候,必須警覺到身體每一個微細的動作,手腳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之下移動。當醒來時,是否想著現在是幾點幾分了?若有,注意「想、想」。打算下床了嗎?若有,注意「想要、想要」。若准備
移身至起床的姿勢,注意「准備、准備」。當妳慢慢起床時,注意「起身、起身」。呈坐姿時,注意「坐、坐」。若保持坐姿達一段時刻,轉移到注意腹部的起伏。
洗臉或洗澡時,完全警醒地做每一個細部動作,例如注意「注視、注視;看到、看到;伸、伸;拿、拿;觸、觸;感覺冷、感覺冷;擦拭、擦拭」。在穿衣服時,整理床鋪時,開門窗關門窗時,拿東西時,都要專注每個動作的細節。
用餐時,每一個細微動作都要觀察。
注視食物時,注意「注視、注視」。
擺設餐點時,注意「擺設、擺設」。
拿食物到嘴邊時,注意「拿、拿」。
脖子往前彎時,注意「彎、彎」。
食物觸到嘴邊時,注意「觸、觸」。
把食物進入嘴裏時,注意「放入、放入」。
嘴合上時,注意「合上、合上」。
手縮回時,注意「縮回、縮回」。
若手碰到盤子時,注意「觸、觸」。
脖子伸直時,注意「伸直、伸直」。
咀嚼時,注意「咀嚼、咀嚼」。
知道什麼味道時,注意「知道、知道」。
吞咽食物時,注意「吞、吞」。
食物吞下去,觸到食道邊緣時,注意「觸、觸」。
每吃進一小口飯時,采這種方式作觀,直到用餐完畢。剛開始也許會省略很多細節,不必介意,也不用氣餒。你若能堅持地練習,忽略的情形會逐漸減少。當妳的程度較高時,將會注意到比我們現在所描述的更細膩的動作。
禅修進階
經過一夜的練習之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功夫已有相當的進步,而在做基本的腹部起伏觀察時,專注力會延長持續。這時你會注意到,通常在「起」和「伏」之間稍有暫停。你若是坐著,在這暫停的片刻注意坐的姿勢,像「起、伏、坐」。在注意「坐」的同時,將心擺在垂直的上半身。若是躺著,仍應照此步驟,完全警覺地注意「起、伏、躺」。假如覺得很容易做,就繼續注意這叁個步驟。若發現在「起」和「伏」之後都有暫停,則繼續照「起、坐、伏、坐」的方式練習。或在躺的時候「起、躺、伏、躺」。當妳發覺以上所描述的叁個或四個步驟已經不再容易做到的時候,則回到原來的練習方式,只注意「起、伏」。
在做固定的觀身練習時,不需要去在意影像和聲音,只要你能把心安住在注意腹部的起伏,自然而然會觀到這些。不過,你也許仍會想要注視某個目標,這時候不妨注意「看、看」兩叁次,然後再回到察覺腹部運動。若出現某人的影像,也注意「看、看」,然後再回來觀腹部起伏。你曾無意中聽到聲音嗎?當時有去聽它嗎?若有的話,注意「傾聽、傾聽」,做完這個動作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假使聽到響亮的聲音,像狗叫聲、人在講話或唱歌的聲音,立刻注意「聽、聽」兩叁次,然後再回到基本的腹部起伏練習。
當明顯的影像和聲音出現時,若你無法警覺到,並使它消失,則會隨著它起聯想,而無法綿密地觀腹部起伏。這時腹部的起伏,可能變得較不清楚。而就在我們注意力薄弱時,會汙染心靈的情緒才得以滋長繁殖。若産生聯想時,內心注意兩叁次「聯想、聯想」,然後再提起來觀照腹部起伏。
手腳或身體移動時,若忘了去察覺它,則內心要注意「忘記、忘記」,然後再回到一般的腹部運動觀察。
有時候會覺得呼吸緩慢,或者不能清楚地感受到腹部的起伏。當這種情形發生時,你若坐著,繼續單純地注意「坐、坐;接觸、接觸」;若是躺著,軌注意「躺、躺;接觸、接觸」。在觀察「接觸」的時候,不要把心安住在身體的固定部位,而是要按順序地注意身體各個不同部位。身體會有好幾個觸點,而至少有六、七個地方應該去觀察的。
基本練習五
截至目前爲止,你參加此一訓練課程已有相當一段時日。很有可能在發現自己進步不多之後,開始覺得懈怠。無論如何,不可中途而廢,只需要注意著「懈怠、懈怠」。在注意力、專注力,以及內觀能力尚未充分培養出來之前,都可能會懷疑這種訓練方法的正確性和功效。若有這種情形出現,應再回去觀「疑、疑」的念頭。你期待或希望好的成果嗎?假使有的話,把這些念頭當作禅修觀察的目標:「期待、期待」或「希望、希望」。你是否嘗試回憶到現在爲止的訓練方式?有的話,觀「回憶、回憶」。而在那個時候,妳是否檢視自己所觀察的目標,來判斷它是屬于心法或色法嗎?這時,要注意「檢視、檢視」。你爲自己沒有進步而感到失望嗎?若有的話,注意失望的感覺。相反地,你爲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嗎?若有的話,觀快樂的感受。這種方法就是,皆每一種心態發生時,去注意它,假使沒有念頭插入或感覺出現,就回來觀腹部起伏。在嚴格的禅修期間,練習的時間,是從你早上醒來的那一刻直到晚上入睡爲止。再強調一次,整天當中,包括晚上,只要不是在睡覺的那幾個小時,你都必須不斷地做基本的腹部練習,或者清醒地注意觀察,不可有所懈怠。當禅修達到某個階段,即使把練習的時間延長,你也不會覺得想睡覺;相反地,你將能夠日夜不斷地做下去。
摘要
在這一個簡短的訓練過程裏,我們強調,皆每一個善法或惡法發生時,或者每一個肢體移動之際,不論它是大幅度或細微的動作,或者每一種身心苦樂的感受發生時,都應該去觀察它。假使在練習期間,並沒有特別值得去注意的,就回來全神貫注地觀腹部起伏,當你必須走路去做任何事情時,每一個步伐都要完全清醒,並且簡單地注意「走、走」或者「左、右」。練習走路禅定時,每一個步伐都得注意「提起、移動、放下」。參加這項訓練的學員,要是日夜精勤練習,在不久之內即可達到四種內觀智慧的初階(體驗到生滅),然後朝更高一層內觀禅修(毘婆舍那 Vipassana Bhavana)邁進。(本文譯自Mahasi Sayadaw: "Practical Insight Meditation")
《實用內觀禅修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