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門品的啓示▪P4

  ..續本文上一頁是很癡呆的樣子,就拉這個驢到後院子去,當然後來就賤價出售,就是這樣子。然後這些人都變成驢了,客人總是帶多少行李,然後這板橋叁娘都把這行李收去了,就是這樣子,這店就是這麼一個店。

  這個趙先生看完了,他自己有急要的事情,他就走了,他就回到開封去了。過了多久,趙先生又來了,又來了的時候,也住在這。但是這一天也有很多客人,板橋叁娘把他安排到另外一個地方,看不見板橋叁娘究竟搞什麼鬼?不知道了。但是第二天早晨,他就起來,大家都坐在那裏吃早餐,又是有餅。板橋叁娘走了,趙先生就把那個餅拿下來幾個,放在自己的帶子裏,然後把自己的帶子裏帶來的餅放在那盤子裏。然後這時候,這板橋叁娘,有時候就照顧客人,就到這趙先生的桌子來,趙先生就把這盤子的餅拿來就吃,他說:「你這餅很好吃,我也帶來了餅」,就把帶來的餅拿出,說:「你嘗嘗」,板橋叁娘大概是罪過造的太多了,也應該受報了,她也就是吃了,吃完了以後,她也一樣,也是倒下來了,趙先生也是照樣學,踢她一腳,她也變成驢了。變成驢,他也就把她拉出去了。拉出去以後,他就騎這條驢,從開封到長安,從長安到開封,就是這樣子。他感覺到這驢很聽他話,一點都不發脾氣,很隨順他的,給他服務。

  這個時候,有一年,到長安,經過華山下,西嶽華山,在中國也是很有名的山,經過華山腳下,走到那裏,遠遠看出來有一個老人,胡須老人就過來說:「趙先生,板橋叁娘爲你服務多少年了,你應該放她了。」趙先生聽了這話,心裏頭驚,怎麼他會知道這事情?那麼趙先生是讀書人,是非常聰明的,所以下來,對這老先生非常客氣,說:「是的,是的,可以釋放她」。那麼這老先生到驢的鼻子那裏捏這麼一下,驢就沒有了,就變成板橋叁娘了。板橋叁娘頭也不回就走了,就是有這麼一件事。這件事啊,這個故事出在什麼書上呢?是在《太平廣記》上。

  我到美國以後,在星島日報,在香港的是星島晚報,也有記載這件事,它比《太平廣記》上說的稍微多幾句。《太平廣記》上說就是一個老翁,但是星島日報上發表呢,說是個老和尚。我看那《太平廣記》,是中國大陸出版的,它不是說老和尚,說是老翁,而星島日報上說是老和尚,我認爲這個筆者,這個人他可能不是佛教徒,他一定是其它的教徒,惡意的破壞佛教,所以加爲老和尚,這個人有過失的。

  那麼這件事,表示什麼意思?社會上,你不知不覺的,有很多陷阱在那裏,我們如果沒有這種知識就跳進去了,如果我們若是念觀世音菩薩,我們念《普門品》,念《金剛經》,你有佛法的功課的時候,就不同,這些事情就都沒有,它不能苦惱你。

  我又有個故事,對不住,我想要講這個故事,《金剛經持驗記》上有一個故事,這是宋朝時候的事情,是一個年紀大的老女人,背著包裹,也來住店。住店的時候,當然店裏面招呼她,也就住下來。住下來,到半夜的時候,店的老板,派兒子拿著刀,就到這老女人的房間,開她的門,要向她下手了,但是門就是開不開,怎麼樣也開不開,但是感覺裏面有光,有燈,他就從縫裏面一看,有一個高個子的人,頭能頂到屋頂,拿著刀站在那裏,他一看,他自己都害怕,就回去,就報告他的父親,他的老板,老板說:「你這人怎麼這麼沒有用,連這門都開不開?」「你自己去看!」他一看,不敢動,就回來了。回來了,等到天要亮了,門開了,一看這老太婆,梳洗,然後對老太婆非常恭敬,說:「是你在那裏讀經,在那麼讀什麼?」,說:「我讀《金剛經》」。原來就是讀了《金剛經》有護法善神,就是保護了你的安全,有這種事情。

  所以我們是佛教徒,對于佛法要有信心,一定要做功課,或是念佛也好,念經也好,念大悲咒也是好,要有功課。當然我們最根本的,我們自己要改過遷善,不可以做害人的事情,對別人有愛心,傷害別人的事情不要做,有力量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沒有力量,做不來只好不做,但是要存好心,不做惡事,然後不斷地栽培善根,這樣子我們信佛,我們才能在佛法裏面得到功德,才能栽培善根,沒有白信佛一場,所以應該這樣做。

  我們平常做功課的時候,不管是怎麼用功,你參加打禅七,參加打佛七,怎麼樣用功,沒有事的時候,沒有什麼事,也不感覺到有什麼好處。但是有事情的時候就知道了,所以我們應該…,我們的精神不要完全放在錢上,一天盡量的去賺錢,賺錢也不是不對,但是拿出一點時間精神在佛法上用一點功,栽培善根。栽培善根,現在有用,將來還有用。我們賺了很多錢,只是現在有用,將來一口氣不來以後,你用不著,你一點都用不上。所以要多做功課,要栽培善根才好。我這很對不住,老是講故事。

  現在我們講《普門品》下一段的大意,我剛才說過一點,就是「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這件事。這件事,我們若是讀《無量壽經》,大本的《無量壽經》,我們就會知道觀世音菩薩,他是在「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士有佛號阿彌陀」,他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他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他是在那個世界住的,住在那裏。但是觀世音菩薩是大菩薩,所以他能夠現身在十方世界,弘揚佛法,廣度衆生的。他方世界我們姑且不提,說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多災多難,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那麼他在阿彌陀佛國怎麼會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但是觀世音菩薩還在阿彌陀佛國的世界,並沒有離開極樂世界,這就是聖人的境界,和我們凡夫不同。我們凡夫在家裏面,沒有在外面,若是離開了出到外面,家裏就不在了。但是觀世音菩薩不是,他在阿彌陀佛國照常的在那裏做事,但是同時他能分身到無量無邊的世界去度衆生的,還是有這種事情的。那麼就是所謂化身,應化身,去度化衆生的。這麼樣度化衆生…(Tape被洗掉了)

  天上只有一個月亮,那麼地面上所有的水,如果它不混濁的話,都會現出來水中月,現出月影來,那就可以譬喻,觀世音菩薩他的本身,是在阿彌陀佛國,他的化身在十方世界,就像水裏面的月亮似的,也可以這樣譬喻。當然這是觀世音菩薩他那清淨無分別的大悲心、大智慧現出來無量無邊的作用,是這樣意思。所以他「雲何遊此娑婆世界?」就是這樣遊此娑婆世界,來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到我們這世界,我們通常說,在我們中國就是離甯波不遠的海裏面,那個舟山群島,普陀山,在那裏住。但是我們若是讀《華嚴經》,觀世音菩薩是在印度的南海岸,那裏有一個普怛洛迦山,觀世音菩薩是在那裏的。若是有人誠心到那裏去的時候,就能見到觀世音菩薩,是能見到。那個所謂「見到」呢,就是真見到,見到可以和觀世音菩薩說話,觀世音菩薩也可能招呼你,你遠遠去,也等于是客人了,他也會來招呼你,是這樣意思。但是這印度南海岸的普怛洛迦山,我們中國佛教徒知道的不多,但是讀《華嚴經》的人會知道,我們中國佛教知道最熟悉的就是普陀山,普陀山也的確是觀世音菩薩在那裏,那也是觀世音菩薩的一個據點,一個道場,那當然就是所謂的化現的道場。那麼觀世音菩薩在那裏住,我們若是有誠意的話,去,也是能見到,也不是說不能見到的。有些人並不是怎麼信佛,但是他若臨時發出一點誠心,也是能見到。觀世音菩薩的確是慈悲,你有所求的時候,他不會令你一點也得不到什麼消息,一定是能滿足你多少的。

  觀世音菩薩來到我們娑婆世界,他的大悲心來救度我們,願意我們根本的解決了一切苦惱的問題,而不是像醫生看病那樣子,給你病是治好了,但是過幾天又有病了,觀世音菩薩不歡喜這樣子,但是也做這件事,你一直有什麼問題,觀世音菩薩也是幫忙的,那麼根本的解決問題,觀世音菩薩怎麼辦呢?就是「雲何而爲衆生說法?」就是這句話。「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身而爲說法;應以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就是這樣子。就是爲我們講解佛法,講解佛法這件事,所以這也看出來一件事,根本的要解決問題,一切的佛菩薩,只能告訴我們一個方法,其它的事情,你要自己做,你要自己努力才可以。如果觀世音菩薩爲我們說了佛法,我們聽一聽就算了,沒有照做,問題還不能解決的,還是不能解決的,只此而已,一切佛菩薩只是這樣。

  那麼這件事,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是得要我們學習佛法,我們要深入的思惟、修行,這問題才能夠解決,只是這麼一聽,聽一聽,從文字上學習學習,就到此爲止,還是不行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那麼這樣子,在我們凡夫來說,我們凡夫日常生活都在貪瞋癡裏面活動,有人有理智,貪瞋癡輕一點,減輕一點,理智不強的人,貪瞋癡重一點,就是這樣子。這樣情形的人,和佛法講的道理有一段距離的,所以人想要學習佛法,人要向上才可以,我們人要向上呢,就難一點,我們人向下容易,向上難。世間上的榮華富貴,對于我們凡夫人來說,這個引誘性很大,我們說是修行好,念大悲咒,念《普門品》,念佛求生淨土好!但是等幾年以後,我現在先去榮華富貴二十年,以後再說,總是願意這樣子,而不肯說是我把榮華富貴放下,我就去用功修行,不肯這樣,我們很難這樣做,不容易做到這裏。

  所以看《釋迦牟尼佛傳》,我們可以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怎麼呢?釋迦牟尼佛就是把榮華富貴放下,然後到深山裏面去修行,他才成功了。他如果說是:「我等二十年,等叁十年,先做國王,嘗嘗味道,然後我再去修行。」那就不行,就差一點。這個裏面有什麼不同呢?還是等于說一個故事,有一個《那先比丘經》,「那先」翻成中國話翻成龍軍,龍蛇的龍,軍隊的軍。在這們中國的祖師的著作裏稱他爲龍軍論師,其實這龍軍是個大阿羅漢,和他同時…

《普門品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略談止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