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的启示
妙境法师讲授
刚才王居士的介绍里,说到我在佛法里面五十年了,这个话我听见了以后,我这心跳了一下,我有一点惊。我自己也常说过,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不要说五十年,说是一百年也可以,如果不用功的话呢,光阴都是空过了,也还是不会有成就的。而我本人是很笨,而且也不是那么用功,所以这五十年说了,也等于没说,我的看法是这样。虽然最近多少年,在这里,在台湾,有寺院,有佛学院邀请我来讲经,是有这件事。但是在我个人来想,这就是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而已,并不表示我对佛法有成就,所以我也希望各位不要误会。
今天的题目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启示。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这个灾难是特别多的,火灾、风灾、水灾,还有一个地震。我是东北人,好像都没听说过地震,不要说有这件事。但是最近多少年来,似乎是特别多,这个地震的事情特别多。这个天灾之外,还有人为的一些苦恼。所以我们若是学习《观世音普门品》是最恰当的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们非常的庆幸是佛教徒,所以我们可以依赖观世音菩萨,我们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礼拜、赞叹观世音菩萨,使令我们的生活环境,各方面能好转,的确是这样子。
我这个话说的好像观世音菩萨只是慈悲我们的佛教徒,非佛教徒就不在内了吗?非佛教徒也是在内的,观世音菩萨也是平等的慈悲、爱护。但是其中还是有多少分别,你譬如说:(我现在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对不住,我是希望这样子)譬如说我有什么问题,我有困难,说不定我有病,医生治不好了,我买花、我买果,供养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病痛早一点好了。观世音菩萨欢喜那个花?欢喜那个水果?欢喜那个生果?然后就帮我、加被我,消除我的病痛吗?是那样意思吗?我看不是!我看不是这样,观世音菩萨就算满我所愿了,消除我的病痛了,使令我恢复健康了,也决定不是那朵花,那个生果的力量,决定不是的。那么我们就不要买花了,也不需要买生果了,是不是?也不是!
从我们的内心来观察这件事的时候,买花、买果,与不买花、不买果,在我们内心里面有分别,有什么分别呢?我们若是去买花了、去买果了,就是我们的诚心,我们的诚恳心,我们对于观世音菩萨的恭敬心,那个度数高一点,不是说我不买花就不诚,我没有买生果就没有诚心,也是一样会有诚心。我们只要是佛教徒,我们对于佛法僧有信心,我们没有买花果,乃至都没有去瞌头,但是心里面还是有恭敬心的。但是你若是买花、买果的时候,恭敬心不同,自己本心就会欢喜,我买了花、买了果,把这个花,把它弄的好好的,把这果也弄的很清净的,然后很恭敬的供养,心里欢喜,加倍的欢喜,这个诚心就高起来,那就不同了。
这个通常会我们说:「诚则灵」,这句话就是在这里,我们心一诚,它就会有灵,会有灵验。如果我们误会了,观世音菩萨像世间人那样子,你贿赂他一下,给他什么可爱的东西,贿赂他,然后他帮我忙,解决困难,我们若是这样想就是罪过了.观世音菩萨绝对不会是这种人。但是刚才说过,可是我们这样做了,诚心会强起来,它就有作用,诚心会发生作用,这个道理会在那里?我在想这件事,我们有什么困难,譬如说我有严重的病痛,医生治不好,在佛法的道理上说呢,这个病,就是因为自己有罪,或者现在生中,过去生中,做了什么严重罪过的事情,做了这个事情,现在要受到果报;我们做了什么功德的事情,也会受果报,那么做了罪过的事情,也一样要受果报。受了果报的时候,这个罪过,病是个支末,这个罪过是根本。这个罪过在那里呢?就是在我们心里面。这个病痛若好了,若希望病痛能够消除,一定要把这个罪过消除才行的,不然这个病没有办法好的。那么现在医生不能治疗了,不能治疗我的病,我来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怎么办呢?
罪过分两种:一种是容易消灭的;一种是不容易消灭。这个容易消灭,和不容易消灭,从那里去分别呢?就是我们造罪的时候,做恶的时候,心里做的很欢喜,你这个罪做成功了的时候,它得果报的时候,不容易转。你想要说是,那我这个病痛好了,不容易;如果你造罪的时候,心里不太欢喜,勉勉强强做的,那么这个时候,容易消灭,这个罪容易消灭的,那么医生也可能把你的病治好了,观世音菩萨也比较容易帮你的忙。若是你造罪的时候,做的很欢喜,成功了的时候,自己感觉到很快乐,明明白白地欢喜做这件事,这件事做成功了,无论是做功德也好,造罪也好,得了果报的时候,都是很坚固的。
你譬如说,我做功德,我现在得了富贵的果报了,那么这个果报也很坚固,任何人推不倒你,你若假设做了皇帝的时候,任何人不能打倒你,就是你以前功德做的有力量。说我没做皇帝,我发财了,这个财,任何人偷不去、抢不去的,土匪抢不去,任何人也抢不去。若是你造这个功德的时候,不是做的很有力量,也不是太欢喜做,但是是做了,做了嘛,就是有因就是有果,可是你做因的时候,不是做的那么有力量,得果报的时候,就容易有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若求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说:「你不要造恶!」我们说:「什么叫善?什么叫恶?都是迷信!」等到得果报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救我!」我们凡夫就是这样子,结果观世音菩萨还是慈悲,还是救护的。是怎么办法救护的?观世音菩萨不能消你的罪的,不能把你的罪过消灭,叫你不受果报,观世音菩萨没有这种力量。但是他另外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这个经论上,我们中国的古德,古德的大智慧,他不用消灭,用「转」,转变的转,你向左转,向右转的那个「转」。就是佛菩萨有办法能转,使令这个业叫它不发生作用,使令它潜藏在那里不动。它一不动,这个罪得果报,假设是得病,这病就好了。佛菩萨不能消你的罪的,只能转,使令它不发生作用。
那么这个「转」也还是不容易做的。怎么才能够做?如果我们本身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但是也希望病痛好。因为你不相信佛、不相信法、也不相信僧,当然也不可能向观世音菩萨来求,向观世音菩萨恭敬心、清净心,都发不出来,那么观世音菩萨无可奈何。观世音菩萨虽然慈悲,也愿意你身体健康,不要受苦,但是不行,办不到。但是你在佛法里面生了恭敬心,生了忏悔心了:「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诚恳地忏悔,发出来恭敬心、发出来清净心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这一念心和那个烦恼就脱离关系了,就有距离了,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才能够把你的罪业转一转,才能转的。若是你不发这个清净心,不发这个惭愧心,不发这个恭敬心,恭敬心也就是清净心,观世音菩萨没有办法,也还是不能的。所以刚才说,我们很庆幸是佛教徒,我们能相信观世音菩萨,你这一念信心,一发动起来,就是清净心,那么就能转,就有办法能转。所以信佛不信佛,买花不买花,还是有关系。
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一共是分两大部份,前一个部份,就是无尽意菩萨问佛: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名号,名为观世音菩萨呢?「以何因缘名为观世音菩萨」呢?这是一个问;第二个问,就是问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那么这两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答复这两个问题,一问一答,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部,这一品的文,这是两个问答。
那么第一个问答,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人世间苦难的问题,现实的问题,不管你是信佛不信佛,乃至有道德、无道德,都有苦难,都有老病死、都会有病痛、都会有困难。那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而在佛法的中心点来看,佛法不是解释这个问题,佛法不是说你有病了,来给你看病,佛法不是这个意思。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令我们转凡成圣的,教我们作圣人,要我们得涅槃的。像《金刚经》上说:「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这样意思。这个与我们刚才说:「消除一切的苦难」,有什么分别呢?是有分别的。消除苦难这个问题,譬如说我们有病看医生,我没有白去,病是看好了,我心里也快乐,医生也快乐。但是过了多久又有病了,所以看好了病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欢喜的,但是并没根本的解决问题,将来还会有病,所以问题没能根本解决,若是佛法里面说:「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件事,若是能成功,就是根本的得大解脱,永久不会再有病,永久不会再有老病死,这问题就是根本的解决了,所以这两个部份不一样。
第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最后,第二个问答,就是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就是根本的解决这生死的问题,是为众生说法,为他讲解佛法的真理,众生如果能够信解行证,能够有信心,能够明白这道理,能够按照这样去修行的话,你就成功了。这是第二个问答。
第一个问答,是解决现实的问题,也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也就是佛菩萨慈悲,不但是观世音菩萨,佛教里面有成就了的,这些大自在的圣人,都有这样的大悲心。不过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对我们的慈悲是最殊胜的。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观世音菩萨,不但是佛教徒,非佛教徒都知道,我们有什么问题,都是求观世音菩萨帮忙的,所以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确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圣人。
所以第一问答就解决现实上的问题,虽然不能彻底地、究竟地解决问题,但是总是问题还是暂时地解决了,也还是很好嘛!我们有病,一下子医好了,还是很好。所以也还是需要。需要这件事,有《普门品》上面说,一共说出来十二样事情。第一个是:能救我们的七种灾难,水灾、火灾、风灾,乃至鬼神的灾难,或者我们到了牢狱里面去了,一共有七…
《普门品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