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門品的啓示

  普門品的啓示

  妙境法師講授

  剛才王居士的介紹裏,說到我在佛法裏面五十年了,這個話我聽見了以後,我這心跳了一下,我有一點驚。我自己也常說過,我是一個很笨的人,不要說五十年,說是一百年也可以,如果不用功的話呢,光陰都是空過了,也還是不會有成就的。而我本人是很笨,而且也不是那麼用功,所以這五十年說了,也等于沒說,我的看法是這樣。雖然最近多少年,在這裏,在臺灣,有寺院,有佛學院邀請我來講經,是有這件事。但是在我個人來想,這就是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而已,並不表示我對佛法有成就,所以我也希望各位不要誤會。

  今天的題目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啓示。在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這個災難是特別多的,火災、風災、水災,還有一個地震。我是東北人,好像都沒聽說過地震,不要說有這件事。但是最近多少年來,似乎是特別多,這個地震的事情特別多。這個天災之外,還有人爲的一些苦惱。所以我們若是學習《觀世音普門品》是最恰當的了,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我們非常的慶幸是佛教徒,所以我們可以依賴觀世音菩薩,我們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禮拜、贊歎觀世音菩薩,使令我們的生活環境,各方面能好轉,的確是這樣子。

  我這個話說的好像觀世音菩薩只是慈悲我們的佛教徒,非佛教徒就不在內了嗎?非佛教徒也是在內的,觀世音菩薩也是平等的慈悲、愛護。但是其中還是有多少分別,你譬如說:(我現在想到那裏說到那裏,對不住,我是希望這樣子)譬如說我有什麼問題,我有困難,說不定我有病,醫生治不好了,我買花、我買果,供養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幫助我,病痛早一點好了。觀世音菩薩歡喜那個花?歡喜那個水果?歡喜那個生果?然後就幫我、加被我,消除我的病痛嗎?是那樣意思嗎?我看不是!我看不是這樣,觀世音菩薩就算滿我所願了,消除我的病痛了,使令我恢複健康了,也決定不是那朵花,那個生果的力量,決定不是的。那麼我們就不要買花了,也不需要買生果了,是不是?也不是!

  從我們的內心來觀察這件事的時候,買花、買果,與不買花、不買果,在我們內心裏面有分別,有什麼分別呢?我們若是去買花了、去買果了,就是我們的誠心,我們的誠懇心,我們對于觀世音菩薩的恭敬心,那個度數高一點,不是說我不買花就不誠,我沒有買生果就沒有誠心,也是一樣會有誠心。我們只要是佛教徒,我們對于佛法僧有信心,我們沒有買花果,乃至都沒有去瞌頭,但是心裏面還是有恭敬心的。但是你若是買花、買果的時候,恭敬心不同,自己本心就會歡喜,我買了花、買了果,把這個花,把它弄的好好的,把這果也弄的很清淨的,然後很恭敬的供養,心裏歡喜,加倍的歡喜,這個誠心就高起來,那就不同了。

  這個通常會我們說:「誠則靈」,這句話就是在這裏,我們心一誠,它就會有靈,會有靈驗。如果我們誤會了,觀世音菩薩像世間人那樣子,你賄賂他一下,給他什麼可愛的東西,賄賂他,然後他幫我忙,解決困難,我們若是這樣想就是罪過了.觀世音菩薩絕對不會是這種人。但是剛才說過,可是我們這樣做了,誠心會強起來,它就有作用,誠心會發生作用,這個道理會在那裏?我在想這件事,我們有什麼困難,譬如說我有嚴重的病痛,醫生治不好,在佛法的道理上說呢,這個病,就是因爲自己有罪,或者現在生中,過去生中,做了什麼嚴重罪過的事情,做了這個事情,現在要受到果報;我們做了什麼功德的事情,也會受果報,那麼做了罪過的事情,也一樣要受果報。受了果報的時候,這個罪過,病是個支末,這個罪過是根本。這個罪過在那裏呢?就是在我們心裏面。這個病痛若好了,若希望病痛能夠消除,一定要把這個罪過消除才行的,不然這個病沒有辦法好的。那麼現在醫生不能治療了,不能治療我的病,我來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怎麼辦呢?

  罪過分兩種:一種是容易消滅的;一種是不容易消滅。這個容易消滅,和不容易消滅,從那裏去分別呢?就是我們造罪的時候,做惡的時候,心裏做的很歡喜,你這個罪做成功了的時候,它得果報的時候,不容易轉。你想要說是,那我這個病痛好了,不容易;如果你造罪的時候,心裏不太歡喜,勉勉強強做的,那麼這個時候,容易消滅,這個罪容易消滅的,那麼醫生也可能把你的病治好了,觀世音菩薩也比較容易幫你的忙。若是你造罪的時候,做的很歡喜,成功了的時候,自己感覺到很快樂,明明白白地歡喜做這件事,這件事做成功了,無論是做功德也好,造罪也好,得了果報的時候,都是很堅固的。

  你譬如說,我做功德,我現在得了富貴的果報了,那麼這個果報也很堅固,任何人推不倒你,你若假設做了皇帝的時候,任何人不能打倒你,就是你以前功德做的有力量。說我沒做皇帝,我發財了,這個財,任何人偷不去、搶不去的,土匪搶不去,任何人也搶不去。若是你造這個功德的時候,不是做的很有力量,也不是太歡喜做,但是是做了,做了嘛,就是有因就是有果,可是你做因的時候,不是做的那麼有力量,得果報的時候,就容易有問題。

  那麼現在我們若求觀世音菩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說:「你不要造惡!」我們說:「什麼叫善?什麼叫惡?都是迷信!」等到得果報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慈悲,救救我!」我們凡夫就是這樣子,結果觀世音菩薩還是慈悲,還是救護的。是怎麼辦法救護的?觀世音菩薩不能消你的罪的,不能把你的罪過消滅,叫你不受果報,觀世音菩薩沒有這種力量。但是他另外有辦法,有什麼辦法呢?這個經論上,我們中國的古德,古德的大智慧,他不用消滅,用「轉」,轉變的轉,你向左轉,向右轉的那個「轉」。就是佛菩薩有辦法能轉,使令這個業叫它不發生作用,使令它潛藏在那裏不動。它一不動,這個罪得果報,假設是得病,這病就好了。佛菩薩不能消你的罪的,只能轉,使令它不發生作用。

  那麼這個「轉」也還是不容易做的。怎麼才能夠做?如果我們本身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但是也希望病痛好。因爲你不相信佛、不相信法、也不相信僧,當然也不可能向觀世音菩薩來求,向觀世音菩薩恭敬心、清淨心,都發不出來,那麼觀世音菩薩無可奈何。觀世音菩薩雖然慈悲,也願意你身體健康,不要受苦,但是不行,辦不到。但是你在佛法裏面生了恭敬心,生了忏悔心了:「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誠懇地忏悔,發出來恭敬心、發出來清淨心的時候,這個時候,你這一念心和那個煩惱就脫離關系了,就有距離了,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才能夠把你的罪業轉一轉,才能轉的。若是你不發這個清淨心,不發這個慚愧心,不發這個恭敬心,恭敬心也就是清淨心,觀世音菩薩沒有辦法,也還是不能的。所以剛才說,我們很慶幸是佛教徒,我們能相信觀世音菩薩,你這一念信心,一發動起來,就是清淨心,那麼就能轉,就有辦法能轉。所以信佛不信佛,買花不買花,還是有關系。

  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面,一共是分兩大部份,前一個部份,就是無盡意菩薩問佛:爲什麼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名號,名爲觀世音菩薩呢?「以何因緣名爲觀世音菩薩」呢?這是一個問;第二個問,就是問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那麼這兩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答複這兩個問題,一問一答,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部,這一品的文,這是兩個問答。

  那麼第一個問答,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們人世間苦難的問題,現實的問題,不管你是信佛不信佛,乃至有道德、無道德,都有苦難,都有老病死、都會有病痛、都會有困難。那麼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這個問題要解決。而在佛法的中心點來看,佛法不是解釋這個問題,佛法不是說你有病了,來給你看病,佛法不是這個意思。佛法的中心思想,是令我們轉凡成聖的,教我們作聖人,要我們得涅槃的。像《金剛經》上說:「皆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是這樣意思。這個與我們剛才說:「消除一切的苦難」,有什麼分別呢?是有分別的。消除苦難這個問題,譬如說我們有病看醫生,我沒有白去,病是看好了,我心裏也快樂,醫生也快樂。但是過了多久又有病了,所以看好了病這個問題,是我們所歡喜的,但是並沒根本的解決問題,將來還會有病,所以問題沒能根本解決,若是佛法裏面說:「皆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件事,若是能成功,就是根本的得大解脫,永久不會再有病,永久不會再有老病死,這問題就是根本的解決了,所以這兩個部份不一樣。

  第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最後,第二個問答,就是爲什麼「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就是根本的解決這生死的問題,是爲衆生說法,爲他講解佛法的真理,衆生如果能夠信解行證,能夠有信心,能夠明白這道理,能夠按照這樣去修行的話,你就成功了。這是第二個問答。

  第一個問答,是解決現實的問題,也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也就是佛菩薩慈悲,不但是觀世音菩薩,佛教裏面有成就了的,這些大自在的聖人,都有這樣的大悲心。不過觀世音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對我們的慈悲是最殊勝的。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不但是佛教徒,非佛教徒都知道,我們有什麼問題,都是求觀世音菩薩幫忙的,所以觀世音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聖人。

  所以第一問答就解決現實上的問題,雖然不能徹底地、究竟地解決問題,但是總是問題還是暫時地解決了,也還是很好嘛!我們有病,一下子醫好了,還是很好。所以也還是需要。需要這件事,有《普門品》上面說,一共說出來十二樣事情。第一個是:能救我們的七種災難,水災、火災、風災,乃至鬼神的災難,或者我們到了牢獄裏面去了,一共有七…

《普門品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略談止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