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觀偶得(羅淑瓊)

  

禅觀偶得

  

羅淑瓊

  

   一旦,禅堂靜坐,苦苦參究「無我是什麼」?幾次禅期百思不解,此次禅訓發下宏願誓證「無我」。然而什麼是「無我」?「色」是我嗎?答案是否定的;「受」是我嗎?喜、怒、哀、樂無常變化難以掌握怎麼會是我;「想」是我嗎?妄念紛飛,剎那生滅不已更不會是我啊!「行陰」是我嗎?行陰是意志力及一切身、口、意的行爲表現,須藉六根作用方能産生行爲結果,它亦是不能單獨存在的;「識」是我嗎?識是一種覺知,它須以行陰爲先導,發動六根對境接觸,而有六識的覺知,識不能單獨桓常存在,它亦不是我。對五蘊觀了又觀,分析再分析,身體內內外外上上下下找不到可以稱之爲「我」的東西。那麼「我」是什麼?在一柱香未盡之時,突然了悟:「我」只是一種妄執啊!可憐我無始劫以來的輪回不休,就是被這妄執所害啊!執五蘊假我爲我,爲這五蘊假我奔波勞累,極盡保護呵衛之能事,致貪、瞋、癡苦惱不斷。衆生所以爲「迷」乃因執五蘊假我爲我;證道聖者所以爲「覺」,乃因看清五蘊假我之實相啊!原來「凡夫」與「佛」之分際只在一念之心轉罷了!這個道理這麼簡單,而竟也費了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尋尋竟竟,日夜參究呢?!

   于是,熱淚不覺奪眶而出,爲無始劫以來的愚癡無明而掉淚,爲衆生追逐五蘊假我輪回不休苦無涯盡而掉淚。那瞬間突然明白了金剛經中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道理。「我」既是一種妄執,在破除對「我」的妄認之後,「我相」就沒有了,既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亦只是妄認罷了!

   以往對「空」的了解是因爲「諸行無常」所以爲空,現在對空的體認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才能稱爲空。身體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沒有一個能主宰且恒常不變的「我」存在,故「空」。

   步出禅堂,看到遠山近樹,蝶飛鳥鳴,想到萬物與我皆出自同體,山河大地叁界人天皆是妄執的結果。這個假我並不比禽獸高明多少,這個假我,只因「想」陰「識」陰,較之其它動物發達敏銳,才自诩優于其它動物,而自稱爲「萬物之靈」,想這應是一種「我慢」的展現,仔細觀之,人與其它衆生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並無差別。其中都沒有「我」的存在。

    再觀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此十二因緣環環相扣,斷其中一環,其余皆斷,以往以爲從愛、取斷是最好的下手處,于今發覺:愛、取、有、生、老死皆是諸行不斷的結果,甚至貪、瞋亦難以和行脫離關系。而無明緣行,無明是諸行的因,對于生命本質的不了解,所以産生諸行,若將無明轉趨成明,則諸行亦不發生。故無明、行應是斷盡輪回最根本的下處。無明滅、行滅則一切皆滅不受後有。

  于是歡喜湧躍,再作一悟:多作法義思維可幫助吾人破除無明;多分析五蘊可袪除我執;多作四念處觀照可了解諸行之生滅,進而截斷諸行,不受後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