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四念处的重要▪P3

  ..续本文上一页,如此,你可以注意脚板,脚板就是一般皮肤的颜色,没有什么显著,你自己可以制造一个,选择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或是黄色或是白色,想那个颜色是圆形的,然后你可以数数,在那里现出1、2、3、4、5、6、7、8、9、10的数字,也等于数息了。你现在想1,你就想脚板那儿现出「1」,你想一会儿,「1」没有了,又想「2」,就现出「2」,过一会儿,「2」没有了,又想出「3」,就现出「3」,可以如此。或者,左手放在右手上面,然后迭放在腿上,你想象手上有个圆光,你把农历十五的圆月相貌取下来,就放在自己手上,然后把心安住在圆光上面,也可以在这个圆光上面显现出12345678910字样,如此摄心不乱。所以,如果你有气爆的现象,你就修止,如此,气就不胀了,头也不会胀痛,能感觉舒服。

  另外,有人说他一闭上眼睛,就感觉都是黑的,这个现象不好。怎么办呢?照理说,现在是有方法的,屋子里的灯一打开,就有光,你睁开眼睛一看就有光。按我的想法,大家静坐时,屋内的光线不要暗。但是,多数的念佛七活动,于止静时,都是把灯关掉,只剩下一点小小的光,那也可以,因为那不是修止观。若打禅七,屋内的灯光不要太暗,使它亮一些,屋内有光,会有很多好处,你睁开眼睛看见的都是光,多看一会儿,然后闭上眼睛,看这个光,就把黑暗破了。佛告诉比丘,睡觉时,心里要忆念明相,不要忆念黑,也可以看出这个意思。所以,静坐闭眼所感觉都是黑的,应该把它破掉。

  静坐前,一定要阅读经论。其实,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你常常静坐,以后仍可能会有问题。我们佛在世时,舍利弗尊者见到马胜比丘,闻四句偈而得到初果,后来,他来见佛,经过二个七天,就得阿罗汉果。那些人都是利根人,不像我们要很仔细的学习,却又不见得很合适。那些人的根性利,因此容易得圣道,但是,我们不是,我们生在今天的佛教,就是我们的业障重,不用说就知道了。业障重,如果你修四念处,就能破除这个业障,因为四念处是智慧。但是,智慧不是自然来的,你要去读经,读经要得到智慧。其中有一个什么智能呢?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理论是非常厉害,一下子就能破除一切问题,能解决一切问题,你静坐时,不论出现什么事情,都是虚妄的,都是毕竟空寂的,就把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我们读金刚经,就是一种智慧。但是,你若读摄大乘论、瑜伽师地论,它说的道理又不同,一切一切都是心的分别,你不分别就没有这件事。如果我静坐时,观白骨,忽然间白骨没有了,但是,白骨自己不会有,自己也不会无,都是心里的分别,有,也是自己的分别,没有,也是自己的分别。我认为,唯识的理论也是很厉害,你若能拿到这个理论,不论静坐出现何种境界,你的心里都是太平,不是另外有什么事情,都是内心的分别,没有事情的。所以,可爱的事情,你不要爱,都是假的,恐怖的事情,也没有,都是你的心里分别。所以,修四念处,这件事,与念阿弥陀佛的确不同!你要拿出一些时间精神努力学习,当然,如果你的根性很利,你也可能很顺利就成功了,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也有可能。

  关于用不上功夫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就是你对于法门要熟悉,就能用上。你若常常用功,就会知道,用功很容易,就与打妄想一样,没有差别。你静坐时修「止」,是难一些,因为我们的分别心,从久远以来就习惯这样想、那样想,一点障碍也没有,我愿意想什么就想什么,很自在的想。但是,忽然间,现在要违悖你的习惯,叫你不要想,就难一些。但是,它有个方法,逐渐的就会容易。我在前面讲经时已说过,打妄想就是打些你日常生活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持戒清净,就没有那些杂乱的妄想,只有一般的妄想,对于一般妄想,你比较容易把它停下来,把它制伏住。原则上是如此说,但是,实际做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可能我午前静坐时很好,但是午后却不对了,可能我第一天静坐时很好,但是第二天就不对了,可能会有如此情形,但是,你要有恒心、耐心。如果一天有六支香,你只有一支香坐得不错,你就决定会成功。如果我一天都没有坐好,但是,七天之中,我有一天坐得好,你也决定会成功。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是载道之器,但是,你要努力,不要怕困难,决定向前冲破一切困难,直到最后成功,你要有这个意愿。就像做生意的人,他想要发财,他的意愿很强,不论什么辛苦,他都要去做,修行亦复如是,我要修行得圣道,无论什么困难,我都要过去,你要有如此的愿,若无如此的愿,就不用谈了。因为以愿导行,你的愿推动你,才能使你向前行,如果没有愿,就不行。没有困难时,都不一定能向前进,何况你不是那么顺利。

  所以,修行,有几件事情:

  

  • 你要有坚定的意愿;

  第二、你要学习经论准备好;

  

  • 你要精进。

  所以,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方法,你都要俱足,如此,你就会成功了。

  

  

《修四念处的重要》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普门品的启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