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此,你可以注意腳板,腳板就是一般皮膚的顔色,沒有什麼顯著,你自己可以製造一個,選擇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或是黃色或是白色,想那個顔色是圓形的,然後你可以數數,在那裏現出1、2、3、4、5、6、7、8、9、10的數字,也等于數息了。你現在想1,你就想腳板那兒現出「1」,你想一會兒,「1」沒有了,又想「2」,就現出「2」,過一會兒,「2」沒有了,又想出「3」,就現出「3」,可以如此。或者,左手放在右手上面,然後疊放在腿上,你想象手上有個圓光,你把農曆十五的圓月相貌取下來,就放在自己手上,然後把心安住在圓光上面,也可以在這個圓光上面顯現出12345678910字樣,如此攝心不亂。所以,如果你有氣爆的現象,你就修止,如此,氣就不脹了,頭也不會脹痛,能感覺舒服。
另外,有人說他一閉上眼睛,就感覺都是黑的,這個現象不好。怎麼辦呢?照理說,現在是有方法的,屋子裏的燈一打開,就有光,你睜開眼睛一看就有光。按我的想法,大家靜坐時,屋內的光線不要暗。但是,多數的念佛七活動,于止靜時,都是把燈關掉,只剩下一點小小的光,那也可以,因爲那不是修止觀。若打禅七,屋內的燈光不要太暗,使它亮一些,屋內有光,會有很多好處,你睜開眼睛看見的都是光,多看一會兒,然後閉上眼睛,看這個光,就把黑暗破了。佛告訴比丘,睡覺時,心裏要憶念明相,不要憶念黑,也可以看出這個意思。所以,靜坐閉眼所感覺都是黑的,應該把它破掉。
靜坐前,一定要閱讀經論。其實,不是那麼簡單,如果你常常靜坐,以後仍可能會有問題。我們佛在世時,舍利弗尊者見到馬勝比丘,聞四句偈而得到初果,後來,他來見佛,經過二個七天,就得阿羅漢果。那些人都是利根人,不像我們要很仔細的學習,卻又不見得很合適。那些人的根性利,因此容易得聖道,但是,我們不是,我們生在今天的佛教,就是我們的業障重,不用說就知道了。業障重,如果你修四念處,就能破除這個業障,因爲四念處是智慧。但是,智慧不是自然來的,你要去讀經,讀經要得到智慧。其中有一個什麼智能呢?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理論是非常厲害,一下子就能破除一切問題,能解決一切問題,你靜坐時,不論出現什麼事情,都是虛妄的,都是畢竟空寂的,就把問題都解決了。所以,我們讀金剛經,就是一種智慧。但是,你若讀攝大乘論、瑜伽師地論,它說的道理又不同,一切一切都是心的分別,你不分別就沒有這件事。如果我靜坐時,觀白骨,忽然間白骨沒有了,但是,白骨自己不會有,自己也不會無,都是心裏的分別,有,也是自己的分別,沒有,也是自己的分別。我認爲,唯識的理論也是很厲害,你若能拿到這個理論,不論靜坐出現何種境界,你的心裏都是太平,不是另外有什麼事情,都是內心的分別,沒有事情的。所以,可愛的事情,你不要愛,都是假的,恐怖的事情,也沒有,都是你的心裏分別。所以,修四念處,這件事,與念阿彌陀佛的確不同!你要拿出一些時間精神努力學習,當然,如果你的根性很利,你也可能很順利就成功了,不會有那麼多的麻煩,也有可能。
關于用不上功夫的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就是你對于法門要熟悉,就能用上。你若常常用功,就會知道,用功很容易,就與打妄想一樣,沒有差別。你靜坐時修「止」,是難一些,因爲我們的分別心,從久遠以來就習慣這樣想、那樣想,一點障礙也沒有,我願意想什麼就想什麼,很自在的想。但是,忽然間,現在要違悖你的習慣,叫你不要想,就難一些。但是,它有個方法,逐漸的就會容易。我在前面講經時已說過,打妄想就是打些你日常生活的經驗,所以,如果你能持戒清淨,就沒有那些雜亂的妄想,只有一般的妄想,對于一般妄想,你比較容易把它停下來,把它製伏住。原則上是如此說,但是,實際做起來,可能會有困難。可能我午前靜坐時很好,但是午後卻不對了,可能我第一天靜坐時很好,但是第二天就不對了,可能會有如此情形,但是,你要有恒心、耐心。如果一天有六支香,你只有一支香坐得不錯,你就決定會成功。如果我一天都沒有坐好,但是,七天之中,我有一天坐得好,你也決定會成功。所以,我認爲每一個人都是載道之器,但是,你要努力,不要怕困難,決定向前沖破一切困難,直到最後成功,你要有這個意願。就像做生意的人,他想要發財,他的意願很強,不論什麼辛苦,他都要去做,修行亦複如是,我要修行得聖道,無論什麼困難,我都要過去,你要有如此的願,若無如此的願,就不用談了。因爲以願導行,你的願推動你,才能使你向前行,如果沒有願,就不行。沒有困難時,都不一定能向前進,何況你不是那麼順利。
所以,修行,有幾件事情:
- 你要有堅定的意願;
第二、你要學習經論准備好;
- 你要精進。
所以,信、進、念、定、慧,這五個方法,你都要俱足,如此,你就會成功了。
《修四念處的重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