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做很多的善事,我們將來會享受富貴,但是富貴裏面有危險,還是苦呀!「如是生死輪回是苦」所以我們到天上去享福,到天上享福好過人間,天上人他不造罪,天上的人心情和平,互相誰也不觸惱誰,只有欲界天地居天四王天忉利天有時和阿修羅作戰,才有這些苦惱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人間的人是更厲害,人間的糾紛是很多的,很苦呀!所以「如是生死輪回是苦,如何能得解脫?」怎樣才能解脫這苦呀?這前邊我們講「生死輪回前世與今生」,我們應該觀察這件事要解脫生死之苦,要想辦法解脫,這就是佛法的勝義,是不共于其它的宗教的。所以做善事是共于社會,社會上有人不相信佛教的也能做善事,他也可以辦醫院、也可以辦學校,天主教、基督教也能做善事,這是共于世間的。不共于世間的,只有解脫生死得涅槃,這是佛法的勝義。
我下面引《楞伽經》上的一段。「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實,觀世悉虛妄,如幻夢芭蕉,無有貪恚癡,亦複無有人,從愛生諸蘊,如夢之所見。」「唯」一切唯心造的「唯」。「涅槃離心意」,在佛法的態度看,一切聖人,就佛法所謂聖人,他們就是得涅槃,佛、辟支佛、阿羅漢都是到涅槃那裏去。而涅槃境界是離一切心意,是不可分別的境界。「唯此一法實」,唯獨涅槃這方是真實不虛的,沒有欺騙性,真實令你得到安樂。世間上的榮華富貴,也是人之所欲,千方百計努力地求,就是求這些事情,但是求得了未必是安樂的,我要做總統,真做了總統真的是安樂嗎?我看不見得。擁有榮華富貴就算是快樂?我看不快樂。「唯此一法實」,唯獨涅槃這裏是靠得住,不是虛妄的,沒有欺騙性。佛告訴我們涅槃裏是安樂的,要是我們修學聖道成就了,不會此時安樂,後來又苦惱了,沒有這回事。「觀世悉虛妄,如幻夢芭蕉」,除了涅槃以外,其它的世間上的事情都是虛妄的,都是不真實的,說是很快樂,但是不一定,不一定是快樂的。「如幻夢芭蕉」,就像幻術變現的東西,都是假的;就像做夢似的,不是真實的。做夢的人不知道是夢,認爲很美,一醒來什麼也沒有,連夢裏的境界都不真實的。芭蕉樹是一個個葉子包裏起來,看起很粗大,很大的葉子,好像很真實似,但是你若以刀去砍,它很虛僞,和松樹、柏樹不一樣,它不真實。這個意思就是世間上的事情都不是真實的,都是有欺妄性,不是真實的。怎麼樣我們才能夠去涅槃去呢?我們不被世間上如幻夢芭蕉的虛妄的事情所欺騙呢?能從虛妄的事情解脫出來到涅槃去呢?這個我們講的「清淨果」。只有修學八正道才可以,才能解脫生死的苦惱,到涅槃那裏去,永久地安樂自在。
我們讀《金剛經》的候,「比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這句話什麼意思?我們人若比一般小的東西,我們就好像身體很大了,但是佛菩薩很高大的,比如須彌山王身體是很高大的。佛菩薩的身體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我們這個身體我們自己知道,就是老病死嘛!你讀書多或者讀書少,你在社會上做事,或者是如意或者是不如意,總而言之,老病死就是這樣,這一生就是這樣過去了。我們歡喜嗎?而這個病,不管你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病,小孩也會有病,大人也會有病,雖然有醫生能治療,但是最後還是會死掉,結束了,都是這樣子。這個今天我們歡喜不歡喜?我看誰也不歡喜這個境界,佛菩薩的身體是怎麼樣,不老、不病、不死,不是很好嘛!那樣的身體不是很好嘛!而且神通自在,有廣大的神通,一切一切事情都很自在,沒有苦惱,佛菩薩身體是這樣子的。不要說佛菩薩,天上的人都比我們都好,天上的人他們的身體也不老不病,你看這好不好?但是最後還是有死,所以還是不行。只有佛菩薩他的身體不老不病不死,所以我們佛教徒若修學八正道,也一樣的可以得到佛菩薩的身體,不老不病不死。所以我們若修學聖道是有意義的,世間上的榮華富貴,我讀了很多的書,我拿了博士學位,我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財富,最後還是苦惱境界,不管你本事多大,你做了皇帝,做了總統,一樣的老病死,也是苦惱境界。要是得到聖道以後,成就了佛菩薩的身體,沒有這件事了。世間上災難的事情對于佛菩薩,都是等于零的;于佛菩薩不能有什麼影響。所以我們佛教徒非常地幸運,能遇見佛法好好地學習佛法,修學八正道,能到涅槃那裏去,這是非常殊勝的事情。
八正道,把「清淨果」簡單的說一下。第一正見、第二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這八樣。
「正見」有二種,一個是世間的正見,一個出世間的正見。世間的正見就是我們相信有因有果,我們不敢做惡事,相信有生死輪回,有過去世有現在世有未來世,有善惡果報,有聖人,這些思想叫做世間正見。出世間的正見就是能見第一義谛了,那是出世間的阿羅漢,聖人的境界。叁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若是以叁十七道品來講八正道,這是聖人的境界,前邊七覺支七菩提分,是屬于初果的境界,八正道以後修學聖道,達到涅槃的境界,有這樣的差別。我們現在只是講八正道。「正見」我們學習佛法,修學無我觀,能達到見第一義谛,那叫做「正見」。得了正見以後,要正思惟。「正思惟」什麼意思?就是正見的境界是離分別相的,離語言相的;但是爲了他人來講解道理,你要安立名言,你才能講出來,那這叫正思惟。安立什麼樣的名言,來爲他人講解你的正見,那麼這叫做「正思惟」。「正語」就是爲他人佛法,而不是邪知邪見。「正業」,得了聖道的人,他的行住坐臥,不管是到城巿裏也好,到鄉村也好,在自己的住處也好,與任何說話也好,他心裏能保持清淨,這叫做正業。這不容易,比如我們自己試一試,從早晨起來就保持內心清淨,一直到晚間休息,這中間時時地保持內心清淨,你試試看如何,容不容易?但是聖道可以做到這件事。「正命」什麼意思?不管你是聖人也好,凡夫也好,你在這個世間上生存,就是要有錢;得了阿羅漢你還要生存,生存的時候,就是要有衣食住,凡夫也是一樣的;但是這些錢都是合法來的錢,叫做「正命」。若是以欺騙的手段向人騙錢,那就是邪命。錢來得合法,叫做正命,來得不合法就是邪命了。聖人他們決定是正命,絕對不會以欺騙的手段向人拿錢。「正精進」你很得了初果以後,在大乘佛法,你得了無生法忍了,功德還沒圓滿,要繼續的修學聖道,不懈怠,叫做精進。「正念、正定」,正念與正定是一回事,爲什麼能得到禅定呢?就是要有正念,時時地保持正念,心裏沒有散亂的分別,由正念而正定。正定就是從未到地定開始,得到色界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得到無色界定四空定,得到滅盡定,都是定。前面的正見正思惟是智能,正語也屬于智慧吧?!正命正業這是屬于戒,正見正思惟屬于慧,正念正定是屬于定,這加起來就是戒定慧。而我們凡夫戒定慧都是沒有的,想要修學佛法得到聖道,戒定慧都是要具足的,而智慧也要靠戒和定的幫助,才能得到正見正思惟的,散亂心不能得到佛法的智慧,所以要修學定,由定裏面才能有智慧。有的阿羅漢在未到地定得到阿羅漢,那他沒有神通,要是得到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以後,能有神通,所以阿羅漢也有有神通的,也有沒有神通的。這是因爲定的深淺有關系。所以修學八正道就是修學戒定慧,就可以滅除去我們內心的汙染,得到大智慧,斷除一切煩惱,斷除見煩惱和愛煩惱,小乘佛法是說得阿羅漢,得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阿羅漢,大乘佛法是得無生法忍,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功德就圓滿了。那麼這是「清淨果」。
我們一般的佛教徒,我們今天的漢文佛教,很多的大德都弘揚淨土法門,就是願意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非常好。只是願生阿彌陀國,也是可以,但是現在這裏說這個話:「涅槃離心意,唯此一法識,觀悉虛妄,如幻夢芭蕉」這什麼意思?這與念阿彌佛有點不同。什麼不同呢?要有出離心。我現在就想要得聖道,不願意繼續做生死凡夫了;叫出離心。爲什麼要出離呢?感到涅槃是最安樂的地方,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虛妄的,我要看破這件事,我不要再留戀榮華富貴,有厭離心。感覺涅槃是一切聖人的住處,我也要到那兒去。你要發真誠的願,這叫做出離心。有了出離心以後,你再來修學八正道,成功了,那麼你就是聖人了,也就是得涅槃了。那麼就是永久地遠離了生死的大苦,而不繼續在生死裏流轉了。願意回到生死來教化衆生,也可以,但還是大自在的,生死不能汙染他,生死這些汙染的境界,不能汙染這個聖人。所以這些大菩薩像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都是過來人,他就在這個地方教化衆生,就是他們已經到涅槃了,又回到世間來教化衆生的,是這樣意思。所以我們從生死輪回前世今生知道是業力而有這生死的輪回,我們現在修學八正道解脫生死輪回,到涅槃那裏去,我們就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佛弟子、佛教徒了。
《生死輪回 前世今生》全文閱讀結束。